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府中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在归宁的安排下,只见院中人影穿梭,各司其职,不见推诿,更不敢有人躲懒。
至巳时末,宾客陆续而至。
弘文伯府正门大开,萧元绰站在朱门下迎客,归宁则在垂花门处迎接女眷。
杨老夫人来得早,归宁还在迎客,顾不上招待她。
邓氏见杨阁老的夫人前来,笑着脸迎了上去,请她上座。
杨老夫人看不上邓氏,睨了她一眼,转头坐到相熟的户部侍郎的夫人旁边,与一众小辈有说有笑。
待归宁忙完,来请杨老夫人上座,她才扶着归宁的手坐到邓氏旁边。
用饭时,归宁亲自给杨老夫人布菜,夹的每一道菜都深谙老太太的心。
众官眷见杨老夫人如此抬举归宁,都对归宁笑脸相迎,偶尔提起归宁的外祖母,也都是一脸敬服。
唯有大姑奶奶萧元荷一脸不屑,可她身旁的婆婆赵太太却没给她好脸色,也跟着众人夸赞道:“老太太跟前养大的姑娘,就是不一样。
”言罢,暗睇了萧元荷一眼。
萧元荷在邓氏身边长大,当初说亲时,她瞧上了定国公家风流倜傥的四公子,可老太太不同意,硬是将她说给了赵家。
赵家祖上擅长造船,赵家二爷赵明敬耳濡目染,自幼跟着祖父学习造船技艺,二十不到就中了举人,可接连两次进士落榜。
眼见科举入仕无望,凭借祖传的手艺,被人推举入了工部做官。
萧元荷嫌弃赵明敬连个进士都不算,又是个一板一眼不懂变通的性子,极为不情愿。
可老太太眼光毒辣,本朝开海之后,造船业一定能得到大力发展,而且赵明敬为人实诚,不是那等花花肠子多,喜欢胡来的人,能受住萧元荷刁蛮的性子。
赵太太作为萧元荷的婆婆,自然知道儿媳妇的秉性,眼高手低,顾前不顾后,还经常要她这个老太婆出来打圆场,又想起当年她相中定国公四公子的那些流言蜚语,从心眼里窝火。
萧元荷自是听懂了婆婆的明讥暗讽,却假装无事人一般,贴在婆婆耳边低语了几句,就将赵太太哄得眉开眼笑。
两人说完,就见萧元荷向后招了招手,在赵太太带来的贴身丫头乐巧耳边低语了几句,乐巧闻言神情微愣,似乎有些不敢置信,见萧元荷催促她,才带着几分窃喜,悄悄离开了后宅。
初始乐巧还能按捺自己的心情,走到垂花门前,脚步快得要飞奔起来。
归宁一直眼观八方,见赵太太家的丫头乐巧走了出去,向后摆了摆手,站在一旁的周嬷嬷会意,也跟着出了内宅。
这时众人已饭毕,移步到了后花园听雨阁去听戏。
杨老夫人点的《孟姜女送寒衣》正唱到一半,周嬷嬷一脸凝重的走来,在归宁耳边低语几句。
归宁秀丽的脸上笼上了一缕愁色,在杨老夫人耳边说了句:“我去去就来。
”言罢,带着人下了听雨阁。
那边萧元荷和赵太太,也紧跟其后,倒是邓氏岿然不动,依旧稳居主座,陪着众女眷说笑。
一行人走出后花园,穿过抄手游廊,很快到了前院的客房,这里萧元绰和赵明敬已经站在门外候着了。
赵明敬显然是喝得有些多,摇摇晃晃险些站立不住,刚才走出来的赵家丫头乐巧正扶着他。
萧元绰见归宁前来,面色更加难堪,挡在她面前,温声道:“你怎么来了?”归宁面色凝重,“夫君,出了什么事?”萧元绰睨了萧元荷一眼,冷哼一声,“还是大姐姐进去瞧瞧吧,横竖都是咱们家里的事,不要在外人面前丢人现眼了。
”萧元荷冷冷地看了一眼扶着赵明敬的乐巧,一甩袖,就进了屋,正瞧见自己的陪嫁丫头桂香和吴明两个人衣衫不整的躲在屋内。
见萧元荷走了过来,没脸见人的桂香一个箭步扑到萧元荷脚下,泣声道:“小姐救我,是吴明黄汤灌多了,要对奴婢图谋不轨。
”那吴明也不吃这哑巴亏,整整身上的衣衫,跪到萧元绰面前道:“大爷,是那小蹄子勾引小的。
”他刚开了个头,一旁秦管事的小儿子秦三,噗通一声跪倒道:“大爷,小的知错,请大爷处罚。
”萧元绰面露难色,这怎么又牵连出秦三了?求救一般看向归宁。
他刚回府不久,这府内的大小事并不熟悉,不知道他们唱的是哪一出。
归宁摆手先暗示他们都不要说话,对着一旁的赵太太福身道:“是归宁不好,没有管教好下人,让伯母和姐夫看笑话了。
”随即又对身旁的周嬷嬷道:“嬷嬷,我看姐夫醉得不轻,你先找一间客房,让这丫头扶着姐夫先去休息片刻。
”转头又对赵太太笑道:“后院的戏唱的正热闹,听说您最喜欢那出《牡丹亭》,这次请的戏班子,有个丫头昆曲唱得极好,您不去听听?”见赵太太冷冷地盯着萧元荷,一动不动,归宁又低声劝道:“伯母和大姐姐都在这里,不知道的还以为赵家出了什么事儿呢。
”这话说到了赵太太的心坎上,她素来最爱面子,很怕外人背地里说三道四,睨了归宁一眼,哼了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秦三突然开口了:“小的刚才好像听吴明在屋里在喊什么‘巧儿……巧儿……’”。
归宁冷叱一声,“秦三,住口。
”越是不让人说,赵太太心中越是生疑,往前紧走几步,盯着秦三道:“你说!你仔细说!”秦三跪在地上,抬头看了归宁一眼,见她暗暗朝自己点头递眼色,才一五一十道:“夫人再三交代,今天的庆宴很重要,一定不能出什么纰漏。
前院主子们刚开席,吴管事拎着酒菜过来说‘今天是主子的好日子,我们也该为主子庆祝庆祝。
’”“说着偏要拉着我爹喝两杯,我爹怕误了主子的事,推辞不肯喝。
可吴管事热情相邀,硬拽着不让我爹走,我爹推辞不过,和吴管事坐下来喝了几杯。
不知不觉吴管事竟然喝多了,开始胡言乱语起来,我爹就让我扶他下去休息。
”“小的刚安顿完吴管事,就见吴管事旁边的小厮六儿领着一个脸生丫头走了过来。
小的心里起疑,这丫头不像是我们府里的人,就过去问了几句。
”说到丫头,秦三抬头看了乐巧一眼,乐巧知道这人说的就是自己,将头压得更低。
众人见乐巧低眉不语,就当她是默认了。
秦三继续道:“那六儿支支吾吾,什么都不肯说,还怪我多管闲事。
我们两个拉扯之下,那丫头才说自己是姑爷家太太身边的人,受姑奶奶吩咐,来前院客房照看喝多了的姑爷。
”“小的就疑心了,那姑爷还在前院喝酒呢,根本不在客房这边休息,怎么能把人往这边领呢?就说‘姑爷还在前院呢,不信我带她过去看看。
’可六儿偏说姑爷就在客房这边。
正当我们争执不下之际,来找我爹问话的周嬷嬷恰巧路过,说她带那位丫头去前院找姑爷,六儿这才肯放人。
”“以上这些,周嬷嬷和那丫头都可为小的作证。
”周嬷嬷先点了点头,乐巧只是将头压得更低,羞得满面通红,咬唇不语。
萧元绰见状,知道秦三没有说谎,道:“你继续说。
”秦三才又道:“今天府中事多,离了吴管事还真不行,我爹让我来给吴管事送醒酒汤,刚走到屋外,就听到里面传来女子的挣扎呼救声,还有吴管事喊‘巧儿,你往哪儿跑……’,我吓得一激灵,赶紧往外跑,正撞见之前那丫头还有大爷扶着醉酒的姑爷进来了。
”说到这里,秦三抬头看了乐巧一眼,继续道:“大爷也听到了吴管事屋里不同寻常的动静,让小的踹开门,就看到了吴管事拽着姑奶奶身边的丫头欲做不轨之事……”“都怪小的办事不利,我爹让我留在这里照顾吴管事,我还去弄什么醒酒汤,让府里出了这等丑事!”归宁听完,面色冷沉,抬手道:“秦三起来。
”眼光扫过萧元荷,最后神色复杂的停驻在赵太太身上,这已经不仅仅是萧家的事了。
赵太太被归宁这一眼瞧得头皮发麻,她怎么说也是长辈,要拿出长辈的威严来。
上前几步,照着萧元荷的脸抬手就是一巴掌,斥责道:“真是弘文伯府的好姑娘,连个丫头都容不下,用得着你这么费心费力的算计她。
”乐巧是赵太太带来的丫头,平时一直在赵太太身边伺候,小名正是吴管事嘴里喊的那声“巧儿”,也就是刚刚秦三拦着不让六儿带进去的那丫头。
说是一个丫头,倒不如说是赵太太的远房亲戚。
她觉得这丫头乖巧伶俐,又会疼人,做了一手好针线,有意让她做儿子的姨娘。
萧元荷自从上次生了哥之后,伤了身子,这几年肚子一直没动静,赵太太心里等得急,难免偶尔唠叨一两句。
可萧元荷本就是下嫁,性子又十分要强,哪里受得住赵太太这些排场,动不动就在赵明敬跟前哭天抹泪。
赵太太再稍微多说两句,就委屈地往娘家跑。
邓氏心疼自己女儿,每次都红着眼在赵太太面前委屈道:“荷儿不懂事,您大人大量别和小辈一般计较,我替她给您赔个不是。
”态度诚恳,柔弱堪怜,弄得赵太太每次都像欺负人一般。
她越可怜,赵明敬就越心疼,对赵太太这个母亲就更有意见。
赵太太实在是无计可施,又急着给赵家开枝散叶,才有意抬举乐巧。
这刚有个苗头,萧元荷就趁着萧家家宴,有意支开乐巧,让她来前院服侍。
她一个赵家的丫头,在萧家不熟门不熟路,还不是任人摆弄。
刚才若不是秦三出口制止,又被周嬷嬷出来劝走,她就被吴管事身边的小厮六儿拉着进了不知道哪个男人的房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