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淳儿终究不如元后……元后死在永封帝最爱她的那一年,是永封帝心中不可磨灭的一抹朱砂痣,令他难以忘怀。
她的才情谋算,绝非寻常女子可以比拟。
可淳贵妃她更加识大体、知进退,从不会拈酸吃醋,更不会要求他一个帝王,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永封帝一边坐在步撵上,一边慢慢地想着,慢慢的……他发现淳贵妃与从前的元后,性子倒颇为几分不同。
二者相较之下,还是淳贵妃的性格更得他的心。
淳儿温婉端庄,更没有显赫的家世,心思也更为简单,还能在他苦闷之时,化作一朵解语花。
“陛下,到了。
”曹公公小心翼翼地抬眼看皇帝,身着龙袍的中年男子坐在轿撵上,沉默不语,心中忧思想得有些出神。
“陛下?”曹公公谨慎地开口提醒,殿内的德妃娘娘应当已经等候多时了,可皇帝如今却在常德殿外出神。
骤然间被打乱了思绪,永封帝显得有些不悦,他眉头紧皱,沉着声说道:“嗯。
”永封帝皱着眉头走入常德殿内,香炉中燃放着寻常的香料。
德妃一年到头也未必被皇帝召见几次,偶尔到来,也都是问及二皇子的骑射学业是否精进。
德妃一袭青绿色的宫装,衣领处绣着几朵迎春花,足下踏着云锦制成的粉色绣鞋,青丝绾作倾髻。
听闻陛下要召见她,德妃特意化了浓厚的妆容,以珍珠粉做成的胭脂,希望能掩盖自己眼下的鱼尾纹。
她面容已经渐渐老去,也不似年轻时青春靓丽,抬头之时,露出几道抬头纹,贴在额间的芍药花钿也有些褶皱。
德妃眉欢眼笑,在皇帝进来之前,特意喝了清茶润润喉嗓,她双膝跪地,行礼叩拜,“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起来吧。
”永封帝淡漠地瞥了她一眼,妆容老气,还学年轻女子穿青衣。
德妃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她今日才送金枝玉叶钗给山阳公主,本意是想要拉拢皇后,让她和自己同一阵营,共同对付淳贵妃那个贱人。
没想到,皇后娘娘的手段还真厉害,竟能将陛下从淳贵妃的寝宫中请来她的常德宫。
“多谢陛下。
”德妃提着裙子从地上起来,满脸春色,从宫婢的手中接过茶盏,双手递到永封帝唇边。
永封帝记得,从前喜爱穿青衣的,是元后的妹妹——王红妆。
德妃如今这幅做派,在他眼中,无非是东施效颦罢了。
“放下吧。
”永封帝并没有顺着德妃的手饮下茶水,他多日去淳贵妃宫中,淳儿身上的味道是女子特有的馨香,恬淡迷人。
不似德妃这般,浓妆艳裹,身上还有股子刺鼻的熏香气味。
“是。
”德妃眼中闪过失落,尴尬地将茶水放置在皇帝手边。
“陛下多日不来,可要尝尝臣妾亲手做的芙蓉糕?”德妃给身边的宫婢一个眼神,示意她下去将小厨房的芙蓉糕端上来。
永封帝在淳贵妃的永宁宫已经尝过几块了,此时已经饱腹,可若是一味给她冷脸,也不好让她父亲出面前去议和。
永封帝敷衍地点了点头,兴致缺缺。
永封帝施恩似的,开口问道:“德妃,你有多久未曾见过你父亲中郎将了?”回想起年迈的父亲,德妃眸中闪过伤感,她父亲并不看重她,可身为子女,她对父亲却有孺慕之情。
德妃恭敬地站在永封帝身旁,仔细回想,回答道:“也许……已有十年未曾见过。
”永封帝淡漠地看了一眼,大手一挥,“既多年未见……曹全德,传朕旨意,朕念及德妃抚育二皇子有功,特许其在宫中与父亲中郎将一聚。
”德妃闻言,更是欣喜若狂,连忙跪地,叩谢皇恩:“臣妾多谢陛下!”“起来吧。
”永封帝微微抬手,并未再看德妃的妆容。
她已经过了少女如花似玉的时代,又抚育了一个孩子,早已是宫中的老人。
如今见她身着那一位女子喜好的青衣,他只觉得不胜厌烦,她不及红妆眉黛青颦,更不及淳儿鬓影衣香,如何配着青衣?“坐。
”永封帝面对人老珠黄的宫妃,全然换了一副面貌,他神色冷淡地说道,“听闻你父亲中郎将,赋闲多年,如今朕有一差事,想要你父亲出面,不知他是否会愿意?”永封帝端详着德妃的脸色,他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毕竟此事十分重要,若是德妃亲自去说,想来那中郎将也会更加重视。
他再稍加施恩,臣子也定然更为忠君。
如同国师所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是天子,想要臣子做什么,不过一道圣旨的事情罢了。
不过永封帝好颜面,在意后世史书对他的评判,他更在意自己的名声,故亲自前来找德妃,施加恩德,好让中郎将尽心竭力地为他办事。
议和一事,并不光彩。
有资历的臣子,或是位高权重之人,都不愿意蹚浑水,只怕没有人愿意出面议和。
当年定北军骁勇善战,以至于整个东曌国对于外敌来犯的态度,都是不战不休,愿意议和之人,少之又少。
德妃闻言,愣了片刻,随即她挤出几分笑脸,贴心地说道:“陛下厚爱臣妾父亲,父亲自然会尽心竭力为陛下分忧。
”永封帝闻言,有些许满意,眸中对德妃也多了几分温和。
永封帝从桌上的糕点,取了一块,咬了一口。
他轻轻撇了一眼德妃,在心中评价道:这芙蓉糕过于黏腻了,德妃的手艺,不及淳儿半分。
“陛下,淳妃妹妹……”德妃欲言又止,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提及淳贵妃,永封帝的眸中多了几分温和,他有些关切地问道:“淳儿怎么了?”“淳妃妹妹出身不高,如今晋封贵妃,宫中有不少毁谤的声音。
”德妃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是何人传出的风言风语?”永封帝皱着眉头看向曹公公,“你去查,查出是何人所为,直接打入冷宫,不必再来问朕。
”“陛下,只是后宫姐妹多费口舌罢了,陛下不必动怒。
”德妃将茶盏奉到皇帝唇边,希望他能冷静下来。
永封帝却并不买账,并未饮下茶水,冷冷地看着德妃:“你对朕说此事,是何用意?”永封帝心中不悦,他记得德妃的消息素来是十分精通的,她久居深宫,却能清楚知道澧南水患严重,还召集宫妃为水患募捐银两。
“还是说,此事你也参与其中?”如今宫中传出对淳贵妃不利的流言蜚语,焉知没有她的手笔呢?“臣妾对陛下绝无二心,也从未蓄意构陷淳妃妹妹。
”德妃被帝王冰冷的眼神盯着,犹如被一只猛兽盯上。
她诚惶诚恐地跪地,声音颤抖道:“还望陛下明鉴。
”永封帝将手中的糕点放回去,冷下脸说道:“淳儿如今已是贵妃,莫要忘了她的身份!德妃,也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在永封帝眼中,淳贵妃没有家世,又是一个孤女,朝堂之上不满她身份微贱却深得皇恩的朝臣,比比皆是。
这些宫妃,私底下讥讽她也就罢了,他没有心力去计较。
可如今,德妃竟然敢在他的面前,不尊他亲封的贵妃,一口一个淳妃。
是否心中对他这个陛下也没有几分敬重?!“是,是,臣妾谨记,日后定当谨言慎行。
”德妃叩首求饶,后背一阵冷汗。
她也不知道淳贵妃究竟给陛下吃了什么迷魂药,陛下竟然这般信任那个贱人!还给了她协理六宫之权,如今淳贵妃在宫中的地位,隐隐盖过皇后娘娘了。
永封帝回想起来,年终议和之时,还要用到德妃的父亲,他面色不悦,却仍然开口道:“起来吧。
”“既然宫中有流言蜚语构陷淳妃,说她身份低微,来路不正……”永封帝沉默了许,在思索该如何解决此事。
这件事倒也不难办……永封帝想出解决之法,面露微笑,抬手示意曹公公,“曹全德,你给王御史下一道旨意,让他认淳贵妃为义妹,让淳贵妃入王家的族谱。
”他总觉得淳妃性格恬淡,倒是有几分王家人刚正不阿的风骨。
而且王家又是四大世家之一,王家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说来也和他有些干系……为了弥补王家,永封帝让王家的余孤做他东曌国的御史,可状告所有朝臣,并且赐他先帝留下的一柄宝剑,命他斩奸臣,诛宵小。
如今让他的宠妃入王家的族谱,何尝不是一种恩赐。
“什么?!”德妃的面容一瞬间有些扭曲,她站在一旁,低垂着头,掩去脸上的嫉恨。
德妃的声音有些刺耳,永封帝不悦地皱起眉头,抬眼看向德妃。
德妃脸上的表情来不及收,她咬牙切齿地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王御史家风清正,为人刚正不阿,他会愿意吗?”永封帝见她脸色难看,目光偏移,淡漠地开口道:“淳儿蕙质兰心,秉性单纯,如何当不得他王隐的义妹?朕意已决,他敢不愿?”德妃小心翼翼地站在皇帝身侧,毕恭毕敬地说道:“只是淳贵妃妹妹,她才刚回宫不久,又并无子嗣,贸然晋封贵妃,恐前朝后宫,都难以服众啊……”她抬眼看向永封帝,见对方脸色凝重。
德妃误认为自己的劝解起了作用,顿时间眉开眼笑,心中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