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睿言所言非虚,孟允抒从萧府回来后刚过十日,他便同萧谨言一起登门拜访,与孟允抒详谈创建报社的相关事宜。
不过萧谨言看起来还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像是孟允抒强迫他抛弃贞操下海一般。
“二位公子请进。
”孟允抒喜上眉梢,将两人迎进正厅,又亲自给他们沏了茶,以表自己的惜才之意。
“许大人也在。
”萧睿言满面笑容,向早已在桌边等候的许昭行了一礼,又将目光投向孟允抒,略一挑眉。
孟允抒会意地解释道:“我先前已将办报之事告知许郎,他将定期对小报内容进行审阅,防止妖言惑众。
”言下之意就是,许昭现在已经知道内情,萧睿言可以不用再守口如瓶。
“原来如此。
”萧睿言拱手说道,“还是许大人思虑周全。
”在几人互相寒暄的时候,萧谨言全程站在旁边赔笑,嘴里发出一些不明所以的语气词。
孟允抒先前已经见识过,这是萧谨言特有的打招呼方式。
“夫人,秋盈姐姐到了。
”一个小丫头带着秋盈进来,她见桌旁坐着两位陌生公子,便先行了个常礼,而后用疑惑的眼神望了望孟允抒。
孟允抒起身将秋盈拉过来:“给二位公子介绍一下,这位是自幼服侍我的姐姐,跟在我身边多年,名叫秋盈。
”她又向秋盈说明对面两人的身份:“这便是我和你说的那两位公子,今后我们就要在一起共事了。
”前些日子她听孟允抒讲过此事,心下了然道:“多谢二位公子鼎力相助。
”孟允抒招呼众人落座,准备进行第一次会议:“客套话都说完了,各位都别站着,坐下说话。
”她见秋盈还站在一边,便伸手将她拉过来:“你愣着干什么,快坐。
”秋盈神情一滞,忙不迭地退后:“不必了,我在旁边站着便好。
”目前桌上坐着四人,分别是孟允抒、许昭、萧谨言、萧睿言。
在秋盈眼中,桌上坐着的是夫人、老爷、两位大户人家的公子。
而她身份低微,和他们坐一桌显然是坏了礼数。
孟允抒不用猜都知道秋盈在想什么,索性将她一把按在椅子上笑道:“你若是不坐,我说话还得仰着脖子,怪麻烦的。
”秋盈惶恐不安地坐着,又担心因为她耽误了他人的时间,却也没再起身。
萧睿言率先开了口,向许府三人概述他这一周打探的成果:“目前我们寻到了四处宅子,离许府和萧府都不远,而且其所在街道商铺数量众多,平日里有不少前来采买闲逛的行人。
”他依次介绍了这几处房宅的售价、地理位置和房屋布局等基本情况,在面前的白纸上绘制出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最后一处宅子位于云锦天街西侧的杏林巷,临近造纸坊,是三进四合院结构。
”孟允抒听着萧睿言的介绍,又端详了一番他画出的房屋布局图,对其很是满意。
靠近造纸坊意味着取纸方便,可以节约不少运输成本;房屋的布局也非常符合她想象中报社的部门设置。
临街的前宅可作为营业门面,在其中售卖小报,附带部分销售量极高的书籍;中庭可用作采编部门的办公地点,在此处进行讨论选题、撰写报道和编辑稿件等工作;后院则可以设置为刻印工坊,承载雕刻字模、印刷报纸的功能。
她问萧睿言:“这处宅子售价多少?”“三千两银子。
”话音落地,除萧谨言外,桌上所有人都一齐睁大了眼睛。
孟允抒不可置信地确认:“三千两?”这个价格和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京城寸土寸金,房价高昂,且云锦天街地处繁华,周围的房屋也随之摇身一变成了旺铺,先不论那些豪宅,连犄角旮旯的小宅子都动辄上万两。
“别高兴得太早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萧谨言突然开口,“那是个凶宅,闹鬼。
”接着,他讲起了这个说法的来历。
“这宅子原本是陈府,那是户小富人家,主人有一妻一妾,整日斗得鸡飞狗跳。
后来妾室江氏渐渐失宠,忧思过度重病身亡,也有传言说此事与正室的王氏有关,江氏是含冤而死,怨气深重。
”“她去世后,宅子里便频频生出异象,什么烛火自熄、女子夜啼都是常事,还有人说曾在深夜见到那妾室于庭中行走。
后来,陈老爷暴毙身亡,府中下人疯的疯,死的死,没一个好下场,最后连那王夫人也失了神智,被接回娘家。
陈老爷膝下无子,陈府被他弟弟接了手,他觉得晦气,想早点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所以才低价出售。
”这是一段相当经典且俗套的坊间怪谈,不知可信度能有几成。
而且,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孟允抒完全不在乎什么鬼神之说。
即使真有鬼,那最可怕的一定是穷鬼。
孟允抒又综合比较了一下几处宅子的各方面,最终还是被那处凶宅的性价比折服,心中的一杆秤已经向陈府倾斜。
桌上还坐着其余几位创业伙伴,她不好直接做决定,便先征询其余四人的意见:“你们觉得呢?”“反正肯定首先排除那个凶宅。
”萧谨言不满地瞥了眼萧睿言,“要我说就不该把它放进备选案例里面,劳心费神。
”萧睿言则像没听见他的话一般,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觉得这几处宅子都甚是不错,若我有所偏好,就不会将它们全部呈给各位了。
”许昭的态度中立:“我只是从旁监督小报内容,其余事务我不插手,请诸位自行定夺。
”秋盈的回答在孟允抒的预料之中:“我听夫人的。
”当前场面对孟允抒十分有利,她当即拍板:“那先暂定将陈府作为最优选择,待我们实地考察后再作最终决定。
”“啊?”萧谨言显然没预料到这个结果,他急切地提醒几人,“你们没听见吗,那可是凶宅,凶宅!我反对!”“好吧。
”为了让萧谨言心悦诚服,孟允抒说道,“那请各位共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同意将陈府作为最佳选择的人请举手。
”孟允抒和秋盈第一时间举起了手,许昭迟疑半秒,飞快地扫了眼两名萧公子,也跟着抬起手臂。
此时结果已经明了,萧谨言见状更是焦急,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是,你们都不怕那冤魂前来索命吗?”孟允抒非常意外,萧睿言居然不赞同她的想法,而许昭居然会表明态度支持她。
“不同意方才提议的人请举手。
”萧谨言噌地一下将手举得老高。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萧睿言。
他还是没举手。
还不等孟允抒发问,萧谨言先提出了她的疑惑:“睿言,你这是什么意思?”萧睿言笑了笑说道:“我方才说过,这几处宅子在我眼中都很好,我并无倾向。
”哪边都不得罪,真是和稀泥的一把好手。
“那许大人是怎么回事?”病急乱投医,萧谨言又将矛头对准许昭,“你方才不是说不插手此事吗?”许昭突然被点名提问,一时语塞,竟然没给出合理的解释。
“许大人若是不表态,我要是同意你,那便是二对二,决不出胜负。
”萧睿言看上去是在向萧谨言解释,但孟允抒觉得他刻意提高了声音,“说到底许大人与孟夫人是夫妻,有私心也是人之常情。
”别人不知内情,但孟允抒心里可是门儿清。
许昭对她哪来的私心?她觉得有些好笑,转头去看许昭的反应时,却发现他的耳朵已经拢上一层薄红。
她不但笑不出来了,而且有点慌张。
他这是什么意思?为摆脱尴尬的气氛,许昭及时将话题拉回正轨,继续推进议程:“此事已有结论,我们商讨下一个问题。
”孟允抒也赶忙回归正题,跟上来问道:“三公子,我曾拜托你打听相关人员的消息,请问情况如何?”报社最主要的三个部门便是采编、印刷和发行,相应地需要具备不同专业能力与技术的人员。
“平日我素爱交友,其中不少人才思敏捷,却怀才不遇。
”萧睿言用余光扫了眼萧谨言,“他们听闻我考中状元,相聚同游,我便趁此机会传达了夫人的想法,有几人曾表示愿意加入报社,尝试担任探官或编辑。
至于其他人等我尚无眉目,但二哥说他那边打探到了消息。
”萧谨言终于压过萧睿言一头,万分得意地接过话说:“前些天我去买盛姑娘最新发表的词作,跑遍了城内的书肆,他们都告知我来迟了,没有库存。
后来我找到京郊的一家书坊,里面还有姑娘的作品。
”他喜不自胜,连语调都变得高昂了几分。
“但我见那书坊气氛萧索,房屋空旷,只余寥寥几本典籍,觉得奇怪,便向掌柜打听。
他说,他的店铺经营不善,便索性将店铺转让出去,回家务农。
那店里的伙计和工人垂头丧气,说这下没了着落,还得另寻出路。
”萧谨言说到这里便不再开口,冲对面几人笑笑。
后面的事不言自明。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报社选址和人员招募的事有了初步进展,报社的轮廓也日渐清晰。
随后他们要做的事便是实地考察那几处宅邸,等定下结果后添置需要的器具,以及甄别和筛选应聘人员。
随后,孟允抒就能迈出崭新的第一步了。
许昭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将话题推进至下一个问题:“此前坊间并无专营小报的店铺。
既然要兴办报社,总得有个名号。
”他转头问孟允抒:“你有什么打算?”这话提醒了孟允抒,之后她还得找工匠为报社做个匾额。
她创建报社的最初目标是办报,定下报纸名称后,报社名字也就随之明了。
孟允抒要办的是一份迎合市井热点的民间小报,自然想到了那份妇孺皆知的《人民日报》。
换成胤朝的叫法,那便是《黎民日报》。
孟允抒心中有了答案,对许昭笑道:“就叫‘黎民报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