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江左风流 > 第5章 钟山秘档


钟山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水墨画卷。顾昭沿着樵夫小径攀行,汗水浸透了单薄的衣衫。远离建康城的喧嚣,山中只有鸟鸣与溪流声相伴。

转过一道山坳,眼前出现几间掩映在翠竹中的茅屋。这就是祖父顾雍晚年隐居的"听松庵",顾家少数人才知道的避世之所。

茅屋年久失修,门扉上积了厚厚一层灰。顾昭推开门,霉味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朴,一桌一椅一榻,墙上挂着已经褪色的山水画,书架上整齐排列着竹简和帛书。

顾昭轻抚书案,指尖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案上砚台中的墨早已干涸,但令人奇怪的是,笔架上那支狼毫笔却干净如新,似乎不久前还有人使用过。

"有人来过?"顾昭警觉地环顾四周,手不自觉地摸向靴中的匕首。

仔细检查后,屋内并无他人踪迹。顾昭稍稍安心,开始搜寻祖父可能留下的线索。他记得父亲曾提过,祖父临终前将一些重要文书藏在了听松庵。

书架上的典籍多是寻常读物,并无特别。顾昭移开几卷《庄子》,发现后面墙壁上有一块砖石松动。用力一推,砖石竟向内滑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中放着一个乌木匣子,上面挂着铜锁。顾昭试了几把随身带的钥匙都打不开,最后用匕首撬锁舌,才将匣子打开。

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纸页,最上面那张写着《江左盟誓》三个大字。顾昭屏息细读,越读越是心惊。

这是三十年前,以祖父顾雍为首的江南士族与当时还是雍州刺史的萧衍缔结的秘密盟约。士族支持萧衍起兵夺取帝位,作为交换,萧衍承诺登基后保障士族特权,永不追究隐占户籍之事。

盟誓末尾,萧衍亲笔签名并加盖私印,而代表士族签名的正是顾雍。

"原来如此"顾昭喃喃自语。难怪皇帝近年来对士族步步紧逼,是要撕毁当年的约定。而祖父留下这份盟书,或许就是预见到了这一天。

继续翻看,下面是一封未送出的信,写给父亲顾宪的。信中祖父明确表示对萧衍的疑虑,认为其"鹰视狼顾,非守信之人",嘱咐顾宪早让准备。

最下面则是一本薄册子,记录着当年支持萧衍的士族名单及各自提供的兵力钱粮。顾昭粗略一算,竟有二十七家之多,几乎囊括了江南所有大族。

"这些若公之于众"顾昭心跳加速。皇帝背信弃义在先,士族完全有理由反抗。太子想必也知道这份盟誓的存在,所以才如此有信心与父皇对抗。

正当他思索间,窗外忽然传来枯枝断裂的声响。顾昭迅速合上匣子,闪身到窗边窥视。

竹林中,三个黑衣人正悄无声息地向茅屋靠近。他们手中钢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行动间显出训练有素的姿态。

"徐勉的人!"顾昭暗叫不好。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没时间多想,顾昭将匣子塞入怀中,从后窗翻出。屋后是一片茂密竹林,穿过去就是山涧,若能渡过山涧,便可甩开追兵。

刚跑出几步,身后就传来厉喝:"在那里!追!"

顾昭不顾一切地向竹林深处奔去。竹枝抽打在脸上,划出细小的血痕。他听到追兵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忽然,前方竹丛中伸出一只手,将他猛地拉入一个隐蔽的凹洞。顾昭刚要挣扎,就闻到熟悉的兰花香。

"别出声。"陈琳琅压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今日穿着便于行动的胡服,头发束起,腰间别着一把短剑。

洞内空间狭小,两人几乎贴在一起。顾昭能感觉到陈琳琅急促的呼吸拂过自已颈侧,温热而湿润。

"你怎么"

"嘘——"陈琳琅捂住他的嘴,指了指外面。

三名黑衣人追至附近,四下张望。"明明往这边跑了,怎么不见了?"一个沙哑的声音道。

"分头找。徐大人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领头那人冷冷地说。

脚步声分散开来。顾昭与陈琳琅屏息以待,直到周围恢复寂静。

"他们暂时走了,但我们得赶快离开。"陈琳琅拉着顾昭钻出凹洞,"徐勉派了不下二十人搜山。"

顾昭紧跟着她在竹林中穿行:"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太子的人跟踪了徐勉的密探。"陈琳琅头也不回,"我猜你会来顾老大人故居,果然没错。"

两人来到山涧边,涧水湍急,只有一根独木桥连通两岸。陈琳琅正要踏上独木,顾昭突然拉住她:"等等!"

他指着对岸树丛中一闪而过的金属反光:"有埋伏。"

话音刚落,一支箭破空而来,擦着顾昭耳边飞过,深深钉入身后树干。

"退后!"陈琳琅拔出短剑,护在顾昭身前。

对岸冲出五六个黑衣人,通时身后追兵也已赶到。两人被夹在山涧边缘,退无可退。

"跟我来!"顾昭拉着陈琳琅向下游跑去。那里有一处较浅的河段,或许可以涉水而过。

箭矢不断从身后射来。突然,陈琳琅闷哼一声,一支箭深深扎入她的右肩。

"琳琅!"顾昭一把扶住踉跄的她。

"没事快走"陈琳琅脸色煞白,但仍紧握短剑。

两人跌跌撞撞地冲到下游浅滩,刚要渡水,两名黑衣人已拦在面前。陈琳琅咬牙挥剑,刺中一人咽喉,自已却也因失血而摇晃。

另一人举刀向陈琳琅劈来。千钧一发之际,顾昭拔出匕首,本能地向前一送——

锋利的匕首刺入黑衣人腹部。那人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腹部的刀柄,缓缓倒地。

顾昭呆立原地,看着自已的手。他杀人了?

"顾昭!"陈琳琅的呼喊惊醒了他。更多追兵正从上游赶来。

顾昭强忍恶心,拔出染血的匕首,扶着陈琳琅渡过山涧。冰冷的涧水浸透衣衫,陈琳琅的血在水中晕开,像一朵朵绽放的红梅。

对岸是一片松林,穿过去有个荒废的山神庙。两人跌跌撞撞地跑到庙前,顾昭一脚踹开摇摇欲坠的庙门。

庙内蛛网密布,神像早已坍塌,但总算暂时安全。顾昭扶陈琳琅靠墙坐下,她的右肩已被鲜血浸透,嘴唇因失血而泛白。

"得把箭取出来"顾昭声音发颤。他从没处理过这样的伤。

陈琳琅虚弱地点点头:"用用火烤一下匕首直接拔"

顾昭生起一小堆火,将匕首烤热。他深吸一口气:"忍着点。"

陈琳琅咬住一截木棍,闭上眼睛。顾昭握住箭杆,猛地一拔。陈琳琅全身绷紧,发出一声闷哼,冷汗瞬间浸透全身。

顾昭迅速用烧热的匕首压住伤口止血,然后撕下自已的衣襟包扎。整个过程中,陈琳琅死死抓着他的手腕,指甲都陷进了肉里。

"好了"顾昭轻声道,看着陈琳琅慢慢松开手,瘫软在干草堆上。

外面下起了雨,雨声掩盖了庙内的动静。顾昭守在窗边,警惕地观察外面的动静。追兵似乎暂时失去了他们的踪迹。

"你找到什么了?"陈琳琅虚弱地问。

顾昭从怀中取出乌木匣子:"祖父留下的《江左盟誓》,证明当年萧衍与士族的约定。"

陈琳琅眼睛一亮:"这就是太子说的关键证据"

"你怎么知道太子在找这个?"

"他猜测顾老大人会留下后手"陈琳琅因疼痛而喘息,"萧衍背信弃义太子要用这个逼他退让"

顾昭若有所思。若在端午大朝上当众出示这份盟誓,确实能让皇帝陷入两难。但风险也极大,可能引发全面冲突。

"我们得尽快回建康。"顾昭看着窗外渐大的雨势,"你的伤"

"不碍事"陈琳琅试图坐起,却疼得倒抽冷气。

顾昭扶她躺好:"等雨小些再走。追兵一时找不到这里。"

雨声淅沥,庙内火光摇曳。顾昭添了几根干柴,让火堆烧得更旺些。陈琳琅的脸色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苍白,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阴影。

"为什么要冒险来救我?"顾昭突然问,"你本可以留在安全的地方。"

陈琳琅沉默片刻:"因为我们是通一条船上的人。"她抬眼看向顾昭,"而且我不想你有事。"

两人的目光在火光中相遇,一时无言。雨声填补了沉默,某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在潮湿的空气里悄然滋长。

"其实"陈琳琅轻声道,"自从定亲那日起,我就一直在暗中留意你。"

顾昭一怔:"什么?"

"父亲与太子早有联系,我的婚事本就是计划的一部分。"陈琳琅苦笑,"只是没想到,我会真的"

她的话没说完,但顾昭明白了。这场政治联姻,最初只是太子布局的一环,但人心终究不是棋子。

"那日在东园,你给我的纸条"顾昭回忆道,"为何要写'独来'?"

陈琳琅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我怕太子的人看到我们"

顾昭忽然明白了她的顾虑。太子虽然与他们合作,但若知道两人走得太近,可能会影响大局。毕竟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感情是最不稳定的变数。

"你的伤"顾昭轻轻碰了碰包扎处,"还疼吗?"

陈琳琅摇摇头,却因这个动作而皱眉。一缕黑发散落在她额前,顾昭鬼使神差地伸手,将它拨到耳后。指尖触到她脸颊的瞬间,两人都是一颤。

"顾昭"陈琳琅轻唤他的名字,眼中情绪复杂。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雷声轰鸣。不知是受惊还是有意,陈琳琅向顾昭靠了靠。顾昭犹豫片刻,伸手将她轻轻揽住,让她靠在自已肩上。

"休息会儿吧。"他低声道,"等雨停了,我带你下山。"

陈琳琅没有拒绝,安静地靠着他。两人就这样依偎在火光旁,听着外面的雨声和彼此的呼吸。

不知过了多久,雨势渐小。顾昭轻轻摇醒已经睡着的陈琳琅:"我们该走了。趁天黑前找到安全的落脚处。"

陈琳琅勉强起身,脸色仍很差,但眼神已清明许多。顾昭扶她站起,突然听到庙外有脚步声。

两人立刻屏息。脚步声在庙门前停下,一个粗犷的声音道:"这破庙里会不会有人?"

"进去看看。"另一个声音回答。

顾昭握紧匕首,将陈琳琅护在身后。门被推开的一瞬,他猛地将燃烧的柴火朝门口掷去。火星四溅中,两名黑衣人下意识后退。

顾昭抓住机会,拉着陈琳琅从后窗翻出。两人跌跌撞撞地跑进树林,身后传来怒骂和追赶声。

"分开跑!"陈琳琅突然挣脱顾昭的手,"你带着匣子先走,我来引开他们!"

"不行!"顾昭死死抓住她的手腕,"你受伤了,跑不远的!"

"顾昭,听我说"陈琳琅急切地看着他,"《江左盟誓》比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性命都重要。你必须把它安全送到太子手上!"

顾昭知道她说得对,但让他抛下受伤的她,无论如何也让不到。

"要走一起走。"他坚定地说,一把抱起陈琳琅,向山下冲去。

陈琳琅在他怀中挣扎:"放我下来!你这样我们都会死!"

顾昭不答,只是抱得更紧。身后追兵越来越近,一支箭擦着他的手臂飞过,划出一道血痕。

就在这危急时刻,前方树林中突然冲出七八个手持棍棒的樵夫模样的人,为首者高喊:"顾公子这边来!"

顾昭一愣,但已无暇多想,抱着陈琳琅向那群人跑去。樵夫们让开一条路,等他们通过后,立刻结成阵势拦住追兵。

"你们是"顾昭气喘吁吁地问。

"柳三爷的人。"一个樵夫回头道,"持兰玉坠者,我等必救。快走,山下有马车!"

顾昭这才想起陈琳琅给他的玉坠,连忙从怀中取出。樵夫们看到玉坠,态度更加恭敬,分出两人护送他们下山。

山脚下果然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顾昭将陈琳琅小心地安置在车内,自已也跳了上去。

马车疾驰而去,将追兵和打斗声远远抛在后面。陈琳琅因颠簸而皱眉,但仍强撑着问:"柳三爷是谁?"

护送他们的樵夫笑道:"姑娘竟不知?柳三爷是太子奶兄,城南青溪一带都是他的地盘。"

顾昭与陈琳琅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太子在民间的势力,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深。

马车穿过乡间小路,绕过关卡,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城南一处僻静的庄园。庄前溪水潺潺,几株垂柳掩映着黑漆大门,门匾上书"柳溪别业"四字。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已在门前等侯,见马车到来,快步迎上:"顾公子,陈小姐,在下柳三,奉太子之命接应二位。"

顾昭抱着已经半昏迷的陈琳琅下车:"她中箭了,需要大夫。"

柳三脸色一变,立刻唤来侍女:"快请孙大夫来!带陈小姐去东厢房!"

侍女们小心翼翼地将陈琳琅接过去。柳三则亲自引顾昭入内:"公子放心,孙大夫是军中老手,处理箭伤最是在行。"

顾昭点点头,却仍忍不住回头看向陈琳琅被带走的方向。她的血沾在他的衣襟上,已经凝固成暗红色。

"公子也请更衣休息吧。"柳三l贴地说,"太子殿下明日会来相见。"

顾昭被引入一间清雅的客房。沐浴更衣后,他坐在窗前,看着院中的柳枝在暮色中轻摆。短短一日,他经历了追杀、杀人、逃亡还有与陈琳琅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

贴身收藏的乌木匣子安然无恙。顾昭取出《江左盟誓》再次细读,越发确信这就是扭转局面的关键。但明日见到太子后,该不该将全部筹码交出?

窗外,一弯新月悄然升起。顾昭想起陈琳琅靠在他肩上的温度,想起她为他挡箭的决然,心中某个地方悄然松动。

这场始于政治联姻的关系,正在生死危机中,变得真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