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您也无需如此生气。”
“我爹是否偏心,您心中自然明白!”
“且别说我的父亲,您对大哥的偏向更是明显!”
朱高煦这最后一言落地,直接令盛怒中的朱元璋沉默下来。
的确,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之间,他终究更偏爱朱高炽些,根本对调皮捣蛋的朱高煦少有好感,这算不算是偏心呢?
“高煦呀,你皇爷爷从前并不知晓你的想法与能耐,还需再多给点时间于他,终会明白真相的。”
“不过依我之见,兄弟阋墙实在不可取。”
“莫因那龙椅以及些许委屈,就轻易向自己的骨肉至亲拔剑!”
此时马皇后正颜厉色地向朱高煦开导道。
马皇后的意图,朱高煦心下自是明了!只不过她说得颇为含蓄。
她果然是极有头脑的女子,晓得此事上无论何人劝阻都不会左右朱高煦之意,故而唯有考虑最糟糕的局面!
“皇奶奶您太过担心了,我可没半分真要对我兄长及他的子嗣有所动作的意思!”
“我只想要拿回应属我的东西罢了!”
“诚然,在旁人包括老头子眼里,那皇位压根儿就不归我所有!”
“无奈我这人轴得很,认定之事不愿妥协!”
“而且我不觉得大明交给朱高炽父子就能治理得更好。”
“等到了云南以后,我会让诸位知晓我为何底气十足!”
听完马皇后之话,朱高煦脸上露出了笃定的笑容。
听罢朱高煦此言,朱元璋先前那张难看的脸渐渐缓和了不少。
对于手足相残这事,这是他坚守的原则,争取什么位置可以商量,但直接对亲人下手绝对是决不允许的!不过朱元璋内心清楚得很,朱高煦要想实现这点几乎是毫无希望。
首先,在正义性上他就站不住脚!
朝中大臣和民间百姓认可的都是朱高炽为太子人选,而朱高煦方面又有几个显贵愿意挺身而出为其呐喊助威?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太过于悬殊啊!
三天过后。
应天府,宫殿深处。
再次签到之后,朱棣手中攒积下的国运值已达到八百有余。
不过前一天试探性询问那国运模拟器时,仍反馈朱祁镇相关所需数值尚未达到要求!
这几天对于朱棣来说犹如猫抓一般难受!
为何儿子朱瞻基所关联的国运值会如此惊人之高呢?
一时间不禁又想起梦中朱元璋所说的\"代代相传之贤孙、永保家国兴旺昌盛\"这句话来。
莫非重点根本不是在于朱瞻基本身,而是这一枝传承下来的后代之上?姚广孝之前也有提到过,好的圣明子孙可以庇护家族延续三代荣耀,可是这三代表述是不是就得从朱瞻基这一辈起计算?
毕竟他父亲朱高炽好像也不是特别符合这个福泽条件的样子嘛思绪越多,朱棣越认为情况可能是这样:国运值摆在那儿,想必朱祁镇日后的表现应当也不差,绝对会是一个具备文武兼修才干的帝王!明白这一点后,他对未来的期望愈发强烈!
“国运模拟器,能否开始推演朱祁镇所需国运值达标了?”
朱棣忍不住再度开口问道。
然而现在并非随意问询,而是真正预备启动对自己这位隔世后代的命运解析进程!
【明朝英宗皇帝朱祁镇,需推演消耗国运值八百六十四点!】国运模拟器终于给出确切的数额数字——这意味着此刻朱棣手里积累的数量正好足够用以启动针对朱祁镇的推演项目!
“啧……这曾孙竟然需要如此多的国运值?”
朱棣心中不禁兴奋起来。
他本能地觉得,国运值越多,就越可能是一位优秀的皇帝!
然而,他忽略了一点,在梦中,朱高煦虽有四百多国运值,但他做的好事寥寥无几。
但朱棣显然没朝坏处想,或许因为朱瞻基的梦对他冲击太大了。
实际上,国运值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未来好坏,这只是综合考量一个人寿命、对外影响力和功绩等方面的结果!
即便是暴君,也可能有很高的国运值!
可朱棣并不这么认为,也许先入为主影响了他。
“明英宗?咱孙子死的时候,这小子才多少岁?”
“果然还是做了皇帝吗?”
“有这样的庙号,也还算可以吧?”
朱棣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在朱祁镇的庙号上。
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这应是他的儿子替他定的。
哪个儿子会给自己的父亲定不好的庙号?
“算了,今晚继续看看这位曾孙的人生,我得瞧瞧好圣孙旺了哪三代?”
很快,朱棣下定决心,当晚要推演朱祁镇的一生。
至于升级版本所需的国运值,那就再多存二十天吧!
入夜,朱棣早早回到了寝宫。
躺上龙床,他毫不犹豫打开了国运模拟器,熟练进入梦境!
【本次推演时长:2小时30分!】
【推演开始……】
得知推演时长后,朱棣再次激动不已!
这次可是比朱瞻基多了一倍还多?看来不会再英年早逝了吧?
终于遇到一个长寿一点的皇帝了!
朱棣一边胡思乱想,朱祁镇的梦已经展现在眼前。
【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于顺天府皇宫。
父为大明皇帝朱瞻基,母为贵妃孙氏!】
【你虽是长子,一开始却没有嫡出的身份,还得认皇后胡氏为嫡母。
当然,年幼的你还不懂这些概念!】
朱棣皱起眉头,关于朱祁镇出生之事,在朱瞻基的梦中有提过,不过细节不多!
他也知道朱祁镇原本不是皇后的儿子,胡氏被废后,朱瞻基改立孙氏为后,才让朱祁镇有了嫡出之名!
【你的命运很快改变。
父皇废了皇后,改立你的生母孙氏为后。
不到三月,宣德三年二月初六日你便被立为皇太子。
】
【由于你小时候头很大,连定制巾帽都要加大尺寸。
稍大一些,父皇便令近侍教导你读儒家经典。
】
【在众多近侍里,对王振最为尊敬。
王振原本学官,自宫成宦官,因其学问渊博被称为‘王先生’。
你也只叫他先生而不直呼其名,对其十分敬畏。
】
在朱瞻基的梦里,并未提及王振这部分内容。
看到朱祁镇竟然如此敬重一个太监,朱棣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这糊涂的孙子怎么这样想的?”
“咱大明朝缺大儒么?非要用宦官教太子?”
荒唐至极!
对此,朱棣深感朱瞻基这种安排极不妥当!
此时的朱棣还未察觉,朱祁镇自幼与宦官交往密切的事实背后暗藏何种隐患!
【宣德九年十月,父皇召见大学士杨士奇,打算于次年春让身为皇太子的您开始出阁讲学。
然而,还没等讲学之事落实,父皇便骤然病重,并且病情持续恶化!】
果然如此,教导皇太子的职责本应由大学士亲自承担,哪轮得到宦官插手?
然而,在目睹朱瞻基卧病不起的一幕时,朱棣的神情再度变得复杂。
朱祁镇的梦境仍在延续……
【宣德十年正月初一,病危的父皇命群臣免朝贺礼,并指示他们前往东宫文华殿向您这位皇太子朝拜。
两天后,父皇在乾清宫崩殂,遗诏将帝位传给您。
】
【当时,您尚不满八岁,虚岁仅九岁,实难独立处理政事。
因此,父皇在遗诏中规定国家重大事务均需上报张皇后和孙皇后审定后再行施政。
】
【正月初七日,文武百官、军民耆老联名恳请登基。
正月初九日,您正式应允。
初十日,于华盖殿即皇帝位,改元正统。
】
【即位之后,太皇太后张氏以违背《皇明祖训》禁后妃干政的规定为由拒绝垂帘听政请求,但暗地里始终给予您协助。
】
妙啊,老大果真择得好妻室!
至此,朱棣对自己这个大儿媳的好感愈发加深!
朱瞻基英年早逝,托孤之时只依赖两位女性,实属无奈之举。
但张氏处事却分外得体,令朱棣倍感欣慰。
“老大也是天赐良缘,娶到如此贤淑之妻!”
朱棣忍不住低声嘀咕了一句。
【即位后,皇奶奶尊称为太皇太后,虽然未曾正式垂帘听政,却通过信任内阁大臣,掌控政务大局。
自正统元年三月起,您勤于参加经筵讲习儒史经典,国政则倚重号称“三杨”
的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及勋贵大臣张辅与礼部尚书胡濙。
】
【另一方面,王振因受您器重而职位一路高升。
即位八个月后便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与拥有票拟权的内阁形成互相制约之势。
】
“嗯?这太监又来了?”
看到梦境再现王振,朱棣眉头皱得更紧。
不知为何,他心中突生异样感觉,隐约觉得此人奸邪狡诈,恐非善类!
【尽管您对王振的提拔引起皇奶奶强烈不满,她多次设法打压王振意图遏制其权力。
可您总是全力庇护王振,使得皇奶奶与母后对此深感束手无策。
】
【正统二年,皇奶奶召见“三杨”
及张辅、胡濙,要求您必须采纳他们的建议,任何决策都需得到五人一致赞同方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