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傍晚,官船在安庆靠岸补给,趁此间隙,越修带凤清去城里打牙祭。
在船上漂了三天,眼看着凤清饱满的脸蛋瘦了一圈,神色也恹恹的,他心疼不已。
两人换上简单的衣服,带着月季去了安庆本地有名的酒楼,青松青竹留守船上。
用完晚膳,外面天都黑了,几人又往码头去,不过这次越修却没带她上官船,而是上了一艘小商船,青竹已在船上候着。
“官船太惹眼了,再者行进太慢,我们换小船快一些,也方便打听消息。
放心,船工都是熟手,船体我也让他们加固过得。
”越修看着凤清满脸的疑惑轻声解释。
凤清点头表示理解,她带着月季进了船舱,只有两间舱房,收拾的还算干净,厨房和几位船工都在底舱。
越修带着青竹巡视了一圈,确认无误后示意开船,很快,官船就被抛在了后面。
“我们离开官船会被发现吧?”凤清已经洗漱完,坐在床边。
“不碍事,有青松在,他会应付的。
”越修用盆里剩下的水囫囵擦了擦脸,走到桌边,倒了杯热茶递给她,顺势坐下。
“接下来,我们要乔装出行,可能会比较辛苦。
”“我省得,已经做好准备了。
”凤清摩挲着茶杯,低声说道。
“小船应该会比大船提前三天到,所以我们只有三天时间。
”越修的声音有些沉重。
深夜,江上雨渐渐转小,雾气却逐渐上浮,一艘小商船风帆拉满,在迷雾中穿梭,远远望去,多了几分诡秘。
越修一直警醒着,将凤清紧紧揽在怀里,好在一夜风平浪静。
几日后,小商船在江夏靠岸,两人都换着普通衣服下了船,扮做行商的小夫妻。
一踏上江夏的土地,凤清就闻到一股无法言说的味道,她看向越修,只见他眉头紧皱,神色比前日还要沉重,她忍住了想要询问的冲动,紧跟在他的身后。
一路上,还随处可见大水过后留下的淤泥,各种残枝败叶,倒塌的房屋,以及动物的尸体。
到了城里,境况好了些,主要街道的淤泥都已经清掉,还有几家店铺稀稀拉拉的开着,受损不严重的房屋都已经修缮的七七八八,还有一些倒塌的正在修建,看起来倒是有些生气的样子。
越修从路过的店铺打听,找到了一家还开着的客栈,先开了三间上房,让凤清安顿下,几番叮嘱后,自己带着青竹出了门。
“姑娘,要不要躺着休息会儿?”月季一路看过来,想着自家姑娘后面要在这里待不知道多久,脸上就露出担忧的神色。
“不了,船上一直躺着,也躺够了。
”凤清打开窗,看向外面的街道。
“也不知道长姐他们怎么样了,看这痕迹就能想到当时大水有多严重。
”“姑娘,左右我们已经来了,大娘子早晚都能见到的,姑娘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别还没见到大娘子,您自己先病倒了。
”“我不碍的,只希望长姐一家都平安。
”直到天都黑透了,越修才回来,“你终于回来了,用过晚膳了吗?”凤清一直坐在桌前等他,见他回来,忙迎上前,说着便让月季下去备点吃的。
“不用太麻烦,下碗面就行,给青竹也下一碗。
”越修大半天没吃东西了,遂也没客气。
“你们出去察看怎么样啊?”“不太妙。
郡城这边应该是得到了我们要来的消息,临时准备了,周边的地方却远远不及,我们去的路上甚至看到了不少无人认领的尸体,事态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严重。
”两人正说着,月季端着一碗面和一叠小菜上来,凤清便让他先用饭。
而她自己,此时心里已是翻江倒海,她总觉得有什么大秘密没发现,而这个秘密很可能还与韦家有关。
越修确实饿狠了,端起碗就一阵狼吞虎咽,很快碗就见了底。
凤清见状,提起水壶给他倒了杯热茶,越修这才想起小妻子还在边上,脸色有点不自然,凤清难得没嫌弃,反而有些心疼。
“明日,你还是待在客栈不要出去,我和青竹要再往远处去看看,可能回来的更晚,你自己要注意安全,还有这里的水可能不干净,一定要煮开再喝。
”“你是发现了什么吗?”“有点线索,但还要再去查探。
明日让月季寸步不离的守着你,我会跟掌柜的打招呼,吃喝让他们送到门口。
”凤清一一应下。
次日天还未亮,越修便带着青竹出门了,凤清听话待在屋子里,哪也没去,一直熬到了深夜,越修才回来。
凤清听到门响,便要上前,“先别过来!”却被越修厉声叫住。
见凤清脚步顿住,他缓了缓声音继续道:“先给我拿身干净衣裳,等我换完衣服再说。
”月季忙不迭地从行李里拿了衣服递给越修。
大概过了一刻钟,越修才上来,身上还有淡淡的艾草味。
“夏口发生了瘟疫。
”越修话音刚落,凤清手中的杯子便掉在了地上,脸色唰的变白。
越修忙拉开她,自己俯身将碎瓷片清理干净,又扶着她坐下,“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常事。
只是官府没能早做防备,导致事态越发严重了,出城的时候看到很多流民都往郡城来,他们很有可能会把瘟疫带过来。
明日,我们就去见姐姐和姐夫吧,得尽快想办法应对。
”凤清逼自己冷静下来,“这样吧,我们分开行动,你去找姐夫,公事公办,我去问长姐,论私,看能不能问出些什么。
”越修颔首,“可以,就这么办,不过你也不要勉强,免得坏了你们姐妹的感情。
”凤清扬眉表示知道,越修没忍住揉了揉她的头发,又招来她一顿白眼。
第二天用过早膳,越修先行出发去往太守府衙,为了凤清的安全,他让她在客栈等着长姐来接。
越修到的时候,萧信正在安排流民安置事宜,听手下来报巡察使到了,起初还不相信,因为据他的消息,还要两天才到啊。
但当他看到神策军印信的时候,再也不敢怠慢,忙迎了出来。
越修也不跟他寒暄客气,径直询问起灾情,这让正欲拉拉连襟关系的萧信表情有些僵硬。
萧信出身高门,自己更是不到三十便开始主政一方,何时受过这种待遇,一时也有些恼了,不过泥腿子一个,给点颜色就想开染坊。
越修将他的神色变幻都看在眼里,遂开口道:“萧太守,越某今日是以巡查使身份前来察看灾情的,还望萧太守能鼎力协助。
”说完像萧信拱了拱手,停了一瞬,又继续道:“当然,你我除了公事,也还是有私情的。
此次江夏之行,内子想念长姐,遂一道跟来,此时正在悦来客栈,还望姐夫能告知长姐一声,让她们姐妹相聚。
待你我公事了了,我们之间在慢慢叙这连襟之谊。
”越修的意思很明显,当前只谈公事,他只能应和,“我这就通知内子,让她赶紧派人去接姨妹。
”越修微微颔首,“既如此,那接下来就请萧太守将此次灾情起始一一说给本官听听。
”已经领教过越修厉害的萧信随即正色,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讲给越修听,眼看着他的神色越来越难看,萧信的声音也越来越没底气。
“我看这灾情记录里说江夏受灾者达数十万人,可我记得去年户部统计江夏郡的户籍只有三万余户,就按照一户五人,也不过十五万人口,敢问萧太守,这多出的人口是怎么回事?”越修平淡的声音问出的问题却让萧信额头冒汗,他在脑海里迅速找着理由。
还没等他想好,上面的声音再次传来,这次带了些许严厉,“来之前我也去城外流民聚集的地方看了看,听他们多是北地口音。
本官记得陛下曾明令,朝廷虽然南迁,但北地百姓仍是大梁的子民,各州郡都要将其编户齐民。
再问萧太守,为何江夏的编户中,北地过来的却没多少呢?但灾民中却这么多呢?”就在萧信被越修问住的时候,那边韦凤声已经亲自去客栈接人。
凤清见到长姐的时候,险些没认出来,记忆中的长姐端庄优雅,威严又不失温柔。
而眼前的妇人,虽衣着鲜亮,但却憔悴不堪,原来丰润的面颊也凹进去了,甚至有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凤清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她上前抱住长姐,“长姐,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是萧信对你不好吗?”凤声拍了拍她的背,安抚道:“这不关你姐夫的事,是最近灾情的事情太多了,累着了,过了这段时间,养养就好了。
”凤清表示怀疑,虽然江夏糟了水灾,可是长姐是太守夫人,再怎么着也轮不到她吃苦啊。
“灾情的事情自有姐夫去操心,姐姐应当顾好自己才是。
”凤声抚摸着妹妹的头发,语气不赞同的说道:“既已成婚,便是夫妻一体,同甘共苦,哪能只顾着自己快活。
”凤清听着长姐的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不知如何劝说。
凤声说完,便示意跟着的仆妇开始收拾东西,让凤清跟她去住太守府。
太守府位于城西,如今已经大体看不出这里曾被水淹过了,只有个别角落还能看到水渍。
凤声安排他们在客院入住,已经打扫好了,凤清看见寝室内软乎乎的床,喜上眉梢,“离开建康这么久了,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凤声笑着不语,眼里的宠溺却快要溢出来。
“长姐,阿盛呢,我好想他。
”阿盛是凤声和萧信的独子,已经五岁了,上一次凤清见他,还是两年前了。
“在先生那上课,就快下学了,一会儿就能见到了。
你先安置,我让人去给你姐夫传话了,今日让他们早点回来,我们一起用个团圆饭。
”凤清笑着应下,凤声看了一圈见没什么不妥便离开了。
越修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萧信都答不上来,背上都冒出了冷汗,正在这时,家里下人来传话,说夫人让他们早回。
越修闻言,也没再继续,“那今日先到此为止吧,萧太守。
”萧信忙不迭点头,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那请姐夫带路吧,妹夫也去拜见拜见长姐。
”越修意味深长地看着萧信。
“好的好的,这边来。
”萧信殷勤的带路,越修虽然笑着,可刚才那一眼却让他觉得十分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