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阁 > 仙侠小说 > 權柄之上 > 第8章

景和十七年五月初五,子时初刻。
太极殿前的青铜香炉飘出缕缕檀香,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寒门言官林砚秋跪伏在丹陛上,颈间伤口的血珠滴落在汉白玉台阶上,宛如盛开的红梅。他手中捧着的《弹劾疏》被鲜血浸透,“林鹤年贪墨军饷、私通外敌”等字在烛火下狰狞如鬼。
“臣以血明志,望陛下”林砚秋的声音戛然而止,身体重重扑倒在地。御阶上,八岁幼帝陈昱吓得尖叫,被苏若雪一把揽入怀中。帘幕下,她绣着金凤的袖口微微颤抖,目光扫过台阶下脸色铁青的林鹤年,又落在人群中紧握折扇的沈砚辞身上。
“放肆!”林鹤年上前半步,袍角扫过血迹,“区区言官,竟敢污蔑朝廷柱石,分明是受人指使,扰乱祭天大典!”他身后的旧贵族们纷纷附和,户部尚书更是跪叩在地:“长公主明鉴,此等狂徒死不足惜,切勿因他延误吉时。”
沈砚辞看着林砚秋睁大的双眼,心中剧痛……这位年轻言官是他昨日才串联的盟友,曾在红袖楼密道中说“愿以颈血洗乾坤”。此刻,他袖中的弹劾副本正硌着肋骨,上面列着林氏一族十八条罪状,每条都附带着云娘情报网送来的账册副本。
谢承煜握剑的手青筋暴起,目光死死盯着林鹤年腰间晃动的玉佩——那正是今早从林府幼子身上搜出的狼首令牌同款。他想起沈砚辞昨夜的叮嘱:“若长公主犹豫不决,便用军法震慑。”于是向前一步,甲胄相撞发出清响:“林相如此急切灭口,莫不是疏中所言属实?”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苏若雪轻抚幼帝后背,声音从帘幕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林卿家”刚开口,便被林鹤年打断:“公主殿下,祭天乃国之大事,若因小人谗言延误,恐遭天谴!”他转向禁军统领,“还不将这具尸体拖下去?”
“慢着。”沈砚辞突然出列,展开染血的《弹劾疏》,“林砚秋乃言官,有闻风奏事之权。且其疏中所指,臣亦有证据。”他从袖中取出账册,“这是林相府别庄的出入记录,每逢十五,必有粮车运往突厥营地。”谢承煜同时掷出狼首令牌:“此乃从林三公子身上搜出,与突厥暗卫信物一致。”
旧贵族们顿时哗然,林鹤年脸色煞白,却仍强作镇定:“这、这是栽赃!公主殿下,臣对大魏忠心耿耿”“够了!”苏若雪突然厉喝,帘幕剧烈晃动,露出她冷若冰霜的脸,“祭天之后,本宫自会彻查。但此刻……”她看向阶下尸体,“林砚秋既敢以死谏言,便依言官例,追赠三品俸禄,厚葬于忠烈祠。”
林鹤年眼中闪过狂喜,旧贵族们也松了口气。沈砚辞却在心底暗叫不好…苏若雪此举看似褒奖忠烈,实则拖延了弹劾的最佳时机。谢承煜同样意识到危机,悄悄将手按在藏有先帝密旨的衣襟上。
子时二刻,祭天队伍向祭坛进发。沈砚辞扶着幼帝车辇,留意到苏若雪的銮驾始终与林鹤年的马车保持三步之距。路过开阳门时,他听见城墙上传来微弱的银铃声……那是谢承煜布置的伏兵在警示:突厥死士已混入送葬队伍。
祭坛上,司礼太监高声唱喏:“吉时已至……”苏若雪正要扶幼帝登上祭台,突然,林鹤年的马车中飞出数道黑影,直取幼帝咽喉!谢承煜怒吼着挥剑劈来,却见苏若雪袖中寒光一闪,竟先一步将刺客刺倒。鲜血溅上她的凤纹朝服,幼帝在她怀中惊声大哭。
“护驾!”沈砚辞大喊,同时将幼帝推入身后的羽林卫怀中。混乱中,他看见林鹤年趁机向祭坛后方逃窜,袖口露出的六瓣梅花纹与阿史那隼的戒指重叠。更惊人的是,苏若雪望着刺客尸体,眼中竟闪过一丝悲痛……那刺客的耳后,有与她母族相同的云纹刺青。
子时三刻,血月升起。沈砚辞握着染血的弹劾疏,忽然想起林砚秋临终前的眼神。谢承煜浑身浴血,护在幼帝身前,玄铁枪尖挑落林鹤年的官帽,露出他头顶暗藏的突厥狼首发带。而苏若雪站在祭坛中央,明黄纱幔被血月染成暗红,她缓缓摘下凤冠,露出鬓角的银纹——那是与先帝遗诏残片上相同的云纹印记。
“原来”沈砚辞喃喃,忽然明白为何所有线索都指向苏若雪母族,却又总差临门一脚。谢承煜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长公主袖中掉出半块玉佩,与沈砚辞怀中的先帝遗诏残片严丝合缝。
祭坛下,突厥骑兵的号角声隐约可闻。沈砚辞握紧谢承煜的手腕,在血月的阴影中看见旧贵族们惊恐的脸,看见苏若雪眼中翻涌的复杂情绪,终于读懂了先帝未写完的遗诏——那不是“苏”,而是“肃”。
一场用鲜血和阴谋编织的祭天仪式,终将成为旧时代的墓志铭。而长公主苏若雪,这位被流言中伤的摄政者,或许从来都不是局中人,而是执棋者。当晨光驱散血月,当沈砚辞展开先帝真正的遗诏,当谢承煜的长枪指向洛阳城外的突厥大营,大魏的命运,才刚刚开始转动。