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 第5章 读书:纸上春秋

一、小人书摊:童年的光(1978年夏)
1978年的高公街像块被晒皱的灰布,青石板缝里钻出几簇狗尾草,蝉鸣声黏在梧桐叶上。街角的小人书摊用竹竿支着油布棚,老板王大爷总坐在斑驳的藤椅上,手里的紫砂壶比他的皱纹还要老。那时我总把蓝布书包带子攥得发皱,站在摊前望着玻璃柜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封面上的武将骑马提枪,衣袂在风里翻卷,像要冲破纸面。
"要看就坐过来,别挡着光。"王大爷的声音像生锈的弹簧。我赶紧蹭到门口的矮板凳上,膝盖几乎要碰到地面。二分钱能借一本,书页间散发着旧报纸的霉味,却比母亲蒸的馒头还香甜。记得,2010年在图书馆借读时的摘抄笔记。有时路过学校附近的书店,看见小学生趴在地上看绘本,会想起高公街的王大爷,想起那些用二分钱买来的时光。
去年与女儿去省图书馆,她在电子阅读区滑动屏幕,我却留恋于古籍区的线装书。指尖抚过《论语》的函套,突然明白,读书的方式在变,读书的本质却从未改变——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已的答案。就像当年借小人书时,以为只是看故事,后来才知道,那些忠勇仁义的种子,早已在心里生根;攒钱买书时,以为只是求知识,后来才懂得,那些跋涉的脚印,早已写成了人生的注脚。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的话刻在书房的木牌上,每次抬头看见,都会想起11岁那年,在小人书摊前读《岳母刺字》,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灼灼发亮。原来,从第一本小人书开始,我就在阅读中慢慢长成了现在的模样——是书,让那个在生活里搬煤、骑车、开车的人,在文字里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因为与书相遇,而有了光的重量。
合上书时,窗外的梧桐树正落着今年的第一片叶,像枚金色的书签,夹在时光的扉页里。我知道,属于我的阅读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