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在外面,陛下要看吗
能确认是周衍吗
确实是周衍,奴婢见过周衍,而且这书信是徐国公的字迹。王元吉回答道。
李彦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看来刘文静只是满嘴跑火车而已,真要办事还是靠得住的。
把周衍的家抄了。李彦回头对杨宁说道。
杨宁愣了一下,连忙道:是!
等等,这个周衍的罪名得走一遍朝廷的规章流程,该有的文牒都得有,该有的印章都得有,兵部和吏部的章,朕都要看到,督察院的自然也不能少。
是!杨宁应了一声,他知道皇帝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大臣专权。
杨宁也不敢乱来,他虽然刚做了都御史,但根基不稳,事事都非常小心。
安排了这一切,李彦心中又有些发紧了。
虽然弄了一笔钱出来了,但对于东线来说,也才只是一半,更别说中线和西线都还需要军费。
似乎看出了李彦的想法,杨宁问道:陛下,臣这里还有曹谦德贪污的证据。
曹尚书也贪污了吗李彦故作吃惊道。
他不仅贪污,还给魏铭送了不少钱。
朕知道了,稍后把证据交上来。
是!
剩下的一百五十万两,送到宋州,按照朕新定的军饷发放!
是!
中线放弃睢阳,退守剑门关,将多余的兵力调集到西线秦州,一百五十万两是能够解决的。
中线麻烦的是退守的人。
宋州总人口大约在一百八十万左右,放弃睢阳,其他府必然也闻风而逃,大量难民南迁。
另外,难民渡江后的安置也是问题。
京畿良田早就被分配完,资产配比固定,那些难民过来后,局部肯定会有混乱。
不过这些比起东线和西线,就算得上什么了。
京畿与宋州之间,官方船只、民间船只都非常充足。
只要刘文静在剑门关老老实实待着,魏军就不敢过来。
陆康已经表态,眼下急需要解决的还是西线的问题。
西线有两个问题:一是联合晋国的问题,二是秦州招募兵马的问题。
西线有韩世忠坐镇,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韩世忠缺军粮和军费。
最后还是落到了产业布局的商业结盟和钱上面来了。
朕缺一个得力的户部尚书啊!
回头尽快把曹谦德贪污受贿的证据交上来。
是。
说完,李彦转身回到纹绣院。
回去的时候,陈凌已经安排人把纺纱机做好了,并且测试了好几次。
陈凌表现得非常兴奋,他对李彦说道:陛下,这一共有八个锭,同样的时间,产出的纱,是过去纺纱机的八倍。
丝绸呢,能纺织吗
按理说可以,但要调整一下锭,因为丝绸更加光滑,这里的加捻附件也需要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