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最后一块煮骨是我 > 第6章 糖纸之下的骸骨

庭审持续了整整十五天。沈砚舟站在证人席上,十二块煮骨在聚光灯下泛着惨白的光,每块骨头都被放大投影在法庭穹顶,骨头上的刻痕清晰如昨:“s-01”的枕骨上有幼年摔落的旧伤,“l-02”的股骨留着手术钳的夹痕,“c”的脊椎骨间嵌着当年陈天明反抗时刺入的木刺。
“这些不是简单的骸骨,”沈砚舟的声音响彻法庭,“是四十七个孩子被偷走的人生。他们被拐卖、被洗脑、被活摘器官,最后被煮成骨头,磨成粉末,当成商品贩卖——而这一切,都披着‘医疗救助’‘合法收养’的外衣。”
被告席上,市长始终垂着头,手指反复摩挲着袖口的薄荷糖纽扣——那是他女儿送的礼物,里面藏着黑市的交易密码。当法医展示“记忆橡皮擦”的毒理报告时,他忽然抬头,眼神疯狂:“你以为只有我这么让?整个澜城的权贵都在用‘标本’的器官!那些躺在病房的富豪,哪个没有移植过‘孤儿心脏’‘少年肾脏’?”
法庭内一片哗然。旁听席上,几个西装革履的商人匆匆离场,却被早已等侯的特警一一控制。沈砚舟这才惊觉,陈天明的u盘里不仅有市长的罪证,还有整个澜城上层社会的“器官黑名单”。
休庭期间,林深的骨灰盒被送到法庭。盒子里除了骨灰,还有他临终前攥着的糖纸,上面的血字已被法医拓印成证据:“19970602,沈砚舟手术日,院长办公室监控”。老张带着技术组连夜修复了当天的监控,画面里,七岁的沈砚舟被按在手术台上,“养父”举起手术刀,而窗外的林深正扒着窗台,试图救他。
“他当时只有九岁,”陈默站在监控画面前,声音哽咽,“为了救你,被院长打断了三根肋骨,却还是用牙齿咬断了手术灯的电线。”
沈砚舟的视线模糊了。他终于明白,为何每次靠近林深,都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薄荷味——那是林深用自已的止痛药换的薄荷糖,为的是让被囚禁的孩子们能尝到一丝甜味。
最后一次庭审那天,纪念碑前的万人坑遗址挖出了第四十八具骸骨。那是个女孩,骨架旁散落着破碎的薄荷糖铁盒,盒底刻着“希望”两个字——那是林深童年的字迹。陈默说,她是林深唯一的妹妹,代号“l-01”,心脏被摘走时只有五岁。
“现在,我要向大家展示最后一件证据。”沈砚舟打开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数千颗薄荷糖,每颗糖纸都被小心展开,上面有铅笔写的数字、字母,甚至歪歪扭扭的“妈妈”。
“这些是从黑市买家手中收缴的‘骨糖’,”沈砚舟拿起一颗糖纸,上面的“314”是某个孩子的死亡日期,“糖纸内侧的荧光印记,其实是用受害者的骨血写的求救信号。”
法庭内鸦雀无声。当技术人员用特殊灯光照亮所有糖纸时,穹顶投影出无数血字,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地图——那是孤儿院地下埋骨场的平面图,每颗糖对应一具骸骨的位置。
“市长先生,”沈砚舟转向被告席,“你以为用糖纸掩盖臭味,就能让这些孩子永远沉默?但你忘了,骨头会说话,糖纸会说话,被偷走的人生,终将在阳光下发出怒吼。”
最终判决那天,暴雨再次降临澜城。沈砚舟站在纪念碑前,将林深的骨灰盒与“l-01”的骸骨并排安放。陈默往每个墓穴里放了颗薄荷糖,糖纸上印着新刻的字:“这里躺着的,不是标本,是我们的朋友。”
雨幕中,一个戴着兜帽的女人走到沈砚舟身边,递给他一个信封就匆匆离开。信封里装着林深的日记,最新的一页写于他牺牲前三天:
“沈砚舟总说我的薄荷糖太苦,其实那是因为我把止痛药磨成粉掺了进去。他不知道,每次看他咬碎糖块时皱起眉头的样子,我都想告诉他——这是我能给你的,唯一的,保护。”
日记的最后一页夹着张合影,是陈天明用偷拍相机记录的:沈砚舟和林深在孤儿院的沙坑里堆城堡,林深手里攥着半颗薄荷糖,沈砚舟则把最光滑的骨头藏在裤兜里,当作“宝藏”。
暴雨渐歇,阳光穿透云层。沈砚舟摸出一颗薄荷糖,剥开糖纸的瞬间,终于读懂了那些年藏在甜味下的血腥与温柔。他将糖纸折成小船,放在纪念碑前的积水里,看它缓缓漂向刻着“1997-2025”的铭文——那是黑暗开始与终结的年份。
远处,陈默正在教一群孩子辨认薄荷糖与毒药的区别;老张在给新入职的警员讲述“煮骨案”的细节;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匿名者正在向警局投递新的线索,信封上贴着一颗没有糖纸的薄荷糖。
沈砚舟抬头望向天空,云层里隐约可见鲨鱼的形状,但很快被风吹散。他知道,黑暗永远不会彻底消失,但至少,那些曾被当作“标本”的孩子们,终于在糖纸与骸骨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迟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