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暮色中的线索

键盘敲击声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林析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视线扫过电脑右下角的时间

——2025



5



15

日晚八点十七分。办公桌上的冷咖啡早已凉透,褐色液体表面凝结着一层油光,与窗外渐浓的暮色交织成日常的底色。作为一名独立执业十年的刑事律师,他刚结束一起跨境电信诈骗案的证据梳理,指尖还残留着数十份银行流水报表带来的麻木感,那些跳跃的数字仿佛还在视网膜上闪烁。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社交软件的提示音打破了寂静。

林律师,您的美食账号有新私信!

助理小羽的消息附带着三张模糊照片:昏暗灯光下,三轮车上堆着表皮青黑的榴莲,电子秤上的数字在夜色中模糊不清,穿花衬衫的摊主正把刀塞进顾客手里,刀刃反光映出对方错愕的表情。

在常青路夜市遇到

'

鬼秤榴莲

',现买现开不让称重,300

块买了个生包!

私信末尾的哭泣表情让林析挑眉。他滑动屏幕切换到自己运营三年的美食账号

律政食客,置顶视频里,他穿着休闲衬衫切开一颗猫山王榴莲,乳黄色果肉在镜头前散发着浓郁香气,评论区里

最近买到假榴莲

夜市秤有问题

的留言已盖过百层楼。

收拾好微型摄像机和专业称重

APP

的备用设备,林析将烫金的律师工作牌塞进抽屉。藏青色西装外套下,白色

T

恤领口的银色法槌吊坠轻轻晃动

——

那是父亲在他拿到律师执业证当天亲手戴上的,锤头部分因常年佩戴而泛起温润光泽。走出写字楼时,晚风挟着若有若无的榴莲香气扑面而来,混着夜市特有的炭火味和吆喝声,在霓虹闪烁的街道上勾画出隐秘的线索。

常青路夜市的入口处,三轮车摊位沿着路边排开,红色

LED

灯牌在暮色中格外刺眼。

19.8

元一斤包甜包糯!不甜不要钱!

穿花衬衫的中年摊主正挥舞着水果刀,刀刃在榴莲表皮划出浅痕,乳白色汁液缓缓渗出。林析放慢脚步,看见他熟练地将一颗榴莲放在电子秤上,金属托盘发出

咔嗒

轻响的瞬间,屏幕数字从

2.1

骤升至

3.5,裤脚边的黑色遥控器按钮分明闪过红光。

老板,称颗小的试试。

林析举起手机,假装拍摄夜市全景,镜头却精准对准电子秤。摊主托起榴莲的动作带着职业性的利落,秤面数字跳动的轨迹却出卖了改装痕迹

——

那是他在办理多起计量诈骗案中熟悉的频率,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操控的

鬼秤,能在

0.3

秒内完成重量篡改。

3.5

斤,算你

68

块。

摊主抄起刀就要划开果皮,锋利的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林析突然按住他的手腕,触感坚硬如老茧:等等,我想先看看果肉成熟度。

对方的笑容瞬间凝固,眼底闪过一丝警惕:现开现卖,规矩都懂吧开了就得拿走。

周围几个穿黑

T

恤的男人悄然围拢,夜市的喧嚣声突然变得遥远,只有电子秤的蜂鸣声清晰可闻。

2

剖开的果肉与账本

巷口的路灯在夜色中投下昏黄光晕,林析对着手机屏幕皱眉。专业称重

APP

的三维建模功能显示,塑料袋里的半块榴莲实际重量

1.8

公斤,与摊主所称的

3.5

斤相差整整

700

克。果肉泛着青白色,果核异常粗大,凑近能闻到若有若无的酒精味

——

典型的工业催熟剂残留。

析哥,查到了!

小羽的电话在十分钟后打来,背景音里是键盘飞速敲击的声音,近三个月全市

12315

平台接到

47

起同类投诉,集中在常青路、Ro广场、世纪大道三个夜市,都是流动三轮车摊位,统一使用

'

鬼秤

'

加强制交易,客单价

200-800

元,投诉后摊位

48

小时内必更换地点。

文件夹里的碎纸片在台灯下泛着微光,那是他从摊位附近垃圾桶里拼凑出的进货单:金枕榴莲,批发价

12



/

斤,产地标注模糊,而摊主标价单上赫然写着

28



/

斤,利润空间超过

130%。更关键的是备注栏里的手写数字:鬼秤调幅

40%-60%,女性顾客默认加秤。

夜市角落的烧烤摊烟雾缭绕,穿花衬衫的摊主正用一次性筷子翻动烤串,油渍滴在账本上晕开墨迹。今天

Ro那单赚了

400,那姑娘愣是没发现秤有问题。

他用方言对同伙笑道,老张的新秤厉害,三斤能变五斤,生包当熟果卖,开了刀谁还能退

林析坐在斜对角,面前的烤茄子早已凉透。微型录音笔藏在餐巾纸下,笔尖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5



15

日晚,常青路

3

号摊位,主犯特征:左眉有刀疤,操闽南口音,提及

老张负责改秤,每天供货

300

斤。凌晨回到办公室,法律数据库的蓝光映在他脸上,《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构成要件逐条闪过:虚构

低价优质

事实,隐瞒

鬼秤

及生果真相,利用

现开不退

强迫交易,涉案金额累计已达

15

万元,符合

数额巨大

追诉标准。

析哥,监控视频里的秤具型号查出来了。

小羽发来截图,画面定格在摊主收摊的瞬间

——

电子秤侧面的黑色模块清晰可见,是

2024

年新款智能鬼秤,支持蓝牙连接手机

APP,能根据摄像头识别顾客年龄性别,自动调整增重比例,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诈骗幅度最高达

65%。

3

双重身份的交锋

环形补光灯在桌面上投下柔和光晕,林析对着镜头调整领带,领口的法槌吊坠恰好露出三分之一。摄像机红灯亮起时,他的表情从律师的严肃转为美食博主的温和:欢迎来到

'

律政食客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是近期频发的

'

榴莲骗局

'。

镜头扫过办公桌上的三个榴莲:左侧是正规渠道购买的金枕,果刺间距均匀,尾部散发自然果香;中间是夜市缴获的问题果,表皮黑斑密集,果柄处有明显注水针孔;右侧是剖开的样品,果肉稀薄,果核占比超过

40%。首先教大家三个基础辨伪法:一闻二看三听。

他切开正规榴莲,金黄果肉如凝脂般滑落,真正成熟的榴莲会有醇厚的甜香,果刺按压有弹性,摇晃时能听见果肉与果壳的碰撞声。

画面切换到夜市暗访片段,穿花衬衫摊主按动遥控器的特写镜头让弹幕瞬间爆炸。注意看这里,

林析指着屏幕上骤变的数字,当他的拇指按下裤兜按钮,秤体接收无线信号,1

公斤砝码立刻显示

1.6

公斤。这种行为不仅违反《计量法》,更构成刑事诈骗的关键证据。

视频发布半小时后,私信箱被红色感叹号填满。一位母亲发来私信:给高考女儿买榴莲补营养,花

500

块买了个生包,孩子边哭边复习,我真是恨死这些骗子!

附带的照片里,切开的榴莲果肉发青,果壳内侧还沾着可疑的白色粉末

——

经鉴定是工业级乙烯利催熟剂。

更让他警觉的是小羽发来的直播链接。



data-fanqie-type=pay_tag>



某短视频平台上,ID榴莲哥的宝藏果园

正在进行午夜直播,滤镜下的榴莲表皮金黄发亮,主播举着切开的

果肉

大喊:家人们!99

元盲盒福利最后

50

单,每箱保底

4

斤果肉,开出生包我直播吃秤!

镜头扫过电子秤时,林析注意到小数点后三位数字异常跳动

——

那是典型的程序算法控制,每秒进行三次重量篡改。

他们用

AI

生成虚拟主播,24

小时轮播。

小羽的声音带着怒意,直播时展示的

'

爆肉榴莲

'

是提前摆拍,实际发货的都是带皮称重的瑕疵果,5

斤装里

3

斤是皮,果肉用生理盐水浸泡增重,催熟剂超标

200%。

她调出后台数据,该账号月销

1.2

万单,退货率高达

87%,但客服以

盲盒商品不退不换

为由拒绝处理。

林析打开法律检索系统,《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在屏幕上高亮显示:直播带货必须保证商品信息真实,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而盲盒模式刻意隐瞒重量、品质等核心信息,已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行为,若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更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4

法庭外的证据链

市场监管局的检测报告摊开在办公桌上,林析用红笔圈出关键数据:涉案电子秤均加装

GPS

信号干扰器,可在半径

50

米内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最大篡改幅度达

80%。榴莲样品检测出乙烯利残留量

0.8mg/kg,超过国家标准

3

倍,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

报告附录里的显微照片显示,问题榴莲的果肉细胞结构异常,细胞壁上附着的白色结晶正是工业催熟剂的残留。

深夜十一点,

榴莲盲盒骗局

突然登顶热搜。话题页里,消费者上传的开箱视频触目惊心:号称

5

斤净重

的盲盒实际称重

2.7

斤,果肉呈苍白色,用手按压会渗出淡黄色液体;有孕妇留言称食用后腹痛就医,医院诊断为

化学性胃肠炎;更有大学生展示借款记录

——

为给母亲治病买

补身榴莲,却被骗光生活费。这些真实的控诉像导火索,点燃了全网对生鲜诈骗的声讨。

林析连夜在办公室搭建临时演播室,环形补光灯下摆放着三个透明展柜:左侧是正规商超采购的金枕榴莲,贴有清晰的计量检定合格标签和农产品追溯码;中间是从夜市查获的问题果,表皮黏着的白色粉末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右侧是剖开的盲盒榴莲,果肉与果壳的比例严重失衡,果核大如鸡蛋。

大家好,我是林析,既是刑事律师,也是

'

律政食客

'。今天我们用三重证据,教你识破榴莲骗局。

他举起正规榴莲,指尖轻叩果壳,首先看电子秤的

'

身份证

'——

合格的商用秤必须贴有绿色的计量检定标签,有效期内可在市场监管局官网查询编号。

镜头特写秤体侧面的金属铭牌,而骗子的

'

鬼秤

'

通常没有这个标签,或者编号在数据库中查无记录。

接下来林析切开问题榴莲,一股刺鼻的酒精味混着酸味扑面而来:真正成熟的榴莲会散发自然的甜香,像这样

——

林析切开左侧的正规果,醇厚的果香顿时弥漫整个镜头,而催熟的榴莲会有刺鼻的化学药剂味,果肉颜色发青,果核异常坚硬。记住,买榴莲时一定要坚持

'

三不原则

':不让复称的不买,拒绝提供购物小票的不买,强制现开的不买。

屏幕切换到电子秤拆解画面,林析拿着改装的接收器零件解释:这种无线信号模块能在

0.1

秒内篡改重量,识别方法很简单:打开手机的指南针

APP,靠近秤体时若指针异常偏移,说明附近有强信号干扰源。

林析掏出便携式金属探测器,贴近问题秤时立即发出蜂鸣,这就是鬼秤的

'

心脏

',也是警方认定诈骗的关键物证。

针对直播盲盒骗局,林析展示了打印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实行)》条款:主播在镜头前展示的榴莲必须与实物一致,像这种用滤镜掩盖黑斑、用摆拍果肉造假的行为,违反了第十八的规定。

林析调出

榴莲哥

账号的直播回放,逐帧分析滤镜参数对果肉颜色的篡改,记住要求主播展示

'

三证

':农产品检疫证、电子秤检定证、产地溯源证,缺一不可。

最后林析举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手册:如果不幸受骗,立刻保存三个证据:支付记录(截图包含订单编号和时间)、现场视频(重点拍摄秤具和摊主言行)、实物样品(密封保存待检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消费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涉案金额超过

3000

元即可达刑事立案标准。

镜头略微扫过办公桌上堆积的报案材料,而这些文件已全部移交警方,每个骗局都有法律的天平来称量。

视频播放量在

3

小时内突破

500

万,弹幕里不断弹出

刚退了盲盒

明天就去查秤

的留言。平台技术团队在评论区置顶了

一键举报

入口,不到

12

小时就收到

1.7

万条新投诉。市场监管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市电子秤专项清查行动,而警方的刑事侦查卷宗里,林析标注的

智能鬼秤工作原理

催熟剂危害鉴定

等段落被重点标红。

小羽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的

话术手册

更是触目惊心:遇到质疑重量的顾客,回复

'

带皮称重是行业规矩,不信你去超市问问

';遇到要求退货的,直接拉黑,备注

'

难缠客户

';催熟剂浸泡时间控制在

4

小时,超过会烂果...

每一条都精准踩在消费者的认知盲区上,而这些话术被林析逐条拆解,制作成

防骗备忘录

附在视频简介里。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办公室时,林析收到了市场监管局的加急文件:全市

137

台问题电子秤被查扣,涉案直播账号全部封禁。但他知道,这场战斗远未结束

——

抽屉里新收到的举报信显示,郊区仓库仍有大量注水榴莲等待处理,而他的下一期视频,将聚焦

生鲜盲盒的法律边界,用解剖榴莲般的精准,剖开每个消费陷阱的核心。

5

榴莲香里的正义

法院第七审判庭的穹顶下,12

名被告人低头坐在被告席,花衬衫摊主的左眉刀疤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林析作为关键证人出庭,手中的证物箱里,改装鬼秤、催熟剂试剂、直播话术手册依次排开。

请证人说明涉案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审判长的声音庄严响起。

这是新型智能鬼秤,通过蓝牙连接手机

APP。

林析指着拆解的秤体,露出内部的信号接收器,摊主可根据顾客特征远程调整重量,比如这位穿花衬衫的被告人,5



15

日在常青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时,将

1.8

公斤榴莲显示为

3.5

斤,增重幅度达

63%。

投影仪切换到直播后台数据,主犯手机里的

盲盒诈骗攻略

逐页展示:早高峰推

'

白领特惠

',晚八点开

'

宝妈福利

',用

'

最后三单

'

制造焦虑;滤镜参数:亮度

+

40,饱和度

+

30,遮盖果皮黑斑;差评处理:夜间批量删除,AI

生成好评

'

果肉超多超甜

'...

被害人陈述环节,那位在常青路被骗的女生攥紧话筒:我妈妈糖尿病住院,听说榴莲补身体,攒了半个月工资去买,结果切开全是生的,摊主还威胁我

'

不买就别想走

'...

她的声音哽咽,那是我能给妈妈买的唯一补品...

法庭辩论阶段,辩护律师试图以

民事纠纷

轻判,林析立即出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

'

果园直供

''

保底果肉

'

等事实,隐瞒

'

鬼秤

''

催熟剂

'

等真相,实施线上线下双重诈骗,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且存在针对弱势群体的加重情节,应依法从严惩处。

休庭时,法院门口聚集了上百位受害者,其中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地递上锦旗:感谢您让我们这些老年人知道,买东西要查秤、要留证据...

红色锦旗上

律政先锋

守护食安

八个金字在阳光下闪耀,林析摸着胸前的法槌吊坠,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法律人要像剖榴莲一样,哪怕满手刺,也要把真相捧给世人看。

6

剖开的真相

赤道附近的榴莲种植基地里,湿热的风裹挟着浓郁果香扑面而来。高大的榴莲树舒展着油亮的叶片,枝头垂挂的金枕榴莲足有篮球大小,青褐色果壳上的尖刺泛着温润的光泽,尾脐处渗出的少量树胶在阳光下凝成琥珀色的滴珠。林析穿着防晒服站在梯子上,指尖轻捏果刺,感受着成熟果实特有的弹性

——

那是自然生长的韵律,而非工业催熟的生硬。

大家看这颗树龄二十年的母树果,

他对着镜头切开果柄,乳白色的树汁缓缓渗出,真正的树上熟榴莲,果香会从果脐处自然溢出,像融化的太妃糖混合着热带花卉的芬芳,浓而不冲,甜中带一丝若有若无的酒香。

刀刃切入果壳的瞬间,清脆的

咔嗒

声中带着果肉与果壳分离的轻颤,五瓣饱满的果肉依次绽开,乳黄色的果肉如凝脂般滑落,边缘泛着半透明的光泽,仿佛裹着一层天然的糖霜。

他用竹叉挑起一块果肉,在镜头前轻轻晃动:注意看这果肉的纹理,自然成熟的榴莲纤维细腻,像丝绸般连贯,咬下去先是绵密的甜在舌尖化开,接着能尝到果核附近略带坚果香的醇厚,最后喉头会回甘,这是催熟剂永远无法模仿的层次。

咀嚼时的轻响通过麦克风清晰传来,混着背景里此起彼伏的鸟鸣,构成一曲关于真实与美好的赞歌。

回到办公室,助理小羽抱着快递箱进门时,整间屋子瞬间被浓郁的果香填满。那是一种深沉的、带着奶油质感的香甜,像夏日午后的阳光般令人安心。是云南的消费者寄来的猫山王,

小羽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她说这是自家果园

'

树熟落果

',凌晨刚从树上捡的。

打开纸箱,三层香蕉叶包裹着三颗饱满的榴莲,果壳呈漂亮的青黄色,每颗都用红绳系着手写的标签:给林律师的正义之果。最上面的那颗还带着新鲜的树疤,撕开果壳的瞬间,深黄色的果肉颤巍巍地露出,浓郁的香气几乎凝成实质

——

那是比金枕更醇厚的甜,夹杂着淡淡咖啡味的回甘,仿佛整个热带雨季的阳光都浓缩在这方寸之间。

果核上刻着的小法槌图案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咬开果肉时,就像看见真相的光。林析咬下一口,果肉在舌尖融化的瞬间,突然想起在种植基地看见的场景:当地农人对着镜头展示他们的

土办法——

用木杆轻敲树干,成熟的榴莲便会应声落地,带着大地的馈赠般沉甸甸的分量。这种原始的智慧,恰如法律,看似坚硬的外壳下,包裹的是守护真实的柔软初心。

暮色再次降临,办公桌上的榴莲千层散发着温暖香气。新一期视频脚本《从

鬼秤

到盲盒:生鲜消费的法律防护指南》已经写好,镜头对焦前,他特意在展柜里摆上那颗刻着法槌的猫山王。当我们谈论榴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他对着镜头轻笑,叉起一块果肉,是果肉在齿间化开的香甜,是果核与果肉的黄金比例,更是每个消费者都该享有的、不被欺骗的权利。

摄像机红灯亮起的瞬间,窗外的夜市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只是这一次,多了几分清朗

——

市场监管局的执法车停在路口,工作人员正在逐摊检查电子秤,LED

屏上

诚信经营

的标语格外明亮。而某个角落,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正对着手机拍摄,镜头里,摊主主动递上复称单,切开的榴莲果肉金黄饱满,香气正穿过屏幕,飘向千万个等待真相的味蕾。当第一缕果香飘出画面时,林析知道,这场关于味道与正义的战役,终将在每个认真剖开的榴莲里,收获最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