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十万!
陛下认为魏国会以三十万主力攻打徐州
会!
为何不是中线的宋州或者西线的秦州陆康问道,击破宋州,渡江而下就是京畿,而且汴河连通汴州梁京和宋州睢阳,又南下入汉江,魏军只需要发兵击破宋州,便可从国内源源不断运输粮草和兵力。
汴河入汉江,有剑门关,剑门关易守难攻,魏军的粮草无法过剑门入江。李彦说道,打中线,魏军就只能攻破睢阳,却无法越过剑门关,最后只能在宋州南部、汉江以北修建堡垒城池,对剑门展开围困,我军可水师增援剑门,扼守防线。魏军打宋州这不是上策。
陆康微微一惊,再看李彦的眼神,有些变化了,刚才的轻蔑也少了几分。
其实陆康根本就不打算听李彦谈论边防问题的,他认为那都是浪费时间,所以他才直接提要求让李彦将权力交给韩世忠,自己在皇宫里喝酒睡女人就够了。
但没想到李彦居然还能分析出中线的利弊来。
那以陛下来看,何为上策陆康来了兴趣。
若我是魏主,用三路齐发,但主力会打徐州。
为什么不打西线的秦州陆康又问道。
秦州虽然是我朝西大门,秦州一破,魏军可顺江而下,避开剑门关,直接兵临京畿,但魏军在秦州没有水师,若他攻破秦州,我军可调度战船到南岸渡口,秦州战场会陷入持久战中。
说到这里,李彦目光直视陆康的眼睛:魏军强大,且国力充沛,但你知道魏主在此次南下中最怕什么吗
陆康也直视着李彦的眼睛,他心里越来越震惊。
这真的是那个昏君说出来的话
最怕什么陆康忍不住问道。
最怕的就是持久战,而且是陷入西线的持久战,所以一定会主力打东线,因为那样更快!
陆康故作镇定地问道:臣愚钝,不慎理解。
陆卿可是名将出身,怎么可能不理解朕的这句话
请陛下赐教。陆康严肃起来。
从徐州南下后,便是常州,常州沿河道抵达姑苏,姑苏以及太湖周围,是我朝东部赋税重地,除了田赋,商税也非常充足。魏军若击垮我大夏东南,控制常州和苏州,这仗就不用再打下去了!
陛下说只要控制常州和苏州,就不用再打了
是的,没钱了。这比打西线要快得多!
西线有我朝精锐。陆康道:魏国当年快速攻破姑苏,东线全部沦陷,先帝从秦州起兵东征,一路势如破竹,常州和苏州丢失,先帝一样击退了魏军!
先帝当年在夺回太湖之后,才真正反转局面,在太湖之战前,先帝的兵马随时可能失败。
太湖之战前,先帝六战六捷,何谈失败
六战六捷,钱粮却已经损耗殆尽,太湖一战,是破釜沉舟之战,夺得太湖区域,魏军在苏州主力丧失殆尽,我军拿回苏州,快速补充了钱粮,开始真正对魏军的反攻!可这一次,谁能说再复刻太湖之战
陆康整个人都被震惊住了。
如果说前面都还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到分析当年李恪的太湖之战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一般人谈到太湖之战,只会谈到五万夏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击溃二十万魏军的。
说什么太湖之战是大夏的立国之战,决定打太湖是太祖的英明决策。
但实际上,当时魏军主力云集太湖周边,构造了钢铁一样的防线。
打太湖是夏军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从空间纵深和时间来看,不立刻拿回苏州,夏军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
陛下,韩帅跟您说了很多啊!
这些不是韩帅跟朕说的,韩帅也还不知道朕的抗魏策略。朕之所以还没有跟他说,是因为这个策略里,你才是最关键的那个人!朕得先跟你确认!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