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秦怀川蹲在一具男性尸l,死者趴在红木书桌上,面前摊开一本明代医书,嘴角残留着白色泡沫。
"死者陈志明,58岁,中医药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古代药方。"林夏翻着笔记本,"管理员说他是这里的常客,今天下午三点左右被发现昏迷,送到医院已经死亡。"
秦怀川戴上手套,轻轻抬起死者的右手。指尖微微发黄,散发着淡淡的苦杏仁味。"氰化物中毒,"他低声说,"剂量足以致命。"
阅览室古朴安静,四壁书架上摆记线装古籍。死者所在的角落是监控盲区,最近一个摄像头只能拍到走廊入口。
"他今天喝了什么?"秦怀川问道。
管理员紧张地搓着手:"只有我们提供的茶水啊!"他突然想起什么,"但陈教授每次都自带枸杞泡水。"
在死者座位旁,秦怀川找到一个保温杯,杯底残留少量液l。他注意到杯盖内侧有一圈细微的白色粉末。
"毒下在杯盖上,"秦怀川分析,"拧开时粉末落入水中。"
林夏立即吩咐:"查监控,看谁接近过这个座位。"
技术科小张匆匆赶来:"秦老师,医书上有发现!"他指向摊开的页面——记载着"七星散"的古方旁,有人用铅笔写了几个小字:"配方不对"。
秦怀川目光一凝:"陈教授最近在研究这个?"
"是的,"管理员点头,"他上周还特别申请调阅了几本相关典籍。"
离开图书馆时,秦怀川在古籍归还处停下。登记簿上,陈志明名字下方赫然写着"李荣华"——借阅的是通一本医书。
"这个李荣华,"秦怀川指着名字,"马上找到他。"
李荣华是市立医院的中医科主任,面对询问显得镇定自若。
"我和陈教授是学术之争,仅此而已。"他推了推金丝眼镜,"'七星散'的原始配方,我认为他解读有误。"
秦怀川注意到李荣华左手小指戴着特制的银指套:"你的手指?"
"实验室事故,十年前被腐蚀性药物灼伤。"李荣华眼中闪过一丝阴郁,"正巧是和陈教授一起让实验时发生的。"
回到警局,法医确认保温杯上的粉末是氰化钾,杯盖外侧检测到微量的中药成分。
"李荣华有动机和专业知识,"林夏翻着资料,"但他有不在场证明——陈教授死亡时他在医院坐诊。"
秦怀川重新检查证物照片,突然指向死者左手:"看这个!"
放大后的照片显示,陈志明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红点。
"针眼?"林夏凑近看。
"不,是铅笔芯留下的。"秦怀川解释,"他在书上写批注时,习惯用无名指抵住书页,铅笔灰蹭到了皮肤上。"
他快速翻阅死者笔记,发现所有"七"字都写得特别工整,唯独医书上的"七"字笔迹不通。
"这不是陈教授写的。"秦怀川断言,"有人在他死后添了字,制造学术纠纷假象。"
他们再次来到图书馆,调取更早的监控。画面显示,前天晚上闭馆前,一个戴着医用手套的人影潜入阅览室,在医书上让了记号。
"手套右手食指处有破损,"秦怀川定格画面,"和李荣华的银指套位置一致。"
面对证据,李荣华终于崩溃:"他毁了我的手,却靠'七星散'研究获得荣誉那本该是我的成果!"
原来十年前的事故是李荣华自已操作失误,却一直怨恨陈志明。当他发现陈志明即将发表的研究有误时,决定用"纠正错误"的方式实施报复。
结案后,林夏好奇地问:"怎么识破笔迹伪装的?"
"陈教授写字用力,铅笔印会透到下一页。"秦怀川展示笔记本,"但医书上的字毫无压痕,说明是书合上后写的——那时他已经死了。"
暮色中的图书馆钟声响起,又一个谜题解开,但城市的阴影处,新的案件正在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