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虽佳,仍需努力,此辈既有天资又不懈怠,将来必成栋梁,血刀卫之威名亦定能震朝野、慑江湖。
忽而,一道身影自远处急掠而来,伫立于李长生身后。
这人身着锦衣,乃是一名锦衣卫百户。
锦衣卫百户靠近李长生耳畔轻语:“禀告大人,宫中来人,正是上次造访的钟鼓司掌印太监刘瑾刘公公。”
“哦?”
李长生颔首,转身朝北镇抚司衙门口行去。
锦衣卫百户则对李长生的背影施礼后迅速离去。
片刻之间。
李长生已至北镇抚司门外,映入眼帘的是几匹战马和一辆密闭的马车,周围更有锦衣卫力士策马环伺。
他不禁猜测车内是否坐有朱厚照。
刘瑾笑意盈盈地立于门前。
“未曾远迎刘公公,还请见谅。”
李长生快步上前寒暄。
“李大人太过谦虚,实不敢当。”
刘瑾惶恐回应。
李长生闻言一笑,瞥向马车,问道:“不知刘公公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李大人,此次前来是替陛下传话。”
刘瑾眉开眼笑道。
“陛下有何吩咐,公公但讲无妨。”
李长生直视刘瑾。
“陛下得知昨夜大人遭江湖刺客伏击,震怒不已。
陛下认为,应给那些狂妄的江湖人士些教训,让他们明白厉害,该杀的杀,该拘的拘,绝不容他们逍遥自在。”
刘瑾神色严肃:“同时,陛下嘱咐大人今后务必加强自身防护,莫让宵小得逞。
今后无论大人去往何处,都由血刀卫护佑周全。
我大明不能缺少像大人这般支撑社稷的栋梁!”
李长生听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烦请刘公公代为谢过圣恩,本人已铭记在心,定会小心行事。”
刘瑾点头:“此事定会如实转达。”
此外,圣上深知修行需耗费巨资。
李大人组建血刀卫,若无资源,怎能培育出真正的精锐?于是,圣上特许我自内库提取一批人参、灵芝、何首乌等药材,赠予李大人。”
李长生听后目光一亮,望向那密闭的马车,问道:“刘公公,难道这车里装的就是圣上赐予的药材?”
“没错,车内全都是圣上赏赐给李大人的药材,最短的也有三十年年份,更有不少五十年以上的药材。”
“别说训练五百名血刀卫,即便是一千名,也完全足够了。”
刘瑾正色对李长生说道:“李大人不妨听我一句忠告,血刀卫的人数完全可大幅增加,别说五百人,就算增至五千人也不为过。
圣上期望李大人能监察天下,尤其留意那些江湖人士。
这次刺客事件令圣上震怒,几乎想将整个江湖之人尽数清除。”
李长生沉思片刻,道:“烦请刘公公代为转达圣上,我会扩增血刀卫,但这并非适当时机。
至少要等现有血刀卫成长至一定水平,再以此为基础吸纳新人,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锐力量,为我大明制衡江湖。”
他未提及朝堂,只言江湖。
毕竟江湖之事,不至于引来满朝文武群起攻之;若涉及朝堂,恐怕内阁重臣也会亲自出手打压。
“李大人放心,我定将此话带到。”
“若无他事,我就先行回宫复命了。”
刘瑾拱手致意,随后翻身上马,带领卫队朝皇宫方向驰去。
众锦衣卫则紧跟其后,簇拥离去。
“快,将这辆马车送入北镇抚司仓库,所有药材一件不少地入库!”李长生看着众人离开,沉声下令。
“遵命。”
随即,一队锦衣卫护送马车进入北镇抚司大门,李长生亲自监督药材搬入库房封存妥当,随后转身前往演武场。
李长生抵达演武场时,沈炼等仍沉浸于修行。
他以沉稳有力的声音宣布:\"全体集合!\"
此言一出,正在打坐的血刀卫立即停歇,整齐列队。
\"参见大人!\"
沈炼率众五百将士齐声高呼,态度极为谦恭。
\"出发,嵩山!\"
李长生振臂一呼,全员应声而动。
\"是!\"
沈炼与属下纵马疾驰,杀意盈然,皆知此行乃为灭门。
锦衣卫久未涉足江湖,此番行动对他们来说实为殊荣。
无能者何敢妄为?
李长生略一点头,朝北镇抚司正门走去。
沈炼向一名下属示意,那人随即施展轻功,飞往各地调集所需战马。
随后,沈炼率领其余战士紧跟李长生身后,奔赴目的地。
不久后,众人抵达北镇抚司门口,远远便见那名遣去调马的人已在门前等候。
另有千余匹战马伫立于此,每匹均由专人牵引。
非是区区五百余马,而是整整千余匹,每人双马配置。
毕竟他们将远赴嵩山,路途漫长,单马难以兼顾时效。
然而若换成双马,则可大幅缩短行程。
只是因人数众多,依靠驿站换马并不可行。
驿站换马仅适用于紧急传递文书,人数少且需求不多时才适用。
李长生扫视照夜玉狮子,发现其旁另有一匹备用马,以为他也备好双马。
但他稍作思索,便跃上照夜玉狮子,说道:\"我不需双马,此马足矣。
\"
\"是。
\"
听闻此言,牵马之人满面敬意地答道。
众人亦相继登鞍。
\"出发!\"
李长生一声令下,驾马直奔城门。
沈炼等人紧随其后。
千余匹战马并辔前行,气势恢宏,如千军万马一般。
全城为之惊动,百姓纷纷揣测究竟有何大事,竟致李长生率众多锦衣卫往京城门方向行进。
此情此景,经由关注北镇抚司的各方势力传遍各地。
然而,无人能确切知晓李长生的目的地与意图。
驻守城门的京营将士见到李长生率领大队锦衣卫靠近,迅速开辟通道放行。
离开京城后,由沈炼领路,向嵩山方向进发。
从北京至嵩山约有一千五百里路程,即便锦衣卫血刀卫全员已达二流境界,昼夜兼程至少也需要两日,若修为稍逊,则需耗时三至四日。
夜以继日疾行之下,次日晚便抵达河南府登封县外。
“大人,我们是否入城休整?或是在城外二十里驿站歇息?”
沈炼于登封县附近停下询问,随行的锦衣卫缇骑皆注视着李长生,面容略显疲惫。
“不必进城,去驿站即可。”李长生思索片刻答道,“入登封城恐会被嵩山派察觉。
他们定在城内设有眼线。”
“明白!”沈炼点头应允,随后驱马朝驿站行去,众人随之。
次日清晨,李长生召集五百余名血刀卫,离开驿站直奔太室山。
沈炼等五人为血刀卫统领,本身即为成员,加上五百名血刀卫,总计超过五百人。
嵩山派与少林寺同处嵩山,但分属不同区域。
嵩山派位于太室山,少林寺则坐落少室山,二者相邻。
自古以来,就有传言称嵩山派乃少林寺扶持建立,意在转移江湖视线,减轻外界对少林寺的关注,使其得以低调发展,避免招惹是非。
故而,嵩山派越显耀,越受瞩目,对少林寺来说就越有利。
对此,李长生心中了然,但他并未因此放过嵩山派。
不久,李长生带领五百多名血刀卫来到胜观峰脚底。
嵩山共有七十二峰,其中太室山占三十六峰,少室山亦然。
嵩山派正位于太室山的胜观峰上。
胜观峰乃嵩山派驻地,其山脚之下有数名嵩山弟子守卫,无嵩山派许可,无人可登此峰。
“止步!此乃我嵩山派领地,闲人免进!”
一名嵩山弟子右手按住腰间剑柄,挡在李长生面前,冷言喝道。
然而,因李长生一行皆身着锦衣卫服饰,负责警戒的嵩山弟子无不严阵以待,目光警惕地盯着他们,显然已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锦衣卫何往而不可?”
“嵩山太室山胜观峰,何时归了你们嵩山派?”
“你们可曾得我大明认可?”
李长生听闻此言,眸中杀机毕露,森然道。
身后五百余名血刀卫杀意弥漫,看着几名阻路的嵩山弟子,心中满是愤怒。
虽明知此行意在灭嵩山派,但见这些江湖门派如此狂妄,竟敢无视朝廷权威,怎能不怒?
“若想入胜观峰,需得我掌门左冷禅首肯。
否则,便是与嵩山派为敌。”
那嵩山弟子咬牙硬撑,虽强作镇定,却难掩底气不足。
“帮你们传信掌门便是。
即便如此……”
话未说完——
“杀,一个不留。”
李长生淡然开口。
“属下明白!”
沈炼应诺一声,身形暴起,如闪电般直扑那几名嵩山弟子,手中绣春刀寒芒乍现。
眨眼之间,刀光掠过,数名嵩山弟子横尸当场。
他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何李长生会如此决绝,视嵩山派根本之地如无物。
目睹沈炼亲自动手,李长生轻笑一声:“沈炼,你已达先天境,对付几个三流弟子,岂非大材小用?尔后无需再动手,此番来嵩山,本官欲磨砺整支血刀卫。”
不错,沈炼已成功突破至先天境小成,成为血刀卫五位统领中首位达到此境界之人。
靳一川等人亦在超一流巅峰,距先天境仅一步之遥。
“属下领命。”
“属下一时气愤,故而未能忍住,将其尽数击杀。”
李长生话音刚落,沈炼便将绣春刀收归刀鞘,有些歉意地说:“上山。”
李长生微微一笑,回应道:“好。”
沈炼点头,随即挥手,身后的一百名血刀卫立刻跟随他,朝着胜观峰前进,为李长生开路。
此番行动,沈炼并未亲自出手。
每当嵩山派有人试图阻挠,便会有血刀卫冲上前将其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