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允抒进门问过门房,得知许昭已经散值归来,便叫秋盈先回去,自己则前往书房寻许昭。
既是要撰写报道,孟允抒决定先从当事人入手,随后再进行多方查证。
她行至书房,见房门开着半扇,一眼便望见许昭正坐在桌前看书,对她的到来浑然不觉。
孟允抒到底与许昭不熟,有些紧张地整理下衣衫,上前行礼道:“许公子。
”许昭闻声起身,微微颔首道:“孟姑娘回来了,请坐。
”两人隔桌落座,许昭叫人来给孟允抒上了茶,孟允抒屏退旁人,开门见山道:“公子当下是否方便,我有些事想问你。
”“姑娘请讲。
”“事先声明,我接下来所问之事并非出于私心,只想求得事实真相,望公子直言不讳。
”孟允抒很快进入角色,“关于姚府被抄一事,我自知舅父作恶多端,但并不清楚其具体罪证,敢问你是否知晓?”“国有国法,若非证据确凿,朝廷不会给姚府定罪。
”说着,许昭便罗列了姚府的种种罪状,“这些罪行都有迹可循,人证物证俱在,姑娘如有疑问,可亲自前去打听。
”孟允抒听得心惊胆战。
姚府所做之事,件件都是死罪,满是黎民百姓的血泪。
她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试探着问:“公子这些年也收受了不少姚府的好处,此事又当作何解释?”“姚府所送财物,或是捐赠或是充公,我一概有记录。
至于结党营私,更是无稽之谈。
朝堂之上众人皆知,我向来与姚大人水火不容。
”许昭神情严肃,“许某不是圣人,但至少问心无愧。
”孟允抒见许昭没有回避问题的意思,觉得可以加快提问的节奏。
但接下来的问题比较敏感,为防止激怒许昭,孟允抒装出泫然欲泣的模样,双手攥紧手帕置于自己胸前,用哀婉的语调问:“既是如此,你当初为何要与姚府结亲?”此言一出,许昭果然沉默不语。
孟允抒转头紧盯许昭,表面上是在逼视他,实则谨慎地观察他的脸色:“还请公子为我解惑。
”良久,许昭终于开了口。
“过去碍于你我的身份隔阂,有许多话我不便讲明,现今是该对你说实话。
”他停顿片刻,提及当年之事,“三年前我考中探花,被封了个小官,其后有多人前来说媒。
我无意娶妻,但姚大人曾多次牵线,邀我去府中小坐,我不能不允。
”孟允抒点头,这便是“榜下捉婿”。
进士及,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处污点:“公子因此事升任郎中,是否会良心不安?”“姑娘请看看这个。
”
许昭起身取来一封书信递给孟允抒,“接到告身后,我曾向陛下上疏奏议,陛下也作出答复。
”她展信一看,内容是许昭对自己私德有亏的痛斥,言说他不但不应升官,反而应该被降罪。
言辞恳切,感人肺腑。
上面的朱批则很明显出自皇帝之手,他褒奖了许昭大公无私的行为,认为他不该自责,理应升职。
孟允抒心想,若许昭确是正义之士,就不应放任他被人诬陷。
“多谢公子解惑。
”她将信封还给许昭,“近日你可曾听闻城中传言?”许昭端起茶盏:“满城风雨,我岂能不知。
”“你为何不为自己辩白?”“公道自在人心。
”许昭喝了口茶,语气冷淡,“更何况民众大多无知,何必为此费神。
”他这话说得孤高,听来有些刺耳。
“若人心偏信,则公道不公。
”孟允抒反驳,“且民众之力不容小觑,许多人只是被有心之人加以误导,不得真相。
公子此言着实傲慢。
”许昭没料到孟允抒会这样说,一时愣了神。
孟允抒意识到自己由于激动失言:“抱歉,允抒失礼。
”她向许昭告辞,临出门前她才想起,针对许昭的谣言,她还遗漏了一个问题。
孟允抒转过身,酝酿着语言:“我还有一事想问公子。
你……”她很想编几句话放上去,但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允许她这么做。
孟允抒将心一横,说出了后半句话:“……是否精于床笫之事?”许昭半晌没有回应,孟允抒偷摸着瞟了他一眼,只见他的脸上堆满红霞。
孟允抒尴尬地绞着手帕,在诡异的氛围中进退两难:“公子好歹说点什么。
”踌躇之间她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这个问题答“是”或“否”都不大对头。
她正要找补,许昭忽地开口:“我与姑娘都是清白之身,也不曾在外沾花惹草,无法回答姑娘此问。
”孟允抒得到答案赶忙道谢,随后落荒而逃。
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她不是没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场面,但许昭和她的关系特殊,她无法做到置身事外。
为转移注意力平复心情,孟允抒一面快步走向房中,一面构思着报道内容。
接下来整整一日,孟允抒都在查证许昭所言是否属实。
按照许昭提供的证据,她在城中四下走访调查,确证姚府所作之恶;同时她找人收买了几个官员府中的下人,打探他们主家对许昭的看法,他与姚大人在朝中有何过往;而后她回到府中拿到账本,将上面的收支齐齐计算一遍,并未发现纰漏或疑点。
她在府中也亲眼见闻,按许昭的官职品级和俸禄来说,他的生活过得相当简朴,开支已经压缩到了极致。
结合涉案百姓及其他官员对许昭的评价,以及这两日对许昭的试探、自己在府中的见闻,他的确是两袖清风,一腔赤诚。
至此孟允抒也安心许多。
最起码她不会被许昭谋财害命。
获得完整的证据链后,孟允抒捋顺逻辑,将这件事的疑点逐个击破,晚上点灯熬油地写了报道。
在秋盈催促了十几遍后,孟允抒终于完成文稿,满意地递给她:“姐姐帮我看看,可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秋盈放下手中的活计接来纸页,点头称赞道:“此文言语凝练简明,夫人的笔墨远在我之上,我提不出什么意见。
”说罢,她又扶孟允抒上床,温声劝道:“我知夫人至情至性,无论何事都讲求干净清白,可面对悠悠众口,凭一己之力难以辩白,你不该为此劳心费力。
”孟允抒褪下外衫,叫秋盈在她身边睡下:“但若是因此就坐视不管,任由他人颠倒黑白,便等于将舆论阵地拱手让人。
如此下去,我们再也听不到真实的传闻,进而被奸恶之人误导。
”秋盈在黑暗中沉默了一会,似是在咀嚼她的发言,最终认同道:“嗯,妖言惑众。
若非与你一同查证,我对老爷也心怀偏见。
”经过这两日的相处及原主的记忆,孟允抒知晓秋盈知书达理,办事能力极强,放到现代企业也是个高级骨干,被困在闺阁之中实属屈才。
孟允抒凑近秋盈,试探着问:“姐姐觉得女子是否应闯出自己的事业?”“那是自然。
”秋盈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论男女,一个人若有事业傍身,走到哪都有底气。
”说完,她又轻叹一口气:“可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简直难如登天。
”“不,只要姐姐有心,此事并非全无希望。
”孟允抒笑道,“从明日起,我们先去文昌书坊帮工。
”文昌书坊是许府附近规模最大的书坊,昨日孟允抒留心多问了几句,得知那里长期与探官合作印制小报出售,也愿意接受临时工。
她对秋盈详细讲述了自己创建报社的计划:“所以,我们可借鉴书坊的经营方式,先去铺中切身体验一月,为日后创建报社与运营积累经验。
”“不行。
”秋盈一口回绝孟允抒的计划,“夫人体弱,书坊事务繁杂劳碌,必定吃不消。
”原主并非自幼体弱,她身体的底子没什么问题,长大后才频频生病。
孟允抒估计八成原因都是她忧思过度,加上整日闭门不出,吃不好睡不好又不运动,身体能健康才怪。
她才养了两日,都明显感觉到身上有了力气,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孟允抒不愿让她的计划胎死腹中,软磨硬泡道:“姐姐陪我一同前去,若有什么不妥,我保证马上回来,这样如何?”她的嘴皮子功夫厉害,说了几句后秋盈败下阵来,同她约法三章:“就依你去吧。
但如你所言,若是你有不适,我们立刻离开。
”孟允抒奔忙了一天,已经疲倦至极。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放松心神,困意便席卷全身。
秋盈想到一个问题,又开口道:“只是书坊中皆是男子,掌柜恐怕不会同意你我帮工。
”即便是现代社会,孟允抒在就业时也经常遇到性别歧视,和店主理论也是白费口舌,她对此早有准备。
她闭着眼睛问:“还记得今日我让你买的那两身粗布衣裳吗?”秋盈点头:“记得。
”孟允抒嘟哝了一句“明早见分晓”便睡了过去。
秋盈替她掖好被角,望了一会她安详的睡颜,思绪纷飞。
孟允抒自那日醒来后,她的想法与从前大相径庭。
若她真是因为死而复生扭转观念,倒也算是一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