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诸位都是火器营中数一数二的造铳高手,想必对于火铳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吧!
朱允熥看着手中大明军用的火铳,随后笑着开口。
工匠们闻言,纷纷挺直了腰板。
为首一头发花白,半百年纪的老汉拱手道:
回殿下,老朽这辈子造的火铳,少说也有上千支了,就是闭着眼睛,也能把铳管给卷出来,自然熟悉!
其他工匠也是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应和:
小的专攻火药配比,军中都说我配的火药劲儿最大!
俺打制的弹丸,三五年年都没出过打不出去的!
...
...
无论是大明还是元朝,对百姓实行的是户籍制度。
也就是匠户世代为匠,军户世代为军。
这些工匠祖祖辈辈都在火器营当差,手艺都是家传的绝活,对火铳可能比自己的婆姨都要熟悉。
朱允熥笑着点头,既如此,那我便是直说了!
如今我大明的火铳的确是最强不假,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朱允熥手指轻点火铳各处,一针见血的直接指出:
诸位请看,这铳管粗笨厚重,行军时徒增负担;发射缓慢,临阵往往贻误战机;最要紧的是——
他举起铳管对着阳光,内壁凹凸不平,十发弹丸能飞出八个方向!
工匠们闻言都沉默了。
为首的老汉老脸通红,嗫嚅道:殿下明鉴...可这手工锻打,实在难以...
话说到一半,老汉便是低下了脑袋。
尽管他们都是火器局数一数二的好手,但朱允熥提出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火铳,就现如今的大明而言的确有着不少的问题。
而对此最有感触的还是蓝玉。
行军打仗多年,对于这火铳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威力惊人,恨的是它关键时刻总掉链子。
哑火倒是其次,更重要的却是炸膛。
还没打死敌人,自己倒是死在了自己的武器手上。
而且就是不哑火、不炸膛、准头也是个问题,出了五十步,能不能打到就只能听天由命。
朱允熥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沉声道:
诸位,在我的心中,这样的火铳不能被称为火器!
我心目中的火器,铳管要轻便,但强度不减;内壁光滑如镜,百步之内指哪打哪;更重要的是装填和发射速度必须要快!
至少要比如今的火铳快一倍才行!
众人听了朱允熥这番话,先是一阵震惊,脸上的表情凝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随后纷纷摇头。
为首的老汉眉头紧锁,额头的皱纹更深了,满脸忧虑地开口:
殿下,您说的这些,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这铳管要轻便还强度不减,谈何容易内壁光滑如镜,咱们手工锻造根本达不到这个精度。
其他工匠也纷纷摇头,不停的叹息。
殿下,我们祖祖辈辈都在造火铳,从来没听说过能有这样的火器啊。
是啊是啊,这光滑如镜的铳管,就是神仙来了也锻不出来啊.....
殿下,不是我们不想做,实在是这要求太......
见状,一直没有开口的蓝玉也在一旁皱着眉头,开口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