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格能压低吗?”
“基本不可能,厂里给的采购价几乎是透明的了。
除非遇到傻子才会可能降价。
另外进城的时候会有稽查人员检查。
要是你采购的是粮食或肉类,最好就说你是送往粮站、肉联厂或供销社的货物。
千万别说是给轧钢厂送的货。
大家都心知肚明怎么回事,如果被抓到了就只能自认倒霉,把东西送到了指定的地方就算了。”
“如果真被抓住了,那就白干好几天了呗。”
“为啥这么说?”
“因为厂里计划外物资的采购价会比其他单位的收购价高一些。”
“原来如此,还有其他的要注意的吗?”
“没了,其他的就需要你自己慢慢探索了。”
根据张大全指示的方向,现在农村的路不太好走,开车跑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石沟公社牛家村外。
这里有大约一百多户人家,正好赶上了饭点,几乎每户都在做饭。
村口有几个老头端着碗,坐在一棵大树下吃饭。
看到有车开来,一个个都停止了用餐,纷纷盯着车辆看。
张大全指挥着车辆直接开到了牛家村支书家门口。
听到汽车引擎的声音,村支书赶紧从家里出来,看样子约莫五十多岁,一边擦嘴一边整理衣服,显然刚刚正在用餐。
牛家村的村支书姓牛,一看门外的人并不是什么领导,而是经常来村里进行采购的轧钢厂采购员张大全,当即放松了许多:
“咦,这不是张采购吗?今天怎么开车来了啊?”
“老支书,这次要采购的鸡蛋量有点多,所以我特地把厂里的车开出来了,想一次性运走,省得多跑几趟,来回太耗时间了。”
“行啊,我马上叫社员们把鸡蛋送来。
你们还没吃午饭吧?快下车,到家里吃顿便饭吧。”
张大全挥了挥手,示意李建国下车。
李建国见状,立即熄火跳下车子,随后便进了屋子。
屋里早已聚齐了牛支书的老伴、儿子和儿媳等人。
家中的妇女们看见来了客人,只淡淡点了个头,便端着碗走向厨房忙活去了。
牛支书连忙招呼两人坐下,并嘱咐老伴再去炒两个菜,特地交代要炒两个鸡蛋。
牛支书的老伴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两盘菜就上桌了,还端来几个窝头。
村支书热情邀请他们先吃饭,张大全也对着李建国使了个眼神,示意不用客气,直接动筷子就行。
张大全一边吃一边和牛支书聊天,而李建国只是默默地吃着饭,不多言语,专心听着。
等二人吃完后,那些打算卖鸡蛋的社员已经陆续提着积攒已久的鸡蛋赶到了。
牛支书一早就知道张大全今天开车过来,干脆趁着他们吃饭的时候安排自己的儿子去通知全村人——轧钢厂的采购员张大全今日来收鸡蛋了。
吃完饭,张大全从兜里掏出五毛钱放到了桌上,没留粮票。
牛支书看了眼,不动声色地收起来。
采购员可不同于放映员,这时候的计划外物资全靠争抢,要是村里产的鸡蛋不及时收购,肯定有别的厂子的采购员来买。
要是这回是手工活采购的话,按照规矩公社一定要盛情招待,临走时带上两只鸡、一些土特产都是常事,但绝不可以用现金交易。
用现金那就性质不同了。
接着两人站起身准备收鸡蛋。
张大全拿出了厚厚的一叠钱,面额最大的是一块钱,最小的则是一分钱。
每个鸡蛋按照市场价五分五,这是带票的价格。
每收购一家的鸡蛋就会即刻结算清楚款项。
等到手中的钱花完了,还是有几个农户没有售卖出去鸡蛋。
于是张大全单独找了个框子,重新拿出了一部分钱继续收购。
等全部收完之后,他拍了拍手,和牛支书打了声招呼,叫上了李建国,让他发动车子离开了村子。
等汽车开出了村子一段距离,张大全问向李建国:
“刚那会儿我的小技巧你都看明白了吗?”
“我看明白了,您开始掏出了五十多块,那是为厂子里收的。
后面收的几十个鸡蛋可是自己买的。”
“对头,只要总额超过六十,工厂就得转账了,可老百姓们谁愿意接受银行转账呢?要是剩下的货物咱们自家需要的,就自费买了算了。
要是剩下的货物太多,明天还得再跑一趟;要是不需要的货物,干脆就不收了。
还有一条得牢记,私下买的这些东西只能归自己享用,切记不要帮他人代购,万一给别人买了东西那就是违法倒卖。”
“这次长见识了。”
“好啦,小伙子,你还得学的东西多着呢。
回去的路你知道吗?”
“出门的时候我记住了路径。”
“行啊,那就大胆开着,咱们坐的是吉普车,就算稽查碰到我们一般也不会拦停。
我眯一小会儿,岁数大了中午不歇会儿下午都没精神。”
“好,您休息吧,进城时我喊醒您。”
回城的路程因拉载满车鸡蛋的缘故,路况糟糕行驶很慢,耗费整整两个半小时才入城。
途中经过稽查地点时看到了稽查人员,然而看到他们开车的样子,并未上前拦检。
如今私家车不允许私人拥有,凡是开车拉着货的都知道必定是在给工厂办事。
到城之后,李建国将张大全叫醒,
“大全哥,城里了,您私人买下的鸡蛋咋整呢?又不能运到厂子里去吧。”
“送到我家去,这些鸡蛋您要不要,要的话分给您三十个。”
“好,那您家住哪,我顺路送您过去。”
“金鱼胡同,你熟悉吗?”
“熟,离咱们院没多远。”
“那咱这就动身吧。”
李建国启动了车辆,当距离金鱼胡同还剩大约一公里的时候,张大全开口让他停下。
随后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一块布,小心翼翼地盖在了鸡蛋上。
“我先把鸡蛋送回去,你回厂里后到后院等着就行,待会儿我自己过去。”
话音未落,张大全便下了车,而李建国则继续驱车返回工厂。
到了厂大门,值勤的仍是上午那位警卫。
他瞅了李建国一眼,问道:
“张大全不是跟你一起出去的吗?他人呢?”
“他在后面跟着呢,马上到。”
李建国连忙递上一支烟。
警卫接过烟,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长,随后挥挥手示意通行。
李建国将车停在了后院,并没有下车,而是坐在车里等候张大全回来。
差不多等了半个小时,只见张大全一脸懊恼地进了后院,第一眼看到李建国就问:
“刚才进厂时那个警卫刁难你了吗?”
“没有啊,我给他递了根烟,他就挥手让我进去了。”
“呵,看来这小子是看你是生面孔,所以没找你麻烦。
我可倒楣,进门的时候硬生生被他讹去了半包烟。”
“得了,走吧,开车去食堂卸货。”
车子开到食堂,张大全直接进去找到了主任。
主任叫了两个帮厨过来帮忙,很快把鸡蛋全部卸下并清点完毕,接着给张大全开了一张签收条。
拿着签收条,张大全带着李建国一起去财务领了钱。
从财务室出来后,张大全对李建国说道:
“这就是采购的一整套流程,以后你自己单独做采购时,多历练几次就懂了。
我就教你这么多,剩下就靠你自己慢慢摸索了。”
李建国听后点了点头,心存感激。
他觉得张大全教得很认真,这人值得信赖,通过这一趟自己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处理完所有事项时,差不多已经到下班时间了。
两人一同来到陈科长的办公室,张大全向科长汇报了此次采购的情况,而李建国则将汽车钥匙交还。
钥匙交完后,李建国自行走出了办公室。
在外头,同科室的同事们看到李建国出来,纷纷热情招呼,董大姐甚至要给李建国介绍对象。
李建国心里明白大家态度为何转变如此快。
会开车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缺技能,只要是能开车的人,工作都不愁找不到。
每个单位的运输队都会争着录用这样的人才。
再者说,在同一个科室有个擅长驾驶的新同事,以后如果需要用科里的车办私事,和科长打好招呼,带着李建国就能直接出车了,完全不需要再到运输科求助或考虑别人的安排时间和花费问题。
李建国也不是不晓人事的人,既然大家想建立好的关系网,他也无需装冷漠。
毕竟同属一个科室,同事之间的互动本就是互相帮助,何况每次出一趟车还有报酬,自己并不吃亏。
当天上午科长已经立过规矩,现在这个时代能参与采购的人,都不太在乎那区区几块钱的小钱。
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是口齿伶俐的聪明人,大家有意识地结交新来的李建国,不多时就变得非常熟悉。
气氛相当热烈。
当张大全也走出办公室时,他同样加入到了这场热闹的聊天中。
李建国也是随和之人,一声声喊着哥、姐、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