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其它小说 > 港娱:开局被解约的我成了幕后大佬 > 第11章  星光初绽

新公司的名字,顾远取得很随意,叫“星光娱乐”。
豹哥那边行动力很强,资金到位后,立刻就联络了靠谱的录音棚,敲定了档期。
阿友则几乎是住在了录音棚和出租屋之间,两点一线。
顾远也没闲着。
他不仅是这未来专辑的词曲作者,更是实际上的制作人。
“阿友,这首《月半弯》,情绪要再柔一点,想象月光洒在水面上的感觉,声音放轻,带点迷离。”顾远坐在调音台后面,手里拿着一支笔,偶尔在乐谱上划拉几下。
阿友点点头,清了清嗓子,重新来过。
“豹哥,编曲这边,弦乐的部分可以再提前半拍进来,烘托一下氛围。”顾远又扭头对旁边一脸严肃,但表情有些茫然的豹哥说道。
豹哥:“……啊?哦,好,你说了算。”他现在对顾远是彻底服气了,虽然音乐上的门道他依旧是半懂不懂,但顾远那种掌控全局的专业范儿,还有阿友肉眼可见的进步,都让他觉得这50的股份给得不冤。
李晓红则包揽了所有的后勤。
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甚至还学会了简单地整理顾远那些写满了音符和鬼画符的手稿。屋子被她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让顾远能完全沉浸在工作里。
《遥远的他》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很快扩散开来。
最先闻风而动的,是各大唱片发行公司。
香江的音乐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遥远的他》没有宣传,靠着电台dj的自发推荐和口碑发酵,硬是在点播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潜力股自然逃不过那些灵敏的商业嗅觉。
电话开始不断打到豹哥那边。
豹哥把姿态摆得很足,一但涉及到具体合作,都会客气地表示:“这个要问我们顾生,他是总策划。”
于是,各路人马又找上了顾远。
宝丽金、华纳、ei……一个个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都派了代表,想要谈下阿友这张新专辑的发行权。
“顾生,我们宝丽金资源最丰富,签给我们,保证阿友明年拿新人奖!”宝丽金的代表,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人,话说得很满。
顾远端着李晓红泡的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宝丽金确实是巨头,八十年代的香江乐坛霸主之一。但顾远脑子里清晰地记得,这个时期的宝丽金虽然强,可内部山头林立,竞争激烈。
阿友一个纯新人进去,想出头太难了。
“华纳这边诚意很足,我们愿意投入最大的宣传资源。”华纳的代表紧接着说。
顾远依旧是客气的说些场面话。
他见的代表不少,每一家都开出了不错的条件。但顾远考虑的,从来不只是眼前的利益。他要做的是长线,是把阿友打造成真正的天王巨星。
选择平台,至关重要。
就像玩游戏选公会,大公会资源多,但新人进去可能就是炮灰;中型公会或许资源稍逊,但如果能成为核心,获得的培养和机会可能更多。
最后,他见了华星唱片的代表。
华星当时的势头正猛,背靠tvb这棵大树,拥有《劲歌金曲》这个最重要的宣传阵地。而且,顾远记得很清楚,未来几年,华星将捧出一位真正的超级巨星。
“顾生,我们华星虽然成立时间不算最长,但我们有tvb的全力支持。《劲歌金曲》的榜单,影响力您是知道的。阿友这样的实力新人,我们一定会重点培养。”华星的代表说话很实在,没有过多画饼。
顾远点了点头。
就是这里了。
他脑海里闪过一个身影,那个未来在舞台上风华绝代的男人——“哥哥”张国荣。
算算时间,哥哥现在应该还在丽的(亚视前身)挣扎,尚未完全起飞。他真正奠定一线地位,开启谭张争霸的序幕,大概要到83年、84年左右。
现在是82年。
把阿友签到华星,正好可以利用华星上升期的资源,以及tvb的平台,快速打响名气。
至于未来会不会提前引发谭张争霸的激烈程度……
顾远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那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而且,某种程度上,自己也算是哥哥的歌迷。提前给未来的偶像找个强力对手,也算是另类的致敬。
想到这里,顾远心里那点莫名的的“愧疚感”也淡了许多。
“好,就华星了。”顾远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定,“具体的合作细节,我们再谈。”
华星的代表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顾远这么快就做了决定,随即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色:“顾生英明!合作细节我们一定拿出最大的诚意!”
搞定了发行渠道,专辑的制作也进入了快车道。
顾远提供的十二首歌,每一首都质量上乘。阿友的演唱在顾远的打磨下,技巧和情感都日臻成熟,那独特的“友式唱腔”已见雏形。
豹哥看着账户上华星支付的预付款,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阿远,你真是我的财神爷啊!”豹哥拍着顾远的肩膀,感慨道。
顾远笑了笑,没接话。这点钱,只是开始而已。
随着公司步入正轨,人脉渐渐活络起来,顾远也开始着手解决另一个问题——李晓红的身份。
之前她一直是黑户,靠着顾远的庇护和低调行事,才没惹出麻烦。但长此以往,终究不是办法。
顾远通过新建立的关系网,再加上华星的能量,几番周折下来,事情居然真的办妥了。
当然,钱也没少花。不过顾远觉得这钱花得值。
当李晓红从顾远手里接过那张崭新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时。
李晓红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她不想让顾远看到自己失态的样子,但耸动的肩膀却出卖了她。
她心里清楚,没有顾远,她可能早就被遣返,这个时期被判定偷渡,回去可没她好果子吃。
这份恩情,太重了。
“顾先生……”李晓红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有些哽咽。
“行了,多大点事。”顾远摆摆手,语气故作轻松,“以后就是香江人了,堂堂正正的,挺好。”
李晓红用力地点点头,擦了擦眼睛,抬起头时,眼神里充满了坚定:“顾先生,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帮您打理好家里的事,让您没有后顾之忧!”
顾远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了笑。
这姑娘勤劳善良,也挺懂得知恩图报。
他想起李晓红刚来时那副惊弓之鸟的样子,如今能帮到她,也觉得很欣慰。
每天,无论顾远多晚回来,桌上总有热乎乎的饭菜。李晓红一直努力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从最初简单的家常菜,到现在也能变着花样做些香江本地的菜式。
顾远看着正在厨房忙碌的李晓红,忽然问道:“晓红,你看过电影吗?”
李晓红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回过头,有些意外顾远会问这个,点了点头:“看过。”
“哦?”顾远有些好奇,“在哪看的?”
“以前……还在老家的时候,”李晓红回忆着,脸上露出一丝怀念,“有时候会有放映队到我们村里来,用那种很大的机器,在墙上放。”
顾远了然。那是露天电影,八十年代在内地农村很常见。
“那……电影院呢?去过吗?”顾远追问。
李晓红摇了摇头,眼神里掠过一丝向往,随即又黯淡下去:“没有。听说县城里有,但我没去过。”
那时候,看场电影对她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后来到了香江,颠沛流离,更没机会。
顾远看着她,心疼了几秒。
这个时代,对于李晓红这种处境的人来说,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走吧。”顾远忽然站起身。
“啊?”李晓红不知道顾远是什么意思。
“我说,走吧。”顾远重复了一遍,脸上带着一种轻松的笑意,“今天放你半天假,带你去见识见识香江的电影院。”
李晓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去……电影院?
她看着顾远,确认他不是在开玩笑。
“顾先生……这……不用了吧?我还有活没干完呢……”李晓红下意识地推辞。
“活儿明天再干也一样。”顾远打断她,“就当是庆祝你拿到新身份了。”
他走到门口,拿起挂在衣架上的外套:“快点,换件衣服,不然电影要开场了。”
李晓红看着顾远已经走到门口的背影,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
去电影院看电影。
这件对香江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她而言,却像一个不真实的梦。
而现在,这个梦,似乎就要实现了。
她的脸上,慢慢绽放出一种羞涩而又难掩兴奋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