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梅氏说的这样的话,自她管家以来不知听了多少遍了。
从前听还会伤心,可伤心又如何?
无人会替她撑腰,听得多了后人也麻木了,也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她只在乎王爷一人。
旁的,经过这些年,谁也伤害不到她。
冬去春来。
三月下旬转眼就至。
茗香苑里栽种的垂丝海棠枝头缀满粉莹莹的花朵,风一吹,花瓣打着卷儿的飘落,春意盎然。
亦是好事将近。
秦王府为王爷迎娶侧妃张灯结彩,高挂红绸、囍字灯笼。
大婚正日。
天还没亮,明意就已早早起来,将各处管事、奴仆召集一处查问派差事,再敲打一番。
言明谁敢在今日弄鬼,被她查到了,有一个打死一个!
众人纷纷噤声,不敢再今日偷奸耍滑。
下人都安排妥当后,明意回院子重新梳妆打扮。
今日大喜,明意为了这一日忙前忙后两三个月,人又瘦了一圈,衣裳穿在身上都打晃。
脸色看着也憔悴。
她特地上了妆,用脂粉遮住脸上疲惫,穿件新做的桃红色金丝底纹锦袄,发髻梳得一丝不苟,簪着珠钗、玉簪等首饰。
面庞看着虽年轻,但管家多年,隐有威严。
从屋中里走出来。
外头春光微冷。
丝丝缕缕的寒气顺着后脖颈渗入背脊、钻入五脏六腑。
她吐了口气,理了下衣裳,去了前院。
梁师爷昨儿个晚上就住到了王府里,今日一早也穿戴一新,早早在前院转了两圈,看看有无疏漏之处。
见明意过来后,两人对了遍今日宾客名单与坐席安排,去大小厨房问了备膳进度如何,看了茶水点心,又问了今日戏班子、女说书先生,查了遍他们准备的戏码都是喜庆应景的。
兜兜转转一圈看完,明意走的鼻头冒汗。
两人想坐下喘口气歇会儿,大门上来人报,已经看见宾客的马车在来了。
明意忙道:“这会儿先来的都是熟识之人,我去门口接应,劳梁叔去看一眼接亲的马车、人手,再请王爷来前院稍露个面见见宾客,再有一个时辰王爷该去驿站那儿接侧妃了。”
梁师爷不管王府事多年,看着眼前的意奴忙中有序、心中有数,除了心疼外,也备感骄傲,一口应下,“你去前头,剩下的交给梁叔就成。”
正如明意说的,先来的是秦王在北地的熟识,或是从商,或是高门公子,三三俩俩结伴而来,大多都性格开朗、潇洒,也都认识王府的管事明意。
明意亲自接过宾客的贺礼,恭敬又客气的福身道谢,面上笑容灿烂,从容有度地与宾客适当寒暄两句,道王爷还在忙着,安排接引小厮带他们进花厅去吃茶小坐。
一套接待规矩周全的让人忍不住暗赞一声不愧是秦王府。
送了几拨人,明意说得口干舌燥。
不敢去喝茶,怕喝了如厕妨碍正事。
只能咽了咽口水。
昨夜才睡了两个时辰,自起来后一直绷着神经不敢松懈,这会儿站着心口突突地跳着。
她吐了两口气,想着撑到晚上宾客散了,她就能好好歇一晚。
才出了会儿神,门口又来报——
狄知府来了。
明意扬起灿烂喜悦的笑脸迎上去,屈膝福身:“恭迎知府大人!”
狄星文忽见明意对她笑得这么灿烂明媚,心里一时没做好准备,耳朵控不住地红了起来,“明姑、姑娘快请起。今日是王爷的大好日子,本官特来道喜,这是贺礼聊表心意,还望王爷笑纳。”
侍从双手捧着长长锦盒上前半步。
明意接过,客气的道谢,交给下人叮嘱妥当收好,抬手要招来候在一旁的接引小厮时,身后传来狄星文的声音。
“明姑娘。”
明意放下手,转过身看他,嘴角仍挂着温柔和煦的笑容,“狄大人?”
今日明意特地打扮过。
清秀的面庞在妆容、衣衫、首饰的衬托下,显出平时窥见不到的动人之处,尤其是笑起来时,眉眼微弯,笑意不浓不淡,温柔得让人舒心悦目。
狄星文的脸一点点红了。
“明、明姑娘……”
身后的侍从看着自家纯情的知府大人都着急!
明什么明啊!
大人英明神武,可一旦碰上明姑娘,就像个毛头小子,话都不会说了!
狄星文听见侍从咳嗽了声,连忙从袖子里掏出一样东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明意手中。
又立刻后退一步。
明意:……?
她低头看手里多了一团用帕子包的东西,掀开一角看了下,里头是对儿细圆条白玉手镯。
春光下,镯面泛着温润的光。
上头还刻着桃花的纹路。
这对儿镯子不算贵重。
但她已是秦王的人,不能随意收下外男的首饰。
尤其是他的。
明意推还,客客气气道:“这份礼太贵重了,请恕我不能收大人的这份礼。”
狄星文连忙道:“这不是什么值钱的镯子,一对儿加起来不过十几两银子,是我一个同窗,他如今从商了,做南货北卖的生意,说这是京城里时兴的款式,送给明姑娘戴着玩儿的,也是谢谢姑娘在安置流民时帮忙出谋划策的谢礼。”
这一段话说得太过顺当。
分明是料到明意不肯收后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说完后,年轻知府就反手背在身后,一副生怕明意要强塞回去的架势。
明意无奈:“狄大人——”
狄知府朝她身后指了下,“王爷!”
明意心下一乱,转头看去。
等她回头时,眼前哪儿还有知府大人的身影。
明意:……………………
这位大人的脾性也没比三岁小儿强多少。
她哭笑不得,看着手中仍带着体温的镯子,又沉默片刻,最终还是把镯子收了起来,继续应对络绎不绝的宾客。
之后再找机会还给他罢。
这一忙,就忙到了晚上的席面。
梁师爷、秦王都在正院前头陪着宾客。
明意则在后头的女席这边照顾。
女席少,只有五桌。
毕竟秦王府还没有明面上的女主人,只有两个侍妾,管事的还是个年轻姑姑,今日来赴宴的人,除了梁师爷带了正妻来,其他人要么不带人,要么带个宠妾来,免得秦王府这边管事的身份太低,两边相处起来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