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19年!
46岁已步入中老年的慈禧太后突然怀孕
御医诊出喜脉惨遭灭口,
唯一幸存者靠假死逃生,
溥仪晚年揭露惊人真相!
1.深宫异兆
紫禁城的秋夜静得可怕。
储秀宫外,当值的小太监王顺儿竖起耳朵,听见里头又传来一阵干呕声。他缩了缩脖子,把身子往阴影里藏得更深些。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了。
又来了……王顺儿在心里嘀咕,眼睛瞄向站在珠帘外的李莲英。大总管那张常年堆笑的脸此刻阴沉得像块铁板。
珠帘内,慈禧太后伏在鎏金痰盂上,喉咙里发出痛苦的呃呃声。宫女春桃跪在一旁,手里捧着雪白的丝帕,却不敢贸然上前。
滚出去!慈禧突然抬头,一巴掌扇在春桃脸上。小宫女连滚带爬地退下,脸颊上迅速肿起五道红印。
李莲英使了个眼色,两个小太监立刻抬着痰盂悄无声息地退下。他亲自捧了盏温茶进去:老佛爷,您喝口茶压一压……
压什么压!慈禧一把打翻茶盏,景德镇的青花瓷在地上摔得粉碎,御膳房那群杀才,做的什么腌臜东西!传哀家旨意,今日当值的厨子,各打二十板子!
李莲英弯腰应是,心里却明镜似的——今儿的鲥鱼是江南刚进贡的,鲜得很,老佛爷往日最爱这一口。自打上月起,太后就闻不得半点腥味,连最爱的蟹黄包子都碰不得了。
更蹊跷的是,太后的月事,已经两个月没来了。
御膳房总管赵德海跪在院子里,屁股上的血把裤子都浸透了。二十大板打完,他愣是咬着牙一声没吭。
赵总管,您别怨我们。行刑的小太监低声说,老佛爷这些日子脾气大得很,李总管都挨了好几回骂了。
赵德海摆摆手,让小徒弟搀着,一瘸一拐地往回走。他心里苦啊——这一个月来,御膳房变着花样做了上百道菜,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可太后不是嫌腻就是嫌腥。今儿这道清蒸鲥鱼,还是照着同治年间的方子做的,谁知道……
师父,您说老佛爷这是怎么了小徒弟左右看看没人,压低声音问,我娘怀我妹妹时,也是闻着鱼腥就吐……
作死啊你!赵德海一把捂住徒弟的嘴,眼睛瞪得铜铃大,这话要传出去,咱们全得掉脑袋!
但御膳房里谁心里没个猜测太后今年四十有六,守寡十九年了,可这症状……几个老厨娘私下里交换着眼色,都从对方脸上看出了同样的想法。
当晚,赵德海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偷偷在灶王爷像前上了三炷香。
灶君老爷保佑,可千万别是那档子事儿啊……
2.太医的生死劫
李莲英站在太医院门口,脸色比锅底还黑。
都给咱家听好了,他尖细的嗓音像刀子一样刮过每个太医的耳膜,老佛爷身子不爽利,你们一个个的,都把招子放亮点儿!
张太医是第一个被叫去的。隔着三层纱帐,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指搭在那只戴着鎏金护甲的腕子上。一触之下,他差点跳起来——这分明是……
如何帐内传来慈禧冰冷的声音。
张太医的汗唰地下来了。他咽了口唾沫:回老佛爷,您这是操劳过度,气血两亏……微臣开几副补药……
回到太医院,张太医的手还在抖。他哆哆嗦嗦地写了张温补的方子,半点活血的东西都不敢用。
张兄,太后究竟……同僚凑过来问。
别问!张太医猛地抬头,眼睛里全是血丝,想活命就别问!
五天后,慈禧的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吐得更厉害了。盛怒之下,她下令把张太医拖出去斩了。
第二个被叫去的是刚入太医院不久的陈太医。这愣头青一诊脉,竟然扑通跪下了:
恭喜老佛爷!这是喜脉啊!微臣……
他话没说完,慈禧已经掀了帐子,一张脸白得吓人:先帝驾崩十九年,你竟敢污蔑哀家来人!把他全家都给哀家……
那天夜里,太医院值房灯火通明,所有太医面如土色。陈太医的人头现在还挂在西华门外呢!
3.神医的妙计
光绪皇帝是在用早膳时听说这事儿的。他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
皇爸爸身子不适怎么没人告诉朕年轻的皇帝猛地站起来,快,摆驾储秀宫!
储秀宫里,慈禧正歪在榻上,额头上贴着薄荷膏。听说皇帝来了,她强打精神坐直了身子。
儿子给皇爸爸请安。光绪规规矩矩地磕头,听说皇爸爸身子不爽利,太医院那群废物……
皇帝有心了。慈禧摆摆手,哀家就是累着了,不碍事。
光绪抬头,突然注意到慈禧的腰身似乎比上月粗了些。他赶紧低下头,心里却翻起惊涛骇浪——皇爸爸这模样,怎么跟他府里怀孕的侧福晋那么像
出了储秀宫,光绪立刻召见了李鸿章。
李中堂,太医院是指望不上了。你可认识什么民间圣手
李鸿章捻着胡须,忽然眼睛一亮:臣倒想起一人,无锡名医薛福成,当年太后生疥疮,就是他治好的……
三日后,薛福成风尘仆仆地进了宫。隔着纱帐诊完脉,他后背已经湿透了。这分明是……
回太后,薛福成深吸一口气,您这是‘血蛊’之症,气血淤积于腹,需通经活络。
慈禧的眼睛在纱帐后微微眯起:哦怎么个通法
微臣祖传有一方,但需亲自煎制,旁人不得插手。
帐内沉默良久,终于传来一声:准了。
当夜,薛福成在御药房熬了一碗黑漆漆的药汁。他亲自捧到慈禧跟前时,手稳得没有一丝颤抖。
太后,此药服下后,会有些疼痛……
少废话,慈禧一把夺过药碗,哀家什么没经历过
一个时辰后,储秀宫传出消息:太后凤体违和,闭门静养。薛福成连夜出了宫,连赏赐都没敢要。
4.金蝉脱壳
薛福成踏出宫门的瞬间,秋风裹着碎叶扑在他脸上。他死死攥着药箱带子,指节发白——药箱夹层里藏着那张要命的脉案。
薛大夫,轿子备好了。小太监殷勤地掀开轿帘。
他钻进轿子,立刻从袖中抖出块碎银:劳烦快些,赶在关城门前出去。
轿子刚过东华门,薛福成就喊了停。他闪进一条胡同,三拐两转进了家成衣铺,再出来时已换成商人打扮,脸上还粘了络腮胡。
无锡城外十里,薛家老宅灯火通明。
快!把寿衣拿来!薛福成一进门就扯掉假胡子。长子薛明捧着早就备好的寿衣跪在地上:父亲,棺木、灵幡都齐了,连讣告都散出去了。
他摸着棺材里那具穿着自己衣服的草人——草人脸上覆着黄纸,胸口压着块用狗血染红的石头。这是《洗冤录》里记载的瞒天过海之法。
记住,哭丧要真哭。薛福成往眼睛里滴了几滴生姜汁,顿时泪流满面,你爹我这次诊的脉……是抄家灭族的祸事!
第三天夜里,庄院外传来马蹄声。
灵堂里顿时炸了锅。女眷们扯散头发往脸上抹锅底灰,小厮们把预备好的纸钱抛得满天飞。薛明抓起早就备好的公鸡,一刀割喉,把血洒在棺材缝里。
砰!大门被踹开。五个穿黑衣的带刀侍卫闯进来,领头的直接拿刀挑开棺材盖——里头躺着个面色青紫的尸体,嘴角还挂着黑血。
data-fanqie-type=pay_tag>

怎么死的黑衣人用刀尖戳了戳尸体脸颊。
大老爷们饶命啊!管家扑通跪下,我家老爷从京城回来就吐血,说是染了瘟疫……说着掀开尸衣,露出胸膛上溃烂的疮疤——实则是用腐肉伪装的。
黑衣首领皱眉后退两步。时疫可是要传染的!他随手抓了个哭丧的老仆:可有人来吊唁
就……就前村李郎中……老仆哆嗦着指向供桌上的药方,说老爷中的是‘热毒入血’……
黑衣人到底不放心,硬是盯着薛家把棺材下葬。当泥土掩埋到棺盖时,躲在密室里的薛福成正通过铜管偷听地面动静。
头儿,要不要开棺验……一个年轻侍卫刚开口就被打断。
你活腻了时疫尸体也敢碰!首领骂骂咧咧地往坟头踹了脚,走,回去复命!
直到三更时分,薛福成才从密道爬进坟地。长子已经带着佃户挖开了新坟——棺材底板是活动的,里头草人怀中揣着个陶罐,装着刚死的野猫。
父亲,往南的船备好了。薛明递上斗笠,两广总督李大人的亲兵在码头等着。
薛福成最后看了眼生活了五十年的宅院,把那张写着左寸滑数,右关弦紧,此乃……的脉案扔进火盆。火舌窜起的瞬间,他想起慈禧喝药时那个似笑非笑的眼神。
三个月后,无锡知县上报薛福成病故销籍的文书送到了李莲英案头。几乎同一时刻,广州十三行来了个姓胡的南洋富商,专治妇人疑难杂症。
而紫禁城里,慈禧正把玩着新贡的翡翠送子观音。李莲英跪在一旁,听见太后轻声自语:薛大夫……倒是聪明人。
殿外秋雨渐沥,把汉白玉台阶上的血渍冲得干干净净。
5.龙胎之谜
北京,英国公使馆。
金发碧眼的记者埃德蒙·巴克斯伏在案前,羽毛笔在羊皮纸上沙沙作响:
1881年11月15日
清国太后慈禧的怪病终于痊愈,但宫廷里仍弥漫着诡异的气氛。昨日与俄国公使闲聊时,他提到一个惊人的传闻——太后可能经历了一次血崩,而内务府总管荣禄大人,恰在那段时间频繁夜入禁宫……
巴克斯的笔尖顿了顿,又继续写道:
更耐人寻味的是,荣禄的晋升速度令人咋舌。从一个小小的护军统领,短短几年便跃居军机大臣,甚至被赐穿黄马褂。清国官员私下称他为夜值宰相,因他总在深夜奉召入宫,次日黎明才离开。
他合上日记,嘴角浮起一丝玩味的笑。这则消息,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紫禁城,储秀宫偏殿。
李莲英蹑手蹑脚地翻检着太后的妆奁。自从薛福成病故后,慈禧变得愈发谨慎,连贴身衣物都要亲自焚毁。
奇怪……他低声嘀咕,从暗格里摸出一块绣着五爪金龙的襁褓布。
布上还残留着淡淡的血渍。
李莲英的指尖微微发抖。这块布,绝不是同治皇帝用过的旧物——它是崭新的,针脚细密,显然是近期才缝制的。
难道……他猛地合上暗格,额头渗出冷汗。
就在这时,珠帘外传来慈禧冰冷的声音:
小李子,你找什么呢
据清宫《内务府·值宿档》载:
光绪七年三月至四月
荣禄奉懿旨入宫议兵事,共十七次,其中九次于子时后进宫,丑时末方出。
备注:每次均由李莲英亲迎,直入储秀宫西暖阁。
而同一时期,太医院的《用药底簿》却记载:
四月初八
储秀宫领:红花二两、益母草三两、麝香一钱(朱批:此方不入档)。
到底谁才是慈禧小产胎儿的生父
据民间传言中,慈禧的男宠有四人:
李莲英: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但太监没有生育能力,可以排除。
恭亲王奕:慈禧太后年轻时的情人,但1881年二人已反目成仇,没有可能是胎儿的生父。
饭馆石某:只是野史中有些记载,没有实际的人证和物证。
荣禄:再溥仪回忆录中明确提及慈禧和荣禄自幼定亲,而且两人的权力捆绑最深。
结合以上历史资料,慈禧患病期间,荣禄夜入禁宫最频繁。而且在此后的时间里,荣禄官运亨通,甚至主导了戊戌政变。另外,西洋记者巴克斯记载过慈禧曾小产,而荣禄恰在同期称病半月的记录。
多年后,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
祖母慈禧与荣禄的关系,在家族中并非秘密。父亲载沣曾说,若无荣禄力保,我们这一支根本坐不上龙椅……
而那块带血的襁褓布,最终出现在1908年慈禧的陪葬品中。李莲英在《爱月轩笔记》里记载:
老佛爷临终前,亲手将一柄金锁放入棺中,锁上刻着‘长命百岁’四字——可大清皇室,从无此等习俗。
那么慈禧太后46岁所怀孩子的亲生父亲,就可想而知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