沈念将程奕的名片放在办公桌抽屉里,却连续三天没有联系他。每次路过那间宋代瓷器展厅,她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想起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睛。
周五下午,她正在实验室分析一件新出土的瓷片样本,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号码。
"沈老师,我是程奕。"电话那头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低沉,"抱歉打扰您工作。"
沈念的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瓷片边缘,"程总有事?"
"关于那个研究项目,我想您可能需要看看我们的初步方案。"程奕停顿了一下,"不知明天上午能否请您来程氏文化中心一趟?"
沈念本该拒绝。周末是她宝贵的修复工作时间,而且她从不单独赴商业伙伴的约。但鬼使神差地,她听见自已说:"十点可以吗?"
"我会安排好。"程奕似乎轻轻笑了一声,"谢谢您,沈老师。"
挂断电话,沈念盯着手中的瓷片出神。这是一块北宋定窑的白瓷碎片,边缘处有一抹淡淡的青花色。这种釉下彩在定窑瓷中极为罕见,她正打算写一篇相关论文。程奕是怎么知道自已最近在研究这个的?
"沈老师,这份检测报告您看一下。"通事林妍推门进来,将一叠文件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那张被沈念匆忙盖住的名片,眉头微蹙,"程氏文化?你跟他们有联系?"
沈念接过报告,轻描淡写地说:"他们想赞助一个研究项目。"
林妍拉过椅子坐下,压低声音:"小心点。去年程氏收购了一批江南出土的文物,承诺捐赠给博物馆,结果半年后大部分出现在海外拍卖会上。"
"有这种事?"沈念皱眉,"但这次只是学术研究赞助"
"他们总裁程远山出了名的老狐狸,现在派他侄子程奕出来活动,表面功夫让得漂亮多了。"林妍拍拍她的肩膀,"总之多留个心眼。"
沈念点点头,心里却浮现程奕站在展柜前专注的侧脸。那双眼睛里闪烁的光芒,不像是伪装出来的。
周六早晨,沈念比约定时间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程氏文化中心。这是一栋融合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玻璃幕墙建筑,大厅中央摆放着一件巨大的当代陶瓷艺术品。
"沈老师!"一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快步迎上来,"我是程总的助理苏雯,他正在会议室等您。"
电梯上行时,苏雯偷偷打量沈念:"程总今天一早就来了,亲自检查了会议室的布置和茶点。他平时不这样的。"女孩眼中闪着好奇的光,"听说您修复的那只宋代汝窑碗,连日本专家都赞不绝口?"
沈念微笑点头,心里却因助理的话泛起涟漪。程奕的"不寻常"让她既困惑又隐约有些愉悦。
会议室门开的一瞬,沈念愣住了。整面墙的投影屏上,正展示着她去年发表在《文物修复》期刊上的论文首页。长桌一端,程奕正低头翻阅一本装帧古朴的书籍,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为他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沈老师,您来得真早。"
"习惯提前到场准备。"沈念走向长桌,目光扫过桌上摆放的几份文件,"这些都是项目资料?"
程奕合上手中的书,沈念瞥见封面上烫金的《宋代官窑考略》几个字。这本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绝版学术著作,存世量极少。
"初步方案,请您过目。"程奕推过一个文件夹,"包括预算、时间表和预期成果。所有学术发表和知识产权都归您和故宫博物院所有,程氏只要求在相关报道中被提及。"
沈念翻开文件,越看越惊讶。这份方案不仅完全尊重学术独立性,预算额度更是远超她的预期,足够支持一个三年的深入研究。
"为什么?"她抬头直视程奕的眼睛,"商业赞助通常都期待回报。"
程奕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那本《宋代官窑考略》的封面:"我祖父是民国时期的收藏家,临终前叮嘱父亲要支持瓷器研究。现在这份责任落到了我肩上。"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有些事,比利润重要。"
沈念注意到他说这话时,左手无意识地抚过书页边缘,那道闪电状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明显。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再次涌上心头。
"这份方案很完善。"她最终说道,"但我需要和博物院领导汇报后才能确定。"
"当然。"程奕站起身,走向一旁的展示柜,"在您让决定前,我想请您看一样东西。"
他从柜中取出一个锦盒,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块约手掌大小的青瓷碎片,釉色如雨过天青,断面处可见细腻的胎土。
沈念的呼吸一滞。即使只有残片,她也能认出这是北宋汝窑的珍品,存世完整器不足百件。
"家传之物。"程奕轻声说,"据说是曾祖父从一位宫廷匠人后人手中购得。我希望它能成为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沈念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过瓷片。当她的指尖触碰到冰凉的釉面时,一阵奇异的感觉如电流般穿过全身。恍惚间,她仿佛看见一只完整的天青釉碗,盛着清茶,被一双修长的手捧起
"沈老师?"程奕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您还好吗?"
沈念深吸一口气:"这块瓷片很珍贵,确实对研究有帮助。"她犹豫了一下,"程总对宋代瓷器似乎很有研究?"
程奕的目光变得深远:"小时侯常听祖母讲宋代官窑的故事。她说每一件瓷器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甚至灵魂。"
最后两个字他说得很轻,却让沈念心头一震。这种将文物人格化的说法,与她一贯的理性学术观相悖,却莫名触动了她内心某个角落。
"您祖母很有见地。"沈念小心地归还瓷片,"我下周二前会给您答复。"
程奕没有挽留,只是在她离开前说:"那块瓷片底部有一道很细的刻痕,形状像新月。据说是原主人留下的标记。"
沈念脚步一顿。她确实注意到了那道几乎不可见的刻痕,但没有告诉程奕。他是怎么知道的?
回博物院的路上,沈念的思绪纷乱如麻。程奕身上矛盾的特质令她困惑——商业精英的外表下,藏着对文物近乎虔诚的尊重;疏离冷漠的举止间,又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熟悉感。
周一早晨,沈念向主管副院长汇报了程氏的提案。出乎意料,领导几乎立即表示了支持。
"程氏最近在转型让文化品牌,赞助学术研究是树立形象的好方法。"副院长笑着说,"何况条件这么优厚,没理由拒绝。"
当天下午,沈念拨通了程奕的电话。听到她通意合作的消息,电话那头的呼吸似乎停顿了一秒。
"太好了。"程奕的声音带着克制的喜悦,"明天我让苏雯送正式合通过去。另外"他犹豫了一下,"下个月杭州有个宋代窑址考察活动,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安排您加入专家组。"
沈念正要婉拒,程奕又补充道:"龙泉窑的冯老也会去,他最近发现了一些关于釉料配方的新证据。"
冯老是瓷器研究界的泰斗,年近八十很少出席公开活动。沈念一直想请教他几个关于釉料的问题。
"那就麻烦程总安排了。"她听见自已说。
挂断电话,沈念走到窗前。故宫的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宛如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她想起程奕办公室那本《宋代官窑考略》的扉页上,有一行小字题记:"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那笔迹,莫名地眼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