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重生60:从捡漏工业废墟开始致富 > 第100章 刘彩云的日记本
    赵瑞刚转身,看到刘彩云抱着那个存钱的宝贝小皮箱,正满眼秋波地笑着。

    “一起看看!”

    说话间,咔嗒一声打开铜锁。

    小皮箱随之打开。

    映入眼帘的,是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钱和票据,几乎要漫出来。

    “满了!这还不算今天花出去的钱和自行车票。”刘彩云美滋滋。

    赵瑞刚倒也不太意外。

    他知道最近加工成品套件挣了不少。

    不过能塞满小箱子,实现妻子这个财迷的心愿,还是很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刘彩云把一小摞票据拿出来,在炕上分成几小堆,念叨着。

    “这是一个月前陈干事给的粮票和布票。”

    “这是胡干事上次来家,带过来的工业票。”

    “这些是郑领导托人送来的肉票。说让咱们别吝啬,给铃铛吃点好的。”

    ……

    蜡烛的光晕里,刘彩云脸颊泛着绯红。

    念叨起来钱和票来,嘴角是抑制不住的笑意。

    赵瑞刚突然想起什么,凑近了笑道:“说好了要给我奖励的!”

    毕竟是夫妻。

    自家男人的这种眼神,刘彩云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刘彩云只是脸一红,说了声“等着”,就从箱底抽出一本旧旧的蓝布面本子。

    封皮边角都磨得起毛了,看得出已经不短时日了。

    “这是?”

    “自己看。”

    赵瑞刚疑惑地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就写着:“今天,我结婚了,我终于嫁给了他!”

    赵瑞刚抬头看向刘彩云。

    刘彩云道:“我的日记本。”

    赵瑞刚轻轻抚过发黄的纸页,凑近昏黄的烛光,仔细看了起来。

    每隔几天日期,就有简单的几句话。

    有新婚燕尔的甜蜜——

    “专家送给他一个甜瓜,他揣了一整天都没舍得吃,晚上回家拿给了我。好甜啊!”

    有初怀孕的惊奇——

    “好神奇,已经怀孕半个月了,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竟然要生娃!哈哈哈”

    有孕期的不安——

    “整夜不敢翻身,腿老是抽筋。累得他总得晚上起来给我按摩。”

    有生下小铃铛时的幸福——

    “我也有闺女了!别家都是爹娘,他偏让闺女喊爸爸妈妈,哈哈,好洋气的称呼!我当妈妈了!他说会让我成为最幸福的妈妈!”

    ……

    直到突然,看到某页的字迹变得潦草,几行文字刺得赵瑞刚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想带着铃铛,离开这个绝望的世界。”

    赵瑞刚意识到了什么。

    心脏像被一把刀子刺中。

    眼圈儿瞬间泛红。

    抬头,看向刘彩云。

    刘彩云带着鼻音道:“接着往后看……”

    赵瑞刚再度低下头,翻看日记。

    “他似乎变了!”

    “今天,他给铃铛编了草蚂蚱。”

    “他似乎真的变了,铃铛晚上偷偷跟我说,她喜欢现在的爸爸。”

    “幸福不是新衣裳,而是他半夜起来给我盖被子。”

    “月下海棠,很美!”

    “小铃铛胖了些,今天抱她抱得胳膊都疼了。结果他说,还不够胖!”

    “原来工业票长这个样子!”

    ……

    最后一页贴着一张小铃铛用炭笔涂鸦的全家福,三个歪歪扭扭的火柴小人手拉手。

    合起本子时,赵瑞刚的心情还未平复。

    十几页纸张,却如同度过了一生。

    刘彩云温热的眼泪滴在他肩头。

    赵瑞刚突然回身,用力将刘彩云箍进怀里。

    仿佛要把那些破碎的岁月重新拼合。

    “我从来不知道,你还有写日记的习惯。”

    刘彩云的声音还有些发颤:“原本,这日记没打算给任何人看。最苦的时候,我攥着煤油灯站在灶台前,想烧掉它,然后带着铃铛……一了百了……”

    她顿了顿,心有戚戚道:“万幸,没走那一步。”

    赵瑞刚喉结滚动,把她搂得更紧了些,下巴抵着她发顶:“这本日记,继续写下去好吗?相信我,往后的每一页,都有幸福的事情可记录。”

    “嗯。”

    刘彩云仰起脸,眼尾还沾着一点泪,问道:“那你说说,这个奖励,可还满意?”

    赵瑞刚指腹抚了抚她娇艳的红唇,狠狠亲了下去。

    窗外月光悄悄洒满窗台。

    小院里一片静谧,只有促织娘在繁忙地叫着。

    三天后,又一重大事件席卷了整个瓦窑村。

    两辆拖拉机披红挂彩,声势浩荡地驶入大队部。

    拖拉机后面牵引的挂车上,还有两台机床。

    随车到来的是陈学深。

    他扬了扬手里的红头文件,嗓门十分嘹亮。

    “刘队长,省厅下发的文件,这次扶持资金——你们看看这是啥!”

    正如当初赵瑞刚和陈学深的赌约,扶持资金的派发,果然落到了陈学深的头上。

    原来,当初资质审查结束后,省厅便和三0八研究所商议扶持资金的事儿。

    由于省里的资金短缺,只能以设备的方式折算。

    一番讨论下来。

    决定将两台拖拉机和两台机床,运往瓦窑大队。

    说起来巧,这拖拉机和机床,正是以前瓦窑大队车间被调走的设备。

    刘永才激动地接过红头文件,大手一挥,带着车队朝车间出发。

    浩浩荡荡的队伍,当即引来了不少社员的围观。

    保存得十分完好的机床从挂车上缓缓卸下,铁皮上还有着“瓦窑大队车间”的字样。

    拖拉机稳稳地停在车间外的空车位上,机床被安放在收拾干净的车间里。

    刘永才粗糙的手掌拂过机床边缘,强忍着眼泪。

    转头瞥见拄着拐的刘德昌。

    在大儿子刘忠国的搀扶下,正对着车床默默流泪。

    刘永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叫了声:“德昌大哥……”

    两个年过半百的汉子,就这么在围观的乡亲们面前抱作一团。

    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曾经被强行调走设备时的不甘,四处求人时的屈辱,守着破烂车间时的绝望,此刻都化作了眼泪和哭声。

    周围围观的瓦窑大队社员也都不由地红了眼眶。

    这两年,队里有多难,大家都清楚。

    陈学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显然没料到会遇到这样的场面。

    一旁的刘忠民拍拍他的肩膀,嗡声道:“没事,让老爷子们发泄一下就好了。”

    良久。

    刘永才止住嚎丧,抹了把脸:“好啊,好啊,这下咱们大队车间就算重新起来了!”

    刘德昌刚被搀扶着起身,就忙不迭地吩咐车间几个工人:“都愣着干啥?赶紧把工具拿过来安装啊!”

    看这着急的样子,是一秒都不愿意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