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陛下若是缺人,何不找萧老太师的学生到京师来
学生
宋濂,萧老太师的学生。
怎么以前没听过
隐士。
哦,王元吉。
奴婢在。
派人去把这个宋濂找到京师来。
是!
走吧,跟朕进去,朕给你们看看朕这段时间潜心制作的好东西。
公孙弘和公孙赞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到底是什么,需要让江宁府尹过来
而且还要把前户部侍郎叫来
尚未进去,众人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络绎不绝的纺织声。
原本被亡国危机包裹的李彦,听到这样的声音,立刻舒缓了下来。
等进来后,众人看到作坊内摆放着整齐的纺纱机,每一个纺纱机都在快速运作,有纱从上面快速流出来。
那些纺织的宫娥停下来准备行礼,被李彦叫住:你们忙你们的。
陛下,这是......
这是朕最新做的纺纱机,一天一匹纱!
一天一匹纱公孙弘懵了。
等等,您可是皇帝!您关注这个作甚
李彦看见公孙弘这反应,知道他不知道这东西的用处,便解释了一遍。
听完后的公孙弘懵了,公孙赞也懵了。
一边的陈凌则热血沸腾。
陛下是要去卖纱
不仅仅是纱,还有丝绸,把价格打下来!
这是暴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产能拉起来后,价格下来,几乎可以降维打击。
英国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首先带动起来的就是纺织业。
这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
如果把丝绸价格再拉低,不仅仅可以拉动上游的养蚕业和种植业,还能让更多普通人穿得起丝绸。
这绝不是做善事,而是普通人的基数足够大。
以前一年丝绸卖十万匹,一匹丝绸二两,收入是2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净利润6万两。
以后一年丝绸卖1000万匹,一匹丝绸500文,收入50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100万两。
纱巾就更不必说!
设立一个商社,以先发的产能优势,做成最大的纺织贸易商社。
每年源源不断利润进来。
这还只是纺织业。
陛下,您身为九五之尊,做这些作甚公孙弘不解道,您应该召集大臣,商议国事。
这就是国事!
这
陛下,草民知道了!公孙赞立刻说道,他明显兴奋起来,这种不仅仅是一天能纺织一匹纱这么简单,操作也更简单。草民刚才观察了,每一个作坊里有十名女工,只要增加作坊,就能增加数量,草民注意到,他们的操作几乎都一模一样。只要增加这样的作坊数量,就能增加产量!
公孙赞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而且是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