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亲身前往凤阳一趟,别说见到,就是想像都无法企及这样的景象。
“父皇,儿臣在凤阳县的工业区目睹了许多精妙绝伦的技术。
沿途归来的夜晚,已经深思过。
如能将这些技艺应用于铠甲或是军需装备的制造上,大明匠人全力投入,不出三年,我大明或许即可达成全军配甲,人人持弩的理想!”
“并且,就连火铳也并非毫无可能!”
朱元璋听完朱标的话后,皱紧了眉头。
三年之内实现全军披甲携弩?
甚至还谈到了火铳?
什么样的技艺,竟能如此高效卓著?
毕竟,一套优质的铠甲,最少也需要七八日方能制成!更遑论弩箭与火铳等复杂兵器。
稍有差池便是废铁一堆!
但看到朱标认真至极的表情,又不像是随口开玩笑之人。
此刻,朱元璋的神情陡然一变,眼神中满是喜悦,在朱标身上来回打量起来。
“这么说,你当时是连夜将这些技术传回来了?”
“额……这个……因走得太过仓促,此事却被遗忘于途……”
被父亲这么一提醒,朱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漏掉了一件大事——忘了向柳白请教有关流水线和冲压等核心技术。
“若是这样,那你为何不在带回来之前确认一下,就急着孤身一人先归?难道你只是为了告知朕这点事便跑回来的?”
听闻朱标的陈述之后,朱元璋心里对方才所提及的凤阳工业体系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这世间,竟还存有这诸多奇妙新巧之物。
自己身为天子,非但从未见过,甚至未曾有所耳闻。
然而,比起凤凰工业的奇迹来,
此刻朱元璋更加在意的却是另一件事——朱标为何提前奔回应天府。
“父皇,儿臣之所以紧急返回应天府,实因儿臣察觉到了另一场迫在眉睫的巨大危机!因此不得不速速赶回报予父皇!”
巨大的危机?
这句话一出,不仅吸引了朱元璋的关注,甚至连在一旁专注纳鞋底的马皇后也被吸引了过去。
究竟何等样的危机能让素来稳重如山的大殿下朱标,用上“巨大”
这个词来加以形容呢?
“老大,怎么连你也学会了故弄玄虚?快些说,到底发现了啥惊天大事?还能让你堂堂太子都吓得急急忙忙回来找老爹诉苦?”
“哎,八哥,儿子正要商议重要事情呐!严肃一点啊!老大向来谨慎沉稳,绝不轻率。
标儿,有困难就直接讲出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父皇为你做主哩!”
朱标瞧见父皇略显戏谑的态度,而母后脸上则带着些许的忧虑。
深吸一口气后,他慢慢开口。
“父皇!儿臣亲眼看见了未来,窥探到大明朝的命运之谜。
若未来不能有效改变方向,我们大明朝极有可能陷入灭国的危机!”
话音落下,整个房间顿时陷入了无声。
朱元璋刚才还满脸笑容,转眼间神色便变得严峻起来。
一股令人窒息的杀伐之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大殿,仿若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战场再现。
在这凛冽如刀锋的威压之下,朱标只觉额角迅速冒出一层细细密密的冷汗。
“你说说看,究竟谁如此大胆,敢毁我老朱家的大明江山?”
京城之中,流传着一个传闻,说是李长生家中藏匿了数十万两白银。
然而,这位锦衣卫却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拮据。
一天,李长生正坐在屋内,忽闻屋顶有异响,抬头一看,竟是一位白衣女子正探头窥视。
他脸上浮现出几分笑意,说道:“阁下身为一流武者,竟能隐匿身形于我屋顶,若是我毫无察觉,岂非愧对多年修为?”
司空摘星站在一旁,早已目瞪口呆。
显然,这是这姑娘初入江湖,对世事尚显稚嫩。
白衣女子略作思索,目光清澈而灵动,笑着回应:“我只是想凑个热闹,并无恶意。
听闻京城里出了个奇人,藏银无数。
我不过想验证真假罢了。”
李长生轻笑一声:“验证真假?莫非你觉得我这里真有数十万两白银?”
“当然不是啦!大哥哥你这么清廉,远胜那些所谓的清官。
我家都没这么多钱呢。”她眨了眨眼,“倒是那个叫木高峰的家伙,居然还怀疑,真是笨死了。”
司空摘星随即附和:“李兄,我也是出于好奇而来,并非为了追逐流言中的财富。
我只是想见识见识而已。”
李长生点点头:“我信你。”
他又转向白衣女子,戏谑道:“小姑娘,你是真心想看热闹,还是另有企图?就凭你这点儿功夫,怕是连门都进不来。”
“哎呀,那我能不能也像司空兄一样,尝尝您做的美味?”她嬉皮笑脸地说。
“有何不可?我特意多备了几副碗筷,就是为你们准备的。”
司空摘星闻言,心中微惊,意识到自己藏身暗处之事或许早已被李长生识破。
但他并未点破。
“多谢大哥哥!”女子喜滋滋地接过碗筷,与司空摘星一同品尝起桌上的佳肴。
白衫女子毫不拘束,似乎没察觉到李长生话中的深意,径直在桌旁坐下,照着他的模样给自己碗里添了些调料。
“李大人,这般食用可有些特别?”
司空摘星端起碗,望着李长生问道。
“司空兄不必拘礼,唤我李长生即可。”
李长生浅笑,道:“此乃火锅,牛肉火锅。
吃法是先在碗里调好蘸料,待会儿用来蘸着牛肉入口。”
“牛肉火锅?”
听罢,司空摘星与白衫女子均现出几分兴趣。
司空摘星略一思索,同样往碗里加了蘸料,却如白衫女子般多取了些,与李长生无异,尤其是那红辣之处更是放得不少。
“既然准备妥当,便可享用了。”
李长生说完便用事先备好的大漏勺舀了些五花肉,放进滚烫的牛骨汤里涮了涮,仅片刻便提起漏勺,将肉盛入另一只空碗。
“咦?”
见李长生如此迅速地完成动作,司空摘星和白衫女子皆愣住了。
这便熟了吗?能吃吗?
“此时的五花肉最为嫩滑鲜美。”
李长生招呼二人尝试,自己已经用筷子挑了几片肉放入碗中蘸料,随即入口,脸上尽显惬意之态。
确实舒坦至极。
自来到这个世界后,他首次品尝这种滋味,怎一个痛快了得!
“大哥都吃了,我也来试试。”
白衫女子眼见李长生的模样愈发好奇,从未想过如此吃牛肉的她,也夹了一筷五花肉蘸料,送入口中。
渐渐地,她的眼眸亮了起来。
这无疑是她平生所遇最美味的食物。
她一向认为,世上没有她不会做的佳肴,即便宫中御膳房的出品亦未必及得上她的手艺。
但今日,她竟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珍馐。
司空摘星瞧见这般情形,已然确信牛肉定然绝妙,遂也夹起一块肉,蘸上调料送进嘴里。
然而……
李长生注视着司空摘星逐渐泛红的脸颊,忍不住惊叹:这司空摘星的易容之术果然高明,即便化了妆,情绪仍显于色。
“咳,这,这味道……”
司空摘星咧着嘴喘息,嘴里虽嚼着牛肉,却露出了享受与痛苦交织的表情,“这感觉,是不是很妙?”
李长生轻笑一声,“你觉得呢?”
“妙极了。”
“这是我生平从未尝过的美味,若非亲眼所见,我司空摘星绝不会信世间竟有这般奇妙的珍馐。”
司空摘星点头,眼中满是震撼。
白衣女子端详着盘中的红辣椒段,转向李长生问道:“这位大哥,这是什么?我竟没见过,略带辛辣,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她心中暗自佩服自己的厨艺,却未曾听闻此物,更觉李长生博学多才。
司空摘星亦望向李长生,那种新奇滋味让他难以忘怀。
“这唤作辣椒。”李长生微笑道,“能祛风散寒、健齿明目,实为绝佳调味料,只可惜知晓者少。”
白衣女子眼神愈发崇拜,“大哥真乃奇人!”
司空摘星也惊叹不已:“李兄博闻强识,实在令人钦佩。”
李长生摆摆手,“好了,莫要再拘礼,趁热食吧。”
闻言,司空摘星与白衣女子迅速伸筷,但司空摘星动作更快,眨眼间将所有牛肉一扫而空。
白衣女子只能眼巴巴望着李长生。
回想片刻前二人还在质疑牛肉是否熟透,此刻却争先恐后,怕是旁人见了也会惊愕。
李长生轻笑,“无妨,我再取便是。”
于是,他又重新下锅烫肉。
一顿饭下来,三人都如饿狼扑食般抢食,倒也热闹非凡。
饭毕,司空摘星起身拱手致谢,“李兄今日赐予这般佳肴,让我这江湖浪子受宠若惊,实不敢当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如此厚待。”
自此而后,若有所需,李兄但言于江湖间,纵使天涯海角,我司空摘星必至。
“司空兄过誉。”
李长生起身对司空摘星说道,身旁的白衣女子亦随之站起,知他或有离去之意。
“好了,李兄,姑娘,江湖漫漫,他日再会。”
司空摘星拱手而别,身影一闪,已杳然不见。
“司空兄轻功卓绝,实乃盗圣风范。”
待司空摘星去远,李长生转向白衣女子问道:“汝意如何?”
“吾欲在此暂居数日,不知可否?”
“吾观汝身无长物,若离此地,恐将无依。”
白衣女子期期艾艾望向李长生,只因这牛肉火锅甚合口味,意欲久留品食。
闻其言,李长生奇异地打量着她道:“莫非垂涎吾家牛肉火锅耶?”
“正是!生养我者父母,深知吾心者兄长也。”
白衣女子掩口浅笑,答道。
“暂居亦无不可。”
“然,则须助我料理琐事,譬如这些碗盏。”
李长生指向残余饭菜与杯盘。
“兄长,此等小事吾自能为之。”
听罢李长生之言,白衣女子忙举起双手。
“既如此,速去收拾便是。”
李长生嘱咐道:“空闲房间任选,但自行整理,屋中不乏多余居室,择适者居之。”
“诺,多谢兄长。”
闻言,白衣女子谢道。
李长生微颔首,转身朝自己房中走去。
刚收拾完餐具,白衣女子忽转身喊道:“且慢,兄长,汝竟未问吾之姓名。”
“确是疏忽,汝唤何名?”
李长生猛然忆起,不仅他未问,就连司空摘星亦未曾提及。
“……黄蓉。”
白衣女子鼓腮瞪视李长生背影说道。
“黄蓉,此名倒是雅致。”
李长生稍作停顿,夸赞一句后便离去。
这般岂非送上门户的厨娘?
往后所需菜肴,只需吩咐黄蓉即可。
他的手艺仅限于火锅之类,但后世佳肴众多,虽不能亲手烹制,却可指点黄蓉制作。
自此,口腹之欲应无忧矣。
“兄长太过敷衍。”
黄蓉闻言做了个鬼脸,笑道。
随后,黄蓉便安安分分地整理起物品,将其搬至厨房清洗。
次日清晨,众多京城居民纷纷前往李府,聚集于府外。
随着时间推移,人数愈发增多,短短片刻已逾数千。
这些民众中有壮年,有老人,有孩童,亦不乏行动不便、手持拐杖或身体残障者。
目睹此景,两名驻守李府外的锦衣卫校尉不禁愕然。
更令人注意的是,不断有民众自远方赶来,渐渐汇集成群。
尽管人数众多,却无人喧哗,连交谈也压低了声音,似乎生怕惊扰到府内休憩的李长生。
这一状况迅速传遍全城,吸引不少江湖人士前来探查究竟。
一名锦衣卫校尉深吸一口气,对同伴说道:“你在此留守,我去向大人汇报。”
“好的。”
这位校尉点头回应,脸上显露出一丝紧张。
不多时,他快步朝李府内部走去。
很快,他抵达李长生的门前,恭敬地说道:“属下来报,大人有急事相告,请恕冒昧。”
他明白此时李长生应当尚未起身。
如果不是因为突发情况,他是绝不会前来打扰的。
“何事如此紧急?”
听见校尉的话语,李长生睁开双眼,开门而出。
“禀告大人,今日不知何故,数千百姓聚集在府外,且人数还在持续增加,恐怕很快就会达到上万。”
校尉拱手行礼后说道。
“竟有此事?”
李长生闻言蹙眉道。
“是的,大人,请速去看看吧,人群正不断涌入。”
校尉点点头补充道。
“去吧,先在外头等着,要是百姓太多,一定要留意着点,别让他们遇到什么危险。”
“派个人回北镇抚司,带些锦衣卫缇骑过来帮忙维持秩序,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
李长生略作思忖,对校尉叮嘱道:“记住,对待百姓要客气些。”
毕竟李府离北镇抚司不远,要调拨缇骑过来并不是难事。
“明白。”
校尉领命后便施展轻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