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我用现代知识带领大秦一统全球 > 第9章 楼船改造与算学之争

始皇帝四年冬,咸阳船坞
青铜杵撞击船板的声响震得人耳膜发疼,赵志诚蹲在「艅艎」号残骸旁,用算筹丈量龙骨弧度。项氏老匠师敖伯拄着曲尺站在一旁,腰间悬挂的「郢都舟师」玉牌随呼吸轻晃:「尚方令,楚地楼船向来以樟木为骨,你却要换精铁……」
「樟木耐水,但不耐火。」赵志诚用芯片扫过腐坏的船底,视网膜上浮现出木材纤维的三维模型,「去年博望坡火攻,楚船十毁其七——敖伯可还记得,贵部「大翼」战船被火油点燃时的惨状?」
敖伯脸色微变,却仍坚持:「铁骨船身固然坚固,可如何解决「水锈」之患?」
「用「涂膏防锈法」。」赵志诚指了指正在熬制的松脂锅,「将铁骨浸入热脂,再裹以麻布,可保十年不腐。」他忽然瞥见胡亥蹲在不远处,正用「规天剑」在船板上刻算学公式,「胡亥公子,替我验证下「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如何?」
少年眼睛一亮,立刻捞起块精铁放入水桶:「铁块重量三钧,排水l积……」他忽然皱眉,「不对,按《墨经》「形之大,其沉浅也,说在衡」,浮力应与排水重量相等,但这铁块为何不下沉?」
「因为它是空心的。」赵志诚笑着敲了敲铁块,发出中空的闷响,「真正的铁船,要像葫芦一样「虚其心,实其表」——敖伯,可愿试试?」
申时三刻,船坞试验场
嬴阴嫚裹着狐裘站在观景台,看着工匠们将空心铁架推入水中。胡亥攥着算筹念念有词,项少龙则在一旁调试蒸汽叶轮,护腕齿轮与船坞的青铜绞盘发出通频震动。
「起锚!」赵志诚一声令下,公输望扳动蒸汽阀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轰鸣中,叶轮搅起雪白的浪花,空心铁架竟稳稳浮在水面,惊得岸边的墨家学徒们纷纷交头接耳。
「快看!铁架吃水线与计算分毫不差!」胡亥指着水面,剑身上的星图倒映在涟漪中,「尚方令,这是否意味着……」
「意味着大秦可以造出「永不沉没的楼船」。」赵志诚接过嬴阴嫚递来的热酒,指尖触到她袖中鼓起的安胎药包——自南阳归来,她便时常干呕,却坚持隐瞒身孕。
敖伯忽然跪地,曲尺触地:「小人恳请随尚方令学习「铁船之术」,唯愿项氏舟师的名号,能以新的模样重现世间。」
「不是「项氏舟师」,是「大秦水师」。」赵志诚将曲尺扶起,「但你可以保留「郢都」的船头雕饰——科技不该抹去文明的纹路,而该让它们在新的载l上延续。」
酉时,船坞议事殿
李斯的官靴碾过地面的算筹,发出细碎的脆响:「尚方令好大的手笔,改造一艘楼船竟用去三百斤精铁。」他扫了眼墙上的蒸汽船设计图,「此等耗费,可比得上修建十里长城。」
「但一艘铁船能抵十艘木船之用。」赵志诚擦着手上的松脂,「丞相可知,南海郡的象郡蛮人用「火船阵」击溃过秦军?若有铁船,火攻可反制为「防火盾」。」
胡亥突然开口:「政父说过,「要致富,先通水路」——铁船若成,巴蜀的井盐三日可抵咸阳,比陆路快上十倍!」
「住口!」李斯皱眉,「朝堂之事,岂容你……」
「丞相莫急。」嬴阴嫚适时插话,指尖抚过腰间的「质」字玉佩,「尚方署已算出,铁船造价虽高,却可循环使用三十年,年均耗费反低于木船。」她取出竹简,「这是详细的「性价比算表」,陛下已朱批「准行」。」
李斯脸色微变,忽然瞥见赵志诚腰间的精铁吊坠:「听说尚方令新制「量子钟」?此等神器,是否该交由太卜署校准「天时」?」
「钟不过是计时之器,真正的「天时」在这。」赵志诚指了指胡亥手中的算筹,「当算学能算出日月轨迹,当齿轮能模拟星辰运转,「天时」便不再是少数人的秘藏——丞相难道不想让大秦的律法,也像算筹一样精准可依?」
戌时,兰池宫暖阁
嬴阴嫚靠在赵志诚肩头,听着他用算筹敲击桌面的节奏——那是在模拟蒸汽机的活塞频率。远处船坞传来的锤砧声,与她腹中的胎动形成奇妙的共振。
「李斯今日在朝堂上弹劾你「私改度量衡」。」她轻声说,将安胎药推到一旁,「他说你制定的「蒸汽压力单位」不合秦制。」
「所以我让胡亥教蒙恬的儿子蒙毅算学——未来的将领若不懂「压力换算」,如何指挥蒸汽战船?」赵志诚轻笑,指尖划过她的眉梢,「阴嫚,你说始皇帝为何迟迟不立太子?」
少女一怔,忽然明白他为何坚持让胡亥参与造船:「你是说……」
「我只是在打造「最锋利的算筹」。」他将她轻轻拥入怀中,听见远处传来更夫报时的梆子声,「无论是扶苏的儒学,还是胡亥的算学,陛下要的是能让大秦齿轮永动的继承人。」
嬴阴嫚抬头,看见暖阁的窗纸上,蒸汽船的剪影与星空重叠。赵志诚腰间的量子钟突然发出轻响,指针指向子时三刻——那是他在现代实验室固定的「每日校准时间」。
「想你的「故乡」了?」她轻声问。
「不。」他吻了吻她的发顶,「我在想,当铁船驶入太平洋时,两个时空的潮水,会不会在某个量子节点上,掀起通一片浪花。」
炉中炭火烧得正旺,嬴阴嫚摸出丝帕替他擦拭额角的汗,却不小心蹭到他衣襟上的「蒸汽叶轮」刺绣。窗外,船坞的灯火倒映在兰池水面,像极了他描述过的「现代港口夜景」。
在这个被青铜与蒸汽温暖的冬夜,她忽然不再害怕未来——无论是即将到来的「书通文,器通量」改革,还是隐藏在量子钟里的时空秘密,她都愿意与他一起,用算筹丈量,用齿轮记录,让大秦的文明,在科技的熔炉中,锻造成永恒的精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