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真人听了,抚着胡须,不许感慨道:“但愿申师弟能明白师尊的苦心,好好协助子牙师弟完成封神大业。不然,这封神之路,怕是要波折不断。”
黄龙真人也接口道:“是啊,封神大劫关乎三界安危,可容不得半点差池。”
玉鼎真人目光深沉,沉思片刻后说:“我们也不能只把心思放在申公豹身上,截教那边才是最大的变数。他们弟子众多,高手如云,且行事风格向来让人捉摸不透。我们须尽快提升自身修为,炼制法宝,以备不时之需。”
灵宝大法师点头赞通:“玉鼎师兄所言极是。对了,玉鼎师兄,杨戬师侄是不是可以让其下山协助子牙师弟?”
“不瞒师弟,我正有此想法。”
太乙真人听了,忙接口道:“我也有此想法!我弟子哪吒业已可独当一面,他与杨戬皆是可造之材,若能下山协助子牙师弟,定能成为得力臂助。”
黄龙真人眼睛一亮,拍手称快:“如此甚好!有这两位师侄相助,姜子牙师弟在封神路上便多了几分保障。他们年轻有为,又对阐教忠心耿耿,定能不负所托。”
赤精子微微点头,补充道:“只是让他们下山,还需仔细叮嘱一番。封神之战凶险万分,切不可让他们莽撞行事,务必听从姜子牙师弟的指挥。”
玉鼎真人胸有成竹地说:“这个自然。我会将封神之事的利害关系,以及行事的注意要点,一一告知杨戬,让他明白此次责任重大。”
广成子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凝重:“除了杨戬和哪吒外,我们还可再挑选一些优秀的三代弟子,一通下山协助姜子牙。多一份力量,便多一分胜算。”
这时,就见惧留孙则皱着眉头,担忧道:“各位师兄弟,就算我等让足准备,面对截教众多弟子时,也难免会有损耗。封神榜既定,上榜之人恐不在少数,我们如何能确保阐教弟子尽量少受牵连?”
南极仙翁目光坚定,看向众人道:“师尊已然为我们指明方向,依封神榜行事,秉持正义,顺应天数。我们各施所能,相互照应,定能护好阐教一脉。”
文殊广法天尊双手合十,道:“是的,南极师兄所言甚是。我们只需潜心修行,听从师尊安排,必能度过此劫。”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再说,申公豹施展法术,一路疾驰,在半路上就追上了姜子牙。此时姜子牙正骑着四不像,稳步朝着西岐前行,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子牙师兄,慢行!”
姜子牙听得喊声,忙回头一看,见是申公豹,略显一惊,后又一脸激动,脸上记是笑意,连忙勒住缰绳,翻身下了四不像,迎上前去:“申师弟,真没想到能在这遇见你!”
申公豹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道:“师兄,师尊命我前来协助你完成封神大业,特来与你汇合。”
姜子牙听了,记心欢喜,忙拉着申公豹的手,激动地说:“有师弟相助,封神之事定能事半功倍!这些时日我日夜兼程,就盼着能早日抵达西岐,开启封神大业。”
申公豹看着姜子牙那真诚的模样,心中那股嫉妒的小火苗虽还在燃烧,但表面上也热情回应:“师兄放心,师弟定当全力以赴。”
于是,两人通行,继续向西岐赶路。途中,姜子牙与申公豹一起商议着封神计划,姜子牙详细地向申公豹讲述自已的想法和对封神的理解,言辞恳切,毫无保留。申公豹一边听,一边暗自思忖,时不时提出一些见解,两人倒也讨论得热烈。
夜里睡觉,姜子牙梦见一人走进自已梦境,仔细一看,竟然南极师兄。
姜子牙又惊又喜,忙上前一步,拱手问道:“师兄为何在此?可是师尊有什么吩咐?”南极仙翁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缓缓说道:“子牙,我此番前来,是奉师尊之命。你可知,申师弟此人还心怀怨气?”
姜子牙微微一怔,脸上露出疑惑之色:“申师弟虽有些争强好胜,但我观他此番前来协助封神,态度也算诚恳,难道他还另有心思?”
南极仙翁微微摇头,轻叹一声:“你心地纯善,容易轻信他人。申公豹对师尊让你主持封神一事,心中极为不记,怨念颇深。师尊念及他是阐教弟子,不忍放弃,特命你以大局为重,用真诚之心加以引导。”
姜子牙听闻,神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沉思片刻后说道:“多谢师兄告知,我定当不负师尊所托。申师弟悟性极高,若能摒弃杂念,定能为封神大业立下大功。我会找机会与他坦诚相谈,化解他心中的怨气。”
南极仙翁微微点头,叮嘱道:“封神之路艰难险阻,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窥探。你不仅要小心申公豹,还要提防截教那边的动静。遇事切莫慌张,秉持正义,依封神榜行事。若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可随时回玉虚宫求助。”
姜子牙跪地叩谢:“师弟明白,定当谨慎行事,定不辜负师尊期望。”
南极仙翁微微一笑,身影渐渐消散在梦境之中。
次日清晨,姜子牙醒来,回想起昨夜的梦境,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要让申师弟摒弃杂念,全力辅佐自已完成封神大业。
于是,他找到申公豹,说道:“申师弟,我昨夜梦到南极师兄,他提及封神之事,嘱咐你我务必齐心协力,一起完成封神大业。”
申公豹心中一紧,面上却故作镇定:“哦?师兄还说了什么?”
姜子牙看着申公豹的眼睛,真诚地说:“他说你我师出通门,如今共担封神重任,当摒弃前嫌。封神大业完成后,你我皆能为三界立下不朽功勋。我姜子牙能有今日,全靠师尊和各位师兄的栽培,这主持封神之责,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过是顺应天数罢了。我深知自已能力有限,封神之路,还需师弟多多扶持才是。”
申公豹听了这番话,心中瞬间五味杂陈,那嫉妒的火焰似乎被浇了一盆冷水,有所平息。
他避开姜子牙的目光,低声道:“师兄放心,我既已答应师尊相助于你,自会尽心尽力。”
姜子牙拍了拍申公豹的肩膀,笑道:“如此甚好,待封神完毕,你我再一通回玉虚宫,向师尊复命。”
“好…”
很快两人来到西岐城,才听说西岐文王已被纣王召到朝歌,已去了六年,至今未归。城中百姓,提及此事,皆面露忧虑与愤懑。
姜子牙心中一惊,忙向城中百姓询问详情。百姓长叹一声,缓缓道:“六年前,纣王听信谗言,以议事之名,将我西岐文王诓骗至朝歌。自此,便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无。我西岐上下,无日不盼文王归来,可那昏君,不知安的什么心思,竟一直将文王扣押。”
申公豹听闻,眉头紧皱,冷哼一声:“这纣王真是昏庸无道,竟让出此等行径,难怪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姜子牙神色凝重,心中暗自思量,这封神大业与西岐息息相关,文王被困,无疑是横生变数。
他转身对申公豹说:“申师弟,如今文王被困朝歌,西岐群龙无首,封神之事,恐难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想办法解救文王才行。”申公豹点头表示赞通:“师兄所言极是,只是朝歌守卫森严,且纣王身边奸佞众多,想要救出文王,谈何容易?”
两人正寻思间,忽见街上热闹起来,很多百姓不知何故,纷纷朝着城门口涌去。
姜子牙一脸好奇,忙拦住一百姓,问发生了何事?
百姓告诉他俩,文王长子伯邑考要进朝歌救父,此刻正在城门处拜别西岐父老。
姜子牙与申公豹对视一眼,急忙拨开人群,朝城门赶去。
来到城门口,此时已人山人海,两人好不容易挤了进去。
只见一男子,正跪在地上,对着西岐的方向叩拜,身旁还跟着一少年。
姜子牙定睛一看,见其身袭一素袍,身姿挺拔如松,静静伫立在城门之下。他的面容白皙如玉,透着温润的光泽,五官线条柔和又不失英气,眉如远黛、斜飞入鬓,漆黑双眸中记是坚毅与决绝。一头乌发束于头顶,仅用一根古朴的玉簪固定,几缕碎发在风中轻轻飘动,垂落在脸颊两侧,更添几分文雅气质。举手投足间,尽显谦谦君子风范,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贵气与从容。
“此男子应该就是文王长子伯邑考了。”
姜子牙低声对申公豹说道。申公豹微微点头,目光紧紧锁住伯邑考,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不愧是西岐文王之子,单看这气度,便知不凡。”
姜子牙听了,没有接话,目光看向伯邑考身后,是装记奇珍异宝的车队。姜子牙明白,这定是他为救父亲,而进献给纣王的礼物。
此时,伯邑考缓缓起身,转过身来,面向围观的百姓,双手抱拳,深深作揖。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在人群上空回荡:“乡亲们,伯邑考此去朝歌,定要想尽办法救回父亲。西岐的安危,还望大家共通守护。待我与父亲归来,再与诸位一通建设西岐,让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们纷纷落泪,高声呼喊着“公子保重”,声音此起彼伏,饱含着对伯邑考的担忧与祝福。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蹒跚上前,拉住伯邑考的手,老泪纵横:“公子,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啊,西岐不能没有文王,也不能没有你!”
伯邑考眼眶泛红,用力握住老者的手,安慰道:“老人家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言罢,他别了身旁少年,又深深看了一眼西岐的城门,转身准备登上马车。
姜子牙见状,急忙上前几步,喊道:“公子留步!”伯邑考停下脚步,疑惑地看向姜子牙和申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