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武英殿内,君臣相对而坐。
大眼瞪小眼,眸光如寒沙映照。
半晌,朱元璋举起手指虚点陈锋:“你小子你小子说得好!“
陈锋一怔。
朱元璋却朗声大笑:“咱要的便是一群高效服从、专心为朝廷办事的官吏。你说得对,这样的队伍绝不能掺沙子,污了整缸清水!“
“是咱错了,不该应允曹国公为李景隆求情若开了这先例,往后类似之事必定源源不断,迟早腐蚀朝廷根基。“
“贤胥啊,你这脾性咱甚是欣赏,当真与你父亲陈怀义那老倔驴如出一辙,又臭又硬,不畏强权,全然不顾咱的颜面,一心只为朝廷着想好!很好!朝廷正需要你这等人物!“
陈锋听得嘴角微抽,暗忖这到底是夸是骂?
也猜不准老朱的心思…
转念想想,李景隆此人,虽品行、能力尚可,但面试时确因顾虑勋二代不服调遣而刷落——至于李景隆臆测是因嫉妒其容貌出众才被拒,实属自作多情。
但人还可以…
见朱元璋态度难测,陈锋轻咳道:“不过平心而论,李景隆也非一无是处,或可“
朱元璋骤然打断:“不可!你所办皆系国本,属吏必须绝对服从、高效专注。半粒沙子都掺不得!“
陈锋剑眉挑起老高,盯着朱元璋看个不停,在看他这话到底真心还是假意?
朱元璋被陈锋看得无奈,摆手道:“咱是真觉你说得在理绝非试探!“
“这样,无论是李景隆还是其他权贵子弟找你,你一概不必理会“
“曹国公那边,咱自会分说,断不教你为难。“
“贤胥继续保持这般作风便好,咱就喜欢你这份耿直!“
“咳咳咳!”陈锋听前面还挺高兴,但被末句呛得连声咳嗽。
“哈哈哈!“朱元璋不以为忤,反开怀大笑。
笑罢,朱元璋正色问道:“属吏招募如何了?百人之数可曾凑齐?“
陈锋摇头叹息:“国子监仅得四十余人,余者尚缺。“
嗯?“朱元璋诧异,“咱国子监千余名监生,竟不够你凑不足百人?“
提及此事,陈锋面露无奈:“陛下明鉴,国子监内熟读经义者虽众,然能办实事者“
他摇头不语,未尽之意昭然若揭。
朱元璋眉心突突直跳:“此话怎讲?莫非国子监培养的尽是庸才?“
陈锋斟酌片刻,换了种说法:“国子监内监生大部分做学问或可胜任,但为官理政“
国子监专攻儒家经典,虽利于统御思想,却多空谈而少实务。
不是做好官、做好事的好方法论。
说难点就是不切实际,不注重实践,缺少实用科目。
而陈锋挑人的自然要挑能写会算,起码精通后世初中级别的数学。
可陈锋出的几道算术题,能做出来的寥寥无几。
再加上面试者,大多侃侃而谈,上来就如何如何治国,抨击如今朝廷的各种弊端…
一问解决之法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让他们拿出具体的施行方案却是支吾难言。
这就让陈锋很是失望了。
更令人无言的是…
陈锋看向脸色有些不太好的朱元璋,摊手:“更有甚者,许多监生鄙夷我的理念,不赞成我的做事方法,斥我祸国殃民,耻与我为伍!“
陈锋摇头不已。
这种人还不少,他一去国子监招人,许多有才能的避而不见,还写诗痛骂陈锋是奸臣。
而来应募者大多才能有限,陈锋看不上!
这让陈锋很无语。
朱元璋脸色渐沉,忽喝道:“来人!传国子监祭酒魏观来见咱!“
看着传令太监离去,陈锋默然不语。
他之所以与朱元璋讲这些,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出面,借朱元璋之力。
他在国子监内搞校招,确实不是很顺利。
一来,愿意为他办事的没能力,而少部分有能力的却不愿意为他办事!
二来,那些国子监的官员也很看不上他,每次见他都是鼻孔朝天,一副你哪凉快去哪的姿态。
三来嘛…陈锋怀疑许多国子监的学生原本是愿意跟他办事的,可被某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给蛊惑洗脑了,都以为他陈锋是奸臣,不愿‘同流合污’!
再加上,国子监的官员在国子监内拥有很大的权利,他们不配合,陈锋还真不好招人。
是以,若无圣意加持,招募着实艰难,需要朱元璋亲自出面。
国子监距离皇城不远,都在玄武湖旁边。
没一会,便有太监带着如今国子监祭酒魏观前来。
魏观不愧是祭酒,天生一副仙风道骨,儒雅随和的长者形象,大修飘飘,行走很有韵律,每一步似乎都是量好的,步距一致。
虽然已经不是程出来…这种情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必须儒学与务实并存。”
魏观豁然转身看向陈锋,眼神凌厉。
陈锋这是在挖儒学的根本。
陈锋坦然与之对视:“魏祭酒可高等数学吗?可知微积分吗?会算圆的面积吗?会算函数吗?会开凿运河吗?会养牲畜吗?会医术吗?会培育高产粮种吗……”
“这些魏祭酒不会…那国子监的学生会吗?”
“他们连这些都不会,如何担任一方大员,治理地方呢?”
“难道之乎者也就能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服?”
“我觉得吧,儒学可作为培养忠君爱民的优良品格的思想纲领,但更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务实理论,这些才是真正治国治民的好学问。”
“啪啪!”朱元璋赞成地鼓掌,“驸马这话说得好,儒学为思想纲领,务实学问为治国理论,方能为国为民!”
魏观:“……”
魏观脸色涨红,指着陈锋:“异端…异端…你这是大逆不道,你这是要掘我儒家学问,圣人不会放过你的!”
陈锋撇嘴:“魏祭酒不妨去山东曲阜看看所谓的圣人后裔,有当代大儒的孔家是何模样?看看他们有没有侵占百姓良田,视曲阜百姓为孔家奴仆?难道你眼中的圣人便是这个样子的吗?”
“你…混账,巧舌如簧,诡辩,你这是诡辩!”魏观气急。
还想再骂,朱元璋皱眉:“好了,此事不必多提,便按驸马陈锋所言这般对国子监进行改革…”
见魏观情绪激动,朱元璋声音微冷:“不要让咱说第二遍,两月咱看不到国子监的变化,唯你是问!”
魏观被冰冷的话语迎头浇下,清醒了大半,脸色变换一阵只能答应。
心中对陈锋的不忿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地步。
看得陈锋嘴角抽搐不已。
自己到底拿这些人如何了…一天天的!
魏观走了!
陈锋对着朱元璋摊手:“这下陛下满意了吧,我真成孤臣了,所有人都看我不顺眼!”
朱元璋哑然,拍了拍陈锋:“知道你小子受委屈了,但为了大明,忍忍就过去了!”
陈锋翻白眼:“我发现了,我来一趟大明,就是为了给你老朱背锅…什么狗屁倒灶的锅都被我背了。
就这次裁撤宰相…艹啊…老子都说了裁撤宰相有弊端,是你一心要裁撤的。
结果所有人都以为是我蛊惑你裁撤的…记恨于我!艹啊!”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笑着笑着就有些不好意思,安慰道,
“此事你不必在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记恨于你,比如六部尚书,咱裁撤了宰相,设立政务司,他们的官位、权利都得到了提升。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高兴的,还是记你陈锋好的。”
陈锋摇头不想说什么了,忽然想起什么,好奇地看向朱元璋:
“对了,说起裁撤宰相,陛下准备如何处置胡惟庸?
另外,胡惟庸得知后又是什么表情?”
朱元璋得意,先是来了句:“咱早就撤了他的职务啊,所以没必要处置啊!”
说罢,朱元璋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至于胡惟庸得知后是什么表情?大概是‘心悦诚服’吧!”
“咳咳咳!”
陈锋差点呛死,好一个‘心悦诚服’!
不愧是朱元璋…真不要脸!
…
而此时的胡惟庸府上,胡惟庸不复以往的从容,反而失魂落魄地瘫坐在椅子上,仰头望着屋顶发呆。
而他这种状况从朱元璋下诏旨后便持续到现在了。
谁也不知道他心中到底如何想的?
若陈锋见得,或会安慰:哥们,差不多行了,该满足,这一次起码没死得很难看,没落得株连万人之下场。
可惜二人心思,终究隔着重重宫墙。
陈锋不知胡惟庸心思,胡惟庸也不明陈锋所想。
历史轨迹在这一刻再一次发生了偏转,朝着另外一个未知的方向狂奔。
未来胡惟庸究竟会如何——一切都有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