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寒门墨香
宋咸平三年的深秋,汴梁城的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漫天飞舞。汴河码头旁的巷弄深处,一间青瓦白墙的小屋内,十四岁的江砚正趴在斑驳的木桌上,就着昏黄的油灯临摹《兰亭序》。粗布麻衣洗得发白,指节因长期握笔生出厚厚的茧子,可少年专注的眼神却如同凝视珍宝般虔诚。
砚儿,该歇了。母亲端着一碗野菜粥推门而入,鬓角的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江砚慌忙用袖口盖住未干的墨迹,生怕污了这张好不容易讨来的草纸。父亲早年间在漕运中意外身亡,母亲靠着给人浆洗衣物拉扯他长大,家中最值钱的物件,便是祖父留下的一支羊毫笔。
第二日天还未亮,江砚便背着装有笔墨的竹篓出门。他的目的地是城西的白鹿书院,那里常有学子丢弃写废的纸张。穿过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时,街边茶楼的谈笑声传入耳中:听说翰林书画院又要举办'墨韵大会'了,今年可是要选出最年轻的御书院待诏!
江砚脚步一顿。御书院待诏,那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殊荣。他攥紧竹篓,加快了步伐。书院后门的废纸堆旁,他正小心翼翼地分拣着尚能使用的纸张,忽听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抬头望去,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不远处,车门打开,下来一位身着锦袍的少年,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晃,正是书院山长的独子陆明轩。
哟,这不是捡破烂的江砚吗陆明轩嘴角勾起一抹嘲讽,就你这穷酸样,还想习字作画周围几个随从跟着哄笑起来。江砚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陆公子,字不分贵贱,人亦如此。
好个牙尖嘴利!陆明轩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张描金宣纸,你若能在半柱香内临摹出这纸上的《溪山行旅图》,我便向全院承认你有资格习字!说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
江砚盯着地上的宣纸,心跳骤然加快。那是范宽的名作,笔法雄浑苍劲,岂是轻易能临摹的但少年骨子里的倔强被激起,他二话不说,蹲下身就着满地落叶铺成画案,迅速研墨。笔尖触纸的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曾在书院藏书阁中见过的原画,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当最后一笔收势,远处的梆子声恰好响起。陆明轩难以置信地捡起画作,画面中山峰巍峨,树木葱郁,虽不及原画神韵,但对一个从未受过专业教导的少年来说,已是惊人之作。他脸色阴晴不定,冷哼一声:雕虫小技,不过是运气罢了!说罢转身登车离去。
江砚望着手中的画,突然发现宣纸上还残留着陆明轩的印章。他正要追上去归还,却被一个温雅的声音叫住:小郎君请留步。回头看去,竟是一位身着月白长衫的中年男子,腰间系着翰林书画院的玉牌。
在下李墨白,方才见小郎君临摹,笔法虽稚嫩,却颇有灵气。李墨白眼中闪过赞赏,明日辰时,可愿来书画院一叙言罢留下一块刻着墨字的木牌,翩然离去。
江砚握着木牌,只觉掌心发烫。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契机,可他想起家中操劳的母亲,又陷入了犹豫。当晚,他将白天的经历告诉母亲,原以为会遭到反对,却见母亲红着眼眶笑道:去吧,你祖父在天之灵,也盼着你能走出这小巷。
次日清晨,江砚换上唯一一件干净的粗布长衫,怀揣着木牌,朝着翰林书画院走去。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仿佛正一步步迈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次相遇,将彻底改写他的人生轨迹,也将他卷入一场横跨朝堂与江湖的巨大风波之中。
第二章:书院争锋
翰林书画院坐落在汴梁城东北角,飞檐斗拱间彰显着皇家气派。江砚攥着木牌站在朱漆大门前,手心沁出的汗渍几乎要将木牌浸湿。门吏查验木牌后,态度虽谈不上热情,却也放行让他进入。穿过九曲回廊,沿途墙壁上挂满历代名家真迹,江砚忍不住驻足细看,每一幅都让他心潮澎湃。
在一间名为墨韵斋的雅室中,江砚见到了李墨白。屋内檀香袅袅,书案上摆着一方歙砚,几支狼毫笔整齐排列。坐。李墨白示意江砚在对面落座,昨日见你临摹范宽之作,虽有不足,但能在短时间内抓住神韵,殊为不易。我且问你,为何习字作画
江砚思索片刻,认真答道:起初是为了怀念祖父,后来...是想画出这世间的山河万里,让像我这样的寒门子弟,也能通过笔墨看见天地。李墨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正欲再说,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陆明轩带着几个随从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
李大人,听闻您要收个捡破烂的当弟子陆明轩扫视着局促不安的江砚,书画院门槛何时变得这么低了李墨白脸色一沉:陆公子,书画之道,贵在天赋与勤奋,而非出身。
天赋陆明轩嗤笑一声,不如让他与我比试一番,若他能赢,我便当众向他道歉!不等李墨白回应,他已命随从取来笔墨纸砚,就以'秋意'为题,半个时辰内作画,如何
江砚握紧拳头,正要开口,李墨白按住他的肩膀:好,我替江砚应下。但若是江砚胜了,陆公子须在书院公告栏上写下'书画无贵贱'五个大字。陆明轩挑眉:一言为定!
比试开始,陆明轩提笔便画,笔下的秋景色彩绚丽,红枫、金菊、寒潭相映成趣,笔法娴熟流畅,一看便是受过名师指导。反观江砚,迟迟未落笔,只是闭目沉思。直到过去了一炷香时间,他才缓缓睁开眼,笔尖蘸墨,在宣纸上轻轻勾勒。
他画的是汴河码头的秋景:岸边芦苇在风中摇曳,破旧的渔船停靠在码头,一位老船夫正在修补渔网。远处的城楼若隐若现,天空中掠过几只归雁。整幅画没有鲜艳的色彩,却用深浅不一的墨色,将秋日的萧瑟与生活的质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半个时辰的梆子声响起,陆明轩率先停笔,得意地将画作推到中间:李大人,请评评看。李墨白仔细端详两幅画,许久才开口:陆公子的画,技法精湛,色彩华美,确是佳作。但江砚的画...他顿了顿,虽无华丽技法,却饱含真情实感,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大抵如此。依我看,这一局,江砚胜!
不可能!陆明轩涨红了脸,他不过是运气好!李墨白淡淡道:陆公子,愿赌服输。周围围观的书画院学子纷纷点头,有人小声议论:江砚这画,确实更有韵味。
陆明轩脸色铁青,却无法抵赖。次日,书院公告栏上,赫然写着书画无贵贱五个大字,笔迹虽潦草,却引得无数人驻足观看。经此一役,江砚在书画院名声大噪,不少学子主动前来结交,更有人愿意将家中藏书借给他研读。
然而,这场胜利也让江砚陷入了更大的危机。陆明轩的父亲陆文远,乃是朝中礼部侍郎,得知儿子受辱后,心中记恨。在一个深夜,江砚正在家中习字,突然一群蒙面人闯入,打翻油灯,将他辛苦收集的纸张付之一炬。混乱中,江砚被打伤,倒在满地狼藉中。
当母亲哭喊着将他唤醒时,江砚看着被烧毁的家,泪水夺眶而出。但少年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想要在这世道立足,仅凭画技远远不够。而此时,李墨白也得知了此事,他连夜赶来,看着江砚道:跟我去书画院吧,我收你为徒。只有站得更高,才能守护你想守护的东西。
江砚抹去泪水,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等待他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阴谋,以及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第三章:御园惊鸿
入了翰林书画院,江砚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墨白倾囊相授,从笔墨技法到书画鉴赏,毫无保留。江砚也不负期望,每日天不亮便起床习字,夜深人静时仍在钻研画理,进步之快,让书画院上下都惊叹不已。
转眼到了次年春闱,也是墨韵大会举办的日子。这一日,汴梁城万人空巷,书画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不仅朝中权贵云集,就连辽国、西夏的使者也前来观礼。此次大会的胜者,不仅能获得天下第一笔的称号,更有机会成为御书院待诏,侍奉皇上左右。
data-fanqie-type=pay_tag>
江砚站在候场区,手心微微冒汗。他的对手,除了陆明轩,还有来自江南的才女沈清婉,以及书画院首席弟子赵元修。这三人皆是声名远扬,尤其是赵元修,师从书画院院长,早已被视为御书院待诏的不二人选。
第一轮比试的题目是春。江砚略作思索,挥毫泼墨。他没有画繁花似锦,而是描绘了汴梁城郊的农田:老农牵着耕牛犁地,孩童在田埂上追逐蝴蝶,远处的柳树抽出新芽,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陆明轩画的是御花园的春景,亭台楼阁、繁花垂柳,色彩艳丽却略显匠气;沈清婉笔下的江南春色,小桥流水、烟雨朦胧,尽显婉约之美;赵元修的《春江花月夜》,笔法老辣,意境悠远,引得众人赞叹。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一轮比试结束,江砚竟以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与赵元修并列第一,成功晋级决赛。陆明轩再次落选,脸色阴沉得可怕,而他的父亲陆文远在观众席上,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鸷。
决赛的地点设在御花园,皇上将亲自观赛。江砚随着众人步入御花园,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和争奇斗艳的花朵,心中既紧张又激动。此次的题目是江山社稷,要求参赛者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一幅能体现大宋国威的画作。
赵元修率先落笔,他画的是《千里江山图》,群山连绵,江河奔腾,宫中楼阁巍峨耸立,尽显皇家气派。江砚沉思良久,终于开始动笔。他画的是一幅《汴梁盛景图》:汴河上商船往来如织,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市集繁荣昌盛。画面一角,一位书生正在街头作画,仿佛在诉说着书画之道,源于生活。
画作完成时,皇上在众人簇拥下前来观画。他驻足在江砚的画作前,久久未语。一旁的宰相问道:陛下,此画如何皇上微微颔首:赵卿的画,气势恢宏;而江砚的画,虽无壮丽山河,却将我大宋的市井繁华、百姓安乐展现得淋漓尽致。所谓江山社稷,不正是这千千万万的百姓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最终,江砚力压赵元修,夺得墨韵大会的头筹,被封为御书院待诏,赐居翰林府。消息传回汴梁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位寒门出身的天才画师。
然而,荣耀背后,危机四伏。陆文远得知儿子再次落败,心中恨意更甚,暗中与朝中政敌勾结,准备伺机报复。而江砚在进入御书院后,也渐渐发现,宫廷之中,波谲云诡。书画不仅是艺术,更成了各方势力争斗的工具。
一日,江砚在御书房作画时,意外发现一幅前朝遗留的古画,画中暗藏玄机。正当他想要进一步探究时,却被人发现。当晚,便有人潜入他的房间,试图抢夺古画。江砚拼死护画,却也因此陷入了更大的危险之中。
而此时,沈清婉却在暗中帮助他。原来,沈清婉的父亲曾是朝中大臣,因得罪权贵被诬陷致死。她参加墨韵大会,也是为了寻找机会为父昭雪。两人因画结缘,在这暗流涌动的宫廷之中,渐渐成了彼此唯一的依靠。
江砚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他握紧画笔,眼神坚定。这一场与命运的较量,他不仅要守护自己的绘画梦想,更要揭开古画中的秘密,还沈清婉父亲一个清白,哪怕前方荆棘遍布,他也绝不退缩。
第四章:暗流汹涌
成为御书院待诏后的日子,表面风光无限,实则步步惊心。江砚每日出入宫廷,为皇室作画,看似荣耀,却如履薄冰。陆文远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背地里却处处使绊子。在一次为太后绘制寿礼时,陆文远竟暗中调换了颜料,导致画作在寿宴上晕染变色,险些酿成大祸。
江砚虽凭借精湛的画技及时补救,化解了危机,但也深知自己在朝中孤立无援。沈清婉得知此事后,悄悄送来一封信:城西醉仙楼,亥时三刻,有要事相商。
夜色深沉,江砚如约来到醉仙楼。沈清婉早已等候在此,见他到来,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低声道:我近日查到一些线索,当年我父亲被诬陷,与一幅名为《山河社稷图》的古画有关。而那幅画,极有可能就在陆文远手中!
江砚心中一惊,想起那日在御书房发现的古画,虽未看清全貌,但画上的山水笔法,与沈清婉描述的《山河社稷图》极为相似。他正要开口,忽听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声。探头望去,竟是陆明轩带着一群人,正在搜查各个房间。
不好,他们发现我们了!沈清婉脸色苍白。江砚当机立断,拉着她从后窗逃出。两人在夜色中狂奔,却被陆明轩的人追上。一番激烈打斗后,江砚为保护沈清婉,背部中刀,鲜血染红了衣衫。
幸好李墨白及时赶到,救下了他们。在李墨白的医馆中,江砚昏迷了三日才醒来。看着守在床边的沈清婉和李墨白,他挣扎着要起身:师父,沈姑娘,我没事。那幅古画...
李墨白按住他:先养好伤再说。这些日子,我也查到一些线索。陆文远与辽国使者来往密切,那幅《山河社稷图》,很可能藏有军事机密!
江砚心中大震。若让这幅画落入辽国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咬牙道:无论如何,都要抢在他们前面找到古画!
伤愈后,江砚开始暗中调查。他利用在御书院的便利,查阅了大量古籍,终于在一本前朝笔记中找到了关于《山河社稷图》的记载。原来,这幅画不仅是一幅绝世名画,更是一张军事地图,详细标注了大宋边疆的关隘布防。
与此同时,陆文远也加快了行动。他勾结辽国使者,准备在皇上南巡时,趁机偷走古画。江砚得知消息后,决定冒险潜入陆府。
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江砚和沈清婉在李墨白的帮助下,悄悄潜入陆府。府中戒备森严,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家丁,终于在书房的暗格里,找到了那幅传说中的《山河社稷图》。
然而,就在他们拿到画的瞬间,陆文远带人出现了。江砚,沈清婉,你们以为能逃出我的手掌心陆文远冷笑道,把画交出来,我或许能留你们全尸!
江砚握紧画卷,与沈清婉背靠背站着:陆文远,你通敌叛国,绝不会有好下场!话音未落,双方已展开激烈搏斗。混乱中,沈清婉为保护江砚,被陆文远刺伤。
千钧一发之际,宫中侍卫赶到。原来,李墨白早已将消息传给了皇上。陆文远等人被当场抓获,《山河社稷图》也被安全送回宫中。
皇上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下旨将陆文远一党严惩不贷。沈清婉的父亲终于沉冤得雪,被追封为太傅。而江砚,因护画有功,被破格提拔为翰林书画院副院长。
在庆功宴上,皇上亲自为江砚赐酒:江卿,你不仅保住了国宝,更守住了大宋的江山。这杯酒,敬你!江砚跪地谢恩,心中感慨万千。从一个寒门子弟到如今的高位,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他从未忘记初心,那就是用画笔描绘真实的山河,守护心中的正义。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随着《山河社稷图》的现世,江湖上突然出现了一股神秘势力,他们似乎对这幅画有着更深的图谋。而江砚,也将再次被卷入一场更大的风波之中...
第五章:江湖迷踪
庆功宴后的汴梁城,表面上依旧繁华热闹,可江砚却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危险气息。自从《山河社稷图》被送回宫中,江湖上突然冒出了许多神秘人物,他们身着黑衣,行踪诡秘,在茶楼酒肆间打探着关于古画的消息。
一日,江砚正在书画院批改学生们的画作,李墨白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砚儿,你看这个。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字条,上面用朱砂画着一只展翅的玄鹰,正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玄鹰教的标志。近日,这玄鹰教频繁在汴梁城活动,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的目标正是《山河社稷图》。
江砚眉头紧锁。他虽久居宫廷,却也听闻过玄鹰教的恶名。这是一个由西域传入的神秘组织,教中高手如云,擅长用毒和暗器,行事狠辣,不择手段。师父,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
李墨白沉思片刻,道:我已联系了江湖上的一些朋友,他们答应帮忙留意玄鹰教的动向。另外,你也要小心,这伙人说不定会对你下手。
然而,危险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当晚,江砚在回府的路上,突然被一群黑衣人围住。为首的是一个蒙着黑巾的女子,她手中把玩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冷笑道:江大人,交出《山河社稷图》,饶你不死。
江砚握紧腰间的佩剑,心中却在盘算着对策。他知道,自己绝不是这群人的对手,只能智取。我只是一介画师,那《山河社稷图》早已上交皇宫,我如何能拿到
哼,少废话!女子一声令下,黑衣人纷纷出手。江砚边战边退,突然瞥见街角的一家武馆。他心生一计,奋力突围,朝着武馆跑去。武馆内的江湖豪杰见有人被追杀,纷纷出手相助,黑衣人见势不妙,只得退去。
经此一役,江砚深知不能再被动挨打。他决定主动出击,与沈清婉一起调查玄鹰教的巢穴。两人乔装打扮,混入汴梁城的三教九流之中。在一个破旧的酒馆里,他们结识了一个名叫老刀的江湖汉子。
老刀是个消息灵通的人,他告诉江砚:听说玄鹰教在城外的黑风寨设了分舵,不过那里易守难攻,你们去了也是送死。
江砚和沈清婉对视一眼,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他们准备了一些暗器和药物,又从李墨白那里借来了几名武功高强的侍卫,趁着夜色,朝着黑风寨进发。
黑风寨位于汴梁城外的一座山上,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山。江砚等人小心翼翼地沿着小路前行,却还是被玄鹰教的暗哨发现。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
江砚挥舞着长剑,奋力抵挡着敌人的攻击。沈清婉则在一旁用暗器协助,她的梅花镖百发百中,让敌人不敢靠近。经过一番苦战,他们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冲入了黑风寨。
寨内,玄鹰教的教主正坐在虎皮椅上,冷冷地看着他们。这是一个面容冷峻的中年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摄人的寒意。江砚,沈清婉,你们还真有本事,竟然能找到这里。不过,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打败我吗
教主一声令下,寨内的教徒纷纷涌出。这些教徒个个身手不凡,且擅长使用毒镖和迷香。江砚等人渐渐陷入了困境,几名侍卫不幸中毒身亡。
就在这时,一声长啸划破夜空。李墨白带着一群江湖豪杰赶到,他们的加入让战局瞬间逆转。玄鹰教教主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江砚拦住。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江砚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剑法,终于击败了教主。
然而,在搜查黑风寨时,他们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玄鹰教与辽国的一些势力暗中勾结,他们不仅想要得到《山河社稷图》,还妄图颠覆大宋江山。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黑风寨的密室里,发现了一份名单,上面赫然写着朝中一些大臣的名字,其中还有几个是江砚平日里尊敬的长辈。
江砚拿着名单,手不禁微微颤抖。他意识到,这场风波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而他,作为一个画师,却阴差阳错地卷入了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争斗之中。但他心中早已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将这些阴谋揭露出来,守护大宋的江山和百姓。
第六章:朝堂风云
从黑风寨归来的江砚,手中紧攥着那份写满朝中大臣名字的名单,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份名单一旦公开,必将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但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他别无选择。
次日一早,江砚便求见皇上。在金銮殿上,他将黑风寨的所见所闻以及那份名单一一呈上。皇上看完名单后,龙颜大怒,拍案而起:这些逆臣,竟敢与外敌勾结,实在罪不可赦!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大臣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联合起来,反咬江砚一口,说他是为了一己私利,伪造名单,诬陷忠良。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两派势力针锋相对。
陆文远的同党,礼部侍郎王大人站出来,冷笑道:江砚,你不过是个出身寒门的画师,凭借着一些小聪明得到皇上赏识,就开始胡作非为。这名单上的名字,谁知道是不是你凭空捏造的
江砚神色镇定,朗声道:启禀陛下,臣若有半句虚言,愿以死谢罪。这些名单是在黑风寨的密室中发现的,还有玄鹰教教主的口供为证。说着,他将玄鹰教教主的口供呈上。
但王大人等人却依旧不依不饶,他们巧舌如簧,颠倒黑白,试图混淆视听。皇上见状,一时也难以决断。最终,他决定成立一个专案组,彻查此事,而江砚也被要求暂时停职,配合调查。
被停职的江砚并没有闲着。他和沈清婉一起,继续收集证据。他们走访了许多与玄鹰教有过接触的人,从他们口中得到了更多关于那些大臣勾结外敌的线索。同时,李墨白也在江湖上四处奔走,联络各方豪杰,为江砚提供支持。
在调查过程中,江砚遇到了重重阻碍。那些大臣们动用各种关系,对他们进行威胁恐吓。有一次,沈清婉在外出调查时,险些被人暗杀。幸好江砚及时赶到,才救了她一命。
江砚,要不我们放弃吧。沈清婉看着疲惫不堪的江砚,心疼地说道,这些人势力太大,我们根本斗不过他们。
江砚坚定地摇了摇头,道:清婉,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岂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退缩了,那些奸臣就会得逞,大宋的江山就会陷入危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终于,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后,他们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这些证据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一些实物,足以证明那些大臣的罪行。江砚再次求见皇上,在金銮殿上,他将所有证据一一展示出来。
面对铁证,那些大臣们再也无法狡辩,纷纷跪地求饶。皇上勃然大怒,下旨将这些逆臣全部革职查办,依法严惩。一时间,朝堂上下震动,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都收敛了起来。
江砚因为此次立功,不仅官复原职,还被提拔为翰林书画院院长。皇上亲自赐下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墨守山河四个大字,以表彰他的功绩。
然而,江砚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危险从未真正远离。他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培养更多有才华的画师,让他们用画笔记录大宋的繁荣,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化人心,让更多的人热爱自己的国家。
在书画院,江砚广收门徒,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华、有志向,他都愿意倾囊相授。他常常对学生们说:我们画师,手中的笔不仅能描绘山河美景,更能守护山河正气。
而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绘制一幅真正的《大宋全图》,将大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风光都记录下来,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他也知道,实现这个愿望,道路依然漫长,前方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第七章:墨绘山河
秋意渐浓时,江砚在书画院后园种下的银杏已染成金霞。他站在新建的山河阁前,望着墙上悬挂的《大宋全图》初稿,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汴梁的市井烟火、江南的烟雨楼台、塞北的苍茫大漠已具雏形。这是他耗费两年心血筹备的巨作,也是他毕生夙愿的寄托。
师父,枢密院送来加急文书!弟子匆匆跑来,手中信函还带着边关的寒气。江砚展开信纸,脸色瞬间凝重——西夏大军突袭边境,鄜延路告急。他想起《大宋全图》上标注的鄜延关,那里山势险峻,本该是天然屏障,却因守将贪墨军饷,城墙年久失修。
深夜,江砚带着《大宋全图》进宫面圣。灯火通明的御书房里,皇上盯着地图上鄜延关的标记,眉头拧成死结:若不是你这图标注得详尽,朕竟不知边防如此疏漏!江卿,你可有良策江砚沉思片刻道:臣愿亲自前往鄜延路,一则勘察地形绘制攻防图,二则监督修缮工事。
三日后,江砚带着十余名画师与工匠踏上西行之路。沈清婉执意同行,她将细软换成百卷宣纸,笑道:边关的风雪,该由我执笔记录。马车行至潼关,寒风裹挟着沙砾拍打车窗,江砚掀开帘子,望见暮色中蜿蜒的古长城,突然叫停队伍:就在此处安营,今夜绘制《潼关防御图》。
画师们支起画架时,沈清婉已研好墨。她望着月光下险峻的关隘,笔下线条如刀刻:都说‘山河万里皆入画’,可这山河背后,是多少戍卒的血泪。江砚在旁补绘烽火台与箭楼,低声道:我们不仅要画其形,更要绘其魂。
抵达鄜延路时,眼前景象触目惊心。城墙裂缝能塞进拳头,守城士兵面黄肌瘦,铠甲上锈迹斑斑。江砚立即命人丈量城墙,自己则带着沈清婉深入山林,寻找天然屏障。他们在一处峡谷发现绝佳地势,可设伏兵亦可截断敌军粮道。当夜,江砚挑灯绘制地形图,突然听见帐外传来悲泣声。
原来是个老卒,他跪在地上,捧着妻儿的家书:大人,西夏人烧杀抢掠,我想回家护着他们……江砚扶起老卒,眼眶微热:放心,我们定会守住鄜延关。他当即修书一封,恳请朝廷调拨粮草与援军,并附上详细的布防图。
等待援军的日子里,江砚带着画师们日夜赶工。他们不仅绘制军事地图,还在城墙内侧画满鼓舞士气的壁画——岳飞枪挑小梁王的英勇、杨家将血战金沙滩的壮烈,每一笔都饱含热血。当第一幅壁画完成时,一位老兵抚摸着画面流泪:小人不识字,却看懂了这画里的意思,咱不能让祖宗的基业丢在手里!
半月后,西夏军队兵临城下。江砚站在城楼上,展开新绘制的《鄜延关攻防图》,向将领们讲解战术。沈清婉则带着画师们在后方记录战况,她的画笔从未停歇,从箭雨纷飞的战场到将士们的铁血面容,都被她定格在宣纸上。
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当宋军吹响反攻号角时,江砚看着漫山遍野的宋字军旗,突然取出空白画卷。沈清婉会意,立刻研墨。两人默契配合,将胜利的曙光、战士的欢呼、飘扬的军旗一一绘入画中。这幅《鄜延大捷图》,后来被送回皇宫,悬挂在功臣阁最显眼的位置。
班师回朝那日,鄜延百姓夹道相送。一位老妇颤巍巍地递上鞋垫:江大人,这是给您垫脚的,可别把绘山河的脚走疼了。江砚接过鞋垫,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终于明白,所谓墨守山河,不是守画纸上的线条,而是守这山河间的万千生灵。
回到汴梁后,江砚将边关经历融入《大宋全图》。在鄜延关那页,他特意留出空白,题下一行小字:山河无恙,因有人负重前行。这年冬日,《大宋全图》终于完成,整幅画卷长达百丈,展开时,大宋的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皇上观图后,久久不语。末了,他指着鄜延关那处空白,问:为何留此空缺江砚跪地叩首:此乃留给后世之人续写,愿我大宋代代有人,守护这锦绣山河。
雪落汴梁城,江砚站在书画院门前,看着弟子们在雪中习字作画。他知道,属于他的传奇或许终将落幕,但墨染山河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