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 第24章  第24章


或许是察觉到朱英脸色有异,似要发作。

朱元璋忽然厉喝一声:

"老四!"

"啊?"朱棣猛然一惊,转过头来问道:

"父王,怎么了?"

"啪!"

朱元璋猛地一巴掌拍在朱棣后脑勺上:

"你还问怎么回事!你娘临终只是让我们做英儿的祖父,让你大哥当他的父王。

可何时说过你要当他的四叔?你是存心找打吗?"说着又是一记耳光。

朱棣呆立当场,满心委屈。

既是朱英的祖父,又是他的父亲,

按理说我朱棣应该是朱英的四叔啊!

但无论多不服气,朱棣也不言语。

他对父亲向来敬畏交加。

"哼,坐下!"

"是,父王。

"朱棣垂头丧气地坐回凳子。

朱元璋随即转脸,对着朱英笑容满面:

"乖孙,别理这个混账,过来坐祖父这儿。

咱们爷俩饮一杯。

"

朱英默然无语,心中腹诽:

那朱老四是浑人,难道您就不是老浑人了吗?

不过被这么一闹,原本心头闷气也散了大半。

便无声无息来到祖父身边落座。

"来,咱爷俩碰一个。

"朱元璋一把搭住他肩头举杯相邀。

朱英满眼无奈: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祖父?

这不是摆明着跟孙子称兄道弟嘛!

一边想着,一边将酒喝下。

旁边朱棣看得几乎泪目:

自己出生入死这么多战阵,

不就求个祖父如此疼爱吗?

再想想人家没长胡须的小子都能享福,不由更加愤懑。

朱标在一旁知晓弟弟心情:

"别胡思乱想,其实父王很关心你的。

"

只是连他自己也不信这话。

"行了朱老爷子,戏看了,饭吃了,酒喝了,该说正事了吧?"

朱英不耐烦起来。

"你怎么这般性急?就不能让祖父想来看看孙儿吗?"朱元璋板起面孔。

"少啰嗦,有话快说,我还忙着呢。

"朱英做出起身状。

"哎哎,且慢且慢,这就说还不成?"朱元璋急忙拦住。

朱英冷笑一声重新落座:

"我就晓得您这老头没事不来找我。

"

"嗯,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咱老四想会会大孙儿,于是咱带他过来看看。

"朱元璋一指朱棣。

朱英瞥向朱棣,那满腹委屈的模样显然不好相处。

"嘭!"

"老四,你在给谁甩脸色呢?"朱元璋立刻黑下脸来。

"我我是脸抽筋,对不起,是孩儿错了。

"

“哼,英小子,日后要是老四敢给你脸色看,你就告诉

uncle知道吗?看

uncle怎么收拾他。”

朱元璋扭头对朱英说道。

"哦。”

朱英神情平淡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算啦?那我走了。”

“嘿!你这小子,说两句话就想走?坐下!”

朱元璋一把拽住他的衣袖。

"那你说不说正事?”

“说……好啦好啦,算

uncle恳求你还行吧?”

朱元璋语气妥协。

"那你赶紧说。”

看着再度坐下的朱英,朱元璋叹了口气。

大明开国皇帝洪武朱元璋何时需要这般低声下气让人留下?唔……马皇后不算。

其他人谁敢在朱元璋面前甩脸就走?怕是早就丢了脑袋!

可惜面对朱英这个孙子,威风一世的朱元璋只能认栽。

不过,朱元璋心里倒挺享受这种气氛——或许是人性使然吧。

宫里的皇子皇孙们见到朱元璋哪个不唯唯诺诺?就连太子朱标也对父亲言听计从。

唯有朱英偶尔唱反调、顶两句嘴。

这样的互动对朱元璋来说实在难得。

"叹什么气,有事快说。”

此刻朱英又怼了朱元璋一句。

"噗呲!”

汤和忍不住笑出了声。

顿时朱元璋脸色一沉,冷冷盯向汤和。

"我错了,我错了!”

汤和连忙给自己一巴掌,赔笑道:“您继续。”

朱元璋转头看向其他几人。

众人强忍笑意、绷着脸,心里却在狂笑:哈哈!堂堂大明开国皇帝洪武竟然也有这一天!

就是朱标、朱棣兄弟平日被老子骂得狗血喷头,今日也暗中偷笑:原来世上还有人能制住老爹!

朱元璋当然清楚这些人的想法。

"哼”

了一声,算是警告。

然后他缓和表情,望着朱英:“咳,那就说吧。”

“其实除了让那不听话的朱老四来见见你,我想问你关于先攻高丽的想法有没有具体建议,比如人选或行军路线之类。”

朱元璋说出今日前来的原因。

朱英听后微微愣住。

"意思是洪武爷已经知道了我对征倭及先攻高丽的看法?”

“嗯,你说的没错,我去后就把这事告诉了陛下,陛下甚是欣喜。

于是派我又过来问问是否还有别的看法。”

朱元璋故作平静,心里却吐槽:我的天!自己跟自己报告?唉,忍忍吧,等哪天与朱英相认,再把这些憋屈全找回来。

听完朱元璋的话,朱英眼中浮现一丝惊喜。

说实在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意见竟会传到洪武帝耳中。

那可是驱逐鞑虏、再造华夏的洪武啊!因为他的功劳,后代中华才以汉族为主体。

虽然史书中的他可能是残暴、血腥的形象,明史里也被修改成麻子鞋拔子脸,但这都不重要了。

在朱英看来,洪武帝是体恤民生的神圣君主,是要清除世间所有贪官污吏的英明领导者,是一个眉宇浓密、凤眼有神、白须飘逸且平易近人的长辈形象。

他颁布《皇明大诰》,设立登闻鼓,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赋予了百姓申诉的权利。

对于那些欺凌弱小、贪污腐败、无所作为或依附权势的官员,根据罪行轻重,或被流放,或充军边疆;最为严重的案件,将面临死刑、腰斩或是被剥皮填充稻草的极端惩罚。

这样的洪武大帝,尽管一些文臣可能在史书中对其进行诋毁,也无论后来者如何试图抹黑,但在朱英心中,他依旧是那个伟大的存在:驱逐异族统治,复兴华夏文明,以仁爱待民并严惩腐败。

从古至今,政权传承最正统者,唯我大明洪武皇帝!唯有大明!

想到自己的名字竟出现在这位帝王的关注范围内,朱英内心怎能不惊喜万分?

“洪……洪武爷真的这样说了?确实派您来询问我的看法?”

他强压内心的兴奋,开口问道。

见到朱英如此模样,朱标等人忍不住偷笑:“哎哟,小子啊,洪武爷就站在你面前呢,还不赶快跪下行礼高呼万岁?哈哈哈!”

一旁的朱元璋则露出自得的笑容:“怎么,好像挺开心?我记得你说过洪武爷可怜?现在这个‘可怜人’一句话,你就这么激动?”

“废话!”

朱英猛然起身,“那可是复兴华夏的千古明君!我怎么可能不激动!说他可怜,是我忧心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故。”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功绩深感佩服。

由南向北统一全国,创下史上独一无二的辉煌纪录。

更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逐出中原,收复唐末乱世失去的燕云十六州,直接让前元沦落为偏居北方的小国。

上一年度洪武十四年,更是派遣颖国公傅友德任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与西平侯沐英为副帅,顺利将云南重新纳入华夏版图之内,完成了国土的再次统一。

这等伟业让汉民族重新站立于世界之巅!而我的名字和观点居然能被陛下知晓,甚至亲自派人征求我的意见,这种荣誉叫我怎能平静?”

朱英激动地说着。

众人沉默片刻,目光复杂地看向朱英。

朱标、朱棣、汤和、傅友德、李善长等人心里不禁疑惑:难道这小子已经猜到老朱头就是洪武帝本人了?这马屁简直拍得天衣无缝。

不过随即他们又否定这个猜测。

如果朱英真知道对方的身份,刚才就不会一再顶撞老朱头,换了任何人,先不管之前的态度如何,现在一旦知道是皇帝在场,必然会有极大改变。

想到此处,汤和、傅友德、李善长三人既惊愕又欢喜。

惊愕的是朱英竟然如此敬重洪武帝;欢喜则因为,他们都确定老朱头其实就是洪武帝本人。

先前洪武帝已然十分喜爱朱英,如今听到自己的长孙对祖辈有着如此崇敬之情,可以预见朱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必会再度提升。

毕竟哪位祖父不希望子孙崇拜自己?更何况孙子还说出了这般让人听了倍感舒心的话。

况且三人早就怀疑朱英确是朱元璋的亲生皇孙,也就是嫡长孙。

其父是皇太子朱标,母亲则是已逝太子妃常氏。

肩负天地纲常与祖制传承的人选非朱英莫属。

身为前任大明丞相的李善长当然为此人赢得皇帝青睐感到喜悦无比。

汤和与傅友德身为大明顶尖国公,乃武将中的佼佼者。

眼下朱英的母亲是常氏,出身王族常家,身为皇室正统长孙深得皇帝喜爱,自然也让他们感到欣喜。

朱标虽然不清楚朱英的真实身份便是自己的亲生子,但他想到朱英是由母亲孝慈高皇后马秀英亲手带大,如今认自己为父,也为朱英受皇帝青睐而高兴。

唯有朱棣例外。

或许因为朱英之前没向他行礼问好,叫他四叔,朱棣怎么看这孩子都别扭。

一想到待会祖父朱元璋听了孙子的赞美会有多欢喜,就越发觉得心里憋屈,恨不得揍朱英一顿。

果然,当朱标五人看向朱元璋时,只见他开怀大笑:“说得好!不愧是我的好孙子,和我想的一样啊!”

众人嘴角直抽搐。

真是脸皮厚到了极致,简直是在自我吹嘘。

但再想想,朱元璋表现如此也算合理。

毕竟朱英不知道眼前人就是他仰慕的洪武爷。

正因为不知情,所说才发自肺腑、真诚可靠。

这种由衷的赞美和敬重,谁都难以抗拒。

"我说的又不是你,你怎么就这么得意?”

朱英嘟囔着。

朱元璋更高兴了:“可不是吗!但我确实也有同感,这不是找到了知音嘛!”

朱英狐疑地打量他:“该不会你是靠拍马屁上位的吧?”

“放肆!我凭的是真才实学!”

朱元璋义正辞严地反驳。

朱英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洪武爷那性子,拍马屁稍有差池就得罪他。

没点真本事,在他手下做官都不配。

朱元璋心情平复下来:“好了,闲话少叙。

虽然我很想听听你对洪武爷的推崇。”

朱标几人扶额,陛下啊,您这样真的形象全毁啊!

朱英不明所以:“怎么了?”

朱标连忙敷衍:“没什么没什么。”

朱元璋翻个白眼:“别理他们,尽捣乱。”

“关于攻打高丽,有何实质性建议?”

朱元璋转向正题。

朱英略一思索:“高丽位居我大明东北方,虽领土不大,但地理优势显著。

西北两江为界与我隔开,境内多山,约占全国八成土地。

加之三面临海,以海洋为天然屏障。

一般作战中,高丽只需把守西北边境,利用两江天险就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即便突破两江进入内地,山川地形同样构成极大阻碍。”

高丽境内那超过八成的山地面积,必然会对我大明士兵的行军作战增添不少麻烦。”

话音落下,朱元璋等人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老四,英儿所说的这些情况到底是否属实?”

朱元璋开口询问道。

"父亲,确实如此。”

朱棣郑重点头答道。

近年来,高丽与北元残余势力勾结,频繁袭扰我大明边境。

作为东北重镇北平的守藩者,朱棣曾多次与其交锋,从一战、二战再到三战……这般不断的骚扰让这位后来成为永乐大帝的人物心中满是怒火。

因此早早便派遣密探进入高丽勘探地形,还花费巨资从高丽商人手中购得一份地图。

对于高丽国内山川河流的分布及走势他早有详尽了解——而朱英之前所言句句属实。

朱元璋听罢他的回复,轻轻点首示意。

接着对朱英说道:“英儿,方才谈及的那些困难之事我们就不必赘述了。

你倒是说说对于这场战斗你自己有着怎样的看法吧。”

“遵命。”

朱英欣然领命,他对这一切心中已然明了。

之前的陈述不过是为让大家有个充分的心理预估。

而现在要表述的便是自己真实的策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