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我在殿试直播搞垮朱元璋 > 第29章  大凌河之地
    若是此战失利,

    大明会如何应对满朝上下又会有何举措?

    官员们会认定自个的钱财彻底打水漂了!

    进而愈发丧心病狂地侵吞大明国库。

    或许朱由检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惩治文武百官!

    任何生意都有它的底线和止损点,而这场战役的结果正是大明君臣心中的那个临界点!

    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之中,聆听完范文程之语后,

    皇太极双眼精光闪烁:“依先生之见,这至关重要的节点应在哪处?”

    范文程看向挂在一旁覆盖全辽的地图,稀瘦的手指抬起。

    “启禀大汗,决战地点必定在此!”

    顺着范文程指的方向扫去,满座亲贵一看便知晓其意指的是哪个要地——

    即大凌河之地。

    大凌河又名白狼水,坐落于辽西西方、锦州东畔,自北向南奔流入东海。

    单这纵向贯通的大河已堪称辽东防御要塞。

    尤其到了锦州段更是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大凌河河谷,地势平坦难以进攻。

    这里自古是辽东与中原联系的重要通道,早从战国时期开始,齐伐山戎、曹操击乌桓等大战多由此经过。

    自从孙承宗督率辽东边事,不分昼夜加固修建大凌河城堡。

    因而成为后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的心头刺。

    从天启七年到崇德四年的几年时间里,这座大凌河小城已经历过明、金之间的两拆两建争夺战。

    崇德四年,皇太极借明军主力奔赴他方之时,调动全国之力围攻大凌河,终逼降守将祖大寿,从而掌控此处。

    范文程紧握牙关死盯面前的地理地图,语气严厉地陈述:

    \"洪承畴调集十万精兵必然指向的是大凌河。

    \"

    \"大汗将在大凌河流域与明军决战,如果胜,则可以利用这气势一举拿下松山、宁远,最终让大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山海关!\"

    随即皇太极询问道:\"先生可能提出制胜良策么?\"

    范文程闻听稍作犹豫,终究长长叹气随后无奈地说:

    \"大汗睿智所知,此刻是我大金争天下的关键时刻。

    \"

    “初期创建国家或许能依靠巧计破敌,如今局势已至此,完全没有退路可寻。

    ”

    正所谓穷者无所惧富人之所惧。

    任何王朝开创之际往往是最多奇妙传说的时刻。

    何为原故?

    彼时,敌对方根本就没把你的威胁当回事儿。

    努尔哈赤凭十三副甲胄轻松攻克赫图阿拉,继而后金兴起。

    若李成梁事先预知努尔哈赤日后能掀起这滔天祸患。

    岂止区区你那些盔甲武器。

    即便是翻几十倍的数量,也是要把你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才罢休的呀!

    至今为止,皇太极的实力早已发展到难以掩盖的程度。

    大明朝廷敢于孤注一掷前来挑战,正是因为他们深知此刻除了国力之外,己方唯一占优势的只有表面上的“气数”了。

    尽管局势持续低迷,大明依旧拥有两京以及十三省的庞大版图。

    而皇太极统治下的土地,不过辽东、辽西这一角而已!

    范文程的话刚落下,大政殿内顿时陷入了令人窒息的静默。

    良久,皇太极慢慢坐下,双唇紧咬,低声问:“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范文程的回答干脆果断:“大汗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整军经武,准备作战,筹集粮草!我们要硬着头皮打这场仗,就算拖也要把十万明军牢牢钉在辽西,哪怕时间拉长些也无妨——这对我们大金就是胜利!”

    范文程非常明白,纵使朱由检能募集再多的钱财又有何益?钱毕竟只是石头堆成的财富,无法填饱将士们的肚子。

    连年灾害让大明朝廷无力支撑足够的粮草供应。

    因此,只要拖延下去,大明军队终会走向失败!

    说到这里,范文程似乎想到了某个重要的点,随即注视着皇太极低声道:“大汗,或许您现在已经到了考虑另一件事的时候。”

    皇太极听闻此话略感错愕,“什么大事?”

    范文程面无波澜地道:“及早正尊号。”

    听到这话的一瞬间,皇太极脑海仿佛被电光穿透——称帝?

    范文程依旧恭敬地解释说:“事已至此,战局无论成败,这次战争中我们大金必须倾尽全力。

    当年明太祖暂缓称王,是因为西部陈友谅、东部张士诚和北部方国珍都存在竞争势力。

    那时元朝注意力并未集中在太祖身上,故暂搁置称帝事宜。

    但现在的大明朝廷上下,已经将我大金视作首要威胁。

    既然躲无可躲,大汗便应该明确给予全体辽人将士百姓以君臣名义,一个归属的身份认同!”

    从始皇帝建国起历经一千六百余年的发展,皇权的影响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除非皇太极自称皇帝,否则在全辽绅士眼中,他的地位始终低于明朝天子,仅仅是一代地方枭雄而已。

    他们总会或多或少尊重那位坐拥中原的天子几分。

    然而想要最大限度激发这些人效力,则那看似虚浮的“尊号”恰恰是关键所在!

    在中国漫长的史书记录中,这个小小的“名分”问题不知多少次成为决定性的关键转折。

    刹那间,皇太极双眼中的火焰开始燃旺起来……

    随着范文程这句话出口,多尔衮、孔有德和巴达礼三位立刻反应过来。

    一同高呼向皇太极跪求道:“臣等恳请大汗速登帝位!”

    随后的场面变得十分戏剧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满洲贝勒们联袂蒙古八固山、降将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文官范文程等人共同上疏,多尔衮持满文表章,孔有德持汉文表章,巴达礼持蒙文表章,三族并入宫请求皇太极接受新尊号。

    经过三次推辞之后,在群臣山呼的热烈氛围里,皇太极换上了龙袍,正式宣布出城祭拜苍天。

    他确定新的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即位称帝!从此,大金不复存在,大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此刻,朱由检和皇太极就如同两位赌徒,双方皆押下了所有筹码于同一场赌局之中——

    战场定格于大凌河畔。

    自从接到盛京城发来的指示之后,大凌河城防的旗帜全面更换,“清”字大旗与八旗各色旗帜迎风招展于墙头,昭示着崭新篇章的拉开序幕。

    这些消息已经传入蓟辽总督洪承畴的耳中。

    在中军大帐之内,洪承畴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前悬挂的大凌河地图。

    而他的身后则站着大明的八位总兵官。

    “水师舰队如今行进到何处?”洪承畴身后的某位年轻将军立即抱拳作答:

    “回禀主帅,水师战舰共计一百五十艘,目前已抵达大凌河河口。”

    随后,洪承畴径自拿起前面的令旗,猛地扔在了将军们面前的沙盘上:

    “杨国柱、吴三桂、李辅明听令!”

    “属下在!”

    “你三人各率领各自所部,从即日起开始围困大凌河。

    且只需包围,并不许发起强攻,更不可轻举妄动擅自出战!”

    “遵命!”

    接着,洪承畴又高声宣布:

    “王朴、唐通、曹变蛟、白广恩听令!”

    “属下在!”

    “你四人立刻带领部队由河口强渡凌河,务必于三日内全数完成过河任务!”

    “遵命!”

    这次行动,洪承畴彻底改变了以往畏缩后退的姿态,反倒学起皇太极过去的策略——首先围困大凌河,之后设法引诱清军主力来支援,并最终与敌人进行野战决战。

    这一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其实并不是只有明军的将领想不出或不会执行,而是这种战法需要明军必须直接和敌人进行短距离接战交锋。

    但偏偏这一点恰是明朝部队长期以来最薄弱之处。

    也因此过去很多明将对此都避而不用,通常会通过集结大量军队以压倒敌方。

    然而这次洪承畴的态度截然不同,此次参战的所有明军都是刚刚发放了足够饷银粮草的精锐边防之师,不仅披挂崭新盔甲、还配备了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利器良弓。

    洪承畴对此更是感慨万千,因为这用于武装大军的资金,实为他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简言之便是自己的积蓄全都投入其中!

    现在这般重金装备下的军队,就算放十万头猪出去冲锋陷阵也应有几分本事才对!

    再者说,洪承畴除了相信天下无不可买之力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方式反而更加节省经费。

    当一切部署停当之后,明军便依计划有序行动,此战役成则速决一战定乾坤,最快不出半年就可见分晓。

    按照朱由检之前的承诺,一旦解决外部扰攘便还他投入军中的款项,战毕若能获胜朝廷必得返还资金支持。

    所以每一分花在战场上的开销省下来,也是他自己早些收回成本的一种手段,如此洪承畴便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

    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刚继位不久的皇太极闻悉此消息之后顿时发觉这次出关而来的明军有所不同:

    往昔那衣衫褴褛甚至无法遮体的明军士兵,眼下个个盔甲擦至闪亮反光;

    火器等装备也都是重新修缮妥当过的。

    围绕大凌河只进行围困而不轻易进攻。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