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扬州府花蓉拒婚配
苏州城秋华牵姻亲
靖江贪官入狱,高邮强盗已除,从此扬州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新近,知府李瑞和女婿贾桂,同时受到吏部的表彰,再加上女儿与女婿随着地域的拉近,关系也大大地贴近了,李黛常去高邮,贾桂也时来家中。
一天,李瑞心情十分愉快,正想去大明寺转转,不料杨氏夫人走来,说:蓉儿自从那天在府衙前见到疯癫和尚、跛足道人后,也变得阴阳怪气了,总是整天待在房内。
对啦!我正想告诉你,听说江南无锡县符培知县的公子很是不错,邗江县江县丞做媒,我看可算得上门当户对,完全可以匹配,你看如何李瑞说。
好极,我正为蓉儿的婚姻发愁呢!那我就去与她说说。杨氏夫人说。
李瑞夫妇对花蓉的婚事非常揪心,经过近两年的多方物色,现在认为符培的公子比较合适。他现年二十有二,比花蓉小一岁,长相俊俏秀气。
听说这位公子哥儿也比较挑剔,上门做媒者难以计数,从十八岁至今,先后有几十名美貌的大家闺秀被他一一拒绝了。但对花蓉,他情有独钟,人未看见就明确表示愿意娶她,并催促其父快把聘礼送过去。
李瑞夫妇把这情况告诉花蓉道:蓉儿,父母最近给你看中了一位十分相称的男儿,他是知县大人的公子,听说人品不错。
谢谢父母亲大人!女儿不想……花蓉说。
不想什么他虽然只是知县的公子,却相貌堂堂,苏杭美女佳丽多多,他没相中一个,唯有说到你,这位公子就欢喜。杨氏母亲说。
非常感谢父母对女儿的关怀!也谢谢符公子看得起我!也许言过其实,可能是媒人夸大其词,休听他的。不管是真是假,女儿我真的不想婚嫁,愿意一辈子服侍父母。花蓉说。
母亲完全体谅你的心情,你尚未从婚姻的波折中解脱出来。父母亲不需要你一辈子在我们身边,其实希望你重择佳婿,这就是孝敬父母了。杨氏激动地说。
不完全是因为受婚姻挫折而起,也许是女儿命该如此,生来就是孤寂的苦命儿!花蓉说。
这是为什么这么好的公子哥儿,打着灯笼也难寻找的。虽然是县官公子,却也算门当户对,是最合适不过了的。杨氏夫人说。
这我知道。女儿不是说他不好,只是说自己没有这个福分。花蓉说。
李瑞夫妇为此讲了许多话,东劝西劝无效;还叫李黛去劝过多次,但也无济于事。为此,特请宝钗前来劝说劝说,可能有用也不一定。
宝钗听后,说:这么好的姑娘,受了那么大的刺激,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我尽力而为,想方设法说服她。
拜托你了,只有你可能会使她回心转意。杨氏说。
让我去试试看。宝钗凭极强的责任心,下最大的决心,准备磨破嘴皮也要把她说通。她对花蓉说:蓉儿,你父母非常疼爱你,为你的婚姻不知操了多少心!他俩东挑西选,终于选着很不错的男儿,想必你父母已经说过了。
母亲!你是我最尊敬的人,恕女儿不孝,女儿我实难从命!花蓉恳切地说。
为什么你这样固执,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宝钗关心地问。
这倒没有。桂哥是我的偶像,我的终身曾经托付过桂哥了,您亲手给我的钻戒至今仍戴在手上。如今妹妹代我了,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花蓉说。
我没有听懂你的意思。宝钗装作不懂道。
我的话听起来有点含糊其辞,其实很明确,我说我已经拜过堂、嫁过人了,应该说我有过男人了,不能再嫁给别人了。花蓉明确地说。
不要这么想,我知道你是伤心过度、受打击太大。宝钗同情地说。
也许是吧!但也不完全是。花蓉道。
那到底为什么宝钗问。
我也说不清,反正是不想再嫁人了。花蓉说。
这又何苦呢不要再折腾自己了,这样我心里也不好受。宝钗道。
这不关您的事,是我自己这样想的。花蓉说。
怎么不关我的事呢原因从我而起的,你和桂儿的婚姻是我亲自选定的,祸是我闯的,应该由我来承担。宝钗说。
这不是很好吗,我至今仍十分地珍惜它,所以天天戴着!花蓉说。
戒指何足惜,要珍惜自己。宝钗特意曲解其意。
原来也曾有轻生念头,正因为珍惜自己,才努力使生命活得更有意义!花蓉说。
这就对了,珍惜自己就要使自己活得开心!宝钗说。
活得有意义最重要,以后您会明白我的意思。花蓉打着哑谜说。
那你怎么活得更有意义宝钗问。
女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嫁人、为了生儿育女才有意义。花蓉道。
或许你讲的有些道理,我想听听你的意思。宝钗说。
说不上什么深刻的道理,我只理解一个‘空’字。花蓉说。
宝钗听了她的一句空字,心感一惊!知道她有出家的念头,急忙劝阻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宇宙万物是物,不是空无缥缈的,就是天空也不是空,它有太阳、月亮、星星、白云、彩霞等等。世界是姹紫嫣红、五光十色的,人类是欢乐美好、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机的。我们在充满爱的芳菲世界中,分享着应该得到的一切,比如说婚姻、家庭、孩子等。
女儿则不这样认为,《道德经》中说的无为,我理解是个‘空’字。花蓉说。
宝钗激动地说:你千万不能有‘空’字之想,还是应重新唤起心中激情,去找回自己的快乐,创造未来的幸福!
母亲!我理解您的用意,您讲的就是要我结婚嫁人、生儿育女,过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吧!花蓉说。
是的,这是上天赋予我们女人应有的幸福和责任,人类才会繁衍生息。宝钗道。
我不是要别人不要成婚,人各有志,各有各的看法。花蓉说。
那你的看法呢宝钗说。
只身一人,六根清净,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花蓉说。
双栖双宿,相亲相爱,子女满堂,白头偕老。宝钗说。
世态炎凉,世事混浊,爱短苦长,子啼女哭。花蓉说。
河安水清,前程光明,恩爱天长,子笑女亲。宝钗说。
风烟弥漫,河水怎清养儿育女,劳苦一生。花蓉说。
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男欢女爱,其乐融融。宝钗说。
何苦求乐,乐极生悲,三妻四妾,其乐安在花蓉说。
单身寂寞,无人爱怜,孤孤独独,何等伤悲!宝钗说。
修心养性,只有单身,安安静静,何须多人花蓉说。
年纪轻轻,美妙前程,快快活活,何必任性!宝钗说。
女效父亲,愿伴孤灯,逍逍遥遥,步入空门。花蓉说。
请听母言,回心转意,热热闹闹,全家欢欣。宝钗说。
请母原谅,女儿意决,坚坚定定,实难从命!花蓉说。
宝钗见她心坚如钢,一时难以劝导,只有另想办法,再找途径。这时已到吃午饭辰光,花蓉挽住宝钗的肩,神情淡定地走进膳房,与雪雁、史英等共进午餐。
下午,宝钗将上午的对话情况向李瑞夫妇作了叙述,他俩既惊讶又好笑:惊讶的是她要遁入空门,好笑的是两人对话如同对诗一般。谈到她想出家时,杨氏夫人忽然想到一事道:上个月,我在衙门外看见她和两个衣衫褴褛的和尚、道人在说话,他们不知讲些什么。只见他们眉开眼笑地嘀咕着,当时就感到有些不对劲,或许是被他们的骗术骗了!
宝钗听了猛感一惊,一时心中惆怅,知道无法挽回了。她呆了一会儿后,说:难了难了,也许是她的命运如此。
为什么为什么听到和尚、道人,你就惊慌失措夫人问。
宝钗只好将这两个和尚、道人的来历作了简介后,说:她的父亲也就是被他俩带去了的,怪不得她说‘女效父亲,愿伴孤灯’,问题就出在这两个和尚、道人身上。
事情的确如此。一个多月前的一天上午,花蓉一人坐在书房看书,霎时感觉精神不振,倦怠疲乏,呵欠连连,就迈出家门来到衙门外,看看街景,借此解闷消愁。突然迎面来了一个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花蓉见他俩生得古古怪怪,行动疯疯癫癫,很是有趣可笑。不料他俩走到她的面前,停住脚步,那和尚道:姑娘!看你面相必受婚姻挫折!
你会看相花蓉好奇地问。
何止是看相,还知道你的前世和今生。道人说。
哦!真有这等本事不妨说说看。花蓉漫不经心地说。
要知前世事,我知你不知,玄虚梦境之,牡丹一仙子。和尚说。
你说略懂之,今世怎样子花蓉似懂非懂地说。
同父哥妹子,怎结连理枝母亲一来至,即把婚姻止。道人说。
她一听,觉得这两人定有来历,对前世玄虚梦幻的东西难以置信,对今生的事如何了如指掌今日既来,必有指教。于是她问:前面说对之,以后哪样子
万物皆空之,空门可往之,父女共路子,吾今把门指。和尚说。
‘高山抑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花蓉想到了司马迁这句话,接着说:神仙把路指!何时可去之
丙辰好日子,西山有院子,你就可去之,师父你姑子。道人说。
她的养母杨氏夫人正巧路过,见女儿与两个疯癫和尚、跛足道人说那么多的疯话,什么子子子的,一点也不懂之,句句都在卖关子,定是要饭拐骗子,就想上前去阻止。但听那个和尚唱偈语:
玄虚梦境哪人知本是丹仙下世之。
怎奈仙花蜂蝶采,岂容浊水洒灵芝。
洁来固本还原洁,从此婚姻到止时。
佛地净清应去处,灵河岸上展容姿!
说也奇怪,那两个疯癫唱罢歌后,飘然而去,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花容却发疯了似的,呆呆地站在那儿,遥看远方天边,也变得疯疯癫癫了。从此她鱼肉不吃,歌舞皆停,琴瑟高搁,书画少看,脂粉懒涂,华服进箱,艳裙入笼,整日关在书房里看经文、读经书,与妹妹也疏远多了,已变成了一个疯人似的,还经常口中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宝钗听了这些情况,知道她的命运如此,她出家的意愿已决,难以回心转意了,因而说:看来命该如此,只有听天由命,哎呀可惜!可惜哎!我是无能为力了。
杨氏夫人仍不死心地说:是否可解是否化解些钱财或请和尚、道士来做个道场,给她消消灾祸等
据我看希望渺茫,可以说没有希望,还是不必了。宝钗说。
这怎么办好呢我怎能忍心让其出家!杨氏心情沉重。
我也一样想,只是穷于无奈。宝钗无可奈何。
请她生母来开导她,也许可能有用杨氏道。
也好,有一线希望都不能放过,只是路途太远。宝钗说。
我已经去信了,想必这几天就会到来。杨氏说。
你这个主意不错,只好等她母亲来,再作商议。宝钗道。
说到曹操曹操到,忽报花蓉亲生母亲到来。杨氏、宝钗、花蓉、李黛、雪雁、史英她们喜出望外,立刻出去迎接,彼此相见,亲热非常。她们要说的话很多,当然是先落座吃饭。因为厨房已经做好了饭菜,是请宝钗她们的,袭人的到来,只加一双筷子而已。其菜肴当然离不开肉食海鲜,可是花蓉却端来一小碟子霉干菜和一碗白米饭,坐在袭人的旁边,并拿来一碗白开水,以茶水代酒。
席间,宝钗她们不谈花蓉婚姻之事,却旁敲侧击地启迪着。宝钗首先介绍说:雁妹子成亲了,你知道吗
好呀!恭喜恭喜!上次只知道与绍兴周先生有婚约!袭人说。
谢谢!雪雁说。
周先生现今在靖江县做县官,雁妹子如今是夫人了。周知县待她如珍宝,爱她似心肝,好得不得了,她成为最幸福的人了!宝钗有意渲染。
这靠宝姐姐的关爱,也是她的福分,才有今天的福祉。袭人称佩地说。
还有秋实也有婆家了,他们很是恩爱。宝钗说。
好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快拜堂了吗袭人问。
秋实的准夫婿都来过苏州,拜见过准岳父母了,现正在加紧婚事准备,看来快要成婚了!宝钗道。
恭喜恭喜!还有什么好消息吗袭人说。
多着呢,还有三姑娘的女儿也在苏州,她看上了李绮的儿子,两人已经谈婚论嫁了。宝钗说着看了一下花蓉。
那样多的好事,这么多的巧合。袭人说。
还有莺儿婚后也很幸福,现在她已经怀孕了,所以每天笑口常开,喜形于色。宝钗继续启发。
尽管宝钗借题发挥、旁敲侧击,丝毫打动不了花蓉的心。她仍无动于衷,连听也不听地只顾自己吃饭。宝钗想再往下说,花蓉立起来,说:母亲!各位!谢谢!请原谅,我饭吃好了,失陪了,对不起。说后就拔腿走了。她一走,宝钗她们都感没趣,便草草散席了。
饭后,宝钗、杨氏将有关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袭人,袭人听后泪如雨下地说:我最讨厌的是这个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了,害得她爹离家出走,现在又害到我的女儿身上了,这叫我如何是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既然你来了,只有耐心劝说劝说。宝钗说。
姐姐你这样的口才,也劝不回来,看来希望渺茫了。袭人泄气道。
就是有一点点的希望,都要尽力去劝导。宝钗鼓励道。
这也是,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劝说的。袭人表示。
袭人走到女儿房中,花蓉很有礼貌地向母亲行了跪拜大礼后,非常感动地说:谢谢母亲来看我,辛苦母亲了,女儿感激涕零!
母亲我虽然不在女儿身边,可是我的心天天在惦念着你呢!尤其是你的婚姻大事。袭人心直口快说。
谢谢母亲的关爱,女儿心领了。花蓉缓言道。
心领了就好,你要听母亲的话,重新找个好男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母亲就高兴了。袭人劝说。
母亲请勿多说了,恕女儿不孝!我要说的话都同宝娘说了,只有一点未说。花蓉说。
什么事还在心中,可否告诉我袭人问。
其实没有什么,我昨夜做了个梦,见父亲身披袈裟,他慈祥地对我说:‘蓉儿!父亲生你,没有养你,苦了你母亲,原谅父亲吧!这是命运,你的命运就是与父亲一样,脱离烦恼的苦海,脱离肮脏的花花世界,去那清静地方,诚心修身养心,到你修得正果时,父亲会带你到世外去。’花蓉告诉道。
你父亲还说什么袭人含泪问。
噢!父亲还说您要来看我的,叫您不要阻止我,并叫我代他向您问好!花蓉说。
你为啥不同宝娘说袭人说。
因为父亲他只叫您不要阻止我,也没有说向宝娘问好。花蓉说。
袭人听花蓉这么一说,反被女儿说服了。她淌着眼泪道:既然命运如此,就听你父亲的话好了,但愿你修成正果!
谢谢母亲体谅女儿,并请宝、杨两母亲同样体谅女儿。花蓉说。
宝钗、杨氏和雪雁听了袭人的以上叙述,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了,也无需再劝说了,只是都为她惋惜。可是史英则不这样认为,说:这样很好,我同意她的看法。接着就吟诗一首:
自古人生路自行,何须父母指纵横!
今修有果花蓉福,他日如来佛祖迎。
这诗虽是为花蓉说的,但话中有话,弄得大家莫名其妙。宝钗已有几分明白,不须多说。夜幕沉沉中,宝钗心情沉重地与雪雁和史英回到林府。
那夜,宝钗为花蓉的婚事心感惋惜、纳闷,辗转反侧,想得很多。她想蓉儿的出家念头是因婚姻受挫而起,秋华的亲事也遭受波折,现在情绪仍是萎靡不振,搞不好来个连锁反应,再一个侄女效姑、要去出家,如何是好于是她思忖,索性再设个调包计来李代桃僵,将秋华许配给这位符公子,有何不可
第二天她早早起来,唤醒雪雁。雪雁问:这么早起来,有什么事吗
我与你今天就到苏州去,行吗宝钗轻声说。
你想到什么,有何要紧的事雪雁问。
是一件要紧的事,必须马上就去。宝钗遂将自己的想法对她说,我一直对秋华的姻缘也深感同情。这个孩子有才貌,又有志向、孝心,不料遭受如此挫折,对她打击太大了。我担心再来一个侄女效姑,怎办
是啊!秋华这么好的姑娘,遭受到这样大的伤害,对她太不公平了,我从昨天花蓉的拒婚中也想到了她。雪雁说。
对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想再来一下李代桃僵,将秋华许配给符贤,如何宝钗说。
好,好办法!也就你想得出来。雪雁笑说。两人吃了早饭,就急匆匆地前往苏州。她们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先到李纨住处,而是直达府衙,先见黄岚。黄岚见她俩突然到来,慌忙出来迎接,说:宝太太、雁夫人大驾光临,未出远迎,请恕罪。
未报先来,冒昧打扰,请见谅。宝钗说。
何时到达苏州昨天我曾去过太太那儿。黄岚说。
刚刚到达,直来府里,还未去拜访太太。雪雁说。
噢!谢谢!谢谢宝太太、雁夫人来看我。有要事吗黄岚说。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当然是有事的。宝钗说。
什么事要紧吗黄岚紧问。
请不必紧张,其实没有什么急事,就是为华儿的婚姻大事。宝钗说。
谢谢您俩的关心,我也正为此而着急、发愁。有合适人家吗黄岚说。
我俩正为此事来和你商量。雪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