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大明: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 > 第13章  诧异
    朱元璋顿时哑口无言——敢情这小子是在等着老四百年之后,再把老四的灵魂抓出来瞧瞧热闹?朱高煦这一番话可真是让朱元璋一时没了声音。

    这孩子还真有可能做到这种事!同时,这孩子也绝不糊涂,早就盘算妥当,并且思维极其明晰。

    \"其实就藩也不错,高煦啊,你现在才只有一个儿子吧?以后也是藩王的身份,至少得多娶几房妻室,多添些后代才是啊!”

    马皇后此时开声说道。

    此言一出,朱高煦又有点啼笑皆非了。

    皇奶奶关注的重点竟是繁衍后代的事。

    \"皇奶奶,子嗣一事自有规划,孩孙虽会增添,但也不会生养太多。”

    ”

    等到真正去了封地再说这个事情吧!”

    朱高煦思索许久后无奈回答。

    他还年轻,还远未到不能生育的年纪呢!\"你也不要嫌弃皇奶奶多嘴,不过是想着你的家业这般大,总该有些子孙替你操持才是。”

    \"你看你爹,好歹也有三个儿子呢!”

    马皇后再次提及。

    朱高煦心内暗自补充:朱棣岂止是三个儿子,只是庶出的小儿子不幸夭折了!与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相比,他的这些儿子也算少了点!朱高煦大致明白了,老人家观念里就是要子孙繁荣壮大家族,皇奶奶这样的想法并无稀奇。

    “孙儿懂了,孙儿向您保证,往后儿子的数量一定不会少于我父亲!”

    朱高煦口头上虽然这么答应着,可心里对于后代的计划早有自己的打算。

    毕竟他的后代很大程度上会继承他的体质,而且未来还得肩负起传承他道统的重任。

    八奇技若是每项由一个儿子来学,光是为了确保传承就至少得有八个儿子才行。

    但截至目前,朱高煦仅仅掌握了神机百炼、拘灵遣将、风后奇门和通天箓这四项。

    回到府中的时候,不出意外地看到韦氏和儿子朱瞻壑正在院里等候。

    显然,刚才锦衣卫带走他的消息让这对母子很是担忧。

    “殿下,陛下深夜唤您入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韦氏一见到朱高煦平安归来,顿时松了一口气,赶忙迎上前问。

    “好事!老头子说今日早朝就要给我封王,并且让我三天内动身去云南就藩!”

    “你们得赶紧准备一下了。”

    “东西整理好了,过两天我们就开始出发。”

    朱高煦笑着解释起来。

    “真的?这真是太好了!”

    韦氏听了这话忍不住惊喜交加。

    她一直希望朱高煦尽早就藩,不再与大哥争那皇太子之位。

    毕竟女子心思单纯,她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未曾想过要成为皇后,只愿自家平平安安就足够了。

    “你先回去休息吧,我想单独和壑儿谈一谈。”

    朱高煦微笑着点了头。

    “那你们记得早点歇息,这天都快亮了。”

    韦氏明白父子二人必有许多话要说,随即点头告退。

    “跟为父到书房来!”

    朱高煦不再多言,朝朱瞻壑挥了挥手。

    两人径直走进了书房。

    “这里有十张符箓,从今日起,为父开始教你画符了。”

    “《通天箓》的精髓是否已经熟记于心?”

    朱高煦拿出自己此前炼制的十张符箓,整齐地摆在朱瞻壑面前,神色严肃地问道。

    尽管使用通天箓绘制造符并不需要繁琐的祭坛或特定条件,但这符箓本身的制作仍需经过专业炼制。

    市面上常见的黄色符纸不过是糊弄人的东西罢了。

    “孩儿早已能倒背如流!”

    朱瞻壑闻言神情激动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这十张符箓。

    “很好!”

    “你对理论已经熟悉,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

    “待你掌握了通天箓之后,为父还有更为重大的任务交托给你。”

    “给你的准备时间仅有十年,你绝不能让为父失望!”

    朱高煦满意地点点头,又极为慎重地叮咛了一句。

    “孩儿一定做到!”

    朱瞻壑重重地应允。

    这十年是朱高煦赐予朱瞻壑的时间限制,同样也是他自己设定的期限。

    十年之内,他定要将封地发展成型,铸成一道坚实可靠的屏障,至少拥有足以与整个朝廷相抗衡的实力。

    他可以隐忍不发,但不代表他人就会容忍他的存在构成潜在威胁。

    他的亲生父亲朱棣或许能做到克制,可朱高炽父子未必做得到。

    ……

    早朝时分,朱棣当众宣读旨意,分别给朱高煦和朱高燧册封了王号。

    这一切发展与原本的历史并无二致,至少在这点上朱棣并未作出任何变动。

    然而,在今日早朝之上,朱棣望向太子朱高炽的眼神却似乎暗含些许情绪波动。

    这一变化使得朱高炽心中满是不安,还以为是因为册封两位弟弟的缘故让父皇心中不太痛快。

    当然,太子之位已归朱高炽所有,这一点终究是不会改变的。

    两位弟弟被册封为王,只要他们前往各自的封地,自己作为皇太子的地位无疑会更加牢固。

    这道圣旨一颁布,对朱高炽以及朝中众位文臣而言,无异于是个值得庆祝的大好消息。

    唯有那些武将和勋贵中的一些人,脸上的表情略显尴尬,因为这意味着皇储人选再无悬念——朱高煦再也无缘争夺。

    除非哪天太子殿下自己犯下致命错误,导致朱棣废掉他的储位,但显然朱高炽并不会愚蠢到去自寻死路。

    就在早朝结束时,圣旨便同时送达到了尚在北镇抚司的朱高燧与朱高煦的府邸。

    朱高燧一接到圣旨就坐不住了,连忙兴冲冲跑去找朱高煦。

    “二哥,父皇真的打算这么把咱们晾到一边?”

    “你甘愿就这么去你的封地?”

    “我们心知肚明,那太子之位本该是属于你的啊!”

    朱高燧显然仍未放弃,并试图鼓动朱高煦做最后一搏。

    “四皇子说的这些都是些什么混账话!”

    “你瞧瞧你的三个儿子,有两个竟生来反叛之心!”

    听完朱高燧的说法后,朱元璋气得牙根痒痒。

    他骂道,“反骨仔就不说了,你还胆大包天地表露出来,非死乞白赖要留在应天府,在皇帝与满朝大臣眼皮底下搅风搅雨,这分明不是傻是什么,简直就是没有脑子!”

    马皇后也无奈叹息:“唉……这就是所谓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四教得太‘好’啦!”

    徐达、刘伯温二人默不作声,这类事情太敏感,实在轮不到他们置喙。

    至于朱高煦,则根本不理会父母二人的感慨,只悠悠然喝着茶,看向朱高燧的目光里含着一丝浅笑。

    “你在发笑?”

    “难道你就此打算真要去就藩?”

    看着朱高煦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朱高燧简直快急坏了!

    “老三啊,听兄长一句话。”

    “京城权谋诡谲太复杂了,远超你的能力范围。”

    此时朱高煦正襟危坐告诫着朱高燧。

    朱高燧听了之后半晌无语。

    当朱高煦接着又说到:

    “比起我被派往云南,你的封地至少还在中原地带,将来也不会过得太苦。

    知足吧!”

    这番话还没容得朱高燧开口反驳就落下音。

    直到这一刻,朱高燧才彻底醒悟——原来老二服软了!

    没错,在朱高燧的眼里,朱高煦这是怂了,已不再存有当年那份雄心壮志!放在以前,朱高煦绝不会吐露出这种言辞!

    “你要喜欢待在京城,尽管留吧。

    反正我打算继续呆在这儿!”

    “真真是个怕事鬼!”

    冷冷盯住朱高煦一眼,朱高燧随即愤愤地转身离去。

    朱高煦的态度令他对任何进一步行动彻底失望。

    至于朱高燧的态度如何,朱高煦根本没在意。

    朱高煦早就把这位三弟看透了:平时跟自己关系再铁,一旦牵涉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相悖,他转眼就会出卖自己!

    当然若这小子执意要留下还敢喷脏水,朱高煦可不会介意教他怎样做人。

    “壑儿,随本王入宫,去拜别太祖母!”

    这时朱高煦招呼旁边的儿子。

    离京赴任在即,除了这个生身母亲徐氏,其他人他完全可以不必理会。

    不多时朱高煦便携着朱瞻壑踏入宫内。

    徐妙云很快便得知了朱棣已将老二与老三封为藩王的消息,这让她原本紧悬的心总算安定下来不少。

    她觉得这样的结果已是最好的。

    太子之争终落下帷幕,但愿朱高煦能够从此不再争执。

    然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朱高煦竟然带着朱瞻壑直接来到了她的坤宁宫!

    “儿臣参见母后!”

    “孙儿拜见皇奶奶!”

    徐妙云本以为,朱高煦此番定是怀抱怨由前来,并试图向她央求留他在应天不就藩之事。

    不过,看这一对父子的表情却无半分挑衅之意,不禁心中诧异。

    “平身。”

    随即她目光直视朱高煦:“你父皇已经定下了封号和你的封地。

    你怎么想的?”

    看着眼前朱高煦神色安详,仿若毫无波澜的模样,徐妙云满心疑惑。

    平时这位皇子总免不了一番牢骚与情绪,今日为何这般沉静?

    “父亲为君,儿臣身为臣子,岂敢有异议。”

    朱高煦语淡如水般说道。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