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忧转喜李纨认外甥
苦换甜雪雁迎夫君
这日是端阳佳节,按习惯书馆放假一天。秋华、秋实闲来无事,就到留园去玩耍。早上,晨雾慢慢散去,旭日冉冉升起,朝霞光辉瑞霭,显得温谐祥和。园内,杜鹃虽已凋谢,榴花却竞相怒放,透发出阵阵芳香。渐渐煦热的阳光,开始让人有点出汗,双秋姐妹想在石榴树下的石椅上歇息,走近一看,一位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正在石榴树下挥墨泼彩。他把留园一角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面上出现两个妙龄少女,在画的右上角写有《雪梅香》一首:
景无限,回廊曲折尺三千。古林交柯外,幽幽秀竹绵绵。滕木音明瑟亭上,石山丹桂木樨边。曲池处,远翠司亭,流水涓涓。婵娟。石榴下,一对裙姝,咋似娥仙。曲径三峰,小桥碧水花前。忽见香风吹丝发,比如西子下云天。人钦慕,更羡男儿,相遇由缘。
秋华仔细端详画中的女孩,不就是咱姐妹俩再品味词中的语句,于是问:先生,你的书画功底实在了得,这幅画不错!请问,丹青中的人是谁
画得不尽如人意,请多多包涵!画中的佳人,本想是写你两位小姐。青年说。
干吗要画我们俩秋华问。
红花要有绿叶扶。留园虽美,还需美女映衬!青年笑笑说。
谢谢!谢谢你看得起我们!总不会是讥笑吧秋华说。
岂敢岂敢!你俩确实会给榴花增色、给留园添彩。青年赞美道。
过奖了!先生仙乡何处听口音好像不是苏州人氏。秋实说。
在下是武昌人氏。青年说。
武昌是好地方,扬名于世的黄鹤楼就在你的家乡秋华好奇地说。
你去过武昌游过黄鹤楼青年问。
没有没有,只是从崔颢的诗中得知的,听说而已,不过十分向往。秋华说。
以后方便时可邀两位小姐一游,小弟愿做向导。青年说。
谢谢!先生你是来苏州览胜的吗秋华问。
说是也不完全是,实则是来做买卖的,南方人叫做生意吧!青年道。
做什么生意来的秋华说。
来这里一年了,经过前期的筹备,正在操办一个苏州刺绣坊。青年说。
真了不得!这么年轻就做这么大的生意。筹备起来好费工夫吧秋华说。
还算顺利,大体筹办就绪,只是尚少人手,尤其需要一个擅长作画的助手。青年如实地说。
要什么样的人做助手女孩子行吗秋实好奇地问。
绣坊一般传男不传女,不招女孩子。可我不这么想,特别像两位小姐这般的品貌。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学识,特别是在书画上有所擅长。青年诚心地说。
条件好高呀!你看我俩行吗秋实说。
看你俩的外表气质无可挑剔,不知书画功底怎样要试试才行。青年说。
是嘛那让我俩来试一下,如何秋华说后,就从他的手中接过纸墨,也用写意的笔法,从另一角度勾画留园:以假山和荷塘为背景,亭台楼阁、回廊曲径入画间,着重描画一株盛开的石榴树下,有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作画。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笔墨传神,尤其是那青年画得英俊神气。她一气呵成,只用了两炷香的时间作就,并在左下方和上《风入松》一首:
故胥刘宅有名园。琼阁玉亭轩。回廊曲折通幽处,小砌桥、流水涓涓。苞绽竞馨花朵,竹林萋草秋千。东厢南侧粉墙边。池藕绿荷颠。风姿潇洒男才俊,若潘安、娴女称然。君使留园添色,石榴荫下青年。
这位青年边看边夸道:好好好!真妙笔,有疏有密,有景有韵,有人有情,果然是字画若人,人美,画美,文美,字也写得美!是位难得的才女,只是……
只是什么请多多指教。秋华说。
只是把我写得太好了,言过其实吧!青年说。
哪里!画得还不尽如人意。考试及格吗秋华道。
小姐文才在我之上,小弟甘拜下风。他接着道,我十分需要像你二位这样的才女,苦于无处寻找,今天来此目的也是想碰碰运气。如若两位愿意的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可以说,得来了东风。
谬夸了,谢谢!秋华说。
两位若能来帮助小弟,正是天助东风,大事可成矣!青年说。
此话怎讲我俩这么管用秋华用惊奇的目光看着青年,说,雕虫篆刻,难当重任吧!不知做些什么
目前绣坊还少试样人手,就是试制图样的,你俩肯定能胜任。青年说。
倒可以试试!但不知尊姓大名绣坊开设何处秋华认真地说。
哦!恕我忘了向你们介绍,我叫甄钟,绣坊就在府前街八弄。如方便的话,请二位大驾光临。甄钟道。
幸会幸会!我俩是双胞胎姐妹,我是姐,她是妹。我们家就在贵绣坊旁边,要不我们一起前去拜访拜访!秋华说。
她们便跟着甄钟走进了苏州刺绣坊,见该坊的确规模不小,员工分头在埋头上工,绣制已经紧锣密鼓,只有试样等个别工种还缺岗少人。这着实让她俩大开了眼界,想不到住苏州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发现如此像模像样的作坊,想不到色彩斑斓的刺绣饰品就是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制作出来的,很是好奇和惊讶。于是她俩表示:对刺绣坊很感兴趣,让她们回去思量一下,明天给他个回复。
第二天一早,秋华、秋实又兴致勃勃地来到绣坊。甄钟热情有加,把她俩带进试样室,拿出一沓沓资料,说:这些图样共分四大类,就是人物类、龙凤禽兽类、花卉植物类和山水风景类。总共一百多个图案,其中有为宫廷刺绣的,也有供各地市井所需的,还有远销出洋的。你们主要是试制图案。
目前我们是来学习的,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图样,加上阅历、功底浅显,只怕难当此任!秋华担心地说。
一定行。凭我的目光,你俩天资聪颖,又有这么好的书画底子,确实非常难得,肯定能够做得很出色。甄钟鼓励道。
谢谢你对我们这样看重,那就试试看吧!秋华说后,打开宫廷这一类资料,秋实打开花草植物类图案,各人翻阅挑选。
秋华最喜欢画龙凤,可以说她的点睛胜人一筹,对飞凤鸣祥这幅很喜欢,画得形象逼真、色彩绚烂,尽显祥和喜庆气氛;秋实擅长画花草,特别喜欢五彩牡丹图,着色有精到之处,画得鲜艳欲滴、雍容华贵。她俩为了显示才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经过一天认真又紧张的描绘,各人画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佳作,虽然是临摹,但在构图布彩上透着灵气和个性。
甄钟看了非常满意,赞不绝口地说:很好,很好!很上样!你们画出的图案,明显超过原来的图样,也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我们初次来此学习,心中拘谨,画得不太理想,万望多多指教。秋华谦虚地说。
不要客气了,你俩的功底都在我之上。甄钟接着道,秋华作为我的制样质验助手,秋实到试样室试制图样。你俩意下如何
秋华、秋实心中很是高兴,但未作正式表态,还说让她俩回去想想,过几天再给他个明确。
事实上,两姐妹对这行当已经兴趣大增,几天来天天坚持到坊,十分用心地工作,得到作坊上下的交口称叹和青睐。因而她俩热情更高,把念书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可以说根本不想再去书馆了,准备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以实现自主、自立、自强的愿望和自身的人生价值。
双秋姐妹没有告诉甄钟实情,只说出身书香门第,是普通富家闺秀;这边连续五六天没去上学。老夫子以为她俩有什么要事去了,特来请问太太,问起两人因何旷课
李纨听了一时惊慌,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就急忙去问黄岚:你女儿好多天没去书馆了,她俩到哪儿去了
她俩没有说什么,早上看到她俩一起出去的,我以为是到书馆读书的,要么到外面玩去了,不会有事的。黄岚不在乎地说。
李纨还是放心不下,背地里派小杏去跟踪,跟了半天就知道她俩在刺绣坊上工。
与此同时,李纨特意去孙女房间查看,看看是否有诗稿之类,结果发现了在留园写的两首词。从词的内容看来,似乎秋华与这男青年多有意思了,所以急得去找黄岚,说:你两个女儿在绣坊做工知道吗秋华还与这个不三不四的人情诗来往!你做娘的都不知道
我真的一点也没想到,母亲也不必过于焦急,我们一起找秋华问问。黄岚说。
她俩随即派小杏去把秋华找来。李纨问:你五天没去书馆了,到什么地方去了
到刺绣坊做工去了,在那里做试样的活,就是绘图纸。秋华如实地答。
这怎么可以呢你要知道,你是堂堂的知府千金,怎能与普通百姓一般,抛头露面去上工,成何体统!李纨教训道。
我不这样认为,女儿也应该与男儿一样,做自主自立的人。秋华说。
说得好,有志气,有骨气,还有勇气!令人佩服!宝钗从门外进来说。
此时,宝钗、雪雁、史英一起到来,正听见秋华向祖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宝钗鼓励她。
宝钗她们这次匆匆而来,主要是迎候周进的。去年在杭州时曾邀周进于今年五月前来苏州,与他商讨有关乡试等事宜,现在已至五月中旬了,雪雁为此而心急如焚。宝钗本当早就过来,只因忙于高邮除盗,实在无法脱身,所以耽搁到现在。
宝钗等来得正好,李纨就将孙女最近结识绣坊青年,并在那做工的事儿告诉了她们。宝钗听后道:小事一桩,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交给我处理得了!
又要麻烦你了,你一定要阻止她!决不允许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无知呀,看她俩挺聪明的,为何变得如此的无知。李纨唠叨。
不要杞人忧天。她俩的确很聪明,相信做事不会没有分寸的。我即刻就去。随后,宝钗分别与黄岚母女三人说了说,知道了个大概,但不知绣坊的详细情况,于是由双秋姐妹陪同,来到绣坊实地了解。她粗略地看了下,觉得确实不错,是个难得见到的工场,遂感兴趣地问甄钟:你办这个绣坊赚头多吗它的前景好吗
我办绣坊的本意不完全为了赚钱,主要是挖掘和光扬苏州刺绣这门传统工艺,使之为人间生活添彩,为华夏文化增色。甄钟说。
说得好!好一个为生活添彩、为文化增色。难得难得!宝钗赞赏说。
谢谢!我认为只要绣件品质优良、花样不断出新,定有不错的行情。甄钟自信地说。
你这样的生产规模,绣品能销得出去都销往何处宝钗关心地问。
销路可多啦,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多是销到各地市井货行,再是宫廷定制用品,还有在海外也很走俏,已经有西洋、南洋的买家了。甄钟如实告诉。
还有洋人买家宝钗问。
有有!他们很是喜欢,上批样品已经做好,马上就可发货了。甄钟说。
我是门外汉,不懂商家经营,看来需要好多资本是吗宝钗又问。
的确要投很多的本钱,最主要的是善于经营、用活资金,以小本钱来做大生意!甄钟回答。
说得好,不容易!听口音,先生好像是湖北人,没错吧
没错,湖北武昌人。
先生贵姓今年多大
晚生姓甄名钟,今年二十一岁。
年轻有为。年纪轻轻,有如此的见识和胆略,真了不起!宝钗夸奖。
有家父的鼓励和提携,我才办这绣坊的。因为家父官场失意,所以弃官从商,从此教导我不求功名、不要做官,只做利国利民、创造社会财富的事业,故此特来苏州开办刺绣坊,就是做一些报效国家、利惠百姓的事情。甄钟说。
了不得!你父亲曾在何处做何官职现做何事宝钗道。
家父曾在常州府宜兴县做过县官,现在汉口开店,主要经营湖南绣纺。甄钟说。
听他一说,宝钗心中几分明白,猛想起二十几年前的甄宝玉是武昌人,也曾听说过他在宜兴做过县官。她看看甄钟七分像当年的甄宝玉,三分像年轻的李绮,于是进一步问:先生可认识贵处的甄宝玉
正是晚辈的父亲!太太您认识家父
你母是李绮,对吗
正是!太太也认识我的母亲
何止是认识,我与你母亲情同姐妹!
那我怎么称呼太太
你可知道你的大姨母荣国府李太太
知道知道!莫非你就是……
不不不!我是李太太的妯娌薛宝钗。
知道知道!从小就听闻宝太太芳名,真是如雷贯耳!太太您好!甥儿这厢有礼了!甄钟立起行九十度叩首礼。
不必拘礼,不必拘礼!宝钗说后也立起,呼唤,秋华、秋实,过来,快来快来!
秋华、秋实仍在聚精会神地制作图案,听到宝太太呼唤,即刻过来,问:宝太太,唤我俩有事
嗯!有重要事情!你知道这位先生是谁宝钗说。
是掌柜,是老板。不会是什么亲戚吧秋华、秋实说。
说对了,是重要亲戚!他是你俩的表舅父!宝钗一边向甄钟介绍道,华儿、实儿是你姨母的孙女儿,是你表哥贾兰的女儿。
这是真的秋华、秋实惊骇地说。
难道骗你宝钗接着说,走!一起到太太那儿去,甥儿也一起去!
李纨、黄岚正在等候宝钗的回来,到将近中午时光,见她还带来一位年轻公子。李纨看见未免心中疑牍,感到愕然。可是宝钗却笑逐颜开地卖着关子说:好消息,好消息!我带来了个相貌加礼貌、才艺加财气的小公子,难得呀!十分难得!真想不到哟!
什么意思难得什么黄岚不解地问。
有啥可难得的,大不了是个小白脸、小商人罢了。李纨不屑一顾地自言。
你们有所不知,你道这小公子是谁宝钗欲言又止。
难道是王孙公子李纨说。
这倒不是,但也可算是一个公子哥儿。宝钗说。
到底是怎么回事请不要再卖关子了,可把人急煞了。黄岚催。
急什么,慢慢听我说来!你道他是谁,就是甄宝玉的公子,也是太太胞妹李绮的儿子,就是太太的外甥儿,也是兰哥的亲表弟,是秋华、秋实的表舅父。他名叫甄钟,今年二十一岁。她走着小生步,有意拖长时间,如老太婆似的,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通。
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这么巧合,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呢李纨诧异地问。
难道我骗你不成他怎么会在这里,我可不清楚。甄钟,快向姨母和岚嫂子行礼!宝钗说。
失敬失敬!不知姨母在此,拜访来迟,请见谅!姨母在上,请受甥儿一拜!祝姨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甄钟俯身叩首道。
起来起来!请坐请坐!难得难得,真正难得!李纨说后就吩咐厨房送茶做饭,接着说,我当时以为你是什么不三不四的人,存心来哄华儿她俩。想不到就是外甥,真是巧极呐!
甄钟起来后随即向黄岚行了个鞠躬礼,道:嫂子好!恕小弟拜望来迟,请多见谅!
黄岚欣悦地说:不敢不敢!还是嫂子无礼,你在苏州快一年了,我们一直不知!请见谅!
真是无巧不成书,哪有这样的巧遇。开始我也不相信,后来他把他母亲的情况讲了后,还说到贾府李太太是他的大姨母,这样才信了。宝钗欢心地说。
李纨、黄岚心中十分惊喜,就张罗晚上设家宴款待。
正在这时,忽报:浙江绍兴客人到!宝钗一听,喜上眉梢地说:好好好!周先生终于来了,这下我放心了!她说着急忙前去迎接,谁知雪雁已经把周进迎进来了。
周进见到宝钗,慌忙鞠躬,道:宝太太金安!杭州一别半年了,半年来晚生天天惦念着您!想必宝太太贵体康泰、万事如意!
你这么老实相,叫你五月来就五月,为什么不早点过来!连一封信都不写。宝钗笑着接下说,雁妹子天天在念叨着你,她以为你不来了呢!
怎么会呢!其实我也不时在挂念你们,只是不好意思,所以不敢写信,请雁妹子原谅!请宝太太见谅!周进说。
周进自从去年杭州一别,就回绍兴了,这半年中,一边耕种家里仅有的半亩水田,一边继续用心攻读,着重把前几年殿试、乡试的题目及例卷范文作了归类整理和阅读领会,并将自己每次的考卷文章作了分析和重写,从中找出原由,温故知新。
他积蓄着对雪雁思念,也想着去苏州,只因身无盘缠,不便动身。这次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亲戚朋友东借西拼地凑了四五两银子才动身的。
李纨听到是雪雁的那个来了,高兴得了不得。她视周进像自己的女婿一般,急忙上前迎接,说:失敬失敬!非常高兴周先生光临!
这位就是德高望重、人人尊敬的李太太。雪雁继续介绍道,那位是黄夫人!
不等周进开口,黄岚说:久仰!久仰!认识周先生很是高兴!
周进连忙施礼道:太太安好!黄夫人好!冒昧到此,打扰了,请原谅!
宝钗接着说:我们都在盼望你的到来,今天来得正巧,刚好我们这里有客人,周先生的光临,正是贵客接踵、门临履福,使这儿平添欢欣。我们现在忙去,先由雁妹子陪着你,失敬了。
李纨今天心情特别愉快,突然冒出外甥来,可说是喜从天降;加上周进来拜见,看来雪雁终身有托了,更是喜上加喜。她原来办一桌酒席的打算,需要增加,马上通知厨房再添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