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 民国旧妻驯夫记 > 刘珉之

刘家的小少爷从法国留学回来,这在漳县可是件大事。
他穿洋学士服的照片早见了报,细长脸,留短头发,眼睛上两个圆溜溜的大窟窿,往报纸里头带笑看你。
如今这张脸切实出现漳县大街上,引得路人纷纷回望。
今儿他穿的是紧身窄袖的洋西装,身量细长,翘二郎腿坐在崭新的黄铜面包车上,肩背板的很直,屁股只蹭了半截椅子,没靠靠背。
车夫的草鞋呼哧呼哧往前,四里八方的乡亲好奇地跟在后头。
车轮隆隆,戛然停在刘府阔绰的大门前。
车夫用搭在肩膀的毛巾胡乱抹把脸。
“二少爷,到了。
”“嗯。
”二少爷从鼻孔里嗡出一个音节,挺身找双边扶手,车夫赶紧来搀他。
他推开对方冒热气儿的胳膊,从踏板上轻盈地跃下站稳,没急着进家门,先和围观的乡亲挥手打招呼。
乡亲们往后退了一步,小孩藏在母亲身后看他。
小少爷放下双手,有些感慨。
“各位乡亲,几年未见,我是刘家的小儿子刘珉之,大家认得我吗?”没人回他,他也不尴尬,自己走进人群,蹲下来摸一个小孩的脸蛋:“你是谁家的孩子,长这么大了?”小孩黑瘦,也不怕生,伸手抢他的的眼镜,他一歪头,金属的眼镜腿戳过眼皮。
裹烂头巾的女人噗通跪在地上,拦腰抱住孩子往后扯:“少爷,小孩不懂事呢,您莫怪他,要怪就怪俺,俺对不住您。
”她怯生生抱着孩子,刘珉之一笑,把人扶起来。
“张婶,您这不是折我的寿吗?”女人愣了:“你认得我?”刘珉之把眼镜端正戴好,俯视这个身材缩水的中年女人。
“您在东市卖了十几年豆腐了,谁不认得?四年不见了,您还做豆腐吗?我在外头就想着这一口呢。
”张婶眼神呆滞了,接着涌出热泪:“少爷,您真是好人呐,居然还记得我这号人……”他握住对方浮肿凹陷的手掌轻拍两下:“张婶,新时代来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张婶张着嘴,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他站直身子,他比大部分人都高,能看到后面围的一圈圈人。
穿短打的、穿长衫的;留钢筋头的,盘发的,蒙头巾的;眼睛有亮的、有呆的、有苦的。
刘珉之站在众人瞩目的中心,徒然起了做主角的意气。
他清清嗓子,提高音量。
“乡亲们,我刘珉之远去法国,深感祖国之落后啊。
”他伸手指向人群中央:“你们看看。
”众人随着他的指尖望去,那是一个壮年汉子,他皱着眉头,不悦地回视。
“民国二十五年了,清政府推翻这么久,居然还有人留辫子,还有人效忠愚昧的旧政府!”皇权破灭多年,军阀轮番更替,民国与列强谋皮。
但他们这儿离皇城根儿远,犯不着那些人和事。
漳县留辫子的人还不少,平时也有人拿着打趣儿,笑他们舍不得老佛爷,早晚让洋人绞了辫子垫铁路。
可那毕竟是熟人打趣,如今猛然被一个新派少爷当众指责,众目睽睽的,那汉子如坐针毡,将毛糙的长辫绕上脖颈,灰溜溜走了。
“大家看,这就是封建,是旧时代的产物,是注定要被剔除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几个年老的留头人面露愠色,又碍于那人高马大的车夫,不好发作。
刘珉之浑然不觉,用在国外演讲时的气势高呼:“乡亲们,皇上太后都没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留辫子?头上的鞭子要剪,心里的鞭子也要剪,我刘珉之敢在这里和你们讲,我们马上会迎来一个新时代,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啪。
啪。
”张嫂家的小孩突然鼓起掌来,张嫂回神打他。
小孩还了母亲一下,继续鼓掌。
刘珉之大笑,俯身和小孩击掌:“咱们的小主角听懂了,迫不及待要迎接新时代了,是不是?”小孩又忽然腼腆起来,躲在母亲身后。
张嫂有些尴尬:“小孩子不懂事,少爷莫见怪。
”“我看他懂事的很呐,是不是,嗯,是不是?”小孩被挠的咯吱笑,刘珉之满意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这场演讲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起码,在一个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二少爷,夫人正盼着您呢,您快进来吧。
”刘珉之回头,一个穿马褂带瓜皮帽的老人家揣手而来,他与记忆里的容貌一样,就是脸颊消瘦些,胡子白些。
“大伙儿别聚这儿了,都散了吧。
”他底气没以前足,音量不够大,好在还有些余威。
众人做鸟兽散,他又扭头呵斥车夫:“行李也不会帮少爷拿,就在这傻愣着,像什么样子。
”刘珉之笑道:“钱管家,别怨他,是我来兴致了。
”钱管家不语,躬身挥臂:“少爷请。
”刘珉之进了大院,四年过去,刘宅全然没有变化。
两进的院子,从宅门进正对富贵牡丹的影壁,往左进垂花门,来到正院。
青砖的小道两边依旧是高大的广玉兰,树干和他走时一边粗。
正房是敞开的,父亲不在,母亲颤颤巍巍迎上来。
老太太驻着梨花木的拐,费力地拉着小儿子前后看,两下蓄满眼泪。
“好、好,好儿子。
”母亲是这个家变化最大的,干瘦了,头发也白,眼睛比从前更浑浊,用这双眼看见的儿子不知有没有畸变。
刘珉之少不了摸着老太太一番宽慰,父亲和大哥都在外公干,要晚上才能聚上,老太太念着他瘦了累了,喊他吃了茶点赶紧回屋里歇息。
“顺便看看你媳妇。
”刘珉之噗嗤一口茶水吐出来。
“娘,你说啥?”“你媳妇,王家的姑娘,已经接到咱们屋里了,她人不错,你回来了和她好好过日子。
”“咳、咳咳。
”刘珉之拍着胸口,快喘不过气。
他八九岁的时候,家里和县公曙里写文书的王鸿的独女定了亲,后来,军阀轮番混战,王鸿得罪了新来的老爷,被打发回村里种田,两家的来往便慢慢淡了,年轻人更是从没见过面。
他在国外读书,深受自由恋爱的观念影响,一直催家里把婚退了。
父亲骂他,说他不知廉耻,已经定下的事,哪能在人家衰败时退掉?他叫苦不迭,又不敢忤逆父亲,这件事便一拖再拖。
直到去年冬天王鸿去世,他在法国去的悼词,都不敢提断亲一个字。
但他始终记挂着这事,想亲自登门与王家致歉,定要做个了结。
谁成想家里直接把人接来了?“这算什么事?快给人送走!”老太太不悦:“桂英过了堂,是咱们家的人,哪有说送就送的。
”刘珉之瞠目结舌:“过了堂?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今年三月初七,是个大吉日。
”刘珉之捋着额前的头发来回踱步。
“我都不在家,你们就把我婚事给办了?”老太太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早晚的事,那会儿你父亲身体不好,得冲冲喜。
”刘珉之气极反笑:“就这样?”“不然呢?”老太太的理所应当让他更加烦躁。
“不行,我得找她去。
”他闯进从小住的东厢房,房间很干净,没一点儿灰霉味儿,就是到处贴着大红色的双喜字,和他铁青的脸色正相配。
刘珉之刷刷几下把双喜字撕下来,凶狠地团成团丢出去。
不明所以的女孩子进来查看,正被他一团红纸砸在脑袋上。
刘珉之中断怒气,他瞧对方面生,拿不准身份。
“你是谁?”女孩怯生生的:“我是小葱,伺候二奶奶的。
”怪不得面生,估计是才买进来的。
“这个宅子没有二奶奶,只有二少爷,你今后不必伺候了。
”“啊?”小葱惶恐地站不住,噗通跌跪在地上,止不住地磕头:“二少爷,求您别赶我走,您别赶我走!”她年纪小,磕头的力道却实在,闷闷地一声声撞出来,却撞不进刘珉之满腔怒火的耳朵。
怎么被褥全是大红色!这红刺的刘珉之眼愠,他在国外自理惯了,干脆亲自上手拆床单被罩。
小葱眼见有表现的机会,机灵地抢活儿:“我来。
”刘珉之下意识拒绝,胳膊肘一甩,柴火棍一样瘦的女孩跌坐在地,不知撞到哪块骨头了,龇牙咧嘴地起不来。
“你……”“你欺负丫头做什么?”一个干脆的、利落的声音,音色醇厚,非有广阔的胸膛不能发出。
不知怎的,刘珉之心中起了兆头,这人一定是“她”。
他转身,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袖衫的矮个女人。
那衣衫是棉绸的料子,袖子放量大,本该如绉纱叠波,如今却紧紧扎在黑色的捆袖里,露出女人圆润丰腴的腕子。
不仅腕子圆,这女人脸蛋也圆,颊腮的皮肉花朵似的绽着,眼睛黑亮有神,眉毛色浓而弯。
她当然也能看出刘珉之的身份。
“你老瞧着我做什么?二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