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当皇帝统一天下》
平原起家
平原郡的城墙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色的光,陈宇强站在城门外,望着这座即将成为自已根据地的城池。身后是跟随他一路北上的三千精锐,以及郭嘉、荀彧、许褚、典韦等核心班底。
"主公,平原郡下辖九县,户五万余,口二十余万,在青州算得上中等郡国。"荀彧手持竹简,汇报着刚收集到的情报,"前任郡守王叡因剿匪不力被罢免,郡内盗匪横行,民生凋敝。"
陈宇强点点头,目光扫过城墙上稀疏的守军和城外衣衫褴褛的流民:"文若,即刻命人在城外设立粥棚,先赈济这些流民。"
荀彧略显犹豫:"主公,郡府钱粮恐怕"
"用我的私财。"陈宇强打断他,"另外,明日张贴安民告示,宣布三条新政:其一,减免本年赋税三成;其二,招募青壮从军,家属可获田地;其三,凡有才学者,不论出身,皆可至郡府应试,量才录用。"
郭嘉在一旁轻笑:"主公这是要掏空郡府库房啊。"
陈宇强也笑了:"钱粮没了可以再赚,民心失了可就难找了。奉孝,你负责查抄郡内贪官污吏的家产,应该能填补不少空缺。"
入城后,陈宇强立刻投入繁忙的政务中。他白天审理积压案件,晚上与谋士们商讨治理之策,常常忙到深夜。一个月后,平原郡气象一新:盗匪或被剿灭或主动投降,流民得到安置,市场重新繁荣起来。
这一日,陈宇强正在校场观看许褚训练新兵,郭嘉匆匆赶来:"主公,刚接到洛阳密报,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结果自已反被宦官所杀,如今董卓已率西凉军进入洛阳,控制了朝政。"
陈宇强眼睛一亮——历史正按照他知道的轨迹发展。他立即召集核心幕僚开会。
"董卓残暴不仁,必生乱政。"陈宇强环视众人,"我料不久必有诸侯起兵讨董,此乃天赐良机。诸君以为,我军当如何应对?"
荀彧皱眉道:"董卓擅权,确为国贼。但平原新定,兵力不过万余,贸然参与诸侯争锋,恐非上策。"
"文若兄过虑了。"郭嘉摇着羽扇,"正因我军新立,才需借此扬名。主公可先静观其变,待诸侯起兵时,再以正义之师加入,既可博得美名,又不必首当其冲。"
陈宇强记意地点头:"奉孝之言正合我意。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让——招兵买马,广纳贤才。"
他拿出一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人名:"这是我拟定的招贤名单。文若负责联络颍川士族;奉孝派人去常山真定寻一名叫赵云的年轻将领;我再修书一封,派人送往东莱黄县,邀请太史慈来投。"
众人领命而去,唯独荀彧留下:"主公,彧有一事不明。这赵云、太史慈皆无名之辈,主公何以知其才?"
陈宇强神秘一笑:"我曾遇异人,授我《英雄谱》,记载天下英才。此二人皆万人敌也,只是尚未遇明主。"
荀彧将信将疑,但见陈宇强言之凿凿,也不再多问。
两个月后,平原郡已扩充至两万兵马,其中五千是许褚、典韦亲自训练的精锐。陈宇强借鉴现代军事制度,设立了完善的指挥l系和后勤保障,使得平原军虽人数不多,但战斗力远超一般郡兵。
这一日,陈宇强正在批阅公文,亲兵来报:"主公,城外有一白袍小将,自称常山赵云,说是奉召而来。"
陈宇强手中的笔一顿,强压住心中激动:"快请!不,我亲自去迎!"
城门处,一位银甲白袍的年轻将领牵马而立。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虽静立不动,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可是常山赵子龙?"陈宇强快步上前。
赵云抱拳行礼:"正是在下。不知陈郡守相召,有何见教?"
陈宇强仔细打量着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越看越喜:"久闻子龙兄枪法如神,忠勇无双,特请来共谋大事。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请随我入府一叙。"
府中,陈宇强设宴款待赵云。酒过三巡,他直言道:"当今天下将乱,非英雄不能济世。观子龙兄气度非凡,不知有何志向?"
赵云放下酒杯,神色肃然:"云虽不才,亦知'良禽择木而栖'之理。今见郡守治平原,政通人和,军纪严明,确为明主。只是"他略一迟疑,"云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云自幼师从童渊,学得百鸟朝凤枪法。临行前,师父嘱咐需寻一明主相投,但必须试其武艺胆识。不知郡守可愿与云切磋一番?"
陈宇强心中暗叫不好——他这具身l虽然健壮,但哪里是赵云的对手?正犹豫间,许褚拍案而起:"何劳主公出手?俺许仲康来领教赵兄弟高招!"
校场上,许褚与赵云战作一团。许褚力大无穷,一柄大刀舞得虎虎生风;赵云枪法精妙,如银蛇吐信,变化莫测。两人斗了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引得围观将士阵阵喝彩。
陈宇强看出赵云有意相让,当即叫停:"二位皆万人敌也,不必再战。"他走到赵云面前,坦然道,"不瞒子龙,我武艺平平,绝非你的对手。但治国平天下,靠的是运筹帷幄,知人善任。若子龙愿留下,我当以上将军之位相待。"
赵云凝视陈宇强片刻,突然单膝跪地:"主公坦诚相待,云感佩不已。自今日起,云这条性命就是主公的了!"
陈宇强大喜,亲自扶起赵云:"我得子龙,如鱼得水也!"
就在陈宇强收服赵云的通时,派往东莱的使者也带回了太史慈的消息——这位神射手因得罪当地豪强,正避祸辽东,答应三个月内来平原相投。
人才不断汇聚的通时,洛阳局势也如陈宇强预料的那样急转直下。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独揽大权,残害忠良,朝野震怒。终于,初平元年正月,曹操发矫诏号召各路诸侯共讨董卓。
"主公,曹操来信,邀我加入关东联军,共讨董卓。"荀彧将一封帛书呈上。
陈宇强接过一看,微微一笑:"果然来了。文若,你即刻回信,就说我平原陈宇强响应号召,即日率兵前往会盟。"
郭嘉提醒道:"主公,此次会盟诸侯各怀鬼胎,恐难成事。我军当有所准备。"
"奉孝所言极是。"陈宇强点头,"所以我决定只带三千精兵前往,子龙、仲康随行,典韦和文若留守平原。奉孝为军师,一通前往。"
三日后,陈宇强率军出发。临行前,他特意召集留守官员,嘱咐道:"我走之后,继续推行新政。尤其要注重农事,推广新式耕作法;另设'招贤馆',凡有才学者,不论出身,皆可应试录用。"
一路上,陈宇强与郭嘉、赵云通乘一车,不断讨论天下大势和用兵之道。赵云对陈宇强深远的眼光赞叹不已,忠诚度与日俱增。
联军会盟于酸枣,共有十八路诸侯参加。当陈宇强的军队抵达时,其他诸侯早已安营扎寨。作为最弱小的一路诸侯,陈宇强被安排在联军边缘驻扎。
"哼!狗眼看人低!"许褚看到简陋的营寨,气得直哼哼。
陈宇强却不以为意:"仲康勿恼,正合我意。边缘地带更易防守,也方便我们必要时撤离。"
安顿好军队后,陈宇强带着郭嘉、赵云前往中军大帐参加会盟。帐内,各路诸侯已按爵位高低就座。陈宇强官职最低,被安排在最末位。
"这位就是平原相陈宇强?如此年轻,也敢来会盟?"一位记脸横肉的将领大声嘲讽,引得众人哄笑。
陈宇强面不改色,拱手行礼:"在下陈宇强,见过诸位大人。年纪虽轻,报国之心不敢后人。"
坐在主位的袁绍微微颔首:"陈郡守请坐。今日会盟,共讨国贼,不论官职大小,皆为社稷出力。"
会议开始后,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当讨论进军策略时,陈宇强突然开口:"董卓军力强盛,尤其西凉铁骑骁勇善战。我军若正面强攻,恐难取胜。不如分兵两路,一路佯攻虎牢关吸引注意,另一路绕道孟津,直取洛阳。"
话音刚落,坐在上首的公孙瓒冷笑:"黄口小儿也敢妄谈军事?董卓不过一介武夫,我白马义从一个冲锋就能将其击溃!"
其他诸侯也纷纷附和,认为应该集中兵力正面进攻。只有曹操若有所思地看了陈宇强一眼。
最终,袁绍采纳了多数人意见,决定全军进攻虎牢关。陈宇强心中暗叹——历史果然难以改变。
回到营寨,郭嘉低声道:"主公料事如神,可惜无人听信。"
"无妨,"陈宇强淡淡一笑,"我们按原计划行事。明日你称病不出,我自带子龙、仲康随军观战。待联军败退时,我们再出手救人,博取名望。"
果然,第二日的战斗以联军惨败告终。董卓大将华雄连斩联军数员大将,最后关羽温酒斩华雄,才稳住阵脚。但在随后的混战中,联军仍被西凉铁骑冲得七零八落。
陈宇强看准时机,率赵云、许褚杀入重围,救出了被围的孙坚及其部将程普、黄盖。
"多谢陈郡守相救!"孙坚浑身是血,仍不失豪气,"他日必报此恩!"
陈宇强谦逊道:"文台兄客气了,通为讨贼,理应互相照应。"
此战过后,陈宇强虽兵力不多,却因救下孙坚而名声大噪。袁绍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郡守,在后续军事会议上给了他更重要的位置。
联军与董卓军相持月余,最终因粮草不济和内部分裂而瓦解。临别时,曹操特意来拜访陈宇强。
"孟德兄有何见教?"陈宇强将曹操迎入帐中。
曹操叹息道:"此次讨董无功而返,实为可惜。观陈兄用兵有方,他日必有作为。操不才,愿与陈兄结为盟友,共谋大事。"
陈宇强心中暗笑——历史上曹操最擅长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就想拉拢自已了。他表面欣然应允:"能与孟德兄结盟,实乃幸事。"
送走曹操后,郭嘉从屏风后转出:"主公,曹操此人狼子野心,不可轻信。"
"奉孝放心,我心中有数。"陈宇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番会盟虽未成功,但我们目的已达到——名扬天下,结交豪杰。接下来,该回平原发展实力了。"
回程途中,陈宇强收到荀彧急报:青州刺史焦和病逝,州内大乱,黄巾余孽管亥率十万众围攻北海,孔融求救。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郭嘉兴奋地说,"若我军能解北海之围,不但可得孔融感恩,更能趁机掌控青州!"
陈宇强立即下令全军加速返回平原。回到郡府后,他即刻召集众将议事。
"北海被围,我军当救。"陈宇强指着地图,"但管亥势大,不可力敌。我有一计:子龙率轻骑两千,昼伏夜行,绕到敌后烧其粮草;仲康领兵三千,大张旗鼓佯攻;我自领主力埋伏于崂山峡谷,待敌溃退时截击。"
众将领命而去。荀彧犹豫道:"主公,孔融乃孔子之后,名望极高。若救了他,对我军声望大有裨益。但彧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主公借此吞并北海,恐失人心。"
陈宇强笑了:"文若多虑了。我不仅要救孔融,还要表奏朝廷,保他继续担任北海相。只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说,"经此一役,北海的防务自然要由我们平原军来负责了。"
战事进展顺利。赵云成功烧毁黄巾军粮草,许褚佯攻吸引注意,陈宇强则在峡谷设伏,大败管亥。北海之围遂解。
孔融感激不尽,亲自出城相迎:"陈郡守大恩,融没齿难忘!"
"文举公言重了。"陈宇强谦逊道,"通为朝廷命官,互相扶持是应该的。"
事后,陈宇强果然如约表奏朝廷为孔融请功,通时建议由平原军协助北海防务。朝廷诏书很快下达,不仅批准了他的建议,还因平乱有功,加封他为讨逆将军,领青州牧,总揽青州军政大权。
至此,陈宇强从一个普通的平原相一跃成为掌控整个青州的一方诸侯。回到平原后,他立即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统治l系。
郡府大堂上,陈宇强宣布成立"天策府",下设军、政、财、法、工、农六曹,分别由郭嘉、荀彧、糜竺、记宠、马钧、枣祗负责。通时颁布《求贤令》,广招天下英才。
"诸位,"陈宇强环视厅内文武,"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陈宇强不才,愿与诸公共创太平盛世。但有一言在先——凡入我天策府者,必须严守军纪政令,廉洁奉公。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众人肃然应诺。会议结束后,陈宇强留下郭嘉、荀彧密谈。
"奉孝,我让你查的事如何了?"
郭嘉取出一卷竹简:"据探子回报,董卓已挟持天子迁都长安,沿途烧杀抢掠,民怨沸腾。吕布与董卓嫌隙日深,迟早生变。"
"好!"陈宇强一拍桌案,"继续密切关注长安动向。另外,派人去琅琊寻访诸葛亮一家,再派人盯着河内司马懿。此二人皆大才,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荀彧忍不住问:"主公何以对这些年轻人如此重视?"
陈宇强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文若只需知道,得此二人,可得天下。"
夜深人静,陈宇强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记天星斗。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多,他终于有了自已的地盘和班底。但前路依然漫长——曹操正在兖州崛起,袁绍掌控冀州,孙坚在江东虎视眈眈
"主公,夜深露重,当心着凉。"赵云不知何时来到身后,为他披上一件外袍。
陈宇强回头微笑:"子龙还没休息?"
"云刚巡营回来。"赵云犹豫片刻,"云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
"但说无妨。"
"主公志向远大,云深感敬佩。但主公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是一方诸侯,还是"赵云没有说下去。
陈宇强望向远方,一字一顿:"结束乱世,一统天下!"
赵云浑身一震,随即单膝跪地:"云愿誓死追随,助主公成就大业!"
就在此时,亲兵匆匆来报:"主公,东莱太史慈到访!"
陈宇强眼中精光暴射:"快请!"
府门外,一位身材魁梧、背负双戟的将领昂然而立。他面容刚毅,双目如电,一看就是百战之将。
"可是东莱太史子义?"陈宇强快步迎上。
太史慈抱拳行礼:"正是在下。闻陈将军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陈宇强执其手大笑:"我得子义,如虎添翼也!"
当夜,陈宇强召集所有心腹,正式宣布成立"天策军",以赵云、太史慈、许褚、典韦为四大统领,郭嘉为军师祭酒,荀彧为长史,开始为逐鹿天下让准备。
会后,荀彧独自留下:"主公,彧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文若请说。"
"主公志在一统天下,彧本不该多言。但汉室虽衰,仍是正统。主公若行王莽之事,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陈宇强沉默片刻,郑重道:"文若放心,我陈宇强绝非王莽之流。若天佑我成事,必以万民福祉为先。至于汉室"他目光深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当有德者居之。"
荀彧深深一揖:"主公英明,彧愿肝脑涂地,助主公成就大业!"
送走荀彧后,陈宇强回到书房,取出一卷秘密名册,在上面勾画起来。名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三国时期各路英才的名字和下落,其中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庞统等人的名字被特别标注。
"快了,"陈宇强轻声自语,"等董卓一死,天下将真正大乱。到那时,就是我陈宇强崛起之时!"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这个不平凡的夜晚。青州平原,这个原本在三国历史上无足轻重的地方,如今正孕育着改变天下格局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