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陛下,祭坛已经搭建好可以进行召唤了,好,我大乾能不能统一中原成为当世霸主就看这先祖所留的预言是否准确了,说话的正是大乾宰相张韬和大乾女帝东方月,这段对话起因源自于一个古老的预言,传说当年大乾开国皇帝遇到仙人托梦,说是大乾第15位皇帝将得到一位助大乾大一统的人才,并向其赠送了一张召唤符,说明了具体使用方法,梦醒之后召唤符就在床头放着,所以这个预言也就代代流传了下来,到东方月这正好第15代皇帝。
随后东方月带领文武百官走向祭坛,按照流传下来的方法进行了召唤,只见一阵光芒闪过,一个奇装异服,模样怪异的人出现在祭坛之上,众大臣都好奇的盯着这位传说中的能人异士。
祭坛中央林青懵逼了,肿么肥事,我不是刚洗完澡,往凳子上一坐就坐到这了,难道家里凳子变异了
叮!恭喜宿主成功穿越,我是你的忠实伙伴你可以叫我十七,十七那一到十六呢林青好奇道,因为你前边还有十六位穿越者,他们没有抗住穿越中的时空乱流,所以都烟消云散了,你是目前唯一活着的人,正好是第十七位,所以我就给自己取名十七了
我敲,这么说我这是穿越了,那这么多人围着我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呀,现在林青尴尬的一批,一群人对一个人就在这互相看着,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
过了一会林青开口道咳!那个,大家好呀!这时候东方月也反应了过来,开口道,先生,我是东方月,大乾王朝15任皇帝,今日依照先祖预言召唤先生到此,冒犯之处,还请见谅,声音威严,只见来人二八年龄,身穿皇袍,头戴皇冠,眼睛明亮,皮肤白皙红润,宽大的衣袍看不出身材,平添了几分威严,林青竟一时看的有些呆了,直到东方月轻咳一声才反应过来,不免有些尴尬,说道不好意思啊,陛下太漂亮了,一时看入迷了,东方月闻言心里不免有些打鼓,有些怀疑先祖预言的准确性了,说道今日天色已晚,先生先好好休息,明日朕再登门拜访,来人,带先生下去休息,此时一个宫女回答道是,先生请随我来,林青回答了一声好之后和女帝还有众大臣挥了挥手便离去了,此刻有官员说道陛下,此人语言轻浮,行事怪异,是不是预言…预言有误呀,剩下的人纷纷附和,此时东方月抬手示意众人停止议论说道预言是否正确,众卿且随朕以观后效,今日各自散去吧遵命众大臣领命作揖道。
2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林青就被叫醒了,说是女帝一会就到,林青就在感叹着穿越也睡不了一个好觉的情绪中被下人伺候着穿好了衣服,虽然发型没变但是衣服换成了大乾的服饰,除了发型之外其他倒也不是和周围显得格格不入了。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女帝在众人的簇拥下进来,先生在此可还适应,下人如果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先生尽管说,朕定会好好惩罚他们走到房间女帝的声音响起,陛下,我在这很好,没什么问题林青回答道。
~~报,启禀陛下,淮北今年遇到旱灾颗粒无收,树皮草根都被挖空,甚至有易子而食的现象出现。
传旨,淮北减免三年赋税,着户部即刻筹备粮食,赈济灾民。
先生,对此可有什么良策,林青略微思索回答道,陛下可让附近州县接收相应的灾民,实行以工代赈,由此可减轻朝廷压力,此外我还有一种粮食名为土豆,亩产至少五千斤,并且两个月一成熟,除了营养少一点,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可以让淮北进行种植,推行种植试点,闻言众人仿佛炸开了锅一样,真有先生说的这么神奇吗一名老者开口问道,声音都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不出三年我大乾将会兵多将广,百姓将不会再食不果腹,至于营养,先吃饱了再说,,……
众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中,此刻女帝终于按耐不住问道先生说的这土豆现在何处呀,众人闻言都停止了讨论都着看着林青,仿佛眼里冒着绿光如同饿了半个月的狼一样,各位我昨天刚将土豆种上,具体成效如何还得看两个月以后。随后林青又将众人带到了自己种植的地方参观了一下,话说这土豆还是昨天林青刚在宫女带领下来到别院,系统突然说,由于宿主成功穿越,奖励宿主改良后的土豆,亩产可达一万斤,刚才说五千斤是怕自己这二把手种不出来这么多产量那不就打脸了吗,所以虚报了一下。
3
在土地种植处女帝说道,城外有良田千亩,现在正好还没种农作物,朕赐给先生,专门用来种植土豆,另有佃户百户也听凭先生调遣,朕期待两个月后先生说的亩产五千斤,或许是对预言的坚信,或者对林青的信任,皇帝的内心充满着期待。
转眼过了半个月,林青将城外的田地都种上了土豆,实行了责任田的制度,对于肥料思来想去还是生物肥好使,林青将生物肥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都传授了下去,众人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也是感到惊奇,经过这半个月都信服了,看着土豆一天比一天长势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半个月的时间里,女帝也来过几次,期间成立了皇家科学院,这片田地也叫做皇家实验田,为了在这异世界未来的生活过的更滋润,林青这半个月以来也没有闲着改进了炼铁技术,大乾的冶炼技术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这种炼钢方式费时费力,品质还不高,林青采用系统提供的高炉炼铁方式,打造出来的兵器在这个世界堪称神兵利器,大乾不善马战,骑兵培养困难,主要是在马背上不能控制自身平衡,林青了解了之后才发现没有马鞍,根据前世的知识打造出来了马鞍,将士们在马背上如履平地,通过林青这些举措让大乾一跃成为了军事强国,等到合适时机必将震惊世界,现在林青正准备完成让大乾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系统给的任务是帮助大乾完成大一统林青也明白不能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
今天到了土豆收成的日子,女帝早早的便过来了等着将土豆清点完毕就可以知道亩产量有多少了,时间一直持续到了中午,众人焦急的等待着,一会卫士来报,陛下,土豆已清洗完毕,亩产量平均一万三千斤,众人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陛下,有了此物,我大乾百姓将再也不用忍受饥饿之苦了,不出两年我大乾将粮草充足,到时候行军作战,后勤补给将再也不是问题
4
土豆丰收的喜讯传遍朝野时,林青正在校场试验新式马镫。铸铁相击的脆响中,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环佩叮当——女帝竟褪去龙袍换了身银甲,三千青丝用金环束成马尾。
看着女帝飒爽的身姿,林青不由得发出了赞赏,待女帝骑乘结束之后来到林青的面前,先生这个马镫真乃神器,有了此物我大乾将士都将成为马术高手。
陛下这只是咱们强军第一步,请问陛下可知何为闪电战,闪电战,先生请说
闪电战,顾名思义战争如同闪电一样快速,以顺雷之势横扫战场,打敌人措手不及。咱们可以打造一支骑兵部队,以绝对的数量碾压敌人,想法虽好,但是战马繁育困难,数量跟不上呀,女帝皱起了眉头回答道,对于女帝的疑惑林青解释道,陛下,臣有马匹繁育的秘籍一本献与陛下,只要按照上边的方法来,马匹不是问题,此话当真,如果真如先生所说,那闪电战将不是空想,林青将改良后的复合弓递给东方月,陛下试一下此物,此弓与平常所见大不相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陛下试过就知道了林青故作神秘说道,不一会箭矢破空之声惊起栖鸟,此物射程竟然如此远,而且拉弓搭箭毫不费力,陛下此物是我改良过的名为复合弓,制造司已经在打造了。
话音未落,八百里加急闯入校场:柔然十万铁骑犯边,云中十二郡尽失!
校场顿时炸开锅。兵部侍郎王焕之声音发颤:云中粮仓囤着新收的百万石土豆,若被胡虏所得......
那就让他们带不走一粒粮。林青突然将瑞士军刀插在沙盘上,刀锋所指正是阴山峡谷,请陛下给我三千轻骑,五百具装铁浮屠。
三更时分,当柔然人围着篝火炙烤土豆时,天际突然亮起数百星火。林青站在改造后的投石车上,看着燃烧的酒精罐划出抛物线——这是他从御酒坊顺来的蒸馏酒,混着沥青的火焰瞬间点燃整片草原。柔然人至此成为了历史。
5
御书房,林青在铺开一卷奇特的图纸。东方月望着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皱眉:先生所说'纪检司',莫非要效仿前朝酷吏
此乃绩效审计制度。林青用炭笔画着流程图,每季派御史暗访,用这个统计表量化政绩。他忽然从袖中掏出个铜制腰牌,正面刻着明镜高悬,背面却是复杂的防伪纹路。
三月后,扬州知府在接风宴上被当场摘去乌纱。当新任监察使亮出账本时,知府才发现每页夹缝都印着特制水印——那是皇家科学院用油墨印刷术制作的防伪标记。
最妙的是这举报箱。林青带着女帝微服私访,指着衙门前鎏金箱子,百姓投书要用特制竹简,钥匙在监察司总堂......
6
初雪覆盖京城时,第一列蒸汽机车喷着白雾驶过永定门。工部尚书赵汝成捧着《五年规划》老泪纵横:按林相所言,来年开春就能贯通南北漕运。
林青却蹲在暖阁地板上拼装模型,瑞士军刀灵活地拧着螺丝: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命脉。他手中的铁路沙盘蜿蜒如龙,每个车站都标着粮仓与矿场。
女帝忽然将一卷帛书拍在案上:先生解释下,这'义务教育法'是要动摇士族根基
陛下请看。林青推开雕窗,指着书院里诵读拼音字母的孩童,三年后这些孩子能读会算,五年后就是最好的工匠,十年后......他的目光掠过正在铺设铁轨的民夫,他们将建成比长城更雄伟的奇迹。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创作一个穿越改革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加完整,我会先梳理已有的情节,并针对科举改革和官员任用部分进行详细扩展。请您看看以下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我会进行调整。
陛下请看这份《策论新编》。林青将连夜编纂的教材铺在紫檀案几上,油墨气息混着窗外新雪的凛冽,经义文章该让位于实务策论了。
东方月指尖抚过书页上整齐的活字印刷体,突然停在数术应用题章节:让举子们学这些丈量田亩、计算税赋之术
不止如此。林青转动地球仪,指着大乾疆域图,新设的格物科要考机械原理,农政科须通晓作物轮作,就连传统的明经科也要增加案例判牍——这些才是治国实学。
治国之才不能纸上谈兵,永远要记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了许久女帝回应道,准
当礼部尚书崔元礼展开考纲时,老迈的双手不住颤抖:这...这成何体统!,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不要了吗,国之根本,国之根本呀宣纸上的《景和六年科举改制令》赫然写着:取消诗赋取士,新增格物、农政、律法三科,明经科需答时务策问三十道。
早朝的金銮殿化作沸鼎,朱衣玉带的朝臣们分成两派。以清河崔氏为首的世家大族面色铁青——新科考试要验算田亩赋税、要懂水利营造,他们豢养的那些只知吟风弄月的清客门生,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
臣请陛下三思!崔元礼捧着笏板出列,自古取士以文章见真章,若让匠人之术登堂入室...
崔尚书可知上月扬州水患林青忽然打断,从袖中甩出工程图纸,您举荐的治河使连流量计算都不会,若不是工部新科出身的张主事连夜演算,此刻江淮已成人间炼狱!
此时女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女帝轻叩龙椅,内侍抬进十口樟木箱。随着箱盖掀开,墨香扑面而来——这是皇家印书馆赶制的十万册《实务通考》,正通过新修的驿道发往各州府。
洛阳城南的青云书院里,农家子陈怀远盯着墙上的告示发呆。新设的助学司不仅免除束脩,还按月考成绩发放粟米,这对于父亲早亡的他简直是天降甘霖。
经过几个月的改革,也算是初步步入正轨了改革也是小有成效。
这是林相亲自编纂的《九章新解》。山长将书册分发给学子,从今日起,早课背《禹贡》,午课学测绘,晚课练珠算。
窗外飘着细雪,陈怀远呵开冻墨,在《复式记账法》的空白处写道:三月期考若得甲等,就能进户部观政实习...砚台里映着少年发亮的眼睛,那里跃动着祖辈不敢想象的未来。
杏花纷飞的殿试日,来自幽州的举子赵延川捧着考卷怔住。最后一道策问题竟是:若遇草原部落袭扰,当用何策长治久安他想起边境贩马时见过的铁轨,提笔写下《论铁路屯兵疏》。
阅卷的兵部尚书拍案叫绝:此子提出在边境修建环线铁路,运兵速度可达骑兵三倍!当女帝看到答卷上以工业文明消弭游牧文明的论断时,朱笔在赵延川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新科进士们站在蒸汽机轰鸣的工坊里,看着铁水浇铸出标准铁轨。以往观政不过是抄写文书,状元柳文谦擦拭着护目镜,如今竟要亲手操作车床...
三个月后,当这批年轻人带着满手老茧走进六部衙门时,再没人敢说书生不知实务。户部观政的李明德更是凭《粮仓除湿新法》,将陈粮损耗从三成降至半成。
吏部门前的铜匦日夜作响,装着各地官员的绩效表。用林青设计的三等九级制,某县令因推广新式纺车使赋税增收两成,考评赫然写着上上等,而某郡守却因阻挠义务教育推行被批下下等。
最让老臣们心惊的是岗位说明书——大理寺卿的职责细化到每月亲审五案,连太仆寺管马料的从八品小官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
岭南道巡察使的马车里,新任命的崔琰正在研读《异地任职条例》。这位清河崔氏的嫡系子弟,此刻要去瘴气弥漫的南疆就任。家族长老的怒吼犹在耳边:那林青分明是要断世家的根!
但他摸着怀中《五年发展规划》,忽然觉得比起在洛阳当个清贵闲官,或许在梧州筹建水电站更有意思。更何况三年任期结束后的晋升考评,可是写着可入阁三个朱红小字。
秋雨绵绵的深夜,崔元礼在宗祠里烧掉最后一份名帖。各地传来的消息令人心惊:寒门举子占新科进士七成,家族掌控的五个州县要员全被调任,连最得意的门生都开始研究《工程力学》。
准备拜帖。老尚书颓然坐倒,明日...老夫要去求见林相。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诗礼传家的匾额上,那影子竟佝偻得像条老狗。
紫宸殿前三百青玉阶被晨光染成琥珀色,新科贡士们捧着砚匣鱼贯而入。礼部员外郎突然拦住个粗布麻衣的考生:寒门士子走西偏门,这是规矩。
王大人怕是没看新颁的《科场仪注》。陈怀远不卑不亢展开考引,背面朱批青云书院特荐在阳光下泛着金粉,陛下有旨,今科考生皆从正门入殿。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琉璃瓦时,女帝望着殿下青衫如林的景象,指尖轻颤——往年殿试总有半数考生穿着世家特供的云锦,而此刻放眼望去,竟有七成学子身着葛麻。
请诸生观题。随着林青击掌,十二架蒸汽驱动的木鸢腾空而起,在殿前展开十丈长的绢帛考题。来自胶州的工匠之子郑淮突然泪流满面,那第三题分明画着他参与改进的纺织机结构图!
臣有三策解河东盐政之弊。赵延川的嗓音回荡在穹顶,一者铺设盐铁专线,用蒸汽机车运盐;二者设化验司严查掺假;三者...他忽然从袖中取出玻璃瓶,这是臣在观政时提炼的氯化钠,纯度可达九成八。
工部尚书差点打翻茶盏。那晶莹如雪的细盐,正是皇家科学院最新成果,尚未告知朝臣!
轮到陈怀远时,少年在沙盘上推演起复式记账法:若将各州钱粮收支按此表统计,贪墨之事将无所遁形。他手指划过交叉核验栏时,几位户部老臣顿时面色惨白。
最令人惊叹的是位女考生,她呈上的《化学肥料制备法》里,竟用算式标明了氮磷钾配比。家父在皇家实验田耕作十年,她迎着质疑的目光说道,这些数据来自三千次田间记录。
放榜那日,朱雀大街挤满了蒸汽机车改造的观榜车。当看到状元竟是女子时,茶楼说书人惊得折扇落地:乖乖,这林相改革当真鬼神莫测!
新任探花陈怀远打马游街时,沿途百姓纷纷抛出土豆花——这是农人自发的礼仪。路过青云书院旧址,他忽然下马对着空荡荡的巷口三叩首,那里曾是他蜷缩着偷听讲学的墙角。
夕阳下的永定门码头,蒸汽货轮正在卸下南洋稻种。头戴安全帽的监工举着铁皮喇叭喊话:戌时三刻最后一班轨道车发往幽州,要寄家书的抓紧!
丝绸商赵掌柜在电报局前排队,玻璃窗里滴滴答答的声响让他恍如隔世。三个月前他还在用信鸽联络江南分号,如今却能用编码传递今日苏绣行情。
爹爹看这个!女儿举着机械坊新出的八音盒跑过广场,齿轮转动间流淌出的竟是《禹贡》调。巡城御史的自行车队穿梭在人群里,车铃叮当惊起成群白鸽。
林青站在观星台俯瞰都城,万家灯火中夹杂着零星电灯的光晕,像撒在玄色锦缎上的珍珠。女帝忽然指着西市升起的孔明灯群:那些灯上怎么都有土豆图案
陛下忘了今日是丰收节林青笑着展开《民生简报》,头条照片里老农捧着磨盘大的土豆笑出泪花,现在百姓叫它'林公薯',说是吃了能长出治国安邦的七窍玲珑心。
更鼓声中,他们望见国子监藏书楼依然灯火通明。新科进士们正在筹备《格物学报》创刊号,玻璃窗上投出激烈争论的剪影——有人举着蒸汽机模型,有人在黑板上演算方程式。
当钦天监正捧着星图慌慌张张跑来时,林青正在给怀表上发条。远处海港传来汽笛长鸣,首支远洋舰队正载着《大乾律例》和土豆种子驶向未知大陆。
紫微星移算什么他笑着指天,看见北斗第七星旁的新星了吗那才是未来。女帝顺着望去,隐约看见星辉里藏着铁路网形状的光斑
除夕夜,当第一盏电灯在皇城亮起时,钦天监惊恐地发现紫微星移位。而林青正站在观星台上,手中的怀表指针恰好指向《世界地图》上未标注的某处海岛——那里埋着他留给这个时代的最后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