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大明第一相 > 第16章  双井

见两人进来,石安之放下手中书卷,捧着一个茶杯,从书桌后走出来,让两人坐下。
询及今日之事,李步蟾取出记录的书稿,呈给石安之。
石安之边看边问,沉默一阵,几口喝完杯中的茶水,看着茶杯上的太极图叹道,“杯中含太极啊!”
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刘敦书阅历浅薄,不知道如何接话,李步蟾摸了摸怀里,那里有两个糍粑,这是蒋桂枝做的,昨日路上没吃完,现在坚硬似骨,需要煎烤才能吃了。
将这两个硬邦邦的糍粑掏出来,李步蟾对石安之道,“腹内孕乾坤!”
“杯中含太极,腹内孕乾坤!”
石安之眼睛一亮,哈哈大笑,眼前这个小童已经是接二连三地给他惊喜了。
昨日围棋是一喜,刚才笔录是一喜,现在对联又是一喜,石安之站起来,欣喜地看着李步蟾,负手转了两圈,频频点头。
“对得又快又巧,胸襟开阔,不意我安化小县,亦能见双井神童!”
双井神童,说的是黄庭坚。
他是江西洪州双井村人氏,因此得名。
一听石安之将自己比作黄庭坚,李步蟾哪里敢当,赶紧起身谦辞。
黄庭坚自幼异常聪明,他五岁就能将六经倒背如流,一部《春秋》,十日成诵,不遗一字。
黄庭坚七岁便能作诗,一日见牧童骑牛,便作了一首《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七岁小孩能赋诗,已是奇闻,所赋之诗,还懂得“名利”,懂得“机关用尽”,更是匪夷所思。
李步蟾虽然自认不俗,但是神童指数比起黄庭坚来,应该还是逊色两分的,最起码黄庭坚五岁背六经,而他九岁了,《春秋》三传都还没有背下来。
石安之压压手让他坐下,语气更加和煦了,“步蟾,看你作的记录,是不准备善罢甘休了?”
李步蟾点点头,“先生,此事没法甘休!”
石安之“嗯”了一声,“那你准备如何打算?”
“去长沙府!”
李步蟾咬着牙,从牙缝里蹦出声来,“我要去府城上诉!”
“不是……”刘敦书在一旁着急了,“小蟾,你不是说过,那圆通僧来自长沙开福寺,就算是去府城,这官司也打不赢么?”
“大兄,去府城,未见得就是去府衙啊!”
李步蟾转头解释道,“我要去府城的察院,请巡按御史主持公道!”
“巡按……御史?”
刘敦书双目失焦,李步蟾这句话彻底把他打懵了,让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大明等级森严,打官司必须逐级上告,不能越级上诉。
其实不只是大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唐律》就规定,越级上诉的,不管是不是有什么冤情,先用竹鞭抽四十下再说,“诸越诉及受者,各笞四十”。
到了大明更加厉害,需要抽五十下。
不过,凡事无绝对。
如果百姓对县衙的审判不满,觉得县里判得不公,又对府衙没有信心,他还可以走另外一条通道去上诉。
那就是巡按御史,也就是民间话本中的“八府巡按”。
巡按御史隶属于都察院,在内称“监察”,在外称“巡按”,因为他们是“代天巡狩”,找巡按申诉不算越级。
又因为他们不是地方官吏,与地方利益无涉,相对来说,能够申冤的可能更大一分。
不过,巡按御史既然有个“巡”字,当然不能待在治所不动,必须在辖地内巡视,他们神龙见首不见尾,去哪里找他们很有讲究。
以湖广巡按来说,湖广巡按官署在治所武昌,在各地也会设有一座“察院”受理申诉。
这样的察院,除了少数大县,多在府城。
像安化这样的偏僻之壤,是没有察院的,想找巡按御史申诉,就必须去府城长沙了。
但是,就算是找到了巡按,又能如何呢?
偌大一个湖广行省,足足有十六府,千万黎民,也只有一个巡按御史!
正因如此,常人压根儿不会往那方向想。
找巡按御史申诉,受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百姓看来天崩地裂的大事,于他们而言,也只是轻如鸿毛的小事罢了。
“长沙……得有三百多里吧?”
刘敦书打了个冷战,看了看李步蟾的脚,穿了几个月的菅履,红红的印痕都黑紫了,脚背还有血泡,“能不能等等,等你大几岁再说?”
“大兄,我能等,他们能等么?若是真让他们惊动了先祖,那我就百死莫赎了!”
李步蟾苦笑着摇头,顿了一顿,走到石安之面前躬身行礼,“此事还请先生玉成。”
石安之点点头,“但说无妨。”
李步蟾道,“此去长沙府,必须路引。”
刘敦书更加发愁了,眉头挤作一团,跟打结的麻团似的,“是啊,行百里便需路引……”
按照大明律,但凡军民人等,每出百里便需路引,没有路引,被官府捉拿,后果可称惨重。
在关口渡口抓到,打八十大板。
不是从关门渡口出关的,打九十大板。
在边关被抓到,打一百大板。
侥幸出了边关还被抓到,绞死。
这路引的获取也很麻烦,必须里甲申报,县衙准许,以现在李步蟾的情况,想要获取路引,无异于白日做梦,哪怕是刘诗正也不见得好使。
李步蟾只有求眼前的石安之,以他清贵的身份,一张路引当无难处。
“路引之事好说,不过……”
石安之眯着眼睛看着李步蟾,“此去长沙府,三百多里,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个时代出远门,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就算武二郎这样的老江湖,都免不了要喝上一碗蒙汗药,一个八九岁的童子,就算有了路引,能走到哪里呢?
指不定还没出安化,就被人拐走卖掉了。
“先父曾与小子说过长沙,他说长沙是诗圣驾鹤之地,他在长沙之时,常于杜甫江阁凭吊吟咏。”
李步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小子力弱,不能提杜惟兼之刀,但小子有脚,可以效杜嗣业之乞。”
刘敦书本欲再劝,话都到了嘴边,听了这话身子一僵,只得又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