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义换亲新娘成陪姑
妹代姐陪姑变新娘
洞房突变实堪伤,喜庆新婚成祸殃。
雷击牡丹花折损,风催芍药蕊轻飏。
良缘兄妹红丝错,乱点鸳鸯计议商。
李瑞调包应对策,宝钗求李代桃僵。
花蓉经过众人一番劝慰,尤其是贾桂的没有你我也不想活了这句话,有着起死回生的效果。故此花蓉的哭泣渐渐缓和,慢慢地睡着了。贾桂、袭人、宝钗和杨氏仍守候在她身边,提心吊胆地注视着她。
此事更使李瑞忐忑不安。他考虑:如何面对各部高官如何面对同僚下属尤其是中堂大人亲笔题写的匾额,怎能收回还有何面目对扬州百姓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岂料跌落在小小的家事里。他越想越焦虑,越思越可怕。毕竟是官场上的老手,老谋深算,遇事不慌不忙、沉着冷静。他考虑再三,想出了李代桃僵的妙策,所以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仍然热情地欢送贵宾,谈笑风生地再会再会,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
送走客人后,李瑞心急如焚且又小心翼翼地走到女儿房间,见花蓉已经睡着,也放心多了。他附耳叫宝钗、袭人、杨氏和李纨到他的小客厅商议,由贾桂、李黛和黄岚等留在花蓉身边看守。
此时人人脸色阴沉,个个眼垂泪痕。李瑞沉思默想片刻后,说:今日家遭不测,喜事已办,婚事难成,如何挽回望献良策。
一时陷入沉默,还是宝钗先说:最要紧的先使蓉儿安静下来,只要她安然无恙,其他的事情都可想法子。
当然当然!这是最要紧的,我看她会渐渐地好起来的。李瑞说。
但愿如此,阿弥陀佛,菩萨保佑她平安无事!李纨担心地说。
但愿平安无事!首先是劝慰,叫谁去劝说为好……宝钗愁眉不展地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据我看,蓉儿最听桂哥儿的话。袭人哭泣着,断断续续地接下说,刚才桂哥儿讲了一句‘我也不想活了’的话后,蓉儿立刻从昏迷中醒来。
花妹子说得对。李纨表示同意袭人的看法后,接着叹了口气,说,命运对她也不公平呀!确实对蓉儿打击太大了,既已如此,我们只有耐心劝导,想必会好起来的。
花蓉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孩,只是一时挺不住,过一阵子会挺过来的。李瑞知道女儿的秉性,所担心的是怎么收场的事,接着说,今天这个婚礼已经办了,叫我如何收场呢因为整个场面架得太大,朝廷各部要员亲自到来,他们总算看得起我,给我很大的面子;还有江苏巡抚、道台及各府县的大小官员都来贺喜,也许皇上都知道了,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我以后如何做人!我的脸面折损到何等程度!
杨氏夫人听老爷这么一说,又呜呜咽咽起来,袭人也跟着哭泣不止。宝钗在悲伤中思考着说:我完全体谅亲家,不不不,表哥。我理解表哥的苦衷,我们两家同命相连,都是同样脸面折损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桂儿也算是官场上的人,以后叫他如何做人我们都一样误入困境,要想摆脱,只有一条……宝钗欲言又止。
什么办法面对这种局面,但说无妨。李瑞急问。
只有一个想法,不过太冒昧、太唐突了!宝钗说。
说来听听。袭人急切地说。
我再三考虑,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李代桃僵’。宝钗说。
‘李代桃僵’!就是调包计!杨氏、李氏惊骇地说。
只有‘移花接木’,方能挽回局面!宝钗看了李瑞一下,接着说,这才算得上两全其美的上上之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怎么个代法叫谁去代呢李纨说。
当然是李二小姐黛儿了。宝钗说。
黛儿!行吗这怎么行呢!杨氏说。
可能行,也许是命运如此!上次在这里吃饭时,李二小姐不是写出了‘李代张’的句子来吗她名字中的黛与代不是同音吗宝钗说。
说得很对,你与我不谋而合,想法一致,看法一样。李瑞面有喜色地肯定说,这是唯一的办法。我经过深思熟虑,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别无选择的了。
这样做太突然了,黛儿一时恐很难接受。杨氏说。
正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非常手段来处理。这样做,有三条好处。李瑞说。
请问哪三条好处往下讲。宝钗说。
其一是婚事不再重办,对上对下都不声张,中堂大人送来的金字匾额照样好用,婚庆典礼仍然有效。李瑞一字一句,慎重考虑着。
有道理!有道理!那第二呢宝钗急问。
第二是对桂儿大有好处。桂儿年轻有为,也可以说是刚出山的太阳,以后要走的路更长,也许是前途无量。李瑞进一步分析利害关系道,不然的话,他以后有何脸面在官场上行走!不这样做,必将影响他的前程。
说得很有道理。那第三呢宝钗问。
第三是我们亲家照做,你照样娶了媳妇,我仍旧招来了女婿,人财不失。李瑞接下来轻言道,不然的话,酒席已办,贺礼必退,失人、失财,又失礼。
李瑞的话讲得十分透彻,非常明确,在场的人一致表示赞同。
袭人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只怕花蓉受不了,说: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样!我最担心的是蓉儿她的身体,只要她没事就好。
调包的办法我同意,不知黛儿怎么样杨氏担心地说。
桂儿也一样,不知他能否接受。宝钗说。
你们讲得很对,都必须立即解决。李瑞思索一会儿后,接着说,大体上就按‘李代桃僵’去做,我们就这么定了!至于具体怎么做,请众位同出主意,共商良策。
我们分头去办。李纨接下讲了具体想法,有劳李大人先与桂儿谈谈,把你刚才讲的三条利害关系说给他听,想必他会权衡利弊的。黛儿由宝妹子去劝说,除了讲清上面的三点外,还要你去求她。当然杨夫人也要一起去。蓉儿的事先交给花妹子了。
太太主意不错,就照太太说的办。李瑞说后,大家经过一番议论,最后大致按照李纨的意见,分别前去劝说。
他们商量结束已是夜过三更了,首先回到花蓉的房间,看她已经睡熟了。黄岚、贾桂、李黛坐着看守,宝钗叫黄岚先去休息。贾桂由李瑞叫去谈,袭人、李纨守着花蓉。宝钗和杨夫人把李黛叫到她自己的闺阁,李黛擦了擦眼泪,说:母亲,姑母,有什么事吗
今天发生这样大的事,叫你父亲如何收场你看如何是好杨氏说。
这我知道,的确是一件不好收场的难事,这么的不巧,姐姐的母亲早一天来还可以挽回。李黛说。
是呀!你爹正为此事心急如焚,愁得无所适从。请二小姐为你父亲分忧,帮父母出个主意。宝钗以征求意见的口气。
我一时想不出好主意,姑母您需要我做些什么,只管吩咐好了。李黛表示。
怎么说呢你爹说不该请各部要员来,特别是中堂大人的牌匾怎能收回!万一有人告到皇上那里,这还了得。宝钗有意夸大其词。
这怎么办好呢李黛惊恐地说。
看来只有一条路可走。杨氏说。
什么路李黛道。
只有你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解父之忧。宝钗说。
我我有什么能耐说来听听,只要能解父亲之忧,能挽回这一尴尬,女儿我将尽力而为。李黛说。
只有你代姐出阁,才算两全其美,化危机为转机。宝钗说。
这是您的主张李黛问。
不完全是,也是你父亲的意思。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求你了,况且黛儿是我最喜欢的人,就当我求你是了!宝钗恳求。
也是你父亲与我求求你了!杨氏说。
现在最主要是使姐姐恢复安康。李黛说后就走了。
那边与贾桂的谈话基本相同,他说等花蓉身体稳定后可以再作考虑。因为他心情沉重,为花蓉担心,所以无法立即作出决定,当然也无法继续谈下去了。
眼前最紧要的是让花蓉情绪和身体稳定下来。花蓉早上醒来,身心疲惫不堪,精神恍惚,有气无力地说:我好命苦呀!没有灵魂的身子,活在世上何用看来她情绪尚未稳定,还需要继续心理安慰和药物诊治。如今只有慎重对待,期待她慢慢好起来。
大家把精力都放在花蓉身上。到中午,她开始吃了点莲子汤,后才慢慢坐起来,把贾桂、李黛叫到身边,左手牵着贾桂,右手拉着李黛,轻声道:好哥哥!好妹妹!我很爱你俩,特别最爱桂哥!我把心都交给哥了,想把一生的所有都寄托在哥的身上,是那么刻骨铭心、如痴似狂。看来我没有爱错,我爱的是亲哥哥!她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好妹妹!我……我……
因哭泣和疲倦的原因,她的讲话断断续续。袭人忙递上早已泡好的人参茶,花蓉慢吞吞地喝了两三小口,继续说:我不可能与哥成亲了!事到如今,父亲已无法收场,桂哥也没有脸面。只有委屈妹妹了!我把桂哥交给你了!
李黛是个腼腆内秀的女孩子,眉清如柳,目秀似月,口若樱桃,面比桃花,体态纤盈,举姿婉巧,品貌与花蓉不分上下,文才与姐姐平分秋色。人们习惯称她是小牡丹,也有人称之为芍药仙子。
李黛近来结识了扬州团练的儿子林杨。林杨今年十九岁,是一个文武兼长的公子哥,仪表俊俏,风韵清朗,才思敏捷,悟性独到。两人开始倾心钟情。
她想不到突然冒出这场不可收拾的家事,要她割爱别恋,这是多么勉为其难的事!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不下。
花蓉见李黛不肯同意,绝望情绪重新萌发,心想不如了却残生,免受精神上的折磨,于是说:我的好妹妹!麻烦你去多劝慰下桂哥,叫他好好生活下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走吧!让姐姐静一静。
姐姐放心,妹妹我立即就去劝慰劝慰表哥,你要好好休息,安心养好身子。李黛说后,便走了出去。
李黛走后,花蓉就关好房门,悲伤落泪地写着遗书:
花蓉敬叩父亲及三位母亲大人台安:
恕女儿不孝!恕女不能孝敬父亲及三位母亲大人!恕我再不能关护兄妹!请多多原谅!
女儿是忠贞不渝之人,自从认识桂哥后,把全部相思倾注于他之身上,把今生所有都托付给了他。桂哥是我思意之偶像、灵魂之归宿、希望之所在、力量之源泉、终身之寄寓。我失却了人之精神与灵魂,留下的仅是躯体而已,就是躯干也失去了依靠、支持的量能与扶托,如同无人照料的木偶、草人,活在世上有何意义!
跪叩生身母亲:娘在窘迫境况下,含辛茹苦地哺养女儿。今世不能报答母亲的生身和养育之恩,深表愧疚!只有来生结草衔环相报。
跪叩养父母大人:幼被拐卖至此,正当生命垂危之时,幸蒙双亲大人将女从魔爪中救出,并抚养培育成人。十五年来,始终如一地把我当作亲生骨肉,视如掌上明珠,让我在锦衣绣褥及饱食终日中长大,过着闺阁千金生活。恕女儿无孝,未能报答二老养育之恩,反倒给双亲增添了许多烦忧。女儿只有来世报答二老的大恩大德!
跪叩宝母大人:您虽不是我之生娘,也不是我之养母,可是您既是我生父夫人,又是爱兄亲母,也曾是我之婆婆。因而,您是我名正言顺之母亲!我多想做您的贤惠媳妇与孝顺女儿,谁知无此福分。母亲慈祥笑脸、坦荡胸襟和远见卓识,深深地铭刻我肺腑。
躬叩黛妹:虽然你我不是同胞,却胜于同胞!十多年来,妹始终把我当做亲姐姐。我俩终究保持着最亲密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地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两心如一,似同一人。恕姐不义,抛下妹妹!但有一件心事未了——就是桂哥的婚姻大事。只求妹妹代姐出阁,姐死而无憾了!
躬叩桂哥:妹有幸认识哥哥,是我一生最幸运、最幸福之事。哥曾是夫君,如今却又成为亲兄,这是我唯一的欣慰。我俩虽然不能成为夫妻,但是我会一如既往地爱着哥!倘若我还活着,愿意终身不嫁,把哥当做精神上的夫婿,如今去了阴曹地府,我在九泉之下,也认定哥是我的夫君!哥既是我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又是我精神上和灵魂中的好伴侣。妹虽然走了,哥要振作精神,与兰哥一样,堂堂正正做官,必有锦绣前程。
花蓉写好遗书后,双手颤抖地把它放进信封,将信口粘住。接着,她拿来凳子和绳索,把绳子悬吊在梁上,正准备将脖子伸进绳索圈里,却被李黛破门而入抱下。
原来李黛已看出姐姐情绪反常,而没有走开,一直站在门外窥视动静,以防她做出傻事。
花蓉自寻短见的举动,震惊了全家,使大家提心吊胆。他们边宽慰边传看这份遗书,宝钗看着读着,咽喉梗塞,泪如雨下,再也读不下去了;转给李黛,当她读到有关自己的字句时,哭得声嘶力竭,无法再往下去了;她递给贾桂,他没读几句,也抽泣着不能再读;最后还是李瑞接过去含泪把它念完。
感人肺腑的言辞,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花蓉虽然心在绝望之中,但是头脑十分清醒,行动仍很敏捷。她随即拉过李黛的手,说:好妹子,你答应吗
李黛点了一下头,说:嗯!只要你开心地活着,妹妹什么都答应。
花蓉转过头来对贾桂说:黛妹答应了,你同意吗
我有一个条件!你答应我,我才答应你。贾桂说。
什么条件花蓉问。
你不能走,你要坚强地活着。贾桂说。
为什么花蓉说。
你活着,我才活着,你走了,我活着干嘛还谈什么成婚呐!贾桂态度严肃地说。
好吧!为了哥哥和妹妹,也为了父母,妹就答应你。说着,花蓉随即从床上坐起拉着贾桂的手,说,我再不寻短见了!
听妹妹的,只要你高高兴兴地生活,哥哥我就答应了。贾桂说。
接着花蓉再次拉过李黛的手,说道:黛妹,事情到这个地步,没有办法的了!你要顾及父亲的脸面,姐只求你,这不是个坏事,或许是美满姻缘!
我知道,我完全理会姐姐的良苦用心!一切听姐姐的,只希望姐姐开心就好了。李黛诚心地说。
好了,看来我不能死,只好活下。花蓉面有转色,接着说,听哥哥这么一说,幸好我还未死,如若桂哥跟我走了,那贾、李两家如何是好我将成为千古罪人。
花蓉这么一说,大家都放心了。李瑞说:蓉儿真是通情达理!多孝顺的女儿呀!体谅着父亲,体谅着兄妹!蓉儿!你要坚强起来,只要你没事,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我不能没有你,如若没有你,我也不想活了。袭人说。
如果没有你,就没了桂儿,我活着有何意义宝钗说。
花蓉听了,点了点头,说:我懂,我懂你们的意思。我十分感激你们对我的关怀!请放心,我为了你们,为了李、贾两个家,为了桂哥的前程,也为了妹妹,我会开开心心地活着。
花蓉再一次地表态,大家转忧为喜、转愁为欢,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一根紧绷的弦放松了,紧张的气氛得以化解。
这下李瑞夫妇照样做岳父岳母,只不过养女换亲生、错事变好事,亲生女嫁给乘龙婿。婚礼有效,财礼照收,一举多得。
宝钗当然忧尽喜来。她看李黛容貌端丽、人品厚道、性格温顺、知书达理,也是个理想的儿媳妇,婆婆照做,丝毫无损。
李纨对李黛情有独钟,认为黛儿的性格与自己相仿,是个难得的侄媳妇,就对宝钗说:黛儿是个好媳妇,看来你很有福分。
宝钗点头表示同意她看法,说:我也这样想,我看李黛是十分难得的女孩。
贾桂权衡利弊,想想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他需要这门亲事,有李知府这位丈人做靠山,对今后的仕途大有好处。昨天吏部天官等对他很是赏识,况且李黛也是个才貌出众的千金小姐,不娶她还有何人呐!
袭人并无他求,更无奢望,只要女儿平安无事就放心了。
惟独李黛心中不快,最主要是与林杨终身相约。但她考虑到家庭和父母,同时也认为贾桂不错,只好以为或许是命运如此安排,来自我安慰!
此事从波折走向顺利,从绝望走向希望,把错事变成好事。李瑞十分慎重地再择吉日良辰,乘着李纨她们还在,就定在二月初八,重新举行只有知情人参加的婚礼,而不再办喜庆宴席,只摆两桌酒菜示贺。
初八那天,李黛浓妆艳抹,花枝招展,与贾桂拜堂成亲。花蓉却自愿地和史英俩作为陪姑,挽扶着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这里有诗写道:
新娘反倒变陪娘,原本陪娘进洞房。
奇事扬州知府出,人人笑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