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墨丹青谜案
第一章
墨香惊变
嘉靖四十年的秋风吹散了秦淮河上的薄雾,却吹不散墨云斋内弥漫的疑云。陈墨指尖抚过沈周《秋山图》的绢面,粗粝的触感让他眉头微蹙——右上角题款处的墨迹晕染得极不自然,像是有人刻意为之。窗外细雨敲打青瓦的声音愈发急促,他举起放大镜的手突然顿住,镜片里的墨痕竟泛着诡异的暗红,如同干涸的血迹。
陈老板!不好了!小厮撞开雕花木门,腰间铜铃随着喘息声叮当作响。陈墨手中的放大镜险些跌落,来人是李府的家仆,素来沉稳的脸上此刻布满惊恐,李公子……暴毙了!
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花打湿了陈墨的衣摆,他跟着小厮狂奔进李府。雕花影壁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啜泣声,穿过九曲回廊时,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书房门口围满了脸色煞白的下人,陈墨拨开人群,目光瞬间凝固——李逸风仰面倒在波斯地毯上,双眼圆睁,嘴角残留的黑血已经凝结,右手死死攥着一卷画轴,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
让开!陆明远的官靴踏碎满地凌乱的宣纸,腰间的獬豸补子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这位应天府尹与陈墨相识多年,曾在一桩古董造假案中并肩作战。此刻他蹲下身,与陈墨对视一眼,两人同时将目光落在李逸风手中的画轴上。
展开的《仕女图》中,唐寅笔下的美人眉眼含愁,可那双丹凤眼却透着股说不出的阴森。陈墨的手指微微颤抖,画面上的晕染痕迹与《秋山图》如出一辙,更诡异的是,仕女裙裾处的墨色里,隐约可见细小的血丝状纹路。
陆兄,这墨迹……
我看到了。陆明远用帕子裹住画轴,三日前户部侍郎府上失窃的也是唐寅真迹,两件案子或许有关联。他转头吩咐衙役封锁现场,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阴影,陈墨,明日到府衙详谈。这案子,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棘手。
第二章
蛛丝马迹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李府书房,陆明远的笔尖在供词上沙沙游走。李逸风的贴身书童跪在青砖地上,牙齿不住打颤:那画师戴着斗笠,遮得严严实实,只说有沈周的《溪山秋色图》要献给公子……
声音可听出端倪陈墨摩挲着腰间的和田玉佩,这是父亲临终前留下的,此刻被他攥得发烫。
书童突然抓住他的衣摆:对了!那人说话时总用帕子捂着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可临走时我分明瞧见他袖口沾着红漆,像是……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
仵作掀开白布,李逸风青紫的面容在阳光下更显可怖。中毒而亡,仵作举起银簪,簪头已变得乌黑,但这毒极为蹊跷,与我见过的鹤顶红、砒霜都不同。他小心翼翼打开瓷罐,指甲缝里的黑色粉末,倒像是矿物颜料。
陈墨的瞳孔猛地收缩——这粉末与《仕女图》晕染处的材质,竟有七分相似。他突然想起昨夜在书房角落发现的半截木炭,上面刻着若隐若现的符号,此刻正在袖中硌得他生疼。回到墨云斋,他将《秋山图》与《仕女图》并排放置,月光透过窗纸洒在画上,两幅画的墨迹在光影交错间,竟拼凑出半朵红梅的形状。
老板!不好了!伙计跌跌撞撞冲进来,城南王员外家的米芾书法……烧起来了!
第三章
暗流涌动
王员外家的书房还在冒着青烟,焦糊味混着墨香刺鼻难闻。陈墨蹲在废墟中,指尖拂过一块未燃尽的宣纸,上面残留的黑色粉末与李逸风案如出一辙。陆明远从灰烬里翻出半截烧焦的画轴,上面隐约可见聚珍阁的印章。
半月前王员外确实在聚珍阁购得一幅黄庭坚真迹。捕头擦着汗赶来,不过奇怪的是,所有与聚珍阁有关的账本,昨夜都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
陈墨的目光突然被墙角的陶瓮吸引。拨开瓦砾,里面躺着几具动物骸骨,脖颈处整齐的切口显示它们并非自然死亡。更诡异的是,骸骨周围散落着细碎的朱砂,在月光下泛着妖异的红光。
这些动物的血,怕是被抽干了。陈墨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突然想起古籍中关于血墨的记载——以活物之血调和朱砂、赭石,制成的墨汁能千年不腐,却因过于邪祟而被禁。陆明远脸色阴沉,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他连夜临摹的李逸风指甲缝里的符号。
吴老先生看过,说是百年前消失的‘墨隐宗’标记。陆明远将纸凑近火把,符号在跳动的火焰中仿佛活过来一般,这个门派以制作珍稀颜料闻名,却因炼制血墨被朝廷围剿。陈墨,你说有没有可能……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尖叫。陈墨和陆明远对视一眼,同时冲向声音来源——街角的当铺里,掌柜倒在血泊中,手中死死攥着半幅残破的画卷,画面上的墨色正在诡异蠕动,宛如活物。
第四章
迷雾重重
吴老先生的手在接过《仕女图》时剧烈颤抖,金丝眼镜后的瞳孔缩成针尖:这……这是血墨无疑。他颤抖着指向仕女的眼睛,你们看这墨色的纹理,还有若有若无的腥气,正是用活人鲜血炼制的特征。
陆明远的拳头重重砸在檀木桌上:可墨隐宗早已覆灭,谁还能掌握如此邪术
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侍童赶紧递上参汤。五十年前,我曾见过一幅用‘丹心墨’绘制的《百鬼夜行图》,老人的声音变得飘忽,那画中的鬼怪仿佛要破纸而出,观赏者无一例外都暴毙而亡。后来才知道,那墨是用七十二个童男童女的心头血炼制……
陈墨的后背渗出冷汗。他取出从当铺掌柜手中抢下的残卷,画面上扭曲的墨线组成奇怪的图腾,与陆明远临摹的符号如出一辙。吴老,您可知这图腾的含义
老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是墨隐宗失传的‘血祭图’,若集齐九幅用特定血墨绘制的古画,就能……他突然剧烈抽搐,嘴角溢出黑血,瞪大的双眼死死盯着残卷,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当夜,陈墨在墨云斋反复研究血墨的特性,烛火突然诡异地摇曳起来。他转头望去,窗外不知何时站着个身披黑袍的人,手中画卷展开的瞬间,他看到了自己的脸——画中陈墨七窍流血,手中握着的正是那幅《秋山图》。
第五章
追根溯源
聚珍阁的檀木柜台泛着幽幽光泽,掌柜的笑容却让陈墨浑身发冷。二位慧眼如炬,小店这幅董其昌的山水,可是……话音未落,伙计失手打翻颜料罐,黑色粉末洒在青砖上,与案发现场的痕迹分毫不差。
陆明远的手按在剑柄上:掌柜的,这颜料倒是眼熟。
客官说笑了,不过是普通的油烟墨。掌柜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突然提高声音,来人!给贵客上茶!
陈墨趁机绕到内室,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墙角的木箱里堆满泛黄的账本,最新一页赫然记载着李府《仕女图》已到手,下一步:王员外家米芾真迹。他正要翻看其他账本,身后突然传来破空声。
蒙面人的匕首擦着耳畔飞过,陈墨就地翻滚,抓起案上的镇纸还击。打斗声惊动了外面的陆明远,两人合力制服杀手,却发现此人服毒自尽,只在怀中找到半块刻着红梅的玉佩。
这玉佩……陆明远脸色大变,与我三年前追查的江南采花贼所用信物一模一样。他展开从杀手身上搜到的密信,泛黄的宣纸上只有一行小字:血祭将成,速取最后一画。落款处,半朵红梅在烛火下猩红如血。
第六章
惊心动魄
聚珍阁内杀声震天,黑衣杀手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陈墨用画轴挡开致命一击,宣纸撕裂的声音让他心疼不已——那是文徵明的真迹。陆明远被三名杀手围攻,官服已被鲜血染红。
保护大人!衙役们的呐喊声中,陈墨瞥见掌柜偷偷溜向后院。他踹开柴房的门,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地上摆满装着鲜血的陶瓮,墙上挂着正在晾晒的人皮,每张人皮上都用朱砂画着诡异的符咒。
你终于来了。掌柜的声音不再沙哑,他缓缓摘下人皮面具,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竟是失踪数月的书画鉴定师周文远,陈墨,你不该多管闲事。
周文远手中的毛笔滴着黑红色的墨汁,笔尖划过陈墨脸颊时,他闻到了令人作呕的腐臭味。千钧一发之际,陆明远掷出的飞镖穿透周文远肩膀,将他钉在墙上。
血墨的秘密,该说清楚了。陆明远的剑尖抵在周文远咽喉,却突然瞳孔骤缩——窗外,无数手持火把的黑衣人将聚珍阁团团围住,火光中,他们胸前的红梅玉佩连成一片血海。
第七章
真相渐显
地牢的霉味混着血腥味令人作呕。周文远被铁链吊在墙上,却仍在狂笑:你们以为抓住我就完了血祭的仪式早已开始!他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血沫在地上汇成奇怪的图案。
陈墨举起从聚珍阁搜到的密信:‘墨隐宗’大长老,或者该叫你……沈墨他将玉佩摔在地上,裂纹中露出沈字印记,当年朝廷围剿,你假死逃脱,如今用‘血墨’复活墨隐宗,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沈墨的笑声戛然而止:私欲你可知血墨真正的力量当年先祖用它绘制《山河社稷图》,可保大明万年基业!可惜……他的眼神突然变得疯狂,那些迂腐的官员却将其视为邪术!我要让世人知道,血墨才是书画的真谛!
data-fanqie-type=pay_tag>
陆明远冷笑一声:所以你杀害收藏家,用他们的血炼制血墨李逸风、王员外,还有那些无辜的百姓,都是你复活墨隐宗的祭品
沈墨突然剧烈挣扎:很快你们就会明白!当九幅血墨古画集齐,天地都将……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沙哑,七窍开始渗血,最后用尽力气嘶吼,快去阻止他们!血祭的地点在……话音未落,便气绝身亡。
陈墨和陆明远对视一眼,同时从对方眼中看到恐惧——沈墨咽气前,他瞳孔里倒映出的,是应天府文庙的飞檐。
第八章
尘埃落定
文庙的月光格外清冷,三百六十根盘龙柱在风中发出呜咽。陈墨和陆明远带领官兵冲进大成殿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毛骨悚然——九幅古画悬浮在空中,墨色如活物般扭动,地面上躺着数十具尸体,鲜血顺着地砖缝隙流向画轴。
住手!大长老的声音从画中传来,他身披血红色长袍,手中毛笔滴着浓稠的黑血,血祭已成,你们谁也阻止不了……
陈墨举起从沈墨处缴获的破魔笔——这是当年朝廷专门克制血墨的法器。笔尖刺破画轴的瞬间,凄厉的惨叫响彻云霄,九幅古画同时燃起诡异的黑火。大长老的身影在火焰中扭曲变形,最后化作一缕青烟消散。
三个月后,陈墨站在墨云斋门口,看着焕然一新的应天府。陆明远送来的结案文书还放在案头,可他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沈墨咽气前的眼神,分明是在提醒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
暮色渐浓时,一个戴着斗笠的人走进店里。陈墨抬头的瞬间,对方掀开斗篷,露出半边布满狰狞伤疤的脸:陈老板,可有兴趣鉴赏一幅……失传的《秋山图》那人手中的画卷展开,熟悉的晕染痕迹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而画卷右下角,半朵红梅正在缓缓生长。
血砚幽谭
第一章
砚影惊魂
嘉靖四十一年春,应天府细雨如酥。墨云斋内新添了檀木博古架,陈墨正踮脚擦拭架顶的青花胆瓶,忽听得门环叩响三声,节奏沉稳如鼓点。推门而入的是个身着月白长衫的老者,手中油纸伞滴落的水珠在青砖上洇开,宛如未干的墨迹。
陈老板可收古砚老者嗓音沙哑,从青布包袱里取出一方端砚。砚台通体黝黑,砚堂处却凝结着暗红斑块,恰似干涸的血迹。陈墨接过砚台的刹那,指尖传来刺骨寒意,砚背隐约刻着墨隐二字,与半年前覆灭的墨隐宗竟有关联。
当夜戌时三刻,更夫的梆子声穿透雨幕。陈墨伏案研究砚台,烛火突然诡异地爆了个灯花。他抬头望向窗外,只见雨帘中闪过一抹红衣,转瞬即逝。正要追出去查看,后院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冲进柴房时,他看见伙计阿福瘫坐在地,面前散落着砚台残片,双眼圆睁,嘴角溢出黑血。
次日清晨,陆明远踏着满地碎瓷而来。仵作掀开白布,指着阿福青紫的脖颈:窒息而亡,却无掐痕,倒像是被无形之物扼住咽喉。陆明远蹲下身,从残砚堆里捡起半块带血的砚盖,内侧赫然刻着朵红梅——正是墨隐宗的标记。
看来墨隐宗余孽未除。陆明远将砚盖收入锦盒,昨夜城西当铺也遭了贼,丢失的正是一方唐代澄泥砚,当铺掌柜说,那贼翻墙时遗落了半片衣角,上面绣着……他顿了顿,掏出染血的布片,暗红丝线绣就的红梅在晨光下妖异夺目。
第二章
砚魂迷踪
应天府最大的砚台铺子端溪阁内,掌柜正对着账簿唉声叹气。陈墨和陆明远踏入店中时,檀木柜台上摆着十几方砚台,却无一方能与案件中的古砚匹配。半个月前确实有人典当过一方血砚,掌柜擦着冷汗,那人戴着青铜面具,说是家传之物,可那砚上的血迹……他突然压低声音,活像刚从死人身上剐下来的。
陆明远取出从阿福手中发现的半截墨锭,墨锭表面刻着细密的符咒。陈墨凑近端详,符咒排列竟与砚台裂纹走向一致。或许这些古砚与某种秘术有关。陈墨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砚谱》,突然指向其中一页,陆兄,你看这个!
泛黄的纸页上绘着一方阴阳砚,砚分两半,阴刻符咒,阳刻红梅,注解说此砚需以活人魂魄为引,方能催动墨隐宗失传的砚魂术。陆明远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阿福的死状,倒像是魂魄被吸入砚中。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孩童的哭喊声。两人冲出去,只见街角围着一群人,中央跪着个疯癫的书生,手中紧攥着半块砚台,口中喃喃:砚里有人……她要吃我的魂……书生脖颈处布满青黑纹路,宛如墨汁在皮肤下游走。
第三章
血砚诡阵
循着书生手中砚台的线索,陈墨和陆明远找到了城郊废弃的城隍庙。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洒落,殿内供桌上摆着七方古砚,呈北斗七星之阵排列。每方砚台都盛满黑红色液体,表面漂浮着细小的骸骨碎片。
小心!陆明远突然拽住陈墨。殿外传来铁链拖拽声,十二具身着红衣的女尸缓缓飘入,她们脖颈处缠绕着墨色锁链,空洞的眼窝里伸出毛笔状的骨刺。陈墨认出其中一具女尸正是端溪阁掌柜的女儿,半月前离奇失踪,此刻却成了操控砚阵的傀儡。
战斗一触即发。女尸们挥动骨刺刺向砚台,阵中黑液瞬间沸腾,化作墨龙扑向众人。陈墨挥舞破魔笔,笔尖划过之处,墨龙寸寸碎裂。陆明远则指挥官兵以火把灼烧女尸,腐臭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激战正酣时,神龛后的帷幕突然被掀开,一个蒙着黑纱的女子端坐于砚台组成的八卦阵中央。她手中把玩着那方血砚,嘴角勾起诡异的弧度:来得正好,缺的就是你们的魂魄。话音未落,七方古砚同时迸发强光,陈墨感觉魂魄仿佛要被生生拽出体外。
第四章
砚秘惊世
千钧一发之际,陈墨怀中的破魔笔突然发出金光,强行压制住摄魂之力。黑纱女子脸色微变,抬手一挥,女尸们纷纷自爆,化作墨雾笼罩整个殿堂。陆明远举着火把在墨雾中艰难前行,突然踩到个硬物——竟是半块刻着砚魂秘术的竹简。
原来如此!陈墨快速浏览竹简,这些古砚需要用活人魂魄炼制‘砚魂墨’,集齐九方血砚,就能复活墨隐宗的初代宗主!他的目光扫过黑纱女子脚下的砚阵,而她,就是关键的‘人祭’!
黑纱女子冷笑一声,扯下黑纱,露出半边布满咒文的脸:我乃墨隐宗圣女,当年为炼制血砚,被宗主献给了砚魂。她的眼中闪过怨毒,如今我要借你们的血,让那个老东西永远困在砚中!说着,她将血砚按在眉心,整个人化作一道墨光没入阵眼。
七方砚台剧烈震动,地面裂开缝隙,无数惨白的手臂从地底伸出。陈墨和陆明远背靠背作战,却见砚阵中浮现出模糊的人影——正是半年前被剿灭的墨隐宗大长老!
第五章
砚阵玄机
大长老的虚影在墨雾中若隐若现,他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城隍庙:无知小辈,以为摧毁砚台就能阻止我话音未落,地面的裂缝中涌出黑色液体,在众人脚下汇聚成巨大的砚台图案。陈墨感觉双脚被牢牢吸住,手中的破魔笔也开始发烫。
陆明远挥剑砍向地面,却被反弹回来的墨浪击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抹去嘴角的血迹,得找到阵眼!陈墨环顾四周,发现每方砚台对应着不同方位,而中央的血砚正随着大长老的念咒发出诡异的共鸣。
竹简上说,破阵需以‘浩然正气’为引!陈墨突然想起陆明远腰间的獬豸佩,这是象征公正的神兽,或许能克制邪术。他夺过玉佩,将其嵌入血砚。玉佩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大长老的虚影发出凄厉的惨叫,砚阵开始瓦解。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胜券在握时,大长老突然抓住圣女的魂魄,将她强行塞入血砚:既然你们要破阵,那我就用活人献祭!血砚疯狂吸收圣女的魂魄,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符咒,整片天空都被染成了墨色。
第六章
砚魄对决
血砚中的力量彻底失控,城隍庙的梁柱开始崩塌。陈墨看着血砚中挣扎的圣女,突然想起她眼中的怨毒——或许这才是破阵的关键。陆兄,帮我护法!他将破魔笔刺入掌心,鲜血顺着笔尖滴在竹简上。
竹简上的文字开始发光,浮现出以怨破邪四字。陈墨握紧笔杆,在空气中画出巨大的符咒:墨隐宗逆天而行,炼制血砚,残害无辜,今日我要为这些冤魂讨回公道!符咒化作锁链缠住血砚,圣女的魂魄趁机挣脱束缚。
你竟敢背叛我!大长老的虚影伸出利爪抓向圣女,却被陈墨用符咒挡住。圣女眼中的怨毒化作实质,与陈墨的符咒融合,形成一道巨大的光刃。光刃划过血砚,砚台应声而裂,大长老的虚影发出不甘的怒吼,被吸入裂开的地缝中。
战斗结束时,晨光已刺破乌云。陈墨捡起半块破碎的血砚,砚底刻着一行小字:墨隐既出,血砚为祸,唯有至情至性之人,方能破之。他望着远处升起的炊烟,深知墨隐宗的秘密永远不会真正消失,而自己与这诡谲莫测的书画江湖,注定还有更多纠葛。
第七章
余波暗涌
应天府恢复平静后,陈墨将收集到的砚台残片仔细封存。一日午后,他正在擦拭破魔笔,忽有小厮送来封信笺。素白宣纸上只画着半朵红梅,背面写着:江南织造府,新得一方‘玄冰砚’,冰中似有魂魄被困……字迹凌厉如刀,尾端还滴落了几点暗红,不知是墨是血。
陈墨握着信笺的手微微发颤。窗外,一片乌云悄然遮住了太阳,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他将信笺投入火盆,看着火焰将红梅图案吞噬,却在灰烬中又看到了那熟悉的墨色纹路。或许,这只是个开始。
第八章
砚影重临
半年后,江南突然兴起观砚会,各地富商纷纷展示珍藏古砚。陈墨乔装混入,在织造府的展位前驻足——那方玄冰砚通体晶莹,冰中女子栩栩如生,正是城隍庙之战中消失的圣女!她的眼睫毛突然颤动,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冰面浮现出血色符咒,而展厅内的其他砚台,竟同时发出了低沉的嗡鸣……
帛书血谶
第一章
残帛惊现
嘉靖四十二年夏,应天府热浪蒸腾,蝉鸣震得人耳膜生疼。墨云斋内新换的竹帘被穿堂风掀起,陈墨正往宣纸上刷矾水,忽见街角闪过一抹熟悉的玄色衣角——三个月前从江南归来时,他曾在渡口瞥见同样装束的人,对方怀里紧抱着用黄绸包裹的长卷。
陈老板,救命!凄厉的呼救声撕破暑气。药材商赵掌柜撞开木门,额角鲜血顺着胡茬滴落,怀中死死护着半幅残破的帛书。帛面上朱砂绘制的星图残缺不全,却在边缘处露出半截红梅印记。有人...要抢这个...赵掌柜话未说完,瞳孔骤然放大,脖颈处浮现出细密的墨线,如蛛网般迅速蔓延至整张脸。
陆明远抵达时,陈墨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夹起帛书残片。仵作查验后神色骇然:赵掌柜并非中毒,倒像是被某种符咒抽走了生机,与半年前砚台案中书生的死状如出一辙。陆明远展开从死者手中取下的帛书,发现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戌时三刻,朱雀桥。
当夜,朱雀桥畔雾气弥漫。陈墨藏在石柱后,看着三名黑衣人手捧铜灯靠近。铜灯中燃烧的并非寻常灯油,而是泛着诡异青光的液体,随着火苗跃动,空气中渐渐浮现出血色文字:墨隐重生,帛谶启途,九卷归一,山河倾覆。
第二章
谶语迷局
应天府尹衙门的密室里,陆明远将收集到的帛书残片铺在檀木案上。这些碎片分别来自古董商、私塾先生和云游道士之手,每片帛书上的星图虽不完整,拼凑起来却隐约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形状。这些帛书的材质和朱砂颜料,陈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与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极为相似,但其中蕴含的符咒...他指着某处暗红纹路,分明是墨隐宗独有的秘术标记。
两人循着线索找到城郊旧书铺,掌柜战战兢兢从暗格里取出一卷发黄的《方术纪要》。书中记载:汉末方士以活人血书星图于帛,名曰‘血谶’,得之可窥天机,却需以九人魂魄为祭。陆明远的手指重重按在书页上:赵掌柜他们,都是为了守护这些帛书而死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孩童的童谣声:帛书血,北斗明,三更鬼火照人行。陈墨冲出门,只见巷口有个红衣小童,手中举着的灯笼上赫然画着半朵红梅。待追至转角,孩童已消失不见,地上却散落着几片带着墨香的竹简,最上方写着:欲破血谶,先寻墨匣。
第三章
墨匣玄机
根据竹简提示,陈墨和陆明远来到栖霞山的废弃道观。月光透过坍塌的藻井洒落,照在中央供桌上的青铜匣上。匣子表面刻满饕餮纹,双眼处镶嵌的红宝石泛着血光,匣盖上的锁孔形状,竟与破魔笔的笔尖完美契合。
小心机关!陈墨话音未落,地面突然裂开,无数墨色蛇形锁链破土而出。陆明远挥剑斩断锁链,却见剑刃接触之处冒出青烟——锁链表面涂着剧毒。陈墨将破魔笔插入锁孔,青铜匣发出齿轮转动的声响,缓缓弹开,里面躺着一卷完整的帛书,以及一枚刻着墨隐宗主印的玉章。
帛书展开的瞬间,整个道观开始震动。星图上的朱砂突然流动起来,拼凑成一幅大明舆图,而应天府的位置,正被血色符咒牢牢笼罩。不好!陈墨突然想起《方术纪要》中的记载,血谶一旦成型,会以祭魂者所在之地为中心,吞噬方圆百里的生机!
第四章
暗潮汹涌
回到城中,陈墨发现街道上弥漫着诡异的黑雾。原本热闹的市集空无一人,店铺门板上都画着同样的符咒——正是帛书星图中的元素。医馆内挤满了病人,他们面色灰败,脉搏微弱,如同被抽走了生命力。
是血谶的力量在扩散!陈墨扯开一位病人的衣袖,只见皮肤上浮现出细密的墨线,与赵掌柜的死状相同。陆明远从怀中掏出半块玉佩,这是他在追查过程中从黑衣人身上缴获的,玉佩背面刻着戊申年墨隐宗重立的字样。
两人决定从玉佩入手,却在追踪时陷入重围。黑衣人首领摘下面具,竟是失踪已久的翰林院编修周明德。陈墨,你以为墨隐宗只有大长老一脉周明德冷笑着展开一卷帛书,上面的星图与他们手中的完全不同,真正的血谶,需要正反两幅星图相互印证,如今...他指向天空,北斗七星的位置不知何时被血色云雾笼罩,时辰已到。
第五章
血谶对决
周明德将正反两幅帛书合二为一,地面顿时裂开巨大的鸿沟,无数苍白的手臂从中伸出。陈墨挥舞破魔笔,符咒所到之处手臂纷纷消散,却见更多黑影从地底涌出。陆明远指挥官兵点燃火把,却发现火焰在黑雾中瞬间熄灭。
还记得竹简上说的‘墨匣’吗陈墨突然将玉章按在帛书上,墨匣中的力量被激活,化作一道金色光柱直冲云霄。周明德发出凄厉的惨叫,他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原来他早已是被墨隐宗控制的傀儡,魂魄被禁锢在帛书符咒之中。
就在众人以为胜利在望时,天空中的血色云雾突然凝聚成巨大的人脸——竟是墨隐宗初代宗主!他的声音震得人耳膜生疼:九卷血谶缺一不可,你们以为毁掉帛书就能阻止我地面的裂缝中涌出黑色液体,逐渐汇聚成巨大的墨渊。
第六章
帛魂破局
陈墨感觉手中的破魔笔越来越烫,突然想起《方术纪要》最后的残页记载:血谶之秘,在于以魂镇魂。他望向墨渊中挣扎的周明德,对方眼中闪过一丝清明。周大人,助我一臂之力!陈墨将玉章抛向周明德,用你的魂魄,解开帛书的封印!
周明德眼中含泪,双手握住玉章:当年我为了破解墨隐宗的阴谋,自愿被他们控制...今日,也算赎罪了!他的身体化作一道白光没入帛书,正反星图剧烈震动,开始相互抵消。墨隐宗初代宗主的虚影发出怒吼,却在光芒中渐渐消散。
墨渊开始收缩,陈墨趁机将破魔笔刺入地脉。金色符咒顺着笔尖蔓延,将最后一丝黑气彻底封印。当阳光重新洒在应天府时,街道上的黑雾和符咒尽数消失,病人们也逐渐恢复了生机。
第七章
余孽未消
风波平息后,陈墨将破损的帛书和墨匣交给陆明远封存。然而,在整理墨云斋时,他在暗格里发现了一封未署名的信笺。素白纸上只有一行朱砂小字:帛书九卷,你只寻得其三。信笺下方,半朵红梅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仿佛刚用鲜血绘制而成。
与此同时,京城传来消息,皇宫内库丢失了一卷神秘的古画,守夜的侍卫皆离奇暴毙,死状与应天府的血谶案如出一辙。陆明远连夜修书一封,命快马加鞭送往应天府。而此时的陈墨,正望着窗外的乌云,握紧了腰间的破魔笔——他知道,墨隐宗的阴影,仍未真正散去。
第八章
谶影再临
三个月后,塞北传来战报,边关重镇接连失守,军中出现诡异的瘟疫,士兵们皮肤溃烂,眼中布满血丝,如同被某种邪术控制。陈墨收到一封从边塞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半幅残破的帛书,星图边缘处的红梅印记格外刺眼。包裹中还有一张泛黄的布条,上面用血写着:血谶西行,墨隐东来,速救...字迹戛然而止,仿佛写信人遭遇了不测。
陈墨将布条递给陆明远,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窗外,秋风卷起落叶,在空中拼成半朵红梅的形状。应天府的城门楼上,更夫敲响了梆子,声音在夜色中回荡,惊起一群寒鸦。而在黑暗深处,一双双泛着幽光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墨劫终章
第一章
边关血影
嘉靖四十三年冬,北风卷着黄沙掠过雁门关。陈墨裹紧狐裘,望着城头悬挂的黑幡——三日前,最后一支援军在此全军覆没,将士们的尸体布满诡异的墨色纹路,如同被无形的画笔勾勒过。他手中攥着边塞寄来的半幅帛书,残片上的朱砂在寒风中竟渗出暗红液体,似血非血。
陈先生!陆大人快不行了!校尉的呼喊撕破冷寂。陈墨冲进营帐,只见陆明远面色灰败地躺在榻上,脖颈处缠绕的墨线已蔓延至心口。北边...祭坛...陆明远抓住他的手腕,将一枚刻着北斗的铜符塞进他掌心,九卷合一...血谶...是...话音戛然而止,瞳孔中映出窗外漫天血色。
陈墨颤抖着合上老友的双眼,突然听见帐外传来诡异的铜铃声。掀开帐帘,风沙中浮现出九名蒙着墨色面纱的女子,她们手中捧着的玉匣散发着幽光,匣盖上红梅绽放,正是血谶帛书的残卷。
第二章
祭坛迷踪
循着铜铃指引,陈墨在戈壁深处发现一座巨大的祭坛。祭坛由墨玉堆砌而成,中央悬浮着九根青铜柱,柱身刻满扭曲的人脸,每一张都对应着因血谶而死的无辜者。祭坛顶端,墨隐宗残存的长老们正在吟诵咒语,初代宗主的虚影在血云中若隐若现。
来得正好。大长老的声音混着风沙传来,他手中握着最后一卷帛书,当九卷血谶在北斗之夜合一,我宗便能借天道轮回重生!话音未落,天空中北斗七星突然化作血色,祭坛周围的沙砾瞬间变成流动的墨汁,将陈墨困在中央。
千钧一发之际,陆明远留下的铜符突然发烫。陈墨将铜符嵌入祭坛凹槽,青铜柱上的人脸竟开始流泪,泪水汇聚成河,冲散了墨汁形成的屏障。他挥舞破魔笔,符咒所到之处,墨隐宗长老们的法术纷纷失效。
第三章
血谶真相
激战中,大长老的面纱被破魔笔划破,露出半张布满符咒的脸。你以为阻止血谶就能拯救苍生他癫狂大笑,当年初代宗主用活人血谶推演国运,发现大明气数将尽!我们所做的,不过是顺应天道!
陈墨的笔尖顿住——祭坛下方的地脉中,浮现出一幅巨大的帛画,正是用无数鲜血绘制的《国运图》。画面上,大明朝的疆土正被血色蚕食,而唯一的转机,竟是毁掉所有血谶。
血谶不是预言,而是诅咒!陈墨突然明白过来,墨隐宗妄图用邪术篡改天道,却不知每一次血谶的发动,都在加速王朝的灭亡!他将破魔笔刺入掌心,以自身鲜血为引,在虚空中画出巨大的灭字。
第四章
终局之战
九卷帛书感受到鲜血的召唤,纷纷挣脱长老们的控制,飞向陈墨。初代宗主的虚影发出怒吼,血云化作无数墨龙扑来。陈墨将九卷帛书按在祭坛上,破魔笔与铜符同时迸发金光,与血色力量激烈碰撞。
大长老见状,竟将自己献祭给初代宗主。虚影吸收长老的魂魄后,化作实体手持墨剑刺向陈墨。千钧一发之际,陆明远的魂影突然出现,用獬豸佩挡下致命一击:陈墨,当年我们约定要守护这天下!
两股力量相撞的瞬间,祭坛开始崩塌。陈墨抓住机会,将破魔笔插入初代宗主的心脏。虚影发出震天惨叫,血云和墨龙纷纷消散。九卷帛书在金光中化作灰烬,随风飘向天际。
第五章
墨劫落幕
黎明的曙光洒在焦黑的祭坛上,陈墨跪在陆明远魂影消散的地方,久久未起。风卷着灰烬掠过他染血的衣襟,恍惚间,他听见秦淮河畔的吆喝声,看见墨云斋里翻飞的宣纸,还有老友递来案卷时爽朗的笑声。
回到应天府,陈墨将破魔笔和铜符沉入秦淮河底。他重新挂上墨云斋的匾额,只是这次,博古架上不再陈列价值连城的古画,而是摆满了记录墨隐宗邪术的典籍——他要用这些,警示后人莫要重蹈覆辙。
多年后,一位云游书生路过墨云斋,见白发苍苍的陈墨正在教孩童临摹《清明上河图》。当被问及那些传说中的血谶秘闻,老人望向秦淮河,缓缓道:世上本无定数,有的只是人心。夕阳西下,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与河畔的烟火人间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