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黎民报社 > 坦白
    愉快的一日假期结束后,孟允抒又回归了她的打工人身份。

    工作日的前三天是最难熬的,支撑孟允抒干活的唯二动力是两条好消息。

    不完整,我们还有为自己辩解的余地。

    ”“还有那些书。

    ”秋盈旁边的刻工也说道,“其中有两种可是朝廷明文规定的禁书,这让官老爷们看见还得了?”孟允抒还想再多问几句,门外几个穿着公服的身影却已经跨进门槛走了进来:“官府突击检查,请诸位暂时放下手中活计,不要乱动,在院中排成两队站好。

    ”室内的空气顿时冷了下来,工人伙计们噤若寒蝉,孟允抒和他们一起,按照这几名官员的命令在院中站好。

    孟允抒深知古代文字狱的恐怖,为钳制民众的思想,每个封建王朝对文化的审查都十分严格。

    她不敢轻举妄动,在队伍中将头深深埋下,竭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郭掌柜也已从前面的书铺中赶来,对为首的官员说:“大人,小店一直恪守行规,诚信经营,从不坐逾矩之事,请大人明察。

    ”“掌柜莫怕,我们只是秉公办事。

    若你不曾做那些违法的买卖,我们定然不会冤枉了你。

    ”这声音太过耳熟,孟允抒惊愕地抬起头。

    下一秒,她与许昭四目相对。

    许昭看起来显然比她更加意外,怔怔地盯了她半天,像是在辨认她的面容。

    孟允抒连忙重新将头低下,暗自祈祷许昭没能认出她。

    平日她来书坊前都会乔装打扮,且从!”说罢,他又严肃地对许昭说:“大人,小报生意红火,总有贪财近利者杜撰新闻。

    平日里我们书坊事务繁杂,刊印纸张众多,难免会有几则胡言乱语的消息混进其中,令人防不胜防。

    今后我一定对这些内容严加审核,坚决不让其流入坊间。

    ”孟允抒在心里默诵着郭掌柜的免责声明,说不定以后她也用得上。

    许昭没有回应,郭掌柜又郑重其事地补充道:“事关重大,还请大人明察。

    若大人需要追究消息来源,我愿竭尽所能配合大人调查。

    ”许昭终于开了口,从他的语气中依然听不出任何个人情绪:“多谢掌柜。

    之后若是有需要,官府会派人前来取证。

    ”“明白,我在此随时恭候大人差遣。

    ”“方才我在队伍之中看到一人甚是面熟。

    ”

    许昭忽地换了话题,“第三列,第二排那位小兄弟,请你抬起头来。

    ”孟允抒心头一颤。

    坏了,冲她来的。

    她按照许昭的命令抬起头,对他露出一个谄媚的笑容,用她伪装出的男声说道:“大人找我?”许昭听见她的声音先是一愣,而后犹疑地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几遍。

    郭掌柜见状,赶忙上前问道:“这是我们坊中新来的帮工,大人可需要将他带走问话?”孟允抒讪讪地笑着,心跳如鼓点般敲得越来越快。

    许昭收回目光,转头对郭掌柜说道:“不必,我认错人了。

    打扰掌柜。

    ”而后,伴随着一阵凌乱的脚步声,许昭带着一队官员离开了书坊。

    掌柜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对伙计们吆喝道:“都散了,快去干活。

    ”孟允抒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至少许昭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戳穿她的身份。

    但是从他的反应来看,她今天是逃不过一场盘问了。

    果然,在她下工回府后,门房直接把她请进了正厅。

    而孟允抒身上还穿着那件粗布短褐。

    她将心一横迈进门槛,若无其事地向许昭行了礼。

    “许公子有事找我?”许昭将手中的书放到一旁,目光稳稳地落在她身上。

    “姑娘请坐。

    ”孟允抒落座后,许昭却迟迟没有开口。

    她心里七上八下,一面谨慎观察许昭的神情,一面思索着对策。

    她与许昭并无夫妻之实,平日里他们鲜少过问或插手彼此私事,可今天的事显然不同以往。

    其一,她欺瞒了许昭。

    这些天她外出的理由都是闲逛散心,从没和他说过半句实话。

    过去两年里二人因猜忌生出嫌隙,现在她所做之事将这道裂痕撕扯得更大更深。

    其二,文昌书坊所售的文化产品有违令之嫌,而她恰好在书肆帮工。

    她这已经不是在雷区蹦迪了,简直就是把两颗地雷结结实实地踩在脚下,且被许昭逮了个正着。

    孟允抒自知理亏,决定先说几句好话探探许昭的口风:“公子,今日之事我已知错,我不该瞒着公子,自作主张前去书坊帮工。

    但我可以保证,我在坊中从未做过逾矩或违令之事,这点请你放心。

    ”“不,姑娘想去何处、想做何事都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

    ”许昭轻轻叹了口气,又沉默良久。

    “我只是觉得对不住姑娘。

    ”这句话不在孟允抒的预料之中,她惊诧地问:“公子此话怎讲?”许昭注视着她,缓缓说道:“姑娘出身高贵,是娇生惯养的大家千金。

    你到姚府后虽暗受轻视,但他们在明面上并不苛待你,你的生活依旧算得上是锦衣玉食。

    后来姑娘到我府中,境况却急转直下。

    ”比起其他同级官员的消费水平,许昭的生活节俭,除必备的门房、厨房等岗位人员以外,府中没有其他仆人,连他自己都没有配备丫鬟或小厮,平日饭桌上最多出现的也是家常饭菜。

    在孟允抒看来,这已经是神仙日子了。

    更何况许昭每月都会给她按时发放月银,对她称得上仁至义尽。

    她直言道:“公子不曾亏待于我,如今的生活也称得上平淡闲适,我相当知足。

    ”“到底是我坏了姑娘的名声,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

    ”许昭顿了顿,神情庄重地问她:“姑娘与我这般出身低微之人成婚,难道不觉得受了委屈?”自古以来人们结亲便讲究门当户对,单论孟允抒和许昭的家境,这门亲事是他高攀,许昭认为孟允抒多少会对此心怀芥蒂。

    “风水轮流转,显贵之家不一定永远昌盛,贫贱小户也并非没有发达的可能。

    往祖上倒个几代,谁富谁贫还说不准呢。

    ”孟允抒笑道,“更何况出身并非一个人的全部,公子品行端正,何来委屈之说?”许昭瞥了一眼她身着的那件粗布衣衫,并不相信她的回答:“你不必瞒我,你带着秋盈跑去书坊帮工,不是因为手头紧张?”听到他的疑问,孟允抒恍然大悟。

    原来许昭是认为她缺钱花,这才跑去书坊干活。

    话题已经行进至此,时机绝佳,孟允抒决定顺势向许昭坦白她办报的计划。

    “公子误会了。

    我去书坊不为赚钱,而是偷师。

    ”她找了个合理的借口说,“我在府中并不劳作,却要从账上领取月银,受之有愧。

    且公子一人持家太过辛苦,我想为你分忧。

    ”她先是用一通真挚诚恳的好话作为铺垫,以体现自己对许昭的感恩和理解,而后逐渐切入正题,表明她办报的意愿及其重要性,引出她的详细计划。

    孟允抒同他讲述这些时颇为自信,可心里并无十足的把握。

    许昭做事向来保守稳妥,她担心许昭会断然否定她的计划。

    所幸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许昭的面色由平静变为讶然,最后微微一笑。

    “姑娘的想法别具一格,且有自强自立的傲气,许某佩服。

    前些日子你通过小报为我辩白,我见识过姑娘的文采,若做此事定有所成。

    ”许昭的话锋一转,“只是民间小报乱象丛生,违令者诸多,为保险起见,请姑娘允许我出资入股,监察民情。

    ”孟允抒思忖片刻,认为许昭参与此事利大于弊。

    他对胤朝的律法烂熟于心,如果他能从旁监督并帮助审查,她反而能绕开禁令,在官方与民众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既不至于因违令祸及自身,又不会让百姓陷入闭目塞听的困境。

    而且,多一笔启动资金对她来说也是莫大的好事。

    于是她应允许昭的话,并向他说明了在萧府所发生的事情。

    “待萧公子那边传来消息,我们可以再与其详谈。

    ”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