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顺虽说作为白虎山李家村的甲长之一,算是见过一点世面。
可他的世面跟李君泽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作威作福他找错地方了!
只是擦破点油皮,已经差点给他吓尿了。
倒不是他胆子小,实在是李君泽的行为太过疯狂!
就好像他没把人命当回事一样。
那砍柴刀架在他脖子上,随时有给他剌一刀放血的迹象。
他是丝毫不怀疑,曾经身为陵阳城大家族公子的李君泽会不敢动手。
毕竟就他所知道的,城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是何等的不把人当人!
‘失手’打死个下人贱民,顶多就是罚点银钱,连官司都不会吃。
“大哥,就这么算了?”李金福悄咪咪瞅了一眼自家大哥被划伤的脖子,不甘心道。
此时距离李君泽挟持李金顺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了。
李君泽持刀挟持着李金顺,让一家人把锅里炖的老母鸡给吃完,这才从容的架着李金顺离开了李家村。
一直让李金顺给他们‘礼送’出了起码三里地,这才给李金顺放回村子。
对于李君泽而言,人根本没必要杀。
因为在前世的记忆中,李家兄弟同样死在了两日后的祸乱中。
整个白虎山李家村一百三十余户,也就活下了不足三十户人家。
再说李金顺,差点小命没了,被李君泽用刀架着,心都悬到嗓子眼了,更是一肚子气。
李金福这一开口,瞬间让他找到了宣泄口。
他劈头盖脸的朝李金福脸上一顿扇。
“不这么算了怎么办?你告诉我?你去给我把那小兔崽子给杀了?嗯?”
“现在他们一家人进了山,跟鱼入了河一样,李老汉大儿子是咱们村仅存的几个猎人之一,李老汉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中好手,你告诉我,他现在进了山,你能怎么他?”
李金顺满是戾气,看向李金福的目光都很是不满与愤恨。
“早就跟你说不要招惹李家二小子,他虽然被逐出了陵阳城里的那个李府,但是人家好歹也做了十几年的城里少爷,那见识不比你脑子里的东西多?”
“大哥,他问我借的白面,是他的债主,问他要债不是很正常……”李金福辩解一声。
李金顺嗤之以鼻:“嗤!要债?我是你亲哥,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能不清楚?”
李金福老脸一红,连忙遮掩的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李金顺斜眼看了看自家两个子侄跟亲弟,冷哼一声。
“我这一刀不能白挨,他既然举家进了山,那我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他房子烧了!”李金顺眼眸中闪过一丝狠辣。
左手抚摸着脖颈仍在微微渗血,火辣辣的伤口,李金顺心中的怒火不言而喻。
……
白虎山,朝向李家村的一侧。
李家一家几口,正带着简陋的行李朝着山中行进。
顾青儿一言不发的抱着孩子,大嫂徐氏跟婆婆则携带着一些被褥、衣裳。
重要的一些吃食、工具,则被李竹山和李君泽父子背在身上。
父子俩一路上默默无言,李君泽感觉到了父亲的不一般,李竹山又何尝没有察觉到隐藏在李君泽身上那股子难言的锐利与戾气。
虽然李君泽回来这近三年时间,几乎是不着家的。
但是通过对二儿媳旁敲侧击的问话,也能察觉出一些自家二儿子的脾气秉性。
刚才李君泽那满是果敢的决断力,绝不是以往的那个成天往城里跑的废物少爷能做出来的事。
终究还是李竹山开口打破了沉默:“二郎,你这次进城回来有些不一样了。”
李君泽笑了笑:“爹,我也觉得这次从城里回来,我变的和以往不太一样了。”
“陵阳城李家我不会再回去了!这里才是我的家,您才是我爹!”
“娘,孩儿以前不懂事,让您多费心了。”李君泽主动认错。
“大嫂,也拖累你和大哥了。”李君泽又转头对大嫂徐氏道。
最后满眼愧疚的看着顾青儿:“这些年苦了你跟孩子了,我日后一定加倍补偿你和孩子!”
李君泽的父母和大嫂不清楚李君泽的底细,但已经嫁给李君泽两年多的顾青儿已经深知他的秉性。
对于李君泽的承诺,好听话,她是一点不信!
毕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她已经从李君泽口中听说过太多太多了。
“你能在家里过上十天半个月再说这话不迟。”顾青儿把孩子往上抱了抱,板着脸回道。
李君泽面上一窘,的确如顾青儿所说,曾经的他在村里连十天都待不住,动辄就要拿钱进城。
看出了儿子的窘态,老太太还是心疼儿子的,李母连忙道:“青儿,二郎既然已经知道错了,你们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听见老太太说话,顾青儿紧抿嘴唇不再说话。
李君泽心中一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化解顾青儿心中的隔阂不是他认个错,说句软话就行的。
毕竟过去李君泽做过太多错事,错没少认,但是没过多久又抛诸脑后,他在顾青儿这里已经没有任何信誉度可言。
所以想要挽回媳妇的心,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并没有对他有太多厌恶。
快两岁的年纪已经开始懂事了。
虽然顾青儿对李君泽不负责任的态度越来越绝望,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教导儿子对李君泽有所敌视。
每次儿子问爹爹去干嘛了,为什么不在家,顾青儿总会跟儿子说‘爹爹去城里找活计,挣工钱给他买好吃的去了’。
可实际上李君泽拿着家里的钱去城里花销,去潇洒,才是确有其事。
……
收起心中的愧疚情绪,李君泽正视起眼下他们一家人所面临的困楚。
如今已是深秋,距离冬天已经不远。
想要在山中常住不太现实,因为太缺乏物资了,况且他们一家人,老人小孩俱在。
所以打一开始,李君泽对他们进山的期限就定在了十天左右。
家里的余粮再加上山中打猎补充食物,应该还是够的。
并且李君泽心中也早有决断,进山是第一步,是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
如果两天后那群兵匪并没有如期而至。
那李君泽便会主动潜回村里,把李金顺和李金福兄弟俩解决了!
重活一世,李君泽少了几分年轻时的柔弱胆怯,多了几分狠辣与决断。
他已深知生逢乱世,人不狠,站不稳,更护不了家人妻儿!
“爹,大哥他们平常进山落脚的‘山寮’在何处,您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