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22章  第22章
    时移世易,所能看到的发展前景自然也会截然不同。

    思索朱英提到攻克高丽的好处之后,朱元璋内心升起一番考验之意,意欲看看身旁五位谋臣武将对此事的理解。

    于是他缓缓开口问道:

    “你们可知晓首先攻击高丽会对大明有何种实际好处吗?”

    沉浸在激情澎湃情绪中的五人略感诧异,随后纷纷陷入思考之中。

    先攻占高丽到底会如何造福于大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李善长率先给出答案:

    “启奏陛下,是否能让四方列邦目睹我大明的强大兵威,从而心生臣服之念?”

    朱元璋审视着李善长的表情,心下不禁赞许——果真不愧是大明首任丞相啊,思维确实独到。

    他点头说道:

    “这是其一。”

    仅仅是一个优势?李善长愣住,忙再仔细推敲可能的答案。

    此时朱标提出另外一种见解:

    “回禀父皇,若能成功占据高丽,那么我们大明的海军力量就能得到极大地锻炼。

    日后从南至北布阵,以高丽作为据点,联动山东、江浙、福建、广东等沿岸区域,

    由此,我大明可将自己的威慑力扩展到万里海域之中,成就以往历代王朝始终未能实现的伟大目标。

    大陆上万国敬拜,海上万舟称臣归顺!”

    “好,此为第二大优势。”

    朱元璋含笑说道。

    朱标:……还有其他的吗?

    他同样像之前的李善长一样赶紧思索剩下的有利之处。

    就在此刻,朱棣作为旁听的一方也给出了第三点建议:

    “禀告父皇,当我们的大军攻克高丽后,就能在东北长期驻扎兵力,并与孩儿镇守的北平、三哥管辖的太原以及二哥坐镇的长安等藩地连成一片,再加上其他几位藩王共同形成我大明九处抵御外敌的重要要塞。

    如此布局便可以对大明东北、西北的全部异族势力产生震慑效应,在对抗北元残余力量时更为得力从容。

    让其在我大明东征讨伐倭国之际也不敢贸然侵袭。”

    “哈哈,老四也是个不错的人才啊。”

    “这三个理由便是先行进攻高丽带来的好处。”

    朱元璋显得十分满意。

    毕竟三个关键点被完整陈述出来,其中两个竟然都是出自自己的儿子口中,而曾经担任过大明丞相的韩国公李善长也只是讲出了其中之一罢了。

    身为父亲,看到子女展现出过人才智怎能感到不满呢?

    “唉,原来如此简单,我怎就没想到呢?”

    汤和在旁边懊恼地自言自语。

    “哈!要是你汤大将军能想到,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朱元璋听罢笑了笑,言语中带着几分调侃。

    “嘿嘿,上位说得没错。

    属下汤和只擅长领兵打仗,这种伤脑筋的事情实在不擅长。”

    汤和也不躲闪,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短板。

    一直保持沉默的傅友德忽然开口道:“难道你今天才意识到?”

    汤和如何受得了这冷嘲热讽,立刻反击说:“哼!好像你能比我强多少似的。”

    傅友德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并未多言。

    朱元璋见两人一来一往,不由得觉得好笑。

    不过他清楚得很,傅友德肯定能想到这其中一二,不过他都把这些机会留给皇上的儿子罢了。

    这位颖国公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只愿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而那边厢一直乐呵呵看热闹的李善长,或许也早已经想明白了另外几个关键点,只不过并不打算过多出风头。

    朱元璋笑着看了一会儿,逐渐收起笑容,表情严肃地环视众人一圈,缓缓问出一句:

    “那么诸位爱卿怎么看,高丽这个地方,到底该不该攻下?”

    朱标等人相互对望了一眼,随后一起单膝跪下,拱手同声道:

    “当然要打!”

    怎么不打?好处摆在眼前,谁不想拿下?

    无论是新立帝国上下,皇帝还是小卒,都不畏惧战争。

    皇帝得以开疆辟土青史留名,武将勋贵赢得荣耀和财富,普通士卒亦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文臣也能从中受益,战利品俘虏等自然少不了他们一杯羹。

    就连平民百姓都会感受到大国威严带来的荣誉感。

    只见朱棣此刻尤为兴奋,猛地站起身又向前跪下,眼神里充满了对征战的渴望:“父皇!”

    “嗯?”

    朱元璋皱起了眉,他对这个儿子了若指掌,当下就知道对方肯定另有想法,“有啥说啥!”

    满怀期待的朱棣一下子被这一句话弄得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复镇定,朗声道:

    “儿臣斗胆,请缨为讨伐高丽先锋!”

    听到这半截话,朱元璋蹙眉更深了,忍不住呵斥道:“你说个没头没尾的话是闹着玩儿吗?信不信老子踢你出去!”

    朱棣:……

    “儿臣恳请亲自出征高丽担任先锋!”

    原来是这件事,朱元璋听了之后松口气。

    挥手表示:“好了好了,此次攻伐高丽,身处北平的你自然会有份参与。

    到时候你是主将是副将再做商榷。”

    朱棣连忙表态道:“管他是主将是偏将,能参与就好。

    多谢父皇成全!”

    看到这样子,朱元璋也是无奈一笑。

    说实在的,在所有的皇子里,这个老四朱棣最像自己。

    至于朱标?虽说为人稳重像自己某些处事方式,但总体来说还不及朱棣相似之处多。

    可惜啊,偏偏他朱棣不是长子,又非皇后亲生。

    若是换个顺序,这皇位传给谁还真说不定。

    一边旁观的傅友德眼见朱棣得到允准,心里也按捺不住。

    连忙单膝点地请命:“陛下——”

    “陛下,臣傅友德请求参与征讨高丽之役!”

    朱元璋轻抚胡须,笑着注视傅友德说道:

    “老傅,你就放宽心吧。

    此战若无你坐镇,我还真担心没人能制得住朱老四。”

    听到这话,朱棣有些窘迫地笑笑,伸手挠了挠头。

    朱元璋此言确为肺腑之语,除了他自己和长子朱标外,这世间怕也只有昔日顶头上司傅友德能让朱棣稍敛锋芒。

    其余人等?哼,管你是谁,在朱棣眼中都未必放在心上。

    傅友德听闻此言,顿时喜形于色,改单膝下跪为双膝跪拜,重重叩首道:

    “臣感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都别拘礼了。”

    朱元璋随意摆手示意。

    朱标等人闻声皆起身立定。

    此时,傅友德身侧的汤和忽而低语一声:“没骨气。”

    傅友德眉头一皱,明白这是汤和暗中嘲讽自己,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

    其实汤和这般做也并非无因,因他早被指定为海师主帅,攻伐高丽的水陆计划亦是事先安排妥当之事。

    故而在汤和看来,自己本就当仁不让,何须如朱棣、傅友德一般请命出战。

    因此,才会有这般鄙夷之言。

    “爹,您之前说这攻打高丽之事乃是由您的大孙子提出,难道就是允炆?”

    朱棣刚站稳,随即开口问道。

    他并无他意,只因对那位朱允炆颇有印象,觉得这等言论似乎不该出自其口。

    况且,允炆年纪尚幼,不过五岁童稚,怎可能有此见识?

    除非他是天资卓绝、深谙军略的奇童。

    朱元璋当然知晓朱棣心中所想,于是同朱标、李善长、汤和、傅友德一同莞尔。

    “岂会是他?且不说现在年幼,就是长大了也做不出这般决策。”

    朱元璋感叹一番。

    身旁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只有朱棣更加迷茫不解。

    朱元璋摇头笑道:

    “莫要瞎猜了,自也不会是允熥。

    这样罢,反正将来你们总会见面,趁此机会也可问问他对战事可有什么见解。”

    “随我去见一见这位特殊的大孙子吧。”

    说罢,朱元璋迈步朝武英殿外而去,步伐稳健有力。

    朱棣愣了一瞬。

    “走吧,四弟,相信与他相见定会颇有意趣。”

    朱标搭上他的肩膀,随后随朱元璋及其他几人前行。

    几个时辰后。

    朱元璋再次来到秦淮河边那座不起眼的小院前,身后带着朱标等五人。

    “咚咚咚!”

    汤和走上前去敲响门环。

    过了一阵,屋里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汤和站在门口,表情略显无奈。

    “咚咚咚!”

    他又加重力气敲了敲门环,但依然无人应答,似乎里面空无一人。

    汤和只得回头看向朱元璋,问道:“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思索片刻,说道:“那小子估计出门了,没什么大事,叫人去问问就行。”

    说着,他对远处街角挥了挥手。

    很快,一名外表寻常、穿着普通的男子走了过来,恭敬地行礼道:“见过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和各位国公大人。”

    朱元璋直接问:“你知不知道他跑哪儿去了?”

    那名男子回答道:“回陛下,属下刚收到消息,他说家里酒楼有点乱子,作为老板得去处理一下。”

    “什么?又出乱子?真有意思,这小半年开业以来,他这家酒楼都被人折腾几次了吧?”

    朱元璋语气中有些戏谑。

    “啊……如果是小的记得不错的话,这是第四次了。”

    那人轻声说道。

    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好得很,确实热闹。”

    然后挥手示意,“好了,你继续看着这里。

    咱们走吧,几位随我。”

    “是,陛下。”

    众人齐声道……

    而另一边,天下绝味酒楼内却正进行着一场较量。

    蓝田昂然坐在朱英对面,嚣张开口,“年轻人,识事务的就赶紧签这份转让协议,把钱收下,将这店交出来。”

    朱英淡淡看着对方健硕魁梧的体格,“要是我不签呢?你能把我怎么样?”

    蓝田听到这话,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闪过凶光,冷冷说道:“若不从,今后这应天府便再不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哦?还以为你要说要把我的店给砸了。”

    朱英冷笑一声,目光打量四周跟来的几十号恶汉,“为何要砸?难不成你还打算以后经营这个酒楼吗?”

    “没错,它以后会是我蓝家的东西,何苦要自毁资产?”

    蓝田摆了摆手说道。

    听到蓝家二字,朱英眼神一沉。

    在这个时代里,在京城如此狂妄跋扈又能是谁呢?想到一个人选,那是当朝永昌侯蓝玉,也是日后封凉国公的人。

    朱英心里暗想,此人必然十分傲慢霸道。

    历史上这家伙后来因为过于张狂,连北元皇帝妃子也敢侵犯。

    殊不知,即便那时北元皇帝再落魄,但在大明那边仍被默认地位合法。

    蓝玉这么做简直就是藐视法度、挑战天威。

    而且在那个时候,朱元璋已决定立其孙子朱允炆为嗣君。

    吕太后出自文官家庭,与武将集团矛盾尖锐。

    目前尚且还有老皇帝能够压制这些嚣张将军们的行为。

    等到自己将来驾崩,年轻书生出身的朱允炆继位时呢?依他的性子怕是蓝玉会立马带头反对。

    鉴于此种种原因,朱元璋遂整理了蓝玉多年罪证,以“谋逆”

    之由,将其剥皮示众。

    此刻,朱标依然健在,所以朱元璋尚不会对蓝玉这样的武将勋贵出手整治。

    然而,即便在这种局面下,朱英也毫不退缩。

    他倏地站起来,目光灼热地直视对面的蓝田:“你说这家酒楼归蓝家所有,就真是你们蓝家的了?简直荒唐至极!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能怎么样,又敢怎么样!”

    蓝田闻听此言,面色顿时狂傲起来。

    “哈!既然你不识相,非要吃罚酒不可,那就怨不得我了!”

    说罢,他向身后那数十名凶神恶煞的壮汉摆了摆手,“兄弟们上啊!给我把这个家伙揍成狗,看他还如何嚣张!”

    于是,一群壮汉大步逼进,虎视眈眈地朝着朱英而来。

    然而,朱英却毫不为惧,唇角还扬起一丝冷笑。

    他朗声道:“苏二!”

    苏二从酒楼门口的阴影处探出了脑袋,“少爷,您发话吧!”

    他应得干脆利落。

    朱英脸上露出了一丝阴狠的表情,“关门,打狗!”

    “得嘞!”

    伴随着苏二一声响亮回应,那厚重的酒楼大门被快速关闭。

    随后,苏二扯着嗓子高呼:“各位兄弟,快来帮我收拾场子啊!”

    随着他喊声落定,原本看似空无一人的三楼竟凭空出现了许多人影。

    不消片刻,酒楼里多了不少身手矫健的身影,包括苏二、包三、龙五和龙九,他们飞快来到朱英身旁形成护翼之势。

    这些变故让蓝田的人一时慌乱不已,尤其蓝田本人更是心头泛起了不祥之感。

    不久后,当朱元璋率领众人抵达之时,只见酒楼里狼藉一片,到处躺着呻吟翻滚的人。

    而朱英则安然坐在椅子里,悠然自得地品着茶。

    同时一个个看起来平凡普通的明国百姓,接连躬身行礼之后便悄然离去,总共不下数百人之众。

    此时太子朱标看到这般情景,不禁有些词穷。

    “这”

    至于朱元璋、汤和、傅友德和朱棣四人,并未表现出太多波动。

    毕竟作为武将出身之人,这种场面对他们来说太过寻常,并不足以引起过多反应。

    但李善长——曾经的大明丞相、韩国公,则急得团团转。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