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未婚夫推我坠崖?我转身嫁矜贵端王 > 第21章  先关一晚
    岑良宣和沈青芮暂时收押,但有安国公的打点,牢房干净,不用换衣,吃食和被褥都是国公府家丁送来的。

    洛雪她们就没有如此幸运了,牢房都是霉味都臭老鼠味。

    洛晴气愤地给了洛雪一脚,质问她为什么背叛主子,二小姐仅凭一己之力是斗不过国公府的!

    洛雪垂着头不吱声,收了一下脚,脚踝虽然没被大狗咬出血,但獠牙叼着脚踝下一息就会深深咬入皮肉的感觉依然叫她紧张。

    另一边,卢氏站在牢房外安抚儿子:“你父亲也进宫了,不必怕,父亲母亲不会让你受牢狱之灾。”

    沈伊人还好好活着,岑良宣知道自己不会有事,只是这名声……他看向坐在床榻上的沈青芮。

    床榻刚收拾过,旁边木桌点着熏香袅袅。

    他转身坐过去。

    “公堂上的推卸,实在是无奈之举,青芮你若有气,想要什么跟本世子提便是,不要真的气坏身子,你我已是夫妻,你要为本世子的名声想一想,月初我要入吏部任职。”

    “不过你放心,父亲进了宫,明日我们必定安然无恙回府。”

    牢房外的卢氏盯着沈青芮,如果她能识大体,自己就认了这个儿媳妇。

    牢房本昏暗,又是夜里,母子看不清沈青芮眼里的愤恨,只听见窸窸窣窣的动静,似在整理衣裳。

    整理好后,沈青芮笑了下:“世子,是我之前不懂事了,出嫁从夫,我肯定事事以世子的前途和名声为先。”

    卢氏松口气,赞了句:“好孩子。”

    岑良宣心里的一丝愧疚也烟消云散,搂着她说:“我岑良宣此生,绝不负你。”

    “好了,母亲先出去等消息。”

    “婆母,麻烦你告知儿媳的母亲一声,就说儿媳没事。”

    卢氏出去,派人到将军府传话康氏。

    沈夫人康氏如闻噩耗,差点晕过去,幸亏小儿子扶住,给她倒了杯水缓缓。

    “我们不是答应给她一千两黄金了吗?沈伊人还去报官。”康氏痛心疾首道,“她怎么如此贪得无厌,回来后处处与青芮争宠,现在又揪着青芮不放,作孽啊。”

    “青芮和世子入了牢狱,他们的清白名声怎么办?”

    沈之昂还不知什么名声不名声,他只知牢房不是人住的地儿,叫着母亲备上吃的穿的,赶紧去看长姐才是。

    两人收拾东西要过去,被老夫人拦住。

    “你二人去大理寺探望,被人瞧见了怎么办?若不是国公夫人派人来传话,你们也不会知道此事,说明国公府打点掩藏过了。”

    “青芮是个好孩子,只叫婆母来传话没事,便是叫你们安心待着,婆家自有应对之法。”

    沈之昂恍然大悟:“祖母说得对,长姐也说了她没事。”

    实际上,沈青芮在牢房中徘徊,时不时往外探一眼。

    母亲和弟弟为何没来看她?她都入狱了!

    难道母亲她们也觉得她错了?去心疼沈伊人了?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母亲向来只疼她,祖母也瞧不上沈伊人。

    弟弟更不用提,有人在他耳边嘀咕多了,他最是向着自己。

    ……

    皇宫。

    杨大人和安国公都下了马车,需步行进去,端王依然坐的马车,必定比他们早到御书房。

    安国公心里不安,试探性地询问:“杨大人可知端王此次回京,是为何?”

    “国公府和端王走得近,国公爷尚且不知,下官又如何得知呢。”杨大人笑着回答。

    “国公府都是沾了太傅之子的光罢了。”

    端王不是和国公府走得近,是和岑良宣的亲表哥,爱游历名山大川的太傅之子乃至交好友。

    既然问不出,安国公也就作罢,将军府的沈伊人他并不放在眼里,只担心端王会继续插手。

    端王和沈伊人之间的关系他一直琢磨不透。

    走到一半,杨大人忽然又说:“端王年二十,该成家了,此次回京或许是这个缘故,只是不知道未来的端王妃会是哪家的姑娘。”

    “端王娶妃,哪家的姑娘当由皇后做主。”安国公心想,自然是谢府的姑娘了,只是不知哪个而已。

    全看皇后如何考量,又舍得哪个。

    杨大人依然笑笑,却说:“万一端王不喜谢府姑娘呢?”

    安国公一顿,皇子婚事,哪由得了皇子做主,何况贤妃一直被皇后把控,当然皇后说了算。

    但杨大人身为大理寺卿,和百官走得不近,倒是和御史台的老家伙们一样,经常进宫和皇上商议要事。

    他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

    “难不成端王心喜沈伊人?”

    “下官就不知了。”杨大人是真不清楚,只是昨日进宫正好遇到皇上在写赐婚的圣旨,如今的皇子中,到年纪的早娶,年纪小的早着呢。

    适婚的也就端王。

    大家都知道端王妃的人选,皇后会选谢家女子,成了定会告知尚书府做好准备。

    若是嫡女,尚书府的人肯定有忧愁之相,毕竟端王是个病秧子。

    若是庶女攀上端王妃之位,尚书府的人自会面带喜色。

    然而两者都没有。

    端王妃之位落在谁家,仍是谜团。

    可见端王帮着将军府的沈伊人,又觉得谜团有解。

    若端王看中的人是沈伊人,皇上皇后又同意这门婚事,对于国公府而言,事情就大了。

    安国公加快脚程。

    到御书房时,端王果然已经在那站着给皇上研墨,嘴里说着:“父皇还不写么?”

    写什么?

    安国公和杨大人疑惑。

    “这不写着。”皇上没好气地落下一个名字,提笔放到一旁,看向跪着的两位大臣。

    “安国公,杨爱卿,平身吧。朕知道你们来是为何事,砚儿和朕说了。”

    安国公喉咙略紧,谁说了不重要,毕竟证据和事实摆在那里,重要的是怎么说的。

    不管怎样,先认错总没错。

    “是下官教子无方,还请皇上恕罪。”安国公再次跪下。

    杨大人行礼,呈上物证:“虽说端王已将事情告知皇上,下官既跑一趟,还是得履行本职。”

    安国公松口气。

    杨大人公正廉明,一定不会有所偏颇。

    杨大人把事情经过,已知事实,按律判决都说清楚,物证也呈上来,人证在牢中。

    “皇上,良宣已经知错。”安国公又道:“请皇上看在我国公府满门忠烈,为大周鞠躬尽瘁的份上,饶了良宣和沈青芮牢狱之刑。”

    “二人做下此等错事,杖责该得,国公府也愿以一千两黄金向沈伊人赎罪。”

    “父皇已经念在国公府为国效忠的份上,封了岑良宣为世子,如今又念在国公府为国效忠的份上,不如撤了岑良宣世子之位,可免牢狱。”周今砚问,“父皇觉得如何?”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