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红楼再梦 > 第五十九回

第五十九回
沐皇恩贾兰升巡抚
交好运焙茗续妻室
李纨、黄岚、秋华、秋实她们这次扬州之行,可说是平生最惊险、最刺激、最难忘的时刻,连做梦也想不到会遇见皇上,更没有想到还受到御宴犒赏。
尤为荣耀的是三女侠,能在扬州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保护皇上立了大功,被授予尚方宝剑、金字牌匾等恩赏。
最高兴的要算宝钗,不仅与皇上同坐共饮,万岁爷还亲赐稀世珍宝——玉佩一只,如同皇后一般待遇,今后可以随便进出皇宫,胜过尚方宝剑。圣上还说有事就去找他,因而她喜悦心情溢于言表。但她没有非分之想,只爱金玉一人。
宝钗高兴之余,不免懊悔忧虑,预感到这是一生中的巅峰,不可能再有下次了,一旦滑去,结果难以想象。主要担心是与金玉的关系,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终究要败露的,本想挑明,欲求皇上赐婚,但因李纨等在场,不好意思开口,几次欲言又止。她已知失去良机,在与皇上的对诗中,虽然隐隐约约地讲到已有人怜悯等语,皇上他们不解其中之意,有朝一日,若被儿子和李纨等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早,李纨、黄岚、秋华、秋实、周芳、梅菲、薛芬、莺儿她们怀着无比感奋的心情,笑逐颜开地回转苏州,宝钗、史英、文茵、花蓉、李黛等送至码头。林之孝一家全留扬州,本来大家叫小红先回,赶紧操办自己婚事,她坚持要等雪雁孩子满月后再走,仍在林府值侍。
甄钟、贾施、薛真和周鹏他们提前回到苏州了,未知这一二天里她们竟然有如此震天撼地的奇遇。贾兰、甄钟等听了她们的叙述,真是喜从天降,欢欣鼓舞。贾兰一家四人受到皇上的召见和款待。皇上对其母亲和夫人如此器重,还许诺封为诰命夫人。他感恩戴德,跪伏于地,久久不肯起来。甄钟看到周芳身佩皇上亲赐的尚方宝剑,忙拿去仔细瞧瞧摸摸,只见宝剑闪闪发光,皇上御笔题写的尚方宝剑四个楷书,金光耀眼,熠熠生辉。他小心翼翼地把宝剑交还她,说:有了这把宝剑,既可压邪又可惩恶,比做官还长几倍!真了不起!
正在这时,又报来圣驾到!贾兰、黄岚和李纨急忙摆香案接驾!周鹏、甄钟、贾施、薛真夫妇和李绮姐妹等俯伏在地,三呼吾皇万岁!
皇上喜笑颜开地说了声平身后,随同贾兰和周京进入官邸,商议江苏事务。皇上说:朕与吏部拟定你任江苏巡抚,公文很快就要到达了,爱卿应早做准备,便于按时赴任。
贾兰急忙跪地致谢道:谢皇上龙恩!
爱卿平身。皇上示意贾兰坐下后,说:江苏是大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又是京杭运河要道,历来视为战略要地,南京是古都,徐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治理好江苏责任重大!
微臣决不辜负皇上重托,托皇上的福!请皇上放心,微臣自当尽职尽责,倍加报效朝廷。贾兰说。
当前江苏局面尚且稳泰,自从贾桂任高邮知县后,运河上不大听到抢劫漕运事件了。但切不可高枕无忧,尤其是要保障运河和长江航道的安全,使国家的运输大动脉畅通无阻。皇上说。
微臣谨记!贾兰说。
相信你不会辜负朕的期望。
不觉夜幕即将降临,御宴设在知府官邸。皇上在周京、贾兰陪同下共进御膳。这也是贾兰平生第一次受到皇上的这般恩宠。
贾兰一家喜上添喜,不几天就接到吏部任命贾兰为江苏巡抚的文书。他一边办移交手续,一边做赴任准备。一家人十分欣愉和忙碌。
高兴之余,也不免烦恼,主要是全家一次移徙金陵,还是分两次搬迁贾兰认为最好与夫人黄岚先去,等安排落实好居宿后,再来接母亲和儿子;黄岚意见把道儿也一起带去;李纨暂时不想去,又觉得一人待在苏州有点冷清,想把孙子留下。三人意见相左,各执己见,难以统一。
黄岚很有主见,并且倔强主观,对贾兰说:要么你一人先去,我和道儿过一段时间再来,要么咱们三人先走。
贾兰当然需要妻子这个贤内助在身边:初到南京,走马上任,肯定事情很多,少不了黄岚的陪伴和照顾,非常想她一起前往。关键是李纨,舍不得离开苏州,更不想马上就走。贾兰考虑母亲一人留着也不很放心,就说:要么把道儿也留下,免得母亲感到孤独,要么母亲也一起去。
李纨大体上与贾兰的意见相同:自己现在不走,要孙子也留在苏州。黄岚坚持道:秋波明年可以赴试,现在他的学业十分要紧,在我身边,便于照料。
贾兰认为黄岚的想法有道理,于是说:也好,咱们四人一起去。
我现在不去,明年春天一人回京城荣府去。李纨不高兴地说。
那就这样定了,母亲暂且留下,过大年后我来接母亲;无锡离苏州不远,叫秋华常来看望祖母。黄岚来个定夺说。
你们先走好了,老太婆碍手碍脚的,不方便,不要管我了。李纨唠叨道。
母亲,请谅解!都是为了兰哥和道儿好,才这样的。黄岚诚恳解说。
贾兰赴金陵履新是一件大喜事,需得告知宝钗、雪雁和贾桂他们。宝钗等接信时,刚好雪雁儿子满月。办了满月酒后,宝钗就率雪雁、贾桂、花蓉、李黛、史英、文茵、何旭等前来送行,同来苏州的还有林之孝夫妇和小红。小彩留扬州林府看门户。
这么多人的到来,给欣喜的黄岚添加更多愉悦,给乐而生忧的李纨打消了不必要的烦恼。在宝钗调和下,赴往南京的去留问题总算得到较满意的解决。最后定下:由贾兰、黄岚和秋波先去南京,李纨暂留苏州,待南京那边安顿好后再来迎接。
为了南京那边方便,除了烧饭婆子和黄岚的丫头小利随同外,宝钗还建议林之孝夫妇俩一起前往。贾兰从小喜欢林之孝,于是说:很高兴林老陪同我们,只是辛苦两位老人家了。
趁小红的父母在,趁桂哥、花蓉和我们大家还在,抓紧在这几天把小红的婚事给办了,不是更好。黄岚道。
我也这么想,就在这几天给他们办了。李纨高兴地说。
小红,真对不起,你为我耽搁了婚期。我赞成在岚嫂子赴南京前,把婚事给办了。雪雁说。
考虑到这几天父母在,老爷和岚夫人等在,我已经与薛沙商量过了,想定后天。后天是十一月十六,是好日子,俗话说择日不如撞日,只要两位太太和岚夫人允许,就这样定了呗!小红道。
后天最好,三六九大顺,只是你的妹妹还在扬州,可能赶不过来。雪雁说。
没关系,有父母在就最好了,以后请妹妹大吃三天,作为补偿便是了。小红说。
谢谢两位太太和岚夫人对我女儿的关顾,小红的成婚日期可这样定了。想不到我俩能参加女儿的婚庆,真是托荣府的福、托太太老爷的福。林之孝说。
说后,大家帮两位高龄新人布置新房,整理嫁妆。莺儿和贾蔷为薛沙买了一张上好的大床,以示孝敬;雪雁感谢小红值侍月里辛苦,送给她一枚纯金戒指;宝钗、李纨、黄岚、周芳、梅菲、薛芬、双秋姐妹等,也各自送了不同的贺礼。
薛沙、小红的婚礼既简单又热闹。薛沙虽然六十多了,大小红二十多岁,经甄钟他们帮助打扮了一番:胡须刮得精光,头戴黑色红顶帽,身着天蓝色夹袍,外穿紫色马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经他们一包装,看上去还挺有精神的,仍不显老。
小红更不用说了,李黛、秋实等时新女人帮她化妆,着实把她装扮得花枝招展。婚庆的服饰大多是她们送的,小红自买的几乎派不上用场。婚礼让薛沙、小红充分享受了当新人的荣耀风光和欢天喜地。
小红婚礼结束,紧接着大家把精力集中到贾兰赴任上,又忙着为他整理行装。据老爷交代,黄岚把要用的东西带上,用不上或暂时不用的留着放在太太处,这样打理起来就利索多了。
贾巡抚皇命在身,不敢有误,于冬月中旬就匆忙起身。苏州至南京有二三百里路程,乘水路费劲费时,乘陆路直达便捷。贾兰一行确定陆路前往。苏州到南京必经无锡、常州、镇江等府县,贾兰、黄岚坐轿,其他人马车。
为避免惊动百姓,贾兰考虑不告而走:在那天下午办好移交后,次日天方黎明,贾兰、黄岚他们悄悄上路。宝钗、贾桂、薛真、贾施、甄钟、贾蔷、小红和秋华、秋实夫妇等一起送行,尽管没有声张,毕竟人员不少,仍被知府衙门当差们发现。
贾兰赴任虽然与新知府提前招呼道别过,但具体时间未曾与府里人说起。等天放明,新知府才知道贾巡抚今日启程赴任,衙门上下一时慌了手脚,连忙来个紧急集合,跑步前来欢送。
因为贾兰为官清廉、办事公道、关抚百姓,深受民众拥戴。那天早上,他们经过的街坊,人们不约而同地汇聚过来,不少人合掌跪拜,抹泪摆手。
这种热情场面甚是感人,贾兰、黄岚不由得下轿步行,挥手作揖向市民拜别。这样,他们走了半天才出苏州城,到达无锡已是夜幕降临。无锡知县符培听闻贾兰履新路过,就偕夫人麝月率众官吏,早在路上迎候了。接着大摆酒筵,为新巡抚一行洗尘,场面很是隆重,菜肴颇为丰盛。贾兰、黄岚虽觉谄谀铺张,但毕竟与他是亲家关系,而未多作推辞。
第二天,他们照样黎明前动身,一行两轿三车,虽然马不停蹄、轿未歇脚,到达常州已是午后时分。刚走进客店准备就餐,不料常州知府率武进知县等官员前来接风,请他们到知府衙门用膳。贾兰虽然推辞再三,碍于知府原是同僚好友、交情匪浅,盛情难却,只好前往。
常州府早已摆好筵席,金樽美酒,玉盘珍馐,满目笑脸,充耳恭维,一时难以止息。待用过午餐,已是窗前夕阳红、城楼炊烟笼了,贾兰想走也走不了,无奈之下只好夜宿常州官驿。不一会儿,武进县又来请吃夜饭了,着实让他们哭笑不得、无所适从。还是黄岚婉言谢绝道:谢谢!谢谢你们的盛情,心意领了!可是我们真的吃不下、喝不下了,只怕路上吃喝不当会伤身体,特意自备了莲子、藕粉等食物,自己调些吃好了,请见谅。
黄岚刚刚婉谢了吃晚饭邀请,方松了口气,谁知常州知府来再次登门,送上好多大包小包,不看就知是人参、燕窝、鹿茸之类东西。这时,贾兰神态严肃和凝重起来,说:你是知我者。本官从不看重他人的礼物赠品,君子之交淡如水,加上本官赴任新职,路上携带实为不便;再则,我正思虑此事,本朝污俗之气不为不盛,这与官吏之间奢请豪送不无关系。今后本官想颁布一条纪令,在本省境内遏制各级官员奢靡吃请习气,以倡清廉之风。
接着黄岚说:中餐吃了的饭钱,由我们结付,已经对他们说了,不用知府破费了。请见谅。
这……哪儿行啊这不是看不起卑职了吗!知府道。
我不是为了这餐,而是为了下顿!贾兰若有所指地说。这使常州府他们自觉没趣,愧色地离去。
本来打算两三天到达南京的,不觉两夜过去还在常州。怕影响到公务,他们只好催马加鞭,加紧赶路。
自过了常州后,他们一路上虽有官吏迎送,但再没有大请宴席和送礼送物情况出现。当走到镇江府丹阳县境内时,突然刮起西北大风,天气骤然变冷,不一会下起漫天雪花来,且越下越大。他们避进路廊,发现有位衣衫单薄的老妇,怀抱一个小儿,蜷缩在边上的稻草堆中啼哭。贾兰急忙下轿探问情由。
原来,老人属姓陈,有儿子、媳妇和孙子,家庭虽不富余,但还能苦度光阴。不料该地有个恶少,游手好闲,以偷鸡摸狗为生,村民无不深恶痛绝,最近引来了一批外地人,他们似乞丐如强人。这帮人见陈家媳妇有几分姿色,就明目张胆地强占了去。老妇之子宜春岂肯罢休,几次想去夺回,却被他们乱棍打伤致死,还占去房舍,把祖孙俩赶出门来。
贾兰、黄岚听后,对这帮流氓恶棍极为恼怒,对当地治安状况很是忧虑;而十分同情祖孙俩的不幸遭遇,当即叫林之孝收留随车带往南京。为此,巡抚特地夜宿丹阳城,并向知县通报了上述情形,命其连夜派人前去缉拿。
岂料这批歹徒得知贾巡抚路过此地、过问此事的消息,便于天黑前逃之夭夭。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可能去扬州方向了,初步探明为首的是一个断臂乞丐。
贾兰他们经三四天的长途跋涉,才到达南京。这里是江苏省会,地处长江南岸,为南北水陆要冲,自三国时东吴建都以来,屡屡成为都城。既是古都和历史名城,人文底蕴甚深;又是湖光山色、林荫霁月的锦绣之地,历称金陵,又称江宁,本书多称南京,便于理解。
贾兰和黄岚赴南京后,贾桂、花蓉、李黛就接着回扬州。宝钗仍然留苏州,一来兰哥他们走后,怕李纨一时寂寞,陪她说说话;二来雪雁久未去绍兴了,需要去一次那边,待回来后一起返还扬州。宝钗对李纨说:雪雁她得了贵子,也应当去绍兴家中祭拜祖宗,保佑她的孩子平安成长、顺顺利利。你说是吗
应该的,应该的!她与秋实一起走,路上也有个伴。李纨说。
就是这个意思,小周林叫实儿帮助照顾,保姆顺水不去绍兴也行。宝钗道。
这样安排最好!小周林就交给我俩好了。秋实、周鹏高兴地说。
这样安排最好不过了!谢谢两位太太的关心,秋妹子,你准备何时起程雪雁说。
我俩离开绍兴将近一个月了,急着回去,就定明天吧。周鹏说。
不说雪雁一路顺风顺水地到达绍兴后焚香点烛祭拜祖宗,略表小彩在扬州自由自在、时来运转、花开二度。她不知姐姐小红热热闹闹办婚礼,天天跟着焙茗站柜台做买卖。
小彩在喧闹的临海桃渚城长大,门前就是街市,所以对做买卖很在行。自父母跟宝钗、雪雁她们去了苏州后,一人待在林府无所事事,感到寂寞,便自愿到焙茗店铺帮衬,晨去晚归。
一天傍晚,生意特别火爆,一时关不下店门,待吃好晚饭,已是更深黄昏后了。小彩要回林府居宿,焙茗趁机道:小彩,夜深人静,你一个人怕不保险,我送你一程。
谢谢!没事的。小彩说。
你有胆量,我不放心,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焙茗关心地说。
小彩也觉得人地生疏、一个人冷清,有人相送总踏实些,于是说:要你陪送,多不好意思,反给你添麻烦!
你天天在我店里帮忙,是我不好意思!焙茗说。
说着他俩往林府走去,小彩在前,焙茗紧跟其后。连续十来夜,夜夜如此。一天夜里,正行到半路,一只野猫蹲在马路当中,夜幕看不清是何东西,只见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忽绿忽蓝、忽明忽暗,突然朝小彩方向跑了过来。她吓了一跳,不觉呀一声惊叫。焙茗急忙上去一手把她搂在怀里,说:别怕别怕,有我在怕什么!
小彩本在大山中生活,狩猎过虎豹豺狼,捕捉过狗熊野猪。今晚竟然怕起野猫来,谁也说不清楚,是真怕还是假装旁人实也不知。可是焙茗去抱她时,却一动不动地站着,只是莫名其妙地哭泣,且哭声越来越大。这下吓坏了焙茗,赶忙松开手,当一松手,她就立刻停止啼哭了。
第二天傍晚,小彩仍拖拖拉拉地等到黄昏后才说回去,焙茗当然心领神会。两人又是一前一后,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到达林府了。可是小彩并不马上去开门,仍呆呆地立在门外。焙茗以为她有意站着等他接触,所以再次上前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而她也与昨夜一样,没有表示反对,却照样呜呜咽咽地哭泣。焙茗见状又急忙松手,她又不哭了,随即一人开门进去。
这样连续四五个晚上过去,已经成为习惯,夜夜焙茗相送,夜夜他都要抱她,但她次次都要哭哭啼啼。因而,焙茗也不怕她啼泣,反而感到有趣可爱,于是问:你讨厌我吗
不不不!没有讨厌你。小彩摇晃脑袋说。
没有讨厌我!那你为何如此悲泣焙茗问。
不是悲啼,或许是太激动的缘故。小彩说。
平时你也有激动的时候,可没看见你流泪焙茗说。
就是在男女间的事,一激动就流泪。现在与过去不一样,因为还未忘丧夫之痛,却又逢相恋之幸,所以说悲喜交集、苦乐共存,自然而然地热泪与悲泣相融、欢乐与痛苦同在。
听了小彩的表示,焙茗再次把她紧紧地搂进胸怀,可她还是呜呜咽咽。此时,焙茗要跟进门去,却被小彩推了出来,拦之门外。
时间过去半个多月了,他和她照常夜夜相送,也照常在林府门外一抱一哭。焙茗越来越觉得她有趣可亲,几乎夜夜提出要陪她住宿,可是次次被拒。他不免问:你不喜欢我
不是的,否则怎么会……小彩说。
那为什么不让我进去焙茗问。
道理很简单,我做人历来规规矩矩,没有成亲不能同房,这是古训,也是女儿家应有的品行。小彩一边用钥匙打开门一边说,说实话,我喜欢你!也愿意嫁给你,但必须经两位太太允许,也要经我父母同意,还必须正式成亲后,方可一起。
小彩的一席话,可见心灵之纯朴、人品之厚道,更激起焙茗对她的敬佩和尊重。
他俩频繁的亲密来往,早已被店里的伙计们觉察,被周边的人背地里传说。熟悉焙茗的人都说他交了好运,不仅发了财,还讨来年轻的老婆。有人夸大其词,绘声绘色,讲得天花乱坠。
这些议论当然也传到何旭、文茵耳朵里。何旭听到心中似有不悦之感;文茵听后却感到十分惊喜,焦急地盼望宝钗、雪雁回来,以便使父亲早日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