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古代工坊发家记 > 第二章

“咔嗒”姜娇娇第二天早上被这突然的声响吓得惊醒。
定睛一看,是墙上掉下的土疙瘩……她不可思议的盯着这个土墙看了一会,无奈的叹了口气。
着天崩开局,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还得先想办法穿回去。
既然是因为坠河穿越过来的,那么回去的办法,大概还是和这条河有关系。
她靠着原身的记忆,很快就找到了那条河。
远远看去,河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条金丝带,轻柔地蜿蜒在村庄边缘。
河水清澈见底,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河岸两边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可旁边怎么有个小水泊?这河,这山和自己前世工作室所在的地方,一模一样?!!姜娇娇又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山脉和河流的走向,这里就是前世的李家庄!不过这个时代的李家庄植被更加繁密,环境也更加纯净。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在这个世界多待一会倒也可以,说不定还能学到什么失传的技艺。
毕竟当初她选择工作室安置在李家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附近聚集了很多非遗匠人,非常有传统文化底蕴。
初春时节,在这河边吹了也就是一刻钟的功夫,身子感觉就冷透了。
再看那河水,姜娇娇不自觉打了个冷颤,今天先不还原场景了,跳河的事等天暖和再来吧,别没穿回去,又把自己交代在这里。
快步跑回家,一进堂屋,便看到刚从县城回来的赵氏也进了门。
抬头看到姜娇娇,她迫不及待的从篮子里面拿出一个油纸包裹,“娘今天卖了绣品,给你买了最爱吃的绿豆糕。
”边说边轻轻打开油纸,满脸期待的看着她。
姜娇娇心头一暖,虽然只有两块,可对于现在这个家庭已经极为奢侈了。
前世自幼丧母跟着姥爷长大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母爱。
只是这绿豆糕的味道着实有点一般,等以后有机会还是自己做吧。
“眼见开春了,绣坊收货多,我今天也多买了些材料,等卖了钱,再多给你买点。
”赵氏起身走到桌子旁,从篮筐里拿出那些材料,一一分类摆放,然后仔细缝制起来。
“给我一套材料吧。
”姜娇娇低头看着这些熟悉的老伙计们,丝毫没发觉赵氏诧异的眼神。
“好好好,我的娇娘总算想学了!只是……这材料不便宜,你可不能胡乱浪费,好好研究,仔细着点啊!”赵氏欣喜的给她细细介绍起来。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姜娇娇完成了一个荷包,让刺绣多年的赵氏目瞪口呆的荷包。
这个荷包造型别致,圆润的荷包状,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团花居于中央,周围环绕着粉色花朵与蓝色枝叶,针法细腻,色彩搭配和谐雅致。
顶部收口处用深蓝色布料打褶,系绳末端有精致的小结装饰,下方垂挂着一条深蓝色流苏。
“娇娇,你确定你这是第一次做……”赵氏直直的盯着荷包,沉浸在震惊中。
“我以前也老看娘做,虽然没动手,但也耳濡目染呢!”姜娇娇只能硬着头皮编,心想这对自己来说只是常规操作,要不是材料有限,还能更加独特。
赵氏半信半疑,且不说这针脚手法细密,就是这颜色搭配和样式,都是县里绣房都未曾见过的。
可这如假包换的女儿,她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了。
姜娇娇怕她接着问下去漏了馅,赶紧问道:“一个荷包能卖多少钱?”。
“一个荷包合格了便给20文钱,去掉材料钱,算是能挣十几文吧!不过娇娇这个,我看能卖30文!”赵氏也不顾那么多了,女儿不仅愿意做女工,还有这好手艺,怎么想都是高兴的事。
于是,姜娇娇接下来的几天,赵氏一起床就拉她一起做荷包,很快就完成了这批材料。
姜娇娇想要看看这个时代的技艺到底是什么水平,提出这次和她一起进城送,说想看到自己绣的第一个荷包能卖多少钱,顺便听听绣房对荷包的意见,以后也好改进。
赵氏看她如此好学上心,自是一口答应,心中十分欢喜。
东石村离县城不算远,两个人一路走走歇歇,一个时辰后终于到了县城的绣坊。
赵氏拿出来自己的绣品交给绣房工长核验。
赵氏的绣工很好,做活也快,又是长期合作,也不为难她什么,检查起来很快。
姜娇娇跟在她身后,环顾着绣房墙上的作品,每一幅基本功都很扎实,只是配色和花样有些单调和古板。
到最后,看到姜娇娇绣的那几个,工长放慢了速度,把荷包放在手心好生端详,又用手捻着摸了针脚,眼中透出意外之色,却一言不发。
赵氏抿了抿唇,“这个荷包,能收吗"工长问了句,“这个不是你做的吧"赵氏转头看向姜娇娇,向工长示意,姜娇娇便点了点头。
他把荷包往刚才那一堆荷包里一放,道:“这荷包颇为精致,算五十文吧。
”赵氏心中大喜,用手紧紧攥着姜娇娇。
接着他有些可惜的说道:“这荷包的样式也就图个新鲜,材质一般,也卖不上高价,不过如果再有,送来便是。
”虽然没有获得青睐,但也算在这个时代找到了赚钱的门路了。
姜娇娇和赵氏总共领了260文钱,其中有姜娇娇的100文。
赵氏数出来给了她,欣慰的对她说:“这是我们娇娇挣的第一笔钱,自己拿着吧!”二人在绣房又选购了些原料,便往回走了。
看着热闹非凡的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茶楼酒肆,宽阔的道路中时不时有马车穿梭而过,姜娇娇还是有些不太真实的感觉。
今日是镇上的小集市,前面集中的是一堆卖首饰玩意的摊位,她快步走过去,挨个摊位细看。
只是端详了半天,发现这簪花首饰做工都有些粗糙,而且样子就那么一两种,古代的技艺不是应该更加精湛吗?姜娇娇有些不解的问道,“老板,这簪花还有没有更精美些的?”摊贩看她穿着那洗的都掉色的衣服,袖口都磨起毛边,还在这挑剔,便嗤笑着说:“这些个还不够姑娘您挑啊,那估计只有珍宝阁的货能入你的眼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买得起呦!“姜娇娇正要怼回去,听到了赵氏叫她,便给了摊贩一记冷眼,转身走了。
赵氏想起大夫叮嘱姜娇娇还要继续喝药巩固一下身体,便叫着她一同去药铺。
齐家药铺,门头不是很大,数百个贴满标签的抽屉整齐排列,柜台上,戥子、算盘泛着古朴光泽。
里间,中院里竹匾上晾晒着药材。
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少年,在药炉旁煎药,束发的靛蓝绸带略显松散,几缕碎发垂在耳畔。
听到有人进来,他淡淡的起身,走到桌子旁,整理了看诊的手垫,语气温柔的说道:“哪位要看诊,坐在这里吧。
”赵氏把姜娇娇拉过来,摁着她坐下,简单的说了之前的情况,“麻烦您看看她是否已经痊愈。
”少年的手轻轻的搭在姜娇娇的手腕上,目光专注而沉稳,少许片刻后,少年表示已无大碍,再吃一副药巩固巩固便可。
写完要放,转身便去抓药了。
姜娇娇看着那些中药抽屉,心中一动,突然开口道:“麻烦再给我称三两雄黄。
”少年抬起头,看向她,略带惊讶的问道,“姑娘要这雄黄作何用处,此物有毒不可滥用。
”姜娇娇盯着他那双好看点眼睛,认真的说:“驱虫。
”少年明显一滞,没说什么,接着转身去取雄黄。
到家后,姜娇娇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虽然姜家条件贫困,但是看在原身也是大姑娘了,便在家中简单的隔出一个房间给她,这倒是方便了姜娇娇继续自己的手工事业。
今天这一趟外出收获颇丰,看来这个世界目前的技艺水平还在初期,基础原料都还蛮齐全的,就是设计差了点。
不过她心中已经有了计划,她让姜父下午回来的时候帮忙砍点艾草,因为赵氏身体不好,姜家地里自己一直种着些。
接着一头就扎进了房间捣鼓起来了。
她先在布上用碳简单的描绘出形状,然后用剪刀小心裁剪下来,运用锁边绣针法沿着布料边缘绣制,精湛的针法让图案更具立体感。
完成荷包主体后,又取一段细绳,一端穿上珠子作为点缀,又熟练的打了个苏络。
这一下午就做出来了三个形态各异的荷包。
一个是灵动的鱼形,鲜艳的红布配上金色丝线绣出鳞片,熠熠生辉,彰显华贵。
造型用的现代卡通形象,鱼眼圆睁,黑白分明,十分俏皮可爱。
还有一个是以白菜为造型蓝本,翠绿的叶片栩栩如生,仿佛带着清晨的露珠,鲜嫩欲滴,下方垂着的流苏由白至绿渐变,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灵动而飘逸。
最后一个是牡丹香囊,虽是常见的题材,可这荷包整个就是花朵形状,粉色丝线绣就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明黄色丝线勾勒花瓣边缘,翠绿叶片穿插其中,叶脉清晰,精致典雅。
姜娇娇满意的看着这几个香囊,不过这还不算完成。
接下来的几天她把采摘回来的艾草弹干净泥土,在竹垫上摊开,定时翻动,晾晒了三天天,直到艾草均匀的完全干透。
然后再把干燥后的艾草,去除茎梗,只保留叶片部分,放入石臼中,反复舂捣、捶打,艾叶逐渐破碎、纤维分离。
最后用筛网筛去残留的杂质、硬梗以及大颗粒,使艾绒更加纯净、细腻。
这一番忙活之后,姜娇娇收获了一堆极好的艾绒,她把雄黄也磨成粉,和艾绒混在一起,又一点点填充到香囊中,这样有着驱虫功效的香囊才算是大功告成。
第二天一大早,姜娇娇便去了县城。
不过她这次没有到绣坊,而是来到了珍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