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仍将继续发生”邪教罪案的可能性,尤其是或已缩短为一个月的犯罪“间隔期”,阵阵惧意骤然袭来,使得我不由自主地身体一颤,担忧地看向戴莎:“学姐,如果真以碎石城为中心的新一轮邪教犯罪发生过三起,那是否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0月、11月、12月都将发生可怕案件……?”
“如果按我们之前的讨论,对于那群遵循邪教‘仪式’规律的极端分子来说,不排除有这样的犯罪计划。”戴莎回应:“从10月起的每个月,确实存在某天发生恐怖罪案的可能性。”
“有迹象表明10月13日,也就是明天,可能是这群极端分子计划犯罪的时候吗?”我接着问:“而宁溪谷学院竟是他们准备犯罪的地点?”
“比较模糊的迹象。”戴莎说。
按她接着补充的意思,专案组联合治安队伍在近期搜捕过某些邪教集会场所,调查一些被蒙蔽的普通教众后,抓获了某个可能知晓一些信息的“老资格”狂热教徒。
虽然那是个装疯卖傻的死硬分子,但据现场发现的笔记和信件,上面除了晦涩诡异的文字片段,还记载某些意义不明的地点,除几处旧城区外,还出现了“宁溪谷学院”名字,这就引起了调查团队的重视与警惕。
听到这个线索后,我感到更加忧虑:“就像之前在突击搜查邪教集会场所发现的纸条,诸如月铃矿区6只‘未投放货物’之类的模糊描述吗?这次竟然发现了‘宁溪谷学院’的字眼……真可怕!无论有什么关联,肯定不是好事!”
“是的,特别是里面提到的几处旧城区地点,包括曾发生过恐怖案件的中南旧城区。”戴莎回应:“当然也有其他暂时‘平安’的地方,但那可能是邪教‘仪式’犯罪计划的候选地。不过,那个被抓获的邪教徒,到现在为止还没撬出额外情报,所以也不好判断。但是,明天恰逢宁溪谷学院980周年大校庆,诸多名人和校友到场,一定要避免最坏结果的发生。”
“也就是说,存在几个暂未发生案件的‘候选地’,其中包括宁溪谷学院?天……”我担心地看向戴莎:“那得分散力量把守多个地点吗?如果到时又得面对至少6只死灵,那可怎么办?那些已经‘死过一次’的怪物没那么容易制服!”
“对于那些伤害人体并注入毒素的死灵,或许真得上重装备把它们打瘫痪才行。只是,如果在明天喜气洋洋的校园里驻守这样一批武装人员,恐怕会吓到不知情的师生。”戴莎无所谓般笑了下,说:“也不用太担心。到时会有装备合适武器的人员在学院及周边巡逻。还有负责安保的警察和治安官加强检查。事实上,这几天我们也有调查人员在校园里行动,就目前来看还没发现可疑迹象,所以就算有威胁应该也是来自外面。”
合适的武器……是指足以粉碎怪物活动能力的某些大威力枪械么?
可校园那么大,就算没有“内部因素”且只有“外部入侵者”,可能得安排相当数量的人员在外面巡逻和站岗,但很多人应该没有对抗死灵的经验,那样的话……恐怕受伤甚至牺牲在所难免!
不过,如果“时间来得及”,通过我的双手,就能驱除受害者被感染的冻灼毒素,也不会出现牺牲者!
就在这校园里……应该还“来得及”!
但是,明晚的话,我应该会一直待在大礼堂。
而且,如果发生什么突发情况,对于被“保护”的我们来说,肯定也接近不了危险地带……
“学姐,对付那些‘一命换一命’的怪物,如果不能装备足以保护自己的武装,只是依靠武器制服它们的话,恐怕免不了会受伤,那就可能感染冻灼毒素……”我猜测,明天为了不影响大校庆的节日气氛,可能安保队伍会以轻装人员为主,那就很难避免受伤或及时瘫痪死灵。
更何况要守住那么大的校园,得配备多少安保力量?
其中肯定有经验相对不足的人员……万一被死灵伤害后抢救不及时,那就回天乏术了。
“知道,所以这几天都会安排精英团队在这边。到时在校园外围也会加强可疑车辆或人员流动监控及检查,希望能提早消灭隐患,或许还能抓捕那些‘投放’怪物的恐怖分子。”戴莎回应:“这当然是很危险的事,但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而对于可能‘中毒’的威胁,我们也找联合生命工程集团提供了一些‘特效药’和针剂。至少还能权当心理安慰……对么?”
呃……联合生命工程集团的特效药,是阿美斯林sc-013,以及配套的特种注射药特雷斯通sd-01和sd-02吗?
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特效药啊……
虽然,据说还有特雷斯通sd-03,但那些药物的实际效用可能较为有限,至少无法根除毒素,就如苏珊应用后的身体状态那样。
从纸面效用来说,阿美斯林的靶向应该是vd-01冻灼毒素,而目前主要被用于杀人的死灵却是vd-02大型犬齿类怪物,对应的毒型应该是vd-02才对。
当然,就像阿美斯林和特种注射药同时配套应用于“治疗”苏珊体内的两种毒素,或许理论上能够遏制毒素的发作……
虽然效用存疑,但只要能争取到一些救命时间就好。
到时,看情况再说……只要“来得及”,就没问题!
不过,听戴莎的意思,她最后那句“权当心理安慰”……难道对“特效药”其实也没多少信心?
“唉,希望没有意外。假如不幸发生了最坏结果,明天的晚会肯定进行不下去,很多人都得撤退,那……”我接着问向戴莎:“实际上,如果有线索证明邪教可能在学院作乱,何不干脆停办大校庆呢?这样不是能保护更多人吗?”
“不,线索并不明朗。就如之前所说的,只有那个死硬邪教徒笔记本上标注的学院名字,实际上很难证明什么。”戴莎摇了下头,说:“所以,也无法说服学院停办明天的大校庆。按照那位尊敬的先生所言,宁溪谷学院近千年来不曾屈服于任何威胁,更何况是那捕风捉影的流言……不过,他还是同意配合国家检察院和治安厅做好必要的安保措施,并布置安全通道。”
听戴莎的补充,那个被逮捕调查的邪教徒对于笔记本上几处可疑地点的“解释”,剔除其疯言疯语后,却是所谓“巡修或集会之地”的意思。
但宁溪谷学院怎么可能是那样的地方?!
“学院不可能是圣明邪教巡修或集会之地……校园里也没听说过有邪教徒出没。如果真有邪教活动迹象,那也太可怕了!”我看向戴莎,问:“而且,学姐刚刚说过近期也对学院进行了调查活动,但找不到可疑迹象,是吗?”
“对,暂时如此……”戴莎似乎沉思了一会后,看过来说:“邪教渗透学院……这样可怕的事情,希望不会真的发生。但是,邪教徒的话语和文字都如同精神被侵蚀至不正常的疯癫产物,可信度相当有限,不能完全当真。所以现在的谨慎行动,主要是防患于未然。”
也就是说,10月可能发生的邪教“仪式”犯罪,不一定在宁溪谷学院吗?
但愿如此!
那么,“时间”呢?是否真的会在明天……?
“学姐,假如按‘规律’来推测,圣明邪教很可能将在这个月实施新的犯罪,是否有明确线索指向明天这个时间点?暂且抛开地点不考虑的话。”我接着问。
“不,没有这样明确的信息。事实上,这几年的调查与问讯结果,都没有清晰的犯罪计划日期指向。”戴莎回应:“这个古老邪教的反侦察能力很强。但从后来系列案件发生的日期来看,很可能存在某种规律,其中之一,就是之前所推测的‘间隔期’。只是,对于计划中可能发生的下一个罪案,也只能通过这种模糊的‘规律’来推测了。”
犯罪的日期,可能是圣明邪教“仪式”计划的关键要素,或许就是极少数核心幕后元凶才掌握的“机密”。
但其中……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或许,罪案计划的日期,一旦启动并呈现某种间隔期规律后,下一个确切的犯罪日期就如同‘默契’一样……对于那些邪教而言是最‘虔诚’、但其实为最极端的狂热教徒来说,这其中肯定有某种能够被解读的‘印记’或‘标识’!”我想起之前的听闻,赶紧对戴莎说:“那个里克说过,‘真正的教徒’能读懂特殊的印记,即使分散在各地,也能将‘仪式’计划这样的犯罪案件接力下去!‘六芒星’也许就是这种印记之一,但按照他的说法,似乎在异变为犯罪计划‘预告印记’的千年之中,变得更为隐秘,或是改变了‘外观’,而所谓内涵却是不变的……”
“与六芒星相关联的异变印记?比如‘6’这个关键数字?确实是那群极端分子犯罪时严格遵循并极力制造的案件痕迹,无论是受害者数量还是某种间隔期一致的‘循环’。”戴莎似乎边思考边说:“这会否就是某种‘隐秘’标识?似乎还不够……近年来搜查邪教集会场所发现的笔记资料中,倒是能看到不少画满页的六芒星,但那就像杂乱无章的涂鸦,完全解读不出有用信息。”
密密麻麻的“印记”么……?
“这么说来,当时引爆聚能联合集团总部大楼的那个邪教徒,遗落的笔记本上也有不明意义的图案,包括某页上一团乱麻般的密集六芒星,还有那组最开始看似密码的连串数字。”我还记得那笔记本上的内容,在交给戴莎之前,自己也留了一份抄录。
当然,满页的六芒星就复刻不了,因为只看一眼都觉得特别不适。
“对。那组数字的含义,我们后来也探讨过,就是与邪教相关的恐怖案件发生日期,对吧?只可惜中断在‘’,也就是那个邪教徒死去的月份。”戴莎点了下头,说:“那就像是对过去系列事件的简要记载,恰好揭示了某种连续性的年月规律,只可惜未能到日。”
“嗯,那组数字……至少与这三年恐怖案件相关的大部分数字,可以算是‘破译’了。如像推测的那样,就是犯罪间隔期分别为3个月的旧‘6’循环和1个月的新‘6’启动。”我认可戴莎的说法:“可惜未能到日,否则就能更精准地预判下一个罪案日期……”
对于那组数字中的“”和前者在原笔记本上还有被划掉的痕迹,对应的是近千年前的古史,9月23日周日在圣石大教堂请教过索伦神父,或许那意味着圣明邪教的“决裂”与独立……但还没有明确依据就是了。
至于两年前的2月,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致死“6”人的重大罪案……当然,这是好事!不过,那个年月确是苏珊中毒入院的时候。难道与之有关吗?
不好说……但更早之前,就是9月1日与戴莎去医院探望苏珊后,一起聊天说到苏珊中毒的事件以及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日期,戴莎明确说了“应该有关系”,而对于为何未见报的原因,她说了“因为那只是一个传播范围很小的普通案件”。
可是,后来想想,好像有点“矛盾”?
当然,戴莎当时就认为最初被定性“普通”的表面下,还得继续调查“不普通”的真相,所以她才会接手这起案件重启调查。
但是,在没被国家检察院关注之前,这种小范围知晓的“普通案件”,为何也被那个邪教徒所知道,并以“”的谜语计入笔记本里?
是“巧合”吗?还是有另外隐情……?
可说到邪教徒……那个里克也知道苏珊中毒的事件!
这也是“巧合”?
总之,这个所谓的“小范围”……有点难以理解。
“学姐,邪教计划犯罪的日期,会否可能并非明天?”我怀着一丝侥幸问:“具体月份或许已经明确,但具体日子……也许还会变动?”
也许,之所以那些数字只能到年月,就是因为日子是可能“变动”的……?
就像是……满月之夜的具体日期?!
“都是可能的,如发现安保力量明显加强,或许邪教也会调整策略。但现在不能与这帮极端邪教徒赌‘不可能’,就怕万分之一的概率仍然会发生恐怖事件。”戴莎轻轻叹了一声,说:“但只要这群疯子仍如飞蛾般沿着既定‘规律’袭来,我们就能反过来借机引出烈焰应敌。事实上……也有一定迹象表明,下一次仪式计划犯罪的日期,很可能就在这几天。”
咦?
也就是说,还有其他迹象、线索或推测么?
这时,我想起之前推想过的某些可能性和刚刚的念头,于是再次说出来:“如果真是明天或后几天,会否可能都在晚上……?”
“对。”戴莎给出明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