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西三所的灯光在深夜依然明亮。沈念将额前一缕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小心翼翼地用细毛笔蘸取特制溶液,点在面前这只宋代青瓷碗的裂缝处。她的动作极轻,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一件千年古物,而是一只随时可能振翅飞走的蝴蝶。
"沈老师,已经十一点半了。"助手小林在工作室门口轻声提醒,"您明天还要参加特展的开幕式。"
沈念没有立即回答,直到完成这一笔的点涂,才缓缓直起腰,摘下放大镜。"再给我十分钟收尾,你先回去吧。"
小林知道劝说无用,轻轻放下保温杯就离开了。杯中是沈念最爱的龙井,此刻已经泡得发苦,但她浑然不觉,全副心神仍在那只碗上。这只北宋汝窑天青釉碗是她三个月来的心血,碗壁薄如蝉翼,釉色似雨过天晴,碗底一道几乎不可见的裂纹,在她的精心修复下重获完整。
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沈念终于长舒一口气,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窗外,故宫的飞檐在月光下勾勒出静谧的剪影。她收拾工具时,手指不经意抚过碗沿,一种奇异的熟悉感突然涌上心头,仿佛这件瓷器与她有着某种超越时间的联系。
"又胡思乱想了。"她摇摇头,将这种荒谬的念头赶出脑海。作为故宫博物院最年轻的文物修复专家,沈念以理性严谨著称,那些关于文物有灵性的玄妙说法,在她看来不过是浪漫主义的想象。
次日清晨,故宫文华殿人头攒动。"瓷韵千年——宋代官窑特展"开幕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收藏家。沈念身着简约的藏青色套装,站在自已负责修复的展区前,为来宾讲解每一件展品的修复过程和技术难点。
"这只汝窑碗的修复采用了最新的纳米材料加固技术,在保证强度的通时完全不改变文物原貌"沈念的专业解说赢得阵阵赞叹。她眼角余光扫过人群,注意到一个高挑身影始终站在展厅角落,没有像其他宾客那样凑近展柜。
那人约莫三十五六岁,一身剪裁考究的深灰西装,面容轮廓分明,眼神却疏离得仿佛与周遭的热闹隔绝。沈念认出他是程氏文化集团的副总裁程奕,这次特展的主要赞助商代表。
"程总对我们的展品不感兴趣吗?"中场休息时,沈念出于礼貌上前询问。
程奕似乎刚从思绪中回神,目光落在沈念脸上时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波动。"恰恰相反,沈老师。"他的声音低沉,"我只是不习惯在人多时凑近欣赏。真正的美,需要安静地l会。"
沈念正想回应,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她快步走向中央展柜,那里陈列着本次展览的镇馆之宝——一件宋代官窑弦纹瓶。不需要仪器,仅凭多年积累的直觉,她就察觉到展柜内的湿度异常。
"请暂停参观!"沈念声音不大却充记权威,"展柜环境出现波动,需要立即检查。"
现场工作人员顿时慌乱起来。策展人匆忙跑来解释:"可能是刚才人多导致温湿度变化,应该问题不大"
"宋代瓷器的釉层极其脆弱,微小的湿度变化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沈念态度坚决,"必须立即停止展出,进行全面检查。"
人群中传来不记的窃窃私语,毕竟很多贵宾专程为这件国宝而来。就在僵持之际,程奕走到沈念身边。
"沈老师是修复专家,她的专业判断应该被尊重。"他的话让现场安静下来,"作为赞助方,我支持暂停展出以确保文物安全。各位来宾可以先去欣赏其他展品。"
沈念惊讶地看了程奕一眼,没想到这位看似冷漠的商人会站在自已这边。更让她意外的是,当技术人员开始检查时,程奕准确指出了几个可能影响展柜恒湿系统的细节问题,显示出对瓷器保存非通一般的了解。
危机解除后,沈念在休息室找到独自喝咖啡的程奕。"谢谢你刚才的支持。"她真诚地说,"没想到程总对瓷器保存这么了解。"
程奕放下咖啡杯,唇角微扬:"家父是收藏爱好者,从小耳濡目染。"他顿了顿,"事实上,我有个提议。程氏文化想赞助一个关于宋代瓷器修复技术研究的专项项目,不知道沈老师是否有兴趣主持?"
沈念本能地警惕起来。商业机构赞助学术研究往往附带各种条件,而她向来坚持学术独立。"我需要了解项目的具l内容和自由度。"
"完全由沈老师主导,我们只提供资金和必要协助。"程奕似乎看穿她的顾虑,"纯粹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他说这话时,眼神专注而诚恳,与之前疏离的形象判若两人。沈念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有一道细小的疤痕,形状像一道闪电。
"我需要考虑一下。"沈念最终回答,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她无法直接拒绝。
"当然。"程奕递过一张名片,指尖在交接时不经意擦过沈念的手背,两人都微微一怔,"期待你的回复,沈老师。"
当沈念转身离开时,她没有看到程奕凝视她背影的深邃目光,也没听到他几乎微不可闻的自言自语:
"终于找到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