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 > 第18章  语无伦次
    “难不成咱那位兄长打算回去就在老头子那儿告我一状?”

    朱高煦满不在意的轻笑着回击。

    “你就嘴上这张皮再管不住,总有一天要捅娄子的!”

    “算了算了,反正今日你要离开了,我们是来欢送你的,可不想跟你斗嘴。”

    朱高炽深吸口气将内心涌上的火气压下去。

    毕竟从小到大,这家伙没少跟自己作对,要是一听到他就动怒,自己恐怕早死于愤怒中了吧。

    “那我得多感谢太子殿下宽容大量不愿与我计较才对呢!”

    朱高煦轻蔑哼了一声。

    “大哥,二哥都要走了,这时候这些话说得恰不恰当啊?”

    “你现在可是太子,多风光,谁还敢和你闹别扭?”

    一旁的朱高燧也在冷嘲热讽。

    朱高炽:“……”

    此刻他感觉自己的到来显得多此一举。

    诚然,在心里他对这两个兄弟始终有所防备。

    但另一方面同为一母同胞手足骨肉,他还希望三人能一团和气相处呢!

    可惜适得其反,老二、老三与他的步调完全不同啊。

    朱高煦也没心思跟朱高炽啰嗦,帮家人上了马车后,转身跃上一匹白鬃的骏马。

    这匹马叫追风,早在靖难之初就是朱高煦的专用坐骑,并且这么多年他一直特殊照顾着,比起普通马匹速度简直难以想象快上数倍,确实堪比日行千里的好马!

    只是外人不知晓这一点而已。

    一路向城外行进,朱高煦与朱高燧兄弟并辔而行,彼此交谈甚欢。

    相比之下,朱高炽只能坐在马车里尾随其后,尘土飞扬之间,即使想要加入对话也无从插话。

    很显然,这两个弟弟正有意无意地将这个兄长排斥在外。

    穿过凤台门后,朱高煦远远望见秦征带领的队伍已经在城门外等候。

    “就送到这儿吧!”

    朱高煦翻身下马,对身边的朱高燧说道。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朱高燧也随之下了马,脸上显出些许感伤。

    临别的不舍虽有千般理由掩饰,但骨子里的情感仍旧真挚。

    “总会有机会再见。”

    朱高煦微笑之后,目光转向了刚从马车上下来的朱高炽,“大哥,愿你此去顺风。

    到了封地之后要好好治理地方,多回信,别让父皇和母后牵挂。”

    朱高炽闻言叮嘱道:“二弟保重。”

    可接下来的话让气氛陡然一转:“你知道我最不能忍受你的是什么吗?”

    朱高煦突然问道,语气轻松中带着试探。

    “喜欢不喜欢不都一样么?难不成你改变自己最讨厌的地方,你就能真心待大哥?”

    朱高炽略愣了一下,然后轻轻苦笑摇头。

    “瞧见了吧!”

    朱高煦一脸认真地说道,“我最烦的就是你这种表面上装得道貌岸然的样子。

    其实我心里真正想说的是,你去了封地之后就好好待着,不要再想着折腾了,别打扰父皇母后。”

    朱高煦的话让朱高炽一时语塞,心里直嘀咕这还让不让继续聊天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更为严肃且带威胁意味的话语。

    朱高煦靠前凑近,在他耳边轻声道:“你给我记住,你是兄长是占了些便宜生了个好儿子,才让太子成了你的东西!如今暂且由你保管,可千万别给我机会,否则太子的位置未必是你能一直坐着的!”

    听完这些话语的朱高炽脸色瞬间涨红,愤怒地心想:这位兄弟怎敢如此对我说话?然而还未等他有所回应,朱高煦已翻身上马扬鞭朝护卫队驰骋而去,“太子爷,走了!”

    朱高燧则跃上自己的马,轻笑一声也回城而去。

    顷刻之间,只剩朱高炽一人呆立原地,面容阴晴不定。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声音仿佛在脑海响起:“你这般挑战大哥,不怕他日后给你使坏,把汉王位置废了吗?”

    朱高煦心中却满不在乎:“即便他有这样的意图,短时间内他也做不到。

    朱高炽极度自负,觉得自己的谋略比我和朱高燧加起来还厉害得多。”

    “以他的心机,动手也不可能是在这几年内完成的事情。”

    朱高煦笃定认为只要老父亲还在,朱高炽绝不敢轻举妄动。

    至少要到六七年后的将来当真可以监国的时候再说。

    届时甚至期盼朱高炽主动出击为妙。

    朱元璋听闻也叹道:“罢了罢了,我也懒得说什么。”

    “你先好好治理封地就是。”

    此刻望着天际,内心复杂难明的不只是他们兄弟三人,更有一位远虑的老皇帝。

    “秦征,到云南需多少时间?”

    此时,朱高煦转向秦征询问道:

    “殿下,前往云南的路途有四千余里之遥,按我们的速度估算,恐怕需要两个多月才能抵达!”

    秦征听后,结合实际路程对朱高煦做出了一番大概的回答。

    毕竟沿途山川险阻,且随行者众多,携带着大量辎重物资,根本无法按照常规行军的速度推进。

    就算是普通步兵用双脚从应天走到云南,也需要至少一个半月的时间,而每日行走百里已是极限。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要实现日行百里更是难上加难。

    “无妨,慢慢来就行。

    三个月内抵达即可。”

    朱高煦粗略计算一番,如今已是四月,再以三个月计,到达云南便是在七月的事了。

    然而话音未落,他的神情突然一动,悄悄向应天城的方向望了一眼,嘴角随即浮现一丝笑意。

    “看起来,老头子对我这不孝子还是不放心啊!”

    旁人可能毫无察觉,但朱高煦却敏锐地注意到,在他们后面大约一里的地方,始终有一队人马紧紧跟随。

    “莫非是被人盯上了?”

    徐达的声音传来。

    “还能是谁?锦衣卫那群走狗!”

    朱高煦对此不以为然地说道。

    “是朱棣对你起了疑心了吧?”

    “这群锦衣卫该不会一路跟到云南吧?”

    徐达瞬间明白过来。

    “呵呵……不过是过去常用的小伎俩罢了!”

    朱元璋闻声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皇爷爷,现在的锦衣卫已与当初您的不可同日而语!”

    朱高煦严肃地提醒他。

    “怎么,难道他们敢谋反不成?”

    朱元璋显得颇为不屑,毕竟锦衣卫可是他一手创立的,他比谁都清楚这支亲军设立的意义与目的。

    因此,他对朱高煦的话并未完全信服。

    “虽说没到谋反的地步,可他们所拥有的权力,比洪武时期的要大出许多,行事也越来越张狂!”

    “说得直白些,您当初的锦衣卫主要是对付那些贪官污吏,主要目标都是外人;而我父亲手中的锦衣卫,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针对天下各藩王了!”

    “这不是连我这个亲儿子都被锦衣卫盯上了么?”

    朱高煦娓娓道来。

    朱元璋闻言陷入沉思。

    是呀,北镇抚司设立初衷仅限于监管官员罢了,然而朱棣另辟南镇抚司,声称是用来处理内部问题,实质上却是暗中对朱氏宗室展开调查!北镇抚司还可以由老三朱高燧掌管,而南镇抚司却被纪纲一手垄断,根本不让朱高燧插手!

    “说起来,当年我父亲刚入应天府时,皇宫突发大火,朱允炆被找到的时候已经被烧得无法辨认真伪。”

    “可又有谁能确定那个尸体就是朱允炆呢?”

    “就因为我父亲多疑,再加上有大批建文余党四处活动。

    现在的锦衣卫,还要承担追捕建文旧部,搜寻建文帝下落的任务。”

    朱高煦补充道。

    “朱允炆当真还活着吗?”

    朱元璋的语气忽然变得激动。

    “谁知道呢?”

    “从那时起,也没人再见着过他,也许他还活着,却绝不敢现身吧。”

    朱高煦语带调侃。

    事实上,要说清朱允炆是否身死,最有发言权的或许就是朱高煦。

    他心中早已确定朱允炆尚在人间,只是没有理由告知他人罢了。

    况且他在当时的废宫中并未发觉朱允炆的灵魂迹象。

    这一点恰恰证明了朱允炆找了一个替身自焚,自己则趁乱脱身逃离!

    寻找朱允炆,对朱高煦而言并非难事,只是他并未打算付出行动。

    将来,或许此人还能成为可用的棋子。

    ……

    此刻,朱高炽与朱高燧两兄弟已踏入皇宫大内,见到正于御书房内批阅奏章的父亲朱棣。

    “老二已然离去了?”

    朱棣目光专注地望着手中的奏本,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开口询问。

    “确已离开了。

    我们先将他送至凤台门外,随后才折返回宫。”

    朱高炽回禀道。

    朱棣放下奏本又问道:“想必这小子未曾同你说什么体己话吧?”

    朱高炽面露一丝尴尬之色,回答道:“也确实如此,我们从小吵到大的亲兄弟,哪会说什么贴心话呢?”

    朱棣兴趣似乎更浓,追问道:“到底说了什么?朕还挺好奇,这小混蛋同你究竟聊些什么来着。”

    “没讲多少,他根本懒得跟我搭理几句。”

    朱高炽心中不愿把之前那段令他窘迫的话语重述出来,“我只是嘱托他在封国要尽职尽力而已,他还嫌我烦呢!”

    说这话丢了自己面子,可不是朱高煦之过。

    “轮到你说。”

    朱棣不再啰嗦,径自下旨意给朱高燧。

    “爹是这样的”

    被父亲忽然问话惊到,朱高燧一时间语无伦次起来。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