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汶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灯光在春日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林穗宁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视线从电脑屏幕上移开。
窗外,四月的细雨轻轻敲打着古老的窗棂,将实验室的灯光折射成模糊的光晕。
范德维尔教授的提议仍在耳边回响:“林,你的量子态分析非常出色。
如果你愿意留在比利时,我可以为你争取到欧盟“地平线计划”的全额奖学金,实验室也会为你保留独立的研究位置。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半年来在鲁汶的研究成果。
比利时的实验设备确实先进,范德维尔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指尖轻轻抚过那些数据图表,每一组数字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手机屏幕亮起,是国内导师马教授发来的邮件:「穗宁:保研材料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办理手续。
实验室新购置的量子分析仪下周到货,正好赶上你之前提出的实验方案。
另外,国家航天研究院有个合作项目,我觉得很适合你的研究方向」邮件末尾附了几篇最新发表的论文,都是关于量子通信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林穗宁点开附件,发现其中一篇的作者栏里有个熟悉的名字——那是q大著名的军工项目团队。
窗外雨势渐大,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
林穗宁站起身,走到窗前。
校园里的樱花在雨中摇曳,粉白的花瓣飘落在石板路上,像极了那年知南中学毕业季纷飞的试卷。
周六的亚洲超市总是格外热闹。
林穗宁推着购物车,在狭窄的货架间穿行。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中式调料让她想起母亲厨房里那些瓶瓶罐罐——妈妈现在应该在家研究新品吧?“老干妈又涨价了。
”身后传来熟悉的乡音,两个中国女生正在抱怨欧洲的物价。
林穗宁拿起最后一包火锅底料,手机突然连续震动起来。
初中同学群里,刘颖发了一张模糊的合照:「北京校友会偶遇知南学霸天团!」[图片]照片里七八个年轻人举杯畅饮,背景是北京某家餐厅的招牌。
林穗宁放大图片,在角落看到了江逾白的身影。
他比高中时更加挺拔,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正侧头和旁边的人讨论什么,眉宇间是熟悉的专注神情。
照片里的他看起来状态很好,嘴角带着浅笑,完全看不出任何失恋的阴霾。
「江逾白保送q大直博了!」刘颖继续发着消息。
「他那个军工项目据说超厉害,导师是院士级大佬。
」「听说他前女友去了日本工作?」有人八卦道。
「是啊,三菱的管培生。
」刘颖回复。
「本来想让他跟着去日本读研,但他那个项目涉密,根本出不了国。
」「然后呢然后呢?」「和平分手呗。
学霸就是学霸,一点没耽误研究,听说论文都又发了一篇。
」林穗宁关上群聊,将手机放回口袋。
手中的火锅底料突然变得沉甸甸的,包装上鲜艳的辣椒图案在超市的灯光下格外刺眼。
那天晚上,林穗宁做了个漫长的梦。
梦里她回到知南中学的操场,阳光将塑胶跑道晒得发烫。
旁边茂密的小树林发出阵阵蝉鸣。
远处有个模糊的身影在打篮球,球鞋摩擦地面的声音清晰可闻。
醒来时,鲁汶的晨光刚刚爬上窗台,远处教堂的钟声悠扬地敲了七下。
她打开手机相册,翻到最近母亲发来的照片。
弟弟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歪歪扭扭的“王嘉宁”三个字占满了整张作业纸。
王叔站在他身后,大手握着小手教他握笔,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照片角落里,能看到老太太织的毛线拖鞋整齐地摆在门口。
每周的视频通话是雷打不动的家庭时间。
母亲总说:“宁宁,别急着做决定,选对你发展最好的。
”但林穗宁能从她微微前倾的坐姿看出她想自己早点回家的期待。
老太太现在每周都来教弟弟背唐诗,还特意腌了一罐梅子。
“等你回来吃。
”“按老方子腌的,不咸。
”视频里,老太太别扭地把罐子往镜头前推了推王叔的大脸突然挤进画面:“宁宁,你猜怎么着?老太太现在逢人就夸,说我孙女在比利时做大学问呢!”屏幕外传来老太太的嗔怪声,和弟弟咯咯的笑声。
通话结束后,林穗宁久久地坐在窗前”书桌上摆着弟弟寄来的画——歪歪扭扭的房子,四个火柴人,天上挂着大大的太阳。
背面用拼音写着:“xiǎng
jiě
jie\"。
实验室的数据分析进入了关键阶段。
林穗宁将两组实验数据并排对比,比利时的超导量子干涉仪确实能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但国内新采集的样本数据更贴近她想要研究的方向。
“你的选择是什么?”范德维尔教授在周会上问道,灰蓝色的眼睛透过镜片审视着她。
林穗宁调出最后一组对比图:“教授,您看这个误差范围\"她指着屏幕上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在国内新设备上,我们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数据精度。
\"讨论持续到日落时分。
当其他人都离开后,范德维尔教授留下她:“林,你是个优秀的科研人才。
无论在哪里,都不要浪费你的天赋。
”走出物理楼时,晚霞将古老的图书馆染成金色。
林穗宁突然想起,c大也有一座红色的图书馆,馆前有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秋天时,金黄的落叶会铺满整个广场五月初,林穗宁收到一个意外惊喜。
王叔来欧洲考察超市供应链,特意绕道鲁汶来看她。
“你妈给你带的。
”王叔在机场接机口使劲挥手,身旁两个超大行李箱格外醒目。
一个箱子里塞满了各种零食调料,甚至还有两包真空包装的腊肠;另一个箱子里全是弟弟的“作品”——蜡笔画、橡皮泥雕塑、歪歪扭扭的拼音练习本。
晚餐时,王叔说起妈妈在家的情况:“你妈妈最近可开心,超市连上了两个她研究的新品,反响都特别好。
”他喝了口啤酒,压低声音,“不过她最近总盯着日历看,数着你回来的日子。
\"林穗宁捏着筷子的手指微微发紧王叔似乎察觉了,立马没再说,转而说起弟弟最近的趣事:\"小家伙现在可精了,知道奶奶最宠他,要什么都找奶奶买。
\"第二天,王叔坚持要去参观她的实验室。
“我得拍给你妈和老太太看。
”他举着手机四处录像。
“让她们两个知道咱家宁宁在这么气派的地方做研究。
”送别时,王叔突然塞给她一个信封:“老太太让给的。
”里面是一张全家福和一沓欧元,“她说欧洲冬天冷,让你多买点厚衣服。
”第三天,王叔离开后的夜晚,林穗宁独自走在鲁汶的石板路上。
春末的晚风带着花香,拂过她手中的两份offer。
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延伸向远方的路。
手机亮起,同学群又跳出消息。
有人分享了q大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报道,照片里江逾白站在后排,专注地看着前方的实验装置。
他的目光清澈坚定,和记忆中那个在公交车上指出优待证防伪标识的少年重叠在一起。
报道中提到,这个军工项目将为我国新一代量子通信卫星提供关键技术。
林穗宁反复读着那段技术说明,心跳不自觉地加快——这正是她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她关上手机,抬头望向满天繁星。
八千公里外,同一片星空下,有人在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这个认知让她的心突然安定下来。
第二天清晨,林穗宁早早来到实验室。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她将最后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打印出来,装进文件夹。
范德维尔教授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键盘敲击声。
她轻轻敲门。
“请进。
”教授抬起头,看到是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啊,林。
考虑好了?”“是的,教授。
”她递上那份厚厚的报告。
“这是我对比两国研究条件的完整评估。
”教授仔细翻看着报告,时而点头。
最后,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很全面的分析。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不过,是因为这个军工项目特别吸引你吗?”林穗宁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是的,教授。
这个方向对我的职业发展更有利,而且”她顿了顿,“国内的研究环境也在快速进步。
”教授突然笑了:“你知道吗?二十年前,我也面临过类似的选择。
”他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相册,“当时我放弃了美国实验室的高薪,回到鲁汶建立这个研究中心。
”他指着照片中年轻的自己,\"因为我相信,有些研究必须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
\"他合上相册,郑重地伸出手:“林,祝你前程似锦。
”走出办公室时,阳光正好。
林穗宁给张教授发了确认邮件。
然后点开母亲的对话框:“妈,我下个月回家。
”手机几乎立刻响起。
视频那头,弟弟举着一张刚写好的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欢迎姐姐”。
背景音里,妈妈正在大声指挥王叔:“到时候记得买条鲈鱼!宁宁最爱吃清蒸的!”林穗宁笑着关掉视频,望向远处的钟楼。
鲁汶的春天即将过去,而首都的夏天,应该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