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本封面古朴的《孙子兵法》静静地躺在托盘中央时,整个店铺内的气氛都为之一凝。
景元那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眼眸,此刻正牢牢地锁定在那四个隶书大字之上。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许,取而代
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与审视。
“《孙子兵法》……”景元低声念出这四个字,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作为仙舟罗浮的神策将军,执掌云骑军数千年,他一生戎马,与无数敌人周旋于星海之间,对于“兵法”二字,自然有着远超常人的理解与敏感。
仙舟的兵学传承虽然也算源远流长,但大多是基于对仙舟人特性、星槎战术以及对特定星神(如“巡猎”)力量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精妙之处,但与眼前这本古籍所散发出的那种纯粹、凝练、直指战争本质的韵味相比,似乎又有所不同。
“这便是……古蓝星一位名为孙武的先贤所著的兵学圣典么。”景元缓缓伸出手,将那本线装古籍轻轻拿起。
书籍入手,并不沉重,纸张带着一种古旧的质感,墨香隐隐。他能感觉到,这并非普通的复制品,其中似乎蕴含着某种独特的“道韵”,与书中所述的兵家智慧相互辉映。
景元并未急于翻阅,而是再次看向林星,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店家可知此书来历?”
林星微微一笑:“回禀将军,本店罐中之物,皆是小子偶然所得,其具体来历,小子也知之不详。不过,既然此书能入将军法眼,想必自有其不凡之处。”
他依旧将一切推给“偶然”,不留下任何破绽。
景元闻言,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想从这个年轻店主口中探听到真正的秘密,恐怕并非易事。
他的注意力再次回到手中的《孙子兵法》上。
他缓缓翻开书页。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第一句,便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景元的心神猛地一震。这短短二十余字,便将战争的极端重要性与残酷性,以及对待战争应有的审慎态度,阐述得淋漓尽致。
他继续往下看去。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景元脸上的表情也愈发凝重。
他仿佛看到了一位古老的智者,跨越了无尽的时空,正在向他娓娓道来战争的本质、谋略的精髓、以及用兵的至理。
书中所述的“庙算”、“奇正”、“虚实”、“攻守”、“形势”、“九变”等等概念,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对战争全局的掌控,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分析,对人心向背的洞察,以及对各种战术运用的阐述,都达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景元一生征战,对于兵法韬略早已烂熟于心。但此刻,在《孙子兵法》面前,他却感觉自己像一个初窥门径的学徒,许多以往在实战中凭借经验和直觉领悟到的东西,在这部兵书中得到了系统而精辟的理论升华;而更多他未曾触及的领域和思想,则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每一句话,都仿佛蕴含着千军万马,藏着无尽的玄机。
与符玄沉迷于《易经》的玄妙不同,景元在阅读《孙子兵法》时,更多的是一种将理论与自身数千年实战经验相互印证、碰撞、升华的过程。
他时而眉头紧锁,似在思考某个艰深的战略问题;时而又释然一笑,仿佛某个困扰已久的疑惑豁然开朗;时而又目光炯炯,似乎从书中的某个战例或原则中获得了新的灵感。
林星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暗自点头。不愧是神策将军,对兵法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果然非同凡响。这本《孙子兵法》,在他手中,定能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价值。
过了许久,景元才缓缓合上书卷,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他看向林星的目光,已经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如果说之前是好奇、试探与一丝上位者的审视,那么现在,则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认可,甚至是一丝……敬意。
这种敬意,并非针对林星本人,而是针对这部《孙子兵法》背后所蕴含的无上智慧,以及能够拿出这等宝物的林星的神秘。
“好一部《孙子兵法》!”景元由衷地赞叹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古蓝星先贤的智慧,当真如浩瀚星海,深不可测。本将军今日得见此书,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他将《孙子兵法》郑重地收入袖中,与符玄对待《易经》的态度如出一辙。
“林星店主,”景元再次看向林星,语气比之前更加温和,也更加真诚,“此书对本将军,乃至对整个仙舟的云骑军而言,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这十万信用点,怕是远远不够。”
林星微微一笑:“将军言重了。能为将军开出合用之物,亦是小店的荣幸。正如此书中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罐中之物,亦是随缘而化。将军能与此书相遇,便是缘分。”
他巧妙地引用了兵法中的句子,既回应了景元,也再次强调了“缘分”的重要性。
景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不仅神秘,而且聪慧,应对得体,滴水不漏。
“说得好。”景元点了点头,“不过,本将军向来不喜亏欠于人。店家既不愿多谈报酬,那么……”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思考什么。
随即,他从腰间解下一枚造型古朴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谛听神兽。
“此乃本将军随身佩戴之物,虽非什么奇珍异宝,但也算是一点心意。”景元将玉佩递向林星,“店家若是不弃,便请收下。日后若在罗浮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或有什么需要本将军援手之处,可凭此玉佩来神策府寻我。”
这枚谛听玉佩,显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饰品,更像是一种信物,代表着神策将军的某种承诺。
林星看着眼前的玉佩,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这块玉佩的价值,恐怕远比那十万信用点要高得多。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价值,更是神策将军景元的一个人情。
他没有故作推辞,坦然地接过了玉佩,拱手道:“既然是将军一番美意,那小子便却之不恭了。多谢将军厚赐。”
他明白,对于景元这样的人物,坦然接受,反而比虚伪推辞更能获得好感。
“好。”景元见林星收下玉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此,本将军也算安心了。”
他看了一眼店铺外那些依旧好奇张望的人群,对林星说道:“店家这罐子铺,日后怕是会更加热闹了。本将军也期待,店家还能为我仙舟罗浮,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说完,景元不再停留,转身迈着从容的步伐,离开了这家带给他巨大震撼与启迪的小小罐子铺。
随着神策将军的离去,店铺外的人群再次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议论。他们虽然不知道景元将军具体开出了什么,但从将军那满意的神情和最后郑重的态度来看,定然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宝物。
先是太卜司之首符玄大人,后是神策将军景元大人,两位仙舟罗浮的顶尖人物,都在这家不起眼的罐子铺里获得了重宝。
这家“星奇怪物罐子铺”的名声,在这一刻,无疑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而林星,这位神秘的罐子商人,也更加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他看着景元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谛听玉佩,脸上露出一抹深思的笑容。
《孙子兵法》……古蓝星的兵学圣典。
他很期待,这部兵书在神策将军景元的手中,会为仙舟的军事战略,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他的罐子,又将继续为这个世界,注入哪些来自异世界的“变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